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打卡的是有记餐厅,听说是家必打卡餐厅,一看这店里的火热程度果然名不虚传。
我们是十一点多到的,还好来得早,人还不是很多,因为过了十一点半这里基本已经座无虚席。我们很幸运地坐到了位置,还有两排人坐着等位,看来是真的很火爆。还好提前做好攻略,什么时间点去点什么餐才能吃得痛快,可以分享给大家。
< class="pgc-img">>我们点了白切猪手、秘制茄子、反沙菠萝、蜜汁叉烧、椰子冰沙,一定要尝试,味道真的太绝了,冰冰凉凉,奶香奶香特别解渴。尤其在这样炎热的天气,大家如果想来打卡,记得一定要十一点多就过去,这样就能避免排队了。
< class="pgc-img">>每次吃饭都是老汤喂小妞吃饭,我先吃,我吃饱了就到老汤吃,看看十二点的盛况。
州的何先生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选了一家餐馆,预订了一个1397元的套餐,打算好好聚一聚。饭局温馨而愉快,大家都吃得很尽兴。然而,当何先生准备结账时,账单上的数字却让他大吃一惊——竟然要付2272元。
何先生纳闷了,明明订的是1397元的套餐,也没额外点菜,这多出来的钱是怎么回事呢?餐馆工作人员解释说,他们桌上的刺梨汁是需要另外付费的,而且这饮料价格不菲,一瓶就要七八十元,更特别的是,一旦开了就要按整箱购买。
何先生这才回忆起,席间确实有人问过那箱已开封的刺梨汁是否收费,店员当时的回复是套餐内的不收费,于是朋友们才放心地喝了三瓶。何先生强调,如果事先知道有这样的规定,他们绝不会碰那些饮料。但店家坚称,不买一箱就不能离开。
何先生认为这是明显的误导消费和强买强卖,于是找来了调解员介入。调解员一到,店家的态度立刻软化,从原本的2272元减到1600元,再到1300元,最后甚至提出只收1000元。但何先生坚持要求一个公正的说法,不愿轻易妥协。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家餐馆的做法涉嫌多项违规:
1. **诱导消费**: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不能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何先生的团队在询问饮料是否收费时得到了错误的指引,误以为是免费的,这违反了法律规定。
2. **侵犯消费者权利**:何先生等人有权利自主选择消费项目,且应得到公平交易条件。餐馆没有明示刺梨汁的特殊收费规则,侵犯了他们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3. **强买强卖**:餐馆要求顾客开一瓶就必须买一箱,否则不准离开,这已经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构成强买强卖,可能面临拘留和罚款。若此行为频繁发生,还可能触犯《刑法》中关于强迫交易罪的规定。
何先生虽然最终支付了2272元,但他决定投诉这家餐馆,誓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众也纷纷讨论,这样的“喝一瓶买一箱”规则,是否太过分了点?大家怎么看呢?是不是觉得这样的条款既不公道也不合理?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路上,每一份坚持都至关重要。
头条首发大赛#
< class="pgc-img">>我喜欢旅游,尤其喜欢约三五个好友或一家人一起出动,到山清水秀的乡村去旅游。因为这些地方的风景原始自然,游客又不多,很适合与朋友或者家人边玩边聊,放松心情。
到乡村旅游好是好,我最担心的是到农家乐等乡村饭店吃饭。不是担心被饭店挖坑宰客,因为乡村人大都心善良,人实在,即使有宰客的,也是极个别的,及时进行投诉就行。我担心的是一些乡村饭店的饭菜卫生。
我山村的家就在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里,亲戚朋友找我玩的多,时间久了,本村和邻村的几家农家乐和酒店基本都吃遍了。有几家的饭菜质量和卫生条件不错。多年了,生意仍然红红火火。有几家,去吃过一次饭就再也不去了,甚至一想到在那吃的饭,胃里就难受。因为那里的卫生条件差,饭菜不够干净。这几家饭店虽然现在还开的,但生意都不怎么好。
有些乡村饭店的饭菜卫生条件差,主要是长期以来农村贫穷落后,农民生活条件差,开店的农民对自身、场地和饭菜等生活卫生要求不高,多年养成的习惯造成的。与这些饭店离城区远,星罗棋布般的布点分散,食品监管部门检查监管不够也很有很大关系。
因为有多年的体验,我到别处的乡村旅游要到饭店吃饭时,必定首先到他的后厨去看看。看到卫生条件不好的,扭头就走。宁可多跑很多路也要找到一家干净卫生的饭店。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空闲时间多了,尤其节假日里的近郊旅、乡村游,正在成为热潮。开农家乐和饭店的乡亲和老板们一定要要明白,游客对饭店的卫生一般都是很挑剔的。要想客人多,多挣钱,首先要把自身、场地,特别是饭菜的卫生搞好。因为这是遊客到店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也是关系到回头客多少、名声好孬、能不能把饭店很好的长期经营下去的大事。
同时,也建议食品市场监管部门加大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加强对乡村饭店卫生条件的检查监督。借此把乡村旅游的餐饮业推向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