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广西新闻12月18日电(记者 林浩)12月18日,“美味广西 幸福生活”2023广西桂菜“三名”评选颁奖典礼在南宁举行。
本次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主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消费提质拓展攻坚行动方案》,传承保护创新广西餐饮品牌,扩内需、促消费、树形象、惠民生,进一步提升广西特色餐饮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打造广西地方餐饮名片。
广西商务厅副厅长刘祥发表致辞,广西文旅厅一级巡视员唐正柱、广西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胡振洲为获奖代表颁奖。
主办方供图
自10月15日正式启动以来,“美味广西 幸福生活”2023广西桂菜“三名”评选活动便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考核,共评选出“2023年广西桂菜名店”38家,“2023年广西桂菜名菜”97个,“2023年广西桂菜名小吃”22个,“2023年注册广西烹饪大师(名师)”11位,“2023年注册广西桂菜大师(名师)”23位。
现场搭建了诸多美食展台,通过展示广西地方特色美食,吸引游客前来品尝,大大提高了广西特色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广大游客朋友带来了一场视觉享受和美食盛宴。
主办方供图
12月18日,第十一届广西民族特色美食大赛在南宁盛大开赛。本次大赛是广西餐饮业传统品牌赛事,已列入国家商务部2023年“中华美食荟”指定项目动。
大赛汇集全区14个市70多家餐饮企业选送的400多个特色美食,包括热菜菜肴、小吃点心、预制菜品、酱料主食等各个类别,既有广西传统名菜、名小吃,也有创新时尚及融合桂菜,更有主打养生、健康概念的绿色菜品,涵括广西桂菜“东甜西酸·南鲜北辣”四大地域风味,烩出浓浓壮乡烟火味,让观众全方位地感受广西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12月17日,广西烹饪协会在南宁召开了以“加强餐饮食材研发 推进厨艺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广西第三届烹饪工匠节暨第六届广西名厨大会,充分展示了广西桂菜发展成就,突显当代八桂名厨风采,有效推动了广西烹饪行业健康发展。
主办方供图
本次系列活动的主办方表示,通过举办首届养生美食节、桂菜“三名”评选等活动,宣传“名店、名菜、名厨”,培育一批品牌化、特色化的餐饮企业,全链条全方位推动餐饮消费,消费者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尝到商家们推出的创新养生菜肴,还可同时享受政府美食消费券及商家让利菜品的双重优惠,让广西的美味香飘万家,助力广西美食“热力”出圈,促进广西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完)
务消费是扩大消费的一大引擎。刚过去的暑期,国内消费市场保持恢复态势,旅游等服务消费回暖,对消费扩大支撑作用明显。
扩大服务消费,促进餐饮、文旅、文娱体育会展消费等持续提振,既能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又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起,本版推出“关注服务消费”系列报道,探寻各地创新模式、优化服务、丰富形态的积极做法,以促进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
——编者
重庆高新区——
延长消费时段
拓展消费场景
深夜11点,位于重庆高新区虎溪街道的熙街劲烤烧烤店热闹非凡。烤串、烤鱼、啤酒、卤味……餐厅内外的十几张桌子旁坐满了人,顾客们吃得不亦乐乎。
一口气吃完一条烤鱼和几串烤肉,附近居民陈琪倍感满足。她从“重庆熙街”小程序里领取了劲烤烧烤店的五九折折扣券,这单只用花费58元。“吹点晚风、吃点烧烤,多自在。”陈琪说。
作为重庆知名的美食街区之一,熙街“深夜食堂”密集,年均客流量超2000万人次。在持续攀升的客流量推动下,熙街各大饭店营业时间不断延长。重庆熙街营运中心总监顾青云说:“我们在小程序上推出各种促销礼包,按不同时间段提供折扣。”
“今年以来,重庆高新区多措并举推动数字消费,提振餐饮企业信心,对取得重庆地标菜和利用小程序、直播、短视频等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餐饮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专项支持。”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党组书记林莉介绍。
“我们一方面延长消费时段,另一方面拓展各类消费场景,优化消费体验。”顾青云说,“我们抓住年轻人的消费热点,打造了各种特色活动,包括文化旅游季、艺术生活节、音乐节、购物节等,一个接一个亮相。”
“提起熙街,首先想到的就是丰富多彩的夜间活动。”重庆大学学生王浩正与好友在熙街夜市游览,“我在这里参加过音乐节、美食节、购物节等活动,最近几乎一到周末就和同学相约来逛‘奇遇集市’。”
据悉,截至目前,重庆高新区已在熙街举办“2023慧享科学城·惠购消费节”、毕业季音乐节、街舞大赛等消费促进活动12场。林莉说:“我们正以熙街等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为着力点,激发消费市场释放更大活力。”
湖南长沙——
促进业态融合
增加人文内涵
夜幕降临,长沙市民胡先生带着家人,来到人潮涌动的天心区坡子街。逛到街边的长沙中心印象城商场,他们被一支身着汉服、化着古妆的表演队伍吸引。
跟随表演队伍,胡先生和家人乘坐扶梯来到负一层。“月下祠、长乐坊、城南书院等宋代风格的建筑,十分逼真。有意思的是,店员们也都穿着古装和我们打招呼。我们好像穿越到宋代,感受古代夜生活的繁华热闹!”胡先生说。
除了宋韵浓厚的建筑,古风悠悠的表演也吸引了胡先生一家人。看完表演后,意犹未尽的胡先生和家人又来到“潭州市集”,长沙米粉、牛肉饼、炸香肠、捆鸡、小钵子甜酒……众多本地美食琳琅满目,一家人逛得惬意、吃得满足。
据运营方中心印象城工作人员介绍,为打造“潭州市集”,他们还原了宋代的长沙市集场景,并将30多家长沙地道美食引入购物中心。“我们还对非遗文化体验等多种内容进行创新组合,努力将‘潭州市集’打造成新的美食打卡地,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来体验。”
“潭州市集”自8月开业以来,餐饮门店营业额节节攀升。据运营方介绍,截止到9月10日,市集内的餐饮日均销售额较试营业期间已经增长32%。
除了让消费者品味美食,一些商场街区还打造新颖的情景体验。8月26日晚,在长沙县中茂城南楚特色文化街区,夜色下的“南楚古都”人流如织,舞台剧《西游记》、变脸表演等精彩非凡。
近年来,长沙市推动美食、文化、娱乐等业态融合,积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餐饮消费持续复苏。一些商场、街区主动作为,增加人文内涵,让市民、游客在畅游长沙、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福建三明——
加大扶持力度
引导规范发展
新鲜出炉的柳叶蒸饺,晶莹剔透的扁肉,裹满酱汁的拌面……前不久,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2023年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上,三明展台吸引了不少客商和市民。
展台体验区,只见工作人员熟练地拆开一包拌面,加入配好的酱料包。5分钟后,一份地道的沙县拌面就端到了前来参观的市民张阿姨手里。“好吃,和我在沙县小吃店里吃的味道一样。”张阿姨品尝完,随即通过商家的线上小程序下单了两包蒸饺、6包拌面。
“小吃菜品很受欢迎,短短两天就卖断了货,这些是刚刚补的货。”沙县双荣食品工作人员介绍。
张阿姨是个深度小吃爱好者,却一度对沙县小吃失去好感。“10家店10个味道,品控实在有待提高。”如今,张阿姨对沙县小吃重拾喜爱,秘诀就在于三明探索的“中央厨房+冷链物流”模式。
近年来,针对沙县小吃产业发展规范化程度低等短板,三明市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引导小吃产业从门店向上游延伸。通过培育种植基地,建设小吃产业园,鼓励发展“中央厨房+冷链物流”模式,并支持冷链流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引导门店改造提升,推动小吃产业向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数字化方向转型。
来自沙县的小吃店主尹礼新,20多岁起外出开小吃店,今年3月迎来了自己在上海的第二家门店。过去,尹礼新凌晨4点就要起床打肉馅、包饺子。如今在沙县小吃产业园的标准化工厂内,每天30多万只蒸饺经过新鲜生产、速冻后,通过冷链运至各地的沙县小吃店。
“短短一中午,卖出蒸饺40多屉、扁肉50多碗,高峰时需要排队,一中午营业额2000多元。明年我打算在上海再开一家店!”尹礼新说。
“从支持源头种植基地发展,到推进标准化生产、冷链物流配送,三明以沙县小吃产业促进餐饮业发展,未来还将探索更多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全市餐饮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是一个好吃的城区
咱的美食讲究“鲜咸辣热”
很多宝藏老店“星罗分散”
如何精准找到这些美食呢?
你需要这样一份攻略
《市中区百家特色餐饮老店美食攻略》
美食地图
美食名单及位置
近日, 枣庄市市中区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传承老城烟火,品味老店美食”特色餐饮老店评选活动,组织专家评审对市中区近200家营业10年以上的餐饮老店进行优中选优,选出100家特色餐饮老店。无论你是美食家还是普通的食客,都能在这里找到满足你味蕾的美食。让我们一起走进舌尖上的家乡味,体验枣庄美食的独特魅力吧!
【枣庄辣子鸡 】最有烟火气的招牌菜
这个冬天,有点冷,明显的气温下降,让大家的味蕾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胃都渴望被热辣环绕,脂肪开始蠢蠢欲动,碳水的吸引力已经达到了顶点。此时此刻,一盘鲜嫩多汁,辣椒香辣可口的枣庄辣子鸡,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
近年来,市中区充分挖掘枣庄辣子鸡等地方小吃的历史渊源、制作方法、营养价值等资源,研发系列产品,把地方小吃做成在枣庄吃得好、带得走的产品,推动饮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让特色美食成为枣庄新的城市IP。自2017年开始,中国枣庄“辣子鸡文化节”在市中区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2018年9月,枣庄辣子鸡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100道、山东4道特色美食之一。2019年,枣庄辣子鸡食材及制作工艺载入《枣庄年鉴》。202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榜上有名,成为枣庄独具特色的美食。
【枣庄菜煎饼 】枣庄人的特色“减脂餐”
枣庄人民也有自己的“减脂餐”,枣庄菜煎饼以鲁南地区煎饼为主,配以各种蔬菜煎烤而成。菜煎饼五色俱美,六味飘香;鲜嫩可口,口感丰富,营养价值高,成为独特的枣庄美食。在街头小巷,来一份配上花生碎五颜六色的菜煎饼,可劲儿吃,再也不用担心“每逢佳节胖三斤”了.....
【 枣庄羊肉汤 】欢迎“小土豆”来这里打卡
“大暑”喝羊汤,是枣庄人流传已经的饮食习惯。枣庄的羊汤不膻不腻,透着淡淡的清香,大厨们选用新鲜的羊肉,经过炖煮后汤色乳白,肉质鲜嫩。喝上一口汤,浓郁的羊肉香味在口中散开,让人心满意足。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里,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加入特制的辣椒油和香菜,喝上一口,从胃里暖到心里,是枣庄人最爱的美食之一,暖暖哒,贴心又贴胃。
【 白粥油条 】真的只有回家乡才能喝到的粥中“爱玛仕”
白粥油条是枣庄人最经典的早餐搭配。白粥顺滑细腻,油条香脆可口,简单却美味无穷。在清晨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人们手捧白粥油条,享受这美好的早餐时光。是身处远方的游子们,深深思念的家乡味道。每当回到家乡,第一顿早餐,刚出锅的热油条泡在香醇的白粥里,一口咬下去,那一刻,身体和灵魂正式的回到了家乡。
【 黄花牛肉面 】黄花鲜得的眉毛都要掉下来
有些味道总会让人记忆犹新,哪怕是多年以后也不曾遗忘,黄花牛肉面就是这样一道特色美食,它体现了南北饮食习俗在枣庄的融合。北方人爱吃牛肉但不产黄花,南方人爱吃黄花但不爱牛肉,而大运河的渊源使得南北饮食习俗得以融合,创造了风味独特、口感纯正清爽、味感厚重饱满、餐后余香绵长的美食。
【小龙虾 】面对生活的勇气,就是一盘又一盘的小龙虾
小龙虾,一个霸占餐桌和朋友圈已久的美食,每当夜幕降临,走在下班路上的你,一定会被路边芳香四溢的小龙虾吸引,来一份麻辣可口的小龙虾,小龙虾的鲜美搭配啤酒的清爽,这是何等的享受!它的存在或许让孤单的影子有了陪伴,又或许从这份陪伴里,尝到了人情味和满满的爱。
【炸串馄饨】一年四季,一顿都不能少
一个马扎,一个小桌,在市中区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一串串金黄的炸串和热气腾腾的馄饨。小馄饨吃的就是一个汤,清澈的汤底浸透了小馄饨薄薄的外皮,汤里放上榨菜,汤上游着一个个可爱的小虾皮,嘴里全是鲜味,连汤带水一碗下去,真叫人过瘾。
冬天很冷,市中很暖
出发吧
和温暖的人吃遍街头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