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潇湘晨报
说实话
作为一个奶茶爱好者
我觉得
在奶茶界
我是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了
每每有新品
我都会去试试水
但
我还是年轻了
万万没想到
还有这样的
8块钱
一杯冰的西红柿鸡蛋汤奶茶
没想到打脸来得如此迅速
好的
西红柿鸡蛋汤奶茶
你已经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请给我来个中杯
对了
没有葱花的蛋花汤
是不完整的!!!
不瞒你说
就这甜品
不配两碗白米饭
真是不礼貌!!!
不过下饭之前
请问店员
这是甜口
还是咸口呢
对了
别忘了去皮
皮不太好吸溜
豆腐脑
紫菜蛋花汤
表示不服
我们也应该拥有姓名
豆汁
臭豆腐
榴莲
也强烈要求拥有姓名!
有人表示接受不了
但
喝过的人
都说好
因为它的真面目
竟是
视频发布者的回应
这不是“骗人”嘛!
就像鱼香肉丝里没有鱼
夫妻肺片里没有肺
老婆饼里没老婆
不过
就算是真的西红柿蛋汤我也不奇怪
欸
我是不是突然洞察到了新商机
把汤做成奶茶
或者果冻
这样既健康
又营养
加上精致包装
我就是上流社会的喝汤达人
真有这样的奶茶
你们想试试吗
或者你喝过什么让你大为震惊的奶茶吗
如果说喜茶关心你飞得高不高、美不美,那么蜜雪冰城只关心你今天渴不渴。” 根植于县城的蜜雪冰城,主打低价、朴素,迅速俘获小镇青年的心。不经意间,这个奶茶界的“拼多多”大批进入一线城市,似乎要从喜茶们手中抢走那些精致青年。
文 | 周取
编辑 | 楚明
运营 | 小小
1
大红色地毯,大红色气球拱桥,大红色店牌,招牌底下摆了很多金蛋,横幅上写着:“新店开业、满10、 砸金蛋、 赢大奖。”有一些特别的是,这是蜜雪冰城第10000家门店的开业,6月24日上午,蜜雪冰城在河南原阳县达成万店规模。
继华莱士、正新鸡排之后,下一个千城万店的品牌,诞生在茶饮中。
1万家店不是一时练成的。早在4年前,就有人在知乎上苦恼,连发3个问号:“我的店对面有蜜雪冰城。请问谁有对付蜜雪冰城的好办法?”
有人在认真回答前先说了:“我感觉蜜雪冰城挺无解的,价格杀得那么低,东西味道还好,还能保证利润,真是活久见了……”
有人直接说:“没办法。投降吧。”还有人另辟蹊径:“打不过就加入?”
虽然认真回答不多,但仍然可以看出来,蜜雪冰城的竞争力之强。在红餐网评选的“2019年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榜”里,它仅次于喜茶和奈雪的茶。
喜茶、奈雪的茶开在一二线城市的商场、写字楼,注重产品的创新和门店空间设计,蜜雪冰城更多开在三四线城市、县城,门口拉着促销广告,店里贴着满减宣传单,还会扎堆出现。像河北保定,就有65家店,时不时就有促销活动,冰激凌7元,柠檬水一大杯4元,果茶和奶茶在5-8元之间。有媒体使用了一则数据,蜜雪冰城6元/杯的饮品,一年卖出了13亿杯;3元/支的冰淇淋,一年卖出1.2亿支,来佐证蜜雪冰城是“奶茶界拼多多”。
蜜雪冰城一直都保持着极高的发展速度。相关负责人对《咖门》说,即使是在今年,新冠疫情让很多餐饮业受到打击的情况下,蜜雪冰城万店计划的目标,原本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实现,“没想到市场的恢复速度,出乎我们的意料,上半年就加速度完成”。
版图还扩张到了国外。2018年,蜜雪冰城越南首店在河内市正式开业,这是蜜雪冰城走出国门的第一步。截至目前,这个茶饮品牌在海外市场共有70多家门店。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图 / 蜜雪冰城官方微信
>2
蜜雪冰城已经创立23年,相比之下喜茶是8年,奈雪的茶才5年。
23年前,大陆奶茶市场,台湾珍珠奶茶刚进来不久,以“快可立”为主的连锁企业,引进了台湾奶茶的一些设计和配料,在大陆设立直营店、招募加盟者。虽然一杯奶茶零售价高达8-10元,但仍受到消费者的狂热追捧,奶茶店一夜间爆炸性发展,主要在珠三角地区以及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
而蜜雪冰城则从河南郑州的一个刨冰摊起家,苦苦熬了10年,才因为一支雪糕走红,此后很快在全国各地开店,拥有了万店的规模。
创始人张红超毕业后,拿着奶奶资助的3000元,就在郑州一个照相馆的屋檐下租了一个小摊位,挂着“寒流刨冰”的招牌就出摊了,在一堆刨冰上淋草莓和百香果,3块钱一碗,生意很好。
2000年,摊位升级成店铺,更名“蜜雪冰城”,开始研发雪泡、奶昔、奶茶等产品。
但刨冰只是夏天生意好,其它时间,张红超还一直在找别的生意来路,中间也开过家常菜馆。直到2006年,他跟着“彩虹帽”冰淇淋的热潮,开始做冰淇淋。
“彩虹帽”冰淇淋,一支就要卖十几块,但张红超照着“彩虹帽”冰淇淋包装袋上的成分,自己买原料制作,只卖1元1支,一推出就风靡市场。
▲ “彩虹帽”冰淇淋。图 / 蜜雪冰城官方微信
>张红超也趁着这一波机会,拉上亲戚朋友一起开店,到2007年底,蜜雪冰城已经开了27家。在这之后,蜜雪冰城也一直遵循了这一套商业基因,“高品质平价产品”:通过对成本的精准核算和控制,来决定价格,不赚取更多的品牌溢价。
2010年,蜜雪冰城通过了国家商务部特许经营备案后,大量开设直营门店,他们的“直营+加盟”市场经营模式才走上正轨。
企业规模的扩大,也让运营成本和原材料成也不断攀升,但蜜雪冰城在很长时间里,都一直维持着低价。
保持低价的武器,就是在供应链环节上不断做“减法”。蜜雪冰城建立了研发生产、仓储物流、运营管理的完整产业链,还免费给门店运送物料。
今年4月初,喜茶和奈雪顶着压力,宣布涨价,还登上热搜,蜜雪冰城则站出来高调宣布自己不会涨价。
此次涨价涉及喜茶的5个产品,包括奶茶波波、芝芝苺莓、多肉葡萄等产品,价位从原来的25元、30元、28元的基础上,涨了2元。
这也同时宣告我国的头部奶茶品牌,全面迈入了“30元时代”。虽然只是涨价2块,也并没有让大众普遍接受。
有人在微博发起投票,“奶茶超过30元你还会再喝吗?”58万人参与,有54万人说自己会少喝,甚至被劝退。评论区大量的人在安利更平价的奶茶替代品,比如1点点,而一条“蜜雪冰城简直一股清流”吸引了7.4万人点赞。
蜜雪冰城也借此在该热评底下回复:宣布自己疫情期间绝不涨价,再次拉了一波好感。即使进驻一线城市商城,也只是涨价一两块钱,朴素得像还在十八线县城里的样子。
喜茶们则不一样,他们要付高昂的店租,要不断举办看起来更酷炫时髦的活动和开发各种新品来维持自己的网红品牌形象,但这些成本都要求用户买单。像极了外界的调侃:“如果说喜茶关心你飞得高不高、美不美,那么蜜雪冰城只关心你今天渴不渴。”
▲ 新店开业优惠活动。图 / 蜜雪冰城官方微博
>3
今年4月30日,营销创意公司华与华老板华杉在网上点名喜茶,称其“自己把自己架上创意奖台下不来,成本越来越高,也把一大堆效仿的品牌带沟里了”。
当天下午,喜茶创始人兼CEO聂云宸疑似回应:“有些人总是很自信地回答他们并不了解的问题,刚又看到了新鲜出炉的一例。”
而华与华服务的客户里,最为得意的就有蜜雪冰城。
一类地处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一杯饮品30+,不断以推出创意新品自傲,一类不断下沉,在四五线城市,以5元上下的价格俘获顾客,品类和价格极其稳定,也像极了县城品牌。
这种对比,让人想起前段时间,行业内的一场讨论:“喜茶和蜜雪冰城,谁能代表中式茶饮的未来?”
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和扩张速度,令喜茶们难以企及,毕竟落脚在CBD等商圈的喜茶,才只有几百家。当然,店的数量并不能代表一切。因为客单价低,蜜雪冰城2019年全年终端营收为65亿元。
▲ 蜜雪冰城第一万家门店开业庆典。图 / 蜜雪冰城官方微博
>聂云宸曾在采访里说,喜茶门店平均出杯量2000杯/天,单店单月收入平均在100万元以上。由此计算,喜茶的年销售额预计能达到45.1亿元。根据36kr在今年3月份的报道,喜茶由高瓴资本和Coatue(蔻图资本)联合领投,投后估值将超过160亿元。
而不论是喜茶还是蜜雪冰城,都在寻找自己的第二大增长点,并都在往对方的圈地里试探。
36Kr研究院发布的《2019新式茶饮消费报告》中提到“一线城市的茶饮市场趋向成熟和饱和,除一线城市的白领女性消费群体外,新式茶饮行业在其他市场的开发和扩张程度明显不足,例如二三线城市和男性消费群体”。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喜茶又新建品牌喜小茶,开始了对下沉市场的试探。
今年3月31日,喜茶在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了全新子品牌“喜小茶饮料厂”,第一家门店落地在深圳华强北。不过,正式营业当天,喜茶官方微博和公众号当天都没有宣传这一消息,还在推销喜茶新品。
喜小茶开业两天,订单就爆满。目前,喜小茶饮料厂主要销售茶饮,主打“鲜奶制造,实惠多料”。与喜茶不同,喜小茶的所有饮品似乎都没有强调芝士奶盖。
喜小茶产品定位在6-16元价格区间,而这也是茶饮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价格区间,最直接面临的对手就是茶饮品牌如CoCo都可、1点点、益禾堂等,也终于和蜜雪冰城在价格上有了重合区间。
和喜茶相比,喜小茶价格低了一半不止,这让网友们纷纷表示:“ 贫民窟女孩终于也能喝上喜茶了!”
▲ 深圳,喜茶首个子品牌“喜小茶”门店亮相,主打平价风。图 / 视觉中国
>4
一方面,喜茶下沉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下沉市场品牌也在往高端市场挤。
即使是一向远离竞争主战场,习惯了外界把自己定位成“农村包围城市打法”的蜜雪冰城,也不得不开始重视品牌建设,谁不想像喜茶一样,单价很高,不用开很多店,也能挣那么多钱呢?
2018年,蜜雪冰城与营销创意公司华与华联手,对品牌形象、店招、logo、IP形象都进行了全面升级。这两年,他们还频繁策划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冠名音乐节,推出周边产品,意图要迎合更时髦、更喜欢网红品牌的年轻人。
但这还不够。蜜雪冰城依然没有扭转自己根植于县城的印象,依然难以打出高客单价产品。
2018年,蜜雪冰城推出了高端品牌“M+”,价格上探20元左右,用来攻占大城市的核心商圈。但蜜雪冰城长年将重点放在扩张门店数量上,必然导致其产品是易复制的,也让自己的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对消费者需求把握也不够。“M+”很快就被埋没在一片新式茶饮品牌里。
▲ 品牌形象变迁。图 / 蜜雪冰城官网
>看上去,喜茶有足够的下沉空间,但蜜雪冰城,想要深入一线,要面临的挑战更大。
但不知何时,蜜雪冰城早就大批进入一线城市。在北京,有71家店。二环内如鼓楼、簋街也有蜜雪冰城。当然,其中分布最密集的,还属通州。有人形容这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从三四线城市进发,直冲北京”。
但采取这个策略的不止一家。通州的京通罗斯福广场里,除了蜜雪冰城,还有书亦烧仙草、本宫的茶和1点点等奶茶店。
由此可以窥出蜜雪冰城面临的窘境。近两年,书亦烧仙草、益禾堂、古茗、沪上阿姨、coco都可、1点点等的崛起速度也相当迅猛,规模都到了几千家,并且每年门店数量还在快速扩张。
他们一边北上来京,一边继续坐稳底盘,不断填充三四线城市的密度。
这些茶饮规模都足够大,都主打性价比,价格都不算高,产品也大多类似,蜜雪冰城这个勤勤恳恳,不搞花哨,只做低价的品牌是否还能一直保持竞争优势?
至少现在,蜜雪冰城去到哪,都是打法生猛,是让邻居瑟瑟发抖的存在。性价比还是它最有效的武器。
▲ 繁多的奶茶品牌供消费者选择。图 / 视觉中国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公号(ID:meirirenwu)
< class="pgc-img">>| 华商韬略 王寒
继霸屏B站的魔性歌曲后,蜜雪冰城又因为为河南捐款2000万火了。
蜜雪冰城的爆火早已有迹可循。
记得一年前,我在一个镇子上的唯一一条商业街吃饭,饭馆的对面刚好开着一家蜜雪冰城。当时大概十二点多,店门口挤满了小学生、情侣,还有老人。
店员手脚很快,不停将果蜜果酱等原料倒进杯子用力摇晃,一点不把顾客当外人。一个国内店铺数超过一万家的品牌,大张旗鼓地卖勾兑奶茶,这种场景实乃活久见。
< class="pgc-img">>不过仔细想下也正常,毕竟,蜜雪冰城价格是真的低。4元的柠檬水,7元的珍珠奶茶,最贵不过11元的奶盖茶,均价不超过10元。在奶茶普遍二三十元的年代,蜜雪冰城可谓一股清流。
在形式上做减法,力求性价比最高,正是这种务实,打动了中国最广泛的消费者,而这也是蜜雪冰城自创立以来一贯的主张。
多年以前,出生在河南农村的张红超来到省会城市郑州,路过汇宝大厦时,发现了一家精致的冰淇淋店,这里的冰淇淋做得非常好看,也很好吃。但一支冰淇淋居然要卖20块钱,张红超受到了极大地震撼。
他开始思考,一盒奶的成本也就一两块钱,居然卖得这么贵,这样的冰淇淋,自己也能做出来!于是,他拉上弟弟张红甫,研究起做冰淇淋来。
先是在电脑上、冰糕包装袋上,研究基础设备和配料成分,然后又在南阳路上的二手市场,跟老板软磨硬泡,淘到一台冰淇淋机,张氏兄弟的准备工作陆续完成了。此后,他们开始一个接一个做着试吃,直到口感令自己满意为止。
< class="pgc-img">>经他们“研发”的冰淇淋不仅味道极好,而且非常便宜。要知道,为了把成本再往下压一压,连冰淇淋下面的蛋卷,也是他们照着从老家花高价买来的配方自己做的。
这样的冰淇淋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热捧,甚至供不应求。
张红超想,不如趁着这波热度,多引进几台机器,多开几家店,成本还能再降点儿。于是,第二家、第三家蜜雪冰城很快开张,而蛋筒冰淇淋的价格更是直接降到了1元钱。
如今,蜜雪冰城在全国已拥有1.3万家门店,这种规模来源于其将降低成本发挥到了极致。
为了降低原料成本,它在河南温县建起了亚洲最大的产销物流一体化基地,调制饮品所需的调味粉、果酱、糖浆、五谷、奶浆、咖啡有70%都由自己生产,有人估算,至少比同类原材料便宜10%。
< class="pgc-img">>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它以河南大本营为中心仓,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建仓,遍布全国的网络保证了原料的快速运输,而且还不要加盟商的运输费。
与此同时,蜜雪冰城的加盟费也是极低,省会城市仅为11000元/年,县级城市更是低至7000元/年。
在低创业成本、低运营成本的吸引下,加盟商纷至沓来,蜜雪冰城快速扩张,如今,99%的蜜雪冰城都是加盟店。
可以说,我们都被蜜雪冰城的土味外表骗了,它早已不是一家奶茶店,而是一家原料供应商。借此,蜜雪冰城第一轮融资就拿到了高瓴的20亿,做高端奶茶的某品牌才不过1个亿。
虽然从估值上看,蜜雪冰城没有那些会讲故事的高端奶茶水平高。但蜜雪冰城盈利能力却是最好的。早在2019年,蜜雪冰城营收为60亿-65亿元,净利润约8亿元。
在消费升级的喧嚣声中,人们常常忽略了,中国还有将近6亿人口月收入在1090元以下,月收入不满5000元的人口占比更是超过9成,这些数字,才是中国最为真实的现实国情。
不靠标新立异的炒作割百姓韭菜,只有一个让穷人吃上美味冰淇淋的质朴的愿望,从头到尾,蜜雪冰城都守住了它的初心。
这样的企业,真了不起!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