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陈颖颖)山寨奶茶年销售1亿杯,侵犯商标权被判赔300万元!今天,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以下简称“上海知产法院”)审结上诉人上海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燊博公司”)与被上诉人广州茶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茶里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维持一审法院判决,燊博公司立即停止侵害茶里公司享有的涉案注册商标专用权,并赔偿茶里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合计300万元。
< class="pgc-img">>图说:上海三中院审结一起山寨奶茶侵犯商标权案 上海三中院供图
山寨奶茶店年销售1亿杯奶茶
茶里公司分别在奶茶等第32类商品、茶和茶饮料等第30类商品、茶馆和流动饮食供应等第43类服务上注册的3个“chali”商标,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认知。
2018年,茶里公司发现燊博公司在微信公众号、官网、微博中使用了含“chali”的标识,在其特许加盟项目的宣传推广中、加盟店经营活动中使用了“chali chali(上下排列)”“chali茶里”等标识。茶里公司认为,上述使用的标识与其权利商标均构成近似,容易导致相关公众混淆,侵害了权利人商标专用权。据此,茶里公司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燊博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合计500万元。
燊博公司辩称,其使用的标识与茶里公司享有的多个商标既不相同也不近似,且两者使用范围不属于类似商品或服务,因此其行为不构成侵权。
法院:侵害商标专用权,判赔300万元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茶里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的经营活动使用权利商标,使权利商标具有了一定的显著性和知名度,相关公众对于茶里公司在核定的涉案相关商品、服务上使用权利商标有了一定的认知。证据显示,涉案特许经营项目在店招、宣传招牌和饮品单等上对标识的使用方式突出醒目易于识别,起到了表明提供服务来源的作用,属于商标意义上的使用,相关公众易对商品、服务的提供者产生混淆。据此,一审法院认定燊博公司的行为侵害了茶里公司享有的商标专用权。
一审法院综合考量权利商标的知名度、燊博公司实施侵权行为的性质以及维权所需的支出等,判决燊博公司立即停止侵害茶里公司享有的涉案注册商标专用权,并赔偿茶里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合计300万元。
二审维持原判
一审判决后,燊博公司不服,上诉到上海知产法院。
燊博公司认为,饮料杯和包装袋属于服务工具,所使用的标识是对服务商标的使用,不涉及侵害涉案商品商标的专用权;一审判决按照法定赔偿的最高限额判赔,金额明显过高。
上海知产法院审理后认为,对于被诉侵权饮料杯和包装袋上的标识是服务商标还是商品商标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对该标识物质载体是服务工具还是商品包装或容器的判断。
涉案特许经营项目中的店铺在提供现制餐饮服务过程中所售卖的茶饮料是一种可以带离经营场所的商品,经营中用于点单的饮品单属于典型的服务工具。若是设有堂吃,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碗或杯也可以列入服务工具范畴。被诉侵权饮料杯和包装袋是随所售卖茶饮料一起提供的,且该类商品外带或外卖居多,因此一审法院认定饮料杯、包装袋上的标识起到了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并无不当。一审法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酌情确定燊博公司因其商标侵权行为而应当承担的包含合理开支在内的经济损失赔偿数额并不存在过高情形,法院予以维持。据此,上海知产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oCo奶茶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
因此,一些商家想方设法“蹭热度”,
另一些商家贸然将自己的
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出租给他人,
结果也需要一同“背锅”,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告A公司经商标权利人许可后,
被允许使用
“CoCo”“CoCo都可”“奶茶三兄弟”商标。
2020年,某饮品店经营者蔡某某
与郑某签订《房屋租赁合同》,
并将饮品店的营业执照出借给郑某,
后郑某成为该店铺的实际经营者。
该店店招名称为“CoCo&Lucky”,
“CoCo”字体较“&Lucky”略大,
所使用的塑料杯杯体
正面印有“CoCo”字样,
封口膜和吸管均印有“Co”字样,
且店内销售“奶茶三兄弟”饮品。
据市场监管部门核查,
2020年11月起至2021年3月18日期间,
该店仅在两个外卖平台的
销售额就超过52万元。
原告A公司遂起诉至人民法院,
要求被告郑某及饮品店连带支付
原告A公司经济损失
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支出的合理费用。
< class="pgc-img">>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
被告郑某将店招中的“CoCo”
字样放大且呈突出处理,
在其经营的饮品店中使用
印有“CoCo”字样的塑料杯、
印有“Co”字样的封口膜和吸管、
售卖“奶茶三兄弟”产品,
与“CoCo都可”“CoCo”
“奶茶三兄弟”商标构成近似。
被告饮品店向郑某出借
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导致郑某有条件将营业执照
悬挂在店铺内对外经营,
故被告饮品店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结合被告郑某实际所得,
人民法院综合考虑
网络店铺运营情况和收入等因素,
判决被告郑某、被告饮品店连带支付
原告A公司经济损失
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支出的合理费用5万元。
被告郑某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class="pgc-img">>一、构成商标侵权的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本案中,被告郑某不仅将店招中的“CoCo”字体作放大突出处理,还使用印有“CoCo”字样的塑料杯、印有“Co”字样的封口膜和吸管,并售卖“奶茶三兄弟”产品,已经构成与原告A公司的“CoCo都可”“CoCo”“奶茶三兄弟”商标的近似,侵犯了原告A公司的权利。
二、出租营业证照有风险
出租方同时出租店铺和营业执照等证照,违反了公司登记管理的相关规定。承租方作为实际经营者,销售侵权产品,出租方未事先对承租经营者的经营内容进行审查,亦未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管,也未在发现侵害商标权行为后及时处理,构成共同的商标权侵权行为,应对承租经营者的侵害商标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司法实践中,营业证照持有人经常以其和实际经营者签订了“所有责任均由实际经营者承担”的内部约定抗辩自己无需承担责任,但该二者的约定并不能对抗第三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各市场竞争主体要对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合法使用,秉持公平诚信原则开展经营活动,尊重知识产权,共同营造良好有序的营商环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瞿 芳
上海市人大代表,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小红书创始人
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黄浦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本起案件充分尊重和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注重对侵权行为的查处和制止,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
通过法律手段严肃处理侵权行为,对于保护商标权益、促进市场竞争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作为平台企业也应该注重预防工作,加强对商标权的监管和维护,提高公众对商标保护的认识,降低侵权行为的发生频率。综上所述,对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的处理需要依法公正、严谨,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和社会经济发展。
< class="pgc-img">>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八条 ……
连带责任人的责任份额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责任。实际承担责任超过自己责任份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
来源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知识产权审判庭、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摄影:陈琪
文字:陈佳莹、陆奕越
漫画:潘一璠
转载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茶加盟陷阱近日再次受到关注。近日上海警方通报在河北、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侦破上海首例以虚假品牌奶茶招商网站吸引加盟商、虚构履约能力骗取加盟费的“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
该诈骗案涉及“花点点”“茶芝兰”等50余个奶茶品牌。其中,“茶芝兰”还曾请马伊琍代言。5月15日,马伊琍在微博道歉称,已向该品牌提出解约,并积极配合经侦工作。
5月16日,“茶芝兰”品牌方、商标所有者上海味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售后运营的人士对新京报记者称,公司与被查的涉案团伙是合作关系,警方对双方的关系也进行了调查,目前公司还有两名高管在配合调查。内部人士还透露,上海味湘与涉案团伙的合作,获得收益的分成是该团伙获75%-80%,上海味湘得20%-25%。
类似奶茶加盟骗局此前新京报记者就曾报道(见新京报今年3月16日《奶茶加盟陷阱:打知名茶饮旗号,“快招公司”引流有猫腻》)。当时有奶茶从业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这背后多是一些“快招公司”在幕后操作。它们用知名茶饮品牌在网上招揽引流,在与有意向者的接触中趁机推荐新品牌,并宣称是该知名品牌培育的。一些创业者交钱加盟开店后发现,加盟方几乎没有给予后期维护,想要退款也难,有人为此损失数十万元。
套路加盟涉案7亿余元
据媒体消息,2020年5月,王先生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某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的广告后,萌生了加盟创业的想法。进入网站留下联系方式后不久,客服人员便主动来电,为他详细介绍了管理方式和盈利前景。而后,客服以该品牌奶茶加盟名额已满为由,转而向其推荐了一个名为“茶芝兰”的奶茶品牌。
图片/茶芝兰官微截图
客服称,“茶芝兰”是与名牌奶茶同属一个集团的第三代品牌,并邀请王先生前往公司实地考察。在公司,招商经理张某向其出示了奶茶品牌的招商授权书,同时展示了“茶芝兰”品牌奶茶的宣传视频。经过该公司的宣传,王先生便与公司签订协议,并支付了10万元加盟费。但店铺加盟后,该公司承诺的支持并没有做到位,王先生的门店仅仅开张3个月便濒临关停,且公司并未理会王先生的求助。
2020年12月,上海警方依托大数据分析,发现大量奶茶店铺加盟商户“异常关停”风险,认为可能涉嫌经济犯罪,随即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
经过调查,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成立某餐饮公司,在未经权利公司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搭建多个虚假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网站,设计发布带有“品牌加盟”字样的招商广告。随后,收购或注册50余个奶茶品牌,通过设计宣传话术,安排话务员对外推销加盟业务。“茶芝兰”正是该团伙50多个“马甲”奶茶品牌之一。
2021年3月23日,上海警方对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为首的诈骗团伙一网打尽。同时捣毁了多个虚假招商网站,查获大量虚假授权文书、合同文书、话术清单、贴牌奶茶等涉案物品,涉案金额7亿余元。目前,90余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合同诈骗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查中。
以虚假排队“收割”加盟商
2020年底,上海人民广场的一家名为“茶芝兰”奶茶店门口排队“盛况”空前,而真实情况是,这些排队的人群是雇来的。据上海警方消息,“犯罪团伙以每人每日40至80元不等的价格,雇佣人员冒充消费者,在奶茶店铺前循环排队,造成了生意火爆的假象。”
媒体报道显示,从2020年11月下旬开始,一则名为“奶茶排队群演暖场”的兼职招聘,一直活跃在上海的各大兼职群中。排队时间为每天11时30分至19时,分为两个时段,每个时段50人。
事实上,上述排队并非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而是要“收割”加盟商。在创造了排队情况并拍照跟拍视频后,快招公司便将视频发给前来咨询的加盟商,使加盟商相信自己加盟的是一家深受消费者喜欢的奶茶品牌。拍照完成后,这些排队兼职就散开了,店面依旧空空荡荡。
“茶芝兰”的谎言被警方戳破后,5月15日,曾是其代言人的马伊琍在微博上公开道歉,称其在得知茶芝兰涉及违法犯罪后,已与该品牌解约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经侦工作。
图片/新浪微博截图
实际上,邀请明星代言也是快招公司“收割”加盟商的手段之一。据上海警方消息,该团伙收购或注册的品牌除了“茶芝兰”,还有“花点点”等。据微信公号“花点点奶茶”2019年4月发布的信息显示,叶一茜曾为花点点品牌形象代言人。截至发稿,叶一茜微博无法找到“花点点”相关内容,也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上海味湘餐饮为“茶芝兰”品牌方
“茶芝兰”事件对消费者及加盟商有何影响?5月16日,新京报记者查询大众点评发现,已有消费者在一些“茶芝兰”门店网页就该事件讨论。在茶芝兰上海人民广场店评论区,有消费者问“是不是被曝光雇人排队那家?”
一些加盟商通过媒体报道得知情况后,不少在网上留言控诉“加盟后公司就一改之前的热情态度,原先承诺的全方位配套服务并未兑现”“生意不好,公司总以‘你自己经营不善’为由置之不理”。也有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茶芝兰加盟商向新京报记者说,对该事件的发生还很震惊。其2020年11月在招商经理推荐下加盟了“茶芝兰”,缴纳了8万元,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她觉得公司从线上扶持、原料供给等方面的服务还不错。
通过这位加盟商,新京报记者得知“茶芝兰”背后的企业是上海味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味湘”)。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信息,上海味湘拥有第29类食品类及第43类餐饮住宿类“茶芝兰”商标。
据天眼查信息,上海味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法定代表人及实控人均为汪涛。在天眼查该公司主页讨论区,有网友早在2020年11月30日、2020年12月10日,就陆续有留言称“大家千万不要被坑啊,我交了五六万块钱,后面就不管不顾了”,“这是一家骗子公司,等你交了钱就啥都不管了”,还有网友今年3月咨询“被这家公司骗了怎么办,从哪里可以找到他们。”
图片/天眼查截图
查询商务部商业特许经营信息管理处信息,新京报记者发现,一家山东中佰餐饮有限公司拥有“茶芝兰”第29类别的特许加盟经营资质。根据天眼查显示,该公司与上海味湘的法定代表人均为汪涛,山东中佰餐饮有限公司是上海味湘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还拥有“茶语岁月”、“喜脉”、“汉堡星球”等一系列的特许经营资质。
味湘两高管或在配合警方调查
5月16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到上海味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售后运营的徐先生。他说,目前一些加盟商也找公司核实情况,公司一直在尽量安抚加盟商。并称“茶芝兰”招商时间是在2020年11月,在此之前并没有启动招商,早于这个时间的加盟案例跟“茶芝兰”无关。
对于奶茶店雇人排队现象,徐先生向新京报记者承认,雇人排队的事件此前确实存在,排队约20-50人,当时监管部门也对公司进行了处罚。
新京报记者在天眼查查询到,2021年3月23日,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违法行为类型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图片/天眼查截图
徐先生说,此次案件通报涉案的金某不是公司的人。据他了解,上海味湘与本次被查的犯罪团伙是合作关系,该涉案团伙负责吸引招商,上海味湘负责售后运营。警方对味湘公司与犯罪团伙的关系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还没有发布。另外,在警方带走调查的人中,公司目前有两人还在配合调查没有出来,都是高管。不过“我们公司并没有90余人被抓,部分报道中的一些信息不是很准确。目前案件还在审理中,我们也在等待结果。”
有内部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上海味湘与涉案团伙的合作,按约定,双方获得收益的分成是团伙获75%-80%,上海味湘得20%-25%。
对于上海味湘当前的运营情况,徐先生说,公司目前没有被查封,仓库也正常使用,仍在配合门店做正常的售后运营工作。“资产方面是否有被冻结暂不清楚,好像每个员工有一张银行卡被冻结。”
快招公司的加盟套路
近年来随着奶茶行业火热,网上出现了不少知名奶茶加盟信息。不少创业者冲着知名品牌消费者认可度高的优势投资加盟,也有不少人在加盟奶茶店的过程中被骗。
新京报记者也曾尝试按照加盟网站指引,填写了一个知名奶茶品牌的加盟申请,随后也遭遇类似情况,招商方以知名品牌加盟条件严苛为由推荐另一个非知名品牌。
实际上,对快招公司而言,搜索引擎推广是其主要引流方式之一,制作一些与官方品牌类似的网站,诱导填写个人信息,再由专人对接。有的快招公司还会为自己的品牌检索购买广告。这些快招公司的信息往往会排名靠前。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有超过两家门店、一年以上的营业时间,可有资格申办特许经营许可证。只有拥有特许经营许可证,被特许人才可以进行特许经营,被特许人一般拥有商标权、专利权、商业机密等。但基本上大部分快招公司,并没有获得加盟的权限。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快招公司制作与知名茶饮官网类似网页的行为,可能涉嫌虚假宣传。创业者在加盟时,认准官网信息,可通过查询ICP信息来找到相关公司备案信息,履约过程中也要注意保存证据。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贾宁
来源:新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