、老牛窝里
地址:南下塘街N1955南下塘文化创意园7号楼
营业时间:10:30-13:00;16:30-20:00
人气菜品:松子牛肉炒年糕、梅汁排条、什锦面筋、香菜拌腰片、老牛筒肠
评价:开在南长街里面的一家老字号餐馆,装修看起来有一种老厂房改造出来的感觉,整体环境还是不错的,很敞亮,也比较干净。服务的阿姨很热情,点菜的时候还一直提醒我们少点点,够吃就行了。
松子牛肉炒年糕48元一份,端上来看着还是挺有食欲的,色泽明亮,分量也不少,主要是牛肉和年糕,松子是点缀。年糕很软糯,搭配着咸甜的酱汁很入味,但是牛肉的口感不太好,用的应该是那种牛柳肉,完全没有牛肉的嚼劲,吃不出来牛肉的香味,有点失望;
< class="pgc-img">>梅汁排条42元一份,分量确实还是不少的,排条是用油炸过的,外壳还能吃出脆感,口味和糖醋里脊差不多,就是多了点梅子味,稍微有点太甜了,甜味盖住了酸味,第一口还行,吃多了会有一点腻;
< class="pgc-img">>什锦面筋32元一份,算是无锡的特色菜,里面的配菜很多,有虾仁、鸡肉片、蹄筋、笋片等等,这道菜就没有梅汁排条那么甜,面筋吃起来爽滑筋道,稍微有一点油,不过整体还是不错的;
< class="pgc-img">>香菜拌腰片58元一份,分量虽然没有前几道菜大,但是也还行,腰片处理的很干净,一点腥味没有,吃起来也特别的爽脆,算是这几道菜里最好吃的,口味也是偏甜的,但是不是那种甜腻的;
< class="pgc-img">>老牛筒长75元一份,满满的一大盘非常,鲜红的色泽非常的诱人,浓油赤酱的做法,很是入味,肥肠的味道处理的很好,没有吃出来异味,口感软烂却不失嚼劲,味道也是偏甜的,吃多了会稍微有点腻
< class="pgc-img">>2、天福苑大酒店
地址:崇安寺街道崇宁路19-2号(近解放东路)
营业时间:11:00-13:30;17:00-20:30
人气菜品:玉兰饼、无锡酱排骨、锅贴小塘菜、红烧肉、红烧大萝卜
评价:朋友说这家绝对算是无锡的老字号,他们每次家庭聚餐都选在这里,规模很大,装修里的富丽堂皇。服务员也都比较有礼貌,给人的感觉很舒服,不过就是来这吃饭停车稍微有点困难。
玉兰饼4元一个,朋友强烈推荐的,说他家的玉兰饼在无锡可以排上前三,别说还真的不错,刚出锅的玉兰饼金黄酥脆,咬开之后还有汁水,肉馅也比较足,稍微有点甜,吃一个正好,多了会腻;
< class="pgc-img">>无锡酱排骨118元一份,也是无锡的特色菜,不过这个价格感觉分量稍微有点少,肉的品质还可以,用的都是仔排,吃起来一点也不柴,甜度也在我的可接受范围,总的来说除了性价比不高,味道还是挺正宗的;
< class="pgc-img">>锅贴小塘菜58元一份,算是蛮有特色的一道菜,有点类似于海鲜饼,是鱼肉和蔬菜煎制而成的,趁热吃外皮特别的酥脆,配上沙拉酱真还挺不错的;
< class="pgc-img">>红烧肉78元一份,也算是他家的招牌之一,服务员推荐的,调味还不错,是我喜欢的甜口,肉炖的也挺软烂的,肥而不腻,就是吃出了一点猪肉的腥味,感觉肉的品质不太好;
< class="pgc-img">>红烧大萝卜18元一份,很大一锅,萝卜煮的非常的软烂,可以说是入口即化,应该是加了肉汤的,吃出了肉香味,非常的美味
< class="pgc-img">>#无锡#
<>近,我跟好友相约到舜玉路的渝香餐厅吃饭,觉得着实美味,便发了朋友圈,没想到这却引发了朋友之间的回忆热潮:“哇,这是我小时候的最爱”“渝香的回忆太多了,水煮肉片和蚝油生菜必点”……
都说美食是承载记忆的。因为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只要有熟悉的味道,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记忆的篇章。济南有哪些让人有童年记忆的老店?它们现在又在哪里呢?
渝香餐厅
美食坐标:市中区舜玉路9号
这是济南比较老的一家川菜馆子了。 从共青团路到舜玉路,从那年的酸菜鱼,干煸豆角,鱼香肉丝到现在的酸菜鱼、干煸豆角、鱼香肉丝、蒜泥白肉,口味还是那个口味,份量还是那个份量,价格虽涨很多,但根据这些年物价的上涨,也算是亲民。有时候,吃到嘴里的不是简单的菜,而是那份曾经的记忆。
据说必点的菜有麻婆豆腐、水煮肉片和蚝油生菜。
草包包子铺
美食坐标:普利街15号(近趵突泉)
“草包”包子铺始创于1937年,创始人张文汉,济南泺口镇人。童年入泺口继镇园饭庄学徒。他生性憨厚,终日烧火、择菜、干杂活,无声无息,师兄弟皆呼之为“草包”。对此他从不介意。1937年,“草包”全家从泺口迁到济南城开设草包包子铺。
包子可以在店里吃,也可以打包,有时候觉得买回家不如在店里直接吃,再喝碗热热的鸡蛋汤,特有满足感。平时店内人很多,在店里吃还可以点菜。草包包子在济南人心里是有地位的,如果人多,买包子还需要排队,店里也有炒菜,主要以鲁菜为主,爆炒腰花、醋溜肝尖都是特色。
便宜坊
美食坐标:经三纬四十字路口
便宜坊由天津人张月祥创办。张月祥自幼在天津便宜坊饭馆当伙计。1926年因天津发大水流落到济南,在纬四路云亭饭馆当伙计。
1933年他联合戴长仁等6人,集资银元1200元,买下经营不善的治梅斋饭馆,在经三纬四路开设便宜坊饭馆。并选中锅贴作为饭馆的主要食品,现做现吃,每日上午10时开门,就有人入店坐等,中午、晚上总是座无虚席。
便宜坊的锅贴最大的特点就是,外焦里嫩、皮薄馅多。配菜都是时鲜蔬菜,冬天白菜春天韭菜。在合适的季节里,还有蒲菜馅的锅贴供应。
春江饭店
美食坐标:共青团路56号
春江饭店,《春江》源于“一江春水”春江饭店在八九十年代曾是济南人心中的最好的饭店,据说济南人家逢喜事都要到春江饭店去搓一顿。
如今春江饭店在共青团路和解放路都有分店。其中,九转大肠名不传,棕红色略发黄,最后一道工序明显是浇汁儿,热乎乎的就端了上来,闻着就喷香了,咬一口很脆,嚼起来很劲道儿,回味时更有一股子甜甜的感觉。
素八丝也很清口,黄花菜 、胡萝卜 、土豆、芹菜、魔芋、木耳、香菇和鸡蛋。味道清凉,略带辣味,特别的爽口,虽然是到凉菜,可也是相当的下饭哪。
一户侯
美食坐标:文化西路44号(近经十路)
这是一家让济南人爱上白斩鸡的饭店。
据说,在没有一户侯之前,熟而不烂、皮爽肉滑的白斩鸡一直是南方人的最爱。有了一户侯以后,济南人也逐渐喜欢上了一户侯白斩鸡,脆嫩爽滑的鸡肉,配上香而不腻的蟹肉包,令人回味无穷。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季,也会有人愿意排队等待买上一份回去,因为刚做好的更加美味。
一大糕点
美食坐标: 经三纬六路191号
说到老济南的糕点,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想到“一大”,作为一家曾经名噪一时的食物公司,一大的糕点曾让无数泉城人为之着迷。
作为一家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从1912年创立,一直到今天,一大没有停止过营业。这样的老字号在泉城恐怕没有第二家了。
一大食物公司由周姓浙江嘉兴人在济南创立,时称“天南货栈”。位于泉城院东大街(今泉城路)中段。最早的时候,一大不叫一大,叫天南货栈。听老辈人说,当时天南货栈的招牌是竖着写的,“天”字写得有点开,很多顾客就误把“天”读成“一大”,称为一大南货栈,久而久之就习惯叫一大了。
来一大糕点,买蜜食和酥类糕点的总是最多,一大糕点的蜜食整个外酥里嫩,口感极佳,咬下去还有浓浓的蜂蜜味扑鼻而来。蜜食基本是下午出炉。在中式传统糕点里,枣泥馅儿的点心是很容易出彩的。红枣特有的香甜一吃进嘴里,就会迅速的扩散开来,枣泥细腻务必,比豆沙之类的馅儿更让人印象深刻。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感谢网友供图)
><>开餐厅的人很累,要有娱乐和自嘲精神,否则不用等到下辈子你就已经变成狗了。"
—— 一位经营了十年面馆的餐饮人说
朋友的父亲是一名经营了十年面馆的餐饮老板,最最初的时候是酒店大厨。当时我得知他爸是干餐饮的时候,羡慕的说:"你真幸福,你家的伙食一定很好!",朋友苦笑的说他爸从没在家里煮过一餐,甚至是基本饭点都不在家吃饭。某天想写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主动联系了朋友的父亲,在他的面馆里有了一次短暂的聊天,一些话久久不能忘怀,这里和各位餐饮人共勉。
< class="pgc-img">>记得那天一直忙碌到下午三点,又匆匆吃了一碗面后,这位老板才有时间和我坐下聊一聊这十年开店的酸、甜、苦、辣。
1、酸
最初一直在大酒店做厨师,工资不高不低算能养家糊口。后来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读书报班都需要钱啊,和朋友合计就想着好歹自己手艺不错,干嘛不试试自己开店,大不了倒了就在回去当厨师呗。就是没想到,这一开就是十年!以前做厨师的时候,还有轮休,现在自己当了老板,那真的是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花,请人、培训、采购、卫生……处处要操心把关。陪孩子的时间基本没有,一个月基本30天都不在家吃饭的,想想心里真的是酸啊。
< class="pgc-img">>简说: 自己开店当老板,想要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可也无奈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明明自己
做餐饮的,却不能陪孩子吃一顿饭!
2、甜
开店大概到两个月的时间,营业额达到持平状态,虽然有时有小亏损。但最重要的是,面馆的回头客人非常多,这个给了我开店很大的信心。同时,和面馆另一位大厨每天都在想着研发新的汤面,口味、卖相、售价……基本可以说那段时间脑子里就没想其他的事了。累是累,但是充实,最重要的是有了回头客,就觉得不能辜负人家过来花钱吃面啊。
< class="pgc-img">>简说:的确是,还有什么事情是比得到顾客的肯定更甜美的呢?
3、苦
面馆慢慢在那片区域打出知名度,也算是半个"老字号"了。我承认那时候对于现状很满意,没有像从前一样,对面品改良那么积极了。后面不懂是别人调研过还是咋地,开店的那片也出现了几个和我家类似的面馆,按现在专业的话来说吧,就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更可恶的是,出现了几起恶性竞争事件,差点把面馆整倒了。那时候真是急啊,晚上睡不着恨不得就跑到店里守着,我承认,这么久了真的是把这间面馆当成了我的孩子……真怕一不小心就被自己毁了。所幸,是撑过来了……但是那段时间是真苦,有点无能为力的苦涩。
< class="pgc-img">>简说:所谓开店容易守店难,更别提餐饮业本来就是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就算是你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也没人敢保证这家店可以"活"多久。只能说,多给餐饮人一点理解,多给一家店一个机会。
4、 辣
时代真的是在进步,以前是书写单点菜,比较慢,有时候服务员没听清还会写错菜……现在不一样了,什么都是智能化。那你看,前段时间面馆刚装上了手机点菜,店里的翻台率也快了很多,给服务员的排班宽松了许多。所以说啊,真的当老板不能偷懒,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虽说我这是小餐店,但也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嘞。怎么说,就是时刻保持刺激,我不断进步了,我的面馆才能不断进步吧。
< class="pgc-img">>简说:深表赞同,餐饮业的确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技术与服务是根本,但如果管理者目光短浅,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的人,也难以活的长久。
小结
总体而言,这几年的餐厅,死了是正常,活着是幸运,活得好是奇迹。祝福这家小面馆能够获得好好的,期待下一个十年、二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