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奶茶店需要和哪些政府部门打交道呢?
一、工商,不办营业执照的话其他的证件都办不下来
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餐饮服务许可证》
三、国税、地税。可以等他们上门了,再去办理税务登记,不过有一定被罚款的风险
四、消防,你这种规模的可以不理他们,自己注意做好消防就行
五、城管,不需要到他们那里办理什么证件,注意不要占道经营,不要在店门口堆放垃圾,乱停车,他们也就没什么理由找你。
其实,只要你尽量做到守法经营,这些单位都不用去怕他们。真给他们查处问题,一定要坚持按法律程序解决,除非碰到太极品太黑的,不要轻易主动提出花钱私了。
免费获取奶茶资料方案请关注微信号:coconc88 名额有限
湃特约评论员 王钟的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捐款3亿。”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向母校人民大学捐款时,有网友如此修改他演讲时使用的名句。诚然,对事业有成的富豪校友而言,巨额捐款确实是回馈母校的最直接方式。
3亿捐款对普通人来说毕竟太远,“一杯奶茶”的小目标却不难实现。西北大学建校119周年之际,该校校友总会号召校友、老师及学生,每月捐出一杯奶茶或一杯豆浆的钱,支持母校发展。具体来说,一杯奶茶的钱指11.9元,一杯豆浆只要1.19元。
众所周知,组织发动校友捐款是高校校友会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不过,西北大学如此众筹式募捐,还是让网友大为震撼:西北大学真的那么“穷”吗?面向普通校友以至在校生募捐,是不是有点“寒酸”?
其实,校友支持母校发展,本来就是量力而行的事。有名商巨贾豪气捐款千万,也有普通人以自己的方式助力母校建设。作为一种参与公益形式,支持教育的投入有大小,贡献却是平等的。
一杯奶茶、一杯豆浆的捐款虽然微不足道,却同样值得认可与尊重。以“奶茶”为标的号召校友、老师和学生为母校建设出力,既能够吸引广泛参与,也不会让捐助者承受多大的经济负担。此前,也有一些知名高校以倡导小额捐款的方式,吸引校友支持母校发展。
总体来说,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中国高校的校友捐赠占学校运营经费的比例依然偏低,即便是那些培养较多富豪的大学也不例外。西北大学号召校友捐赠“一杯奶茶”钱,本意或不在于由此吸纳多少善款,而在于唤醒每一个校友关心母校、回馈母校、与母校共成长的意识。
西北大学是陕西省8所“双一流”高校中唯一的省属高校,其经费预算相比兄弟院校有明显差距。但是,该校争取更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法,恐怕还是争取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促成经费分配的合理化。就现阶段而言,单凭校友之力,对学校发展建设的帮助毕竟有限,这一点学校不会不明白。
值得肯定的是,不管是西北大学,还是国内其他高校,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校友的力量,不断健全校友会组织的职能。高校不能把校友会当成一个单纯的募捐组织,把校友会工作等同于“朝钱看”。归根到底,营造良好的校友文化、发挥高校服务校友的职能,从而促进高校的社会声誉,也是校友会的核心职责使命。
通过与母校保持联系互动,校友产生参与感和荣誉感,也更愿意尽己所能地支持母校。比如,校友向母校捐赠以后,无论金额大小,母校都能够提供荣誉赠书,向校友表达来自学校的谢意。这种“离开了学校依然是学校一分子”的联结感,对每一个校友都很重要。
许多校友还希望与母校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包括有机会继续享用母校提供的一些服务。为此,有的高校面向校友推出了校友卡,为校友进出校园、使用校内设施提供方便。
校友为母校作一些小贡献,母校为校友提供恰当的服务,校友与母校的关系自然更加紧密。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校友与母校的感情亦然。如果把教育形容为培养树木,学生毕业以后,有的长成参天大树,有的可能只是寻常灌木。不管校友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拥有多大的实力,每一段经历都值得珍重,每一个校友的感情都值得呵护。
责任编辑:沈彬
校对:丁晓
络图片
这两年,奶茶市场可谓百花齐放,喜茶、1点点、奈雪的茶……各大奶茶品牌争相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新茶饮品类,奶盖茶、鲜果茶、混合茶等“网红”产品花样翻新,备受关注。然而,在热闹的背后,一些奶茶质量参差不齐、成分遮遮掩掩等问题也逐渐暴露。
近日,福建消保部门发布的奶茶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一些奶茶产品存在“奶茶不含奶”“标识无糖却有糖”等现象;深圳市光明区消委会发布的比较试验结果也发现,某些品牌奶茶一杯的咖啡因含量相当于7罐红牛。这些问题值得重视。
随着人们的食品消费需求从满足温饱升级为对文化、健康、质量、食材新鲜度乃至包装的关注,奶茶的走红反映着消费新需求的变化。然而,最近频频曝光的奶茶成分添加等问题也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奶茶行业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行业标准亟待完善,规范管理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食品添加含量的法律法规,但奶茶等现制现售饮品并没有细化的国家标准。2018年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的通知》,加强了对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的监督管理,但对奶茶的成分含量没有做出相应规定,在质量管理标准上仍有待进一步明确,消费者容易被“网红”或“颜值”奶茶诱导。此外,由于竞争压力大,一些商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牺牲产品质量和标准,以“无糖”等各种噱头博取消费者眼球,产品粗制滥造,导致消费安全问题。
推动奶茶行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安全,需要行业协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明确要求企业标注产品成分和用量信息,并对有争议的成分做出警示性提醒。同时,加强对现制现售饮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对虚假宣传、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营造信息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互联网时代,包括奶茶在内的餐饮行业正经历着恪守传统与加快创新的双重考验。由于餐饮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消费需求旺盛,越来越多投资者希望进入餐饮行业分一杯羹。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产品品质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奶茶经营者应着眼长远,严格选材用料、明确操作规范,不搞“一锤子买卖”。只有加强自我约束,守住质量底线,才有可能打造出大众喜爱、市场欢迎的奶茶饮品,也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