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北京青年报
2018年红极一时的网红店“泡面小食堂”近日被各地网友爆出经营惨淡、纷纷关张。新鲜劲过去,食客们不再愿意花几十元为精心“加料”制作的泡面买单。无独有偶,曾风靡一时的“答案奶茶”、和“脏脏包”一起出道的“脏脏茶”如今也难觅踪影。一年来,包括抖音在内的短视频平台成为网红美食的发源地,一夜间爆火的网红食品迅速登上了追逐流行趋势的年轻人的打卡清单,市面上一家家“网红”店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可惜网红的热度就像一场龙卷风,来得快也去得快。
朋友圈打卡是网红美食标配
从日剧再到国产剧的《深夜食堂》中,老板为食客端上一碗煮好的泡面,只是加上几根青菜、一个卧鸡蛋,在凄冷的深夜里,却是暖胃又暖心。这一情景不知不觉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泡面食堂的热潮。
一面满满的泡面墙放置着来自不同国家的100多种口味的泡面:马来西亚、泰国的泡面充满异域风情;台湾排骨鸡汤面的肉酱包味道浓郁,搭配清脆的高丽菜,越嚼越香;经典的出前一丁从日本进入香港市场后,在茶餐厅拥有超旺人气;辣到飞起的火鸡面等待勇士的挑战……茫茫泡面中,总有一个你看对眼的。“泡面小食堂”店面不大,装修风格小清新,但偏偏给最常见、最简单的吃泡面加入了精致感和仪式感,形成强烈的反差,一出道就以独特的卖点迅速占据了网红店“C位”。搜索显示,在北京尚在营业的、主打泡面的餐厅有15家左右,名称也不尽相同,消费均价在30元左右。
高颜值才是一碗泡面加价到数十元的“奥义”所在:上桌前用瓷盘盛放,配上爱心或者花形的煎蛋、可爱的八爪鱼形状的亲亲肠……拍照、发朋友圈,这才算一套完整的流程。
不过,一旦完成了朋友圈“打卡”,也意味着新鲜劲儿的消失。吃货们对“泡面小食堂”吐槽最大的点是价格偏贵。因为加入了各种青菜、肉类、鸡蛋等,这里一份泡面的价格从十几元到数十元不等。而人们对方便面的价格的普遍印象是2到5元,加入配菜之后瞬间涨了10倍,这让很多食客觉得超出了心理预期价格。“花这么高价来吃泡面,还不如自己在家里做,想吃什么都可以加。”深圳一家前店主也表示,“刚开始就是年轻男女过来拍照,时间久了连节假日都没有人,网红店都是这样,我算是花钱买教训了。”
除了价格问题之外,门槛低而造成的同质化也是餐饮品牌无法形成持久竞争力的原因。泡面小食堂火了之后,很多类似的店面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独特性消失了,同时加重了大众的审美疲劳,门槛本就不高,热度一过,店铺慢慢就“凉凉”了。
尝鲜感一次性消费容易“凉凉”
“我和他还可能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创始人一条收获了40万赞的视频推动了“答案奶茶”的火爆。下单时顾客在茶饮腰封上写下问题,店员通过机器自动扫描识别关键词生成“答案”,用3D打印技术打印至奶盖上,顾客拿到茶饮后,揭开茶盖贴纸即可看到占卜结果。答案奶茶以“会占卜的奶茶”为名突然爆火,其主要消费群体是16到26岁的年轻女性,作为茶饮市场的重要力量,她们比男性更热衷茶饮占卜的新玩法,也更乐于拍照传播,真正应了“排队一小时,拍照一分钟”。不过,答案奶茶的答案都只是机器随机给出的,并且解释比较广泛,现在人们已经失去了好奇心,食客量已大不如前,很多加盟店铺也纷纷闭店了。
2018年“脏脏茶”和“脏脏包”一起火、一起凉。脏脏茶前身是台湾的黑糖珍珠奶茶,创新改良再蹭上“脏”的热度就有了市面上看到的各种品牌的脏脏系列。为了避免奶茶的黑白双色放置久了混合在一起,五分钟之内一定要拍好照片。毕竟,选择脏脏系列的奶茶,口感已排在其次,打卡拍照才是最重要的环节。
“怎么可以吃狗狗,狗狗这么可爱”,呆萌的眼神、可爱的爪子,外加身上波纹状的褶皱,逼真到不忍下口。前段时间还流行的“沙皮狗慕斯”现在也慢慢冷下来。虽然造型可爱,但本质还是慕斯蛋糕,为了外表买单只需要一次就够了。
上一秒正要挥毫泼墨,下一秒就将毛笔吞下肚——这样的照片、视频绝对博眼球。毛笔酥是西安很有名气的一种面食小吃,外形是一支毛笔,很多人去西安旅游就是为了毛笔酥。不过一支十元只能吃两口,所以也属于打卡后就不会再吃的网红食品了。
业内人士表示,依赖于尝鲜感的一次性消费显然不足以为品牌注入持久竞争力。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否会持续选择一个餐厅(商品)多次消费,食物的口味和菜品的质量才是最根本的东西。就网红单品而言,如果只有较高的颜值适合拍照发朋友圈,基本上也就属于一次性消费品。商家只注重外在颜值,不注重本质,忽略用户基本需求,终将会被后来居上者淘汰。(文/小麻)
料图:“网红店”的创意食物。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2018年红极一时的网红店“泡面小食堂”近日被各地网友爆出经营惨淡、纷纷关张。新鲜劲过去,食客们不再愿意花几十元为精心“加料”制作的泡面买单。无独有偶,曾风靡一时的“答案奶茶”、和“脏脏包”一起出道的“脏脏茶”如今也难觅踪影。一年来,包括抖音在内的短视频平台成为网红美食的发源地,一夜间爆火的网红食品迅速登上了追逐流行趋势的年轻人的打卡清单,市面上一家家“网红”店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可惜网红的热度就像一场龙卷风,来得快也去得快。
朋友圈打卡是网红美食标配
从日剧再到国产剧的《深夜食堂》中,老板为食客端上一碗煮好的泡面,只是加上几根青菜、一个卧鸡蛋,在凄冷的深夜里,却是暖胃又暖心。这一情景不知不觉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泡面食堂的热潮。
一面满满的泡面墙放置着来自不同国家的100多种口味的泡面:马来西亚、泰国的泡面充满异域风情;台湾排骨鸡汤面的肉酱包味道浓郁,搭配清脆的高丽菜,越嚼越香;经典的出前一丁从日本进入香港市场后,在茶餐厅拥有超旺人气;辣到飞起的火鸡面等待勇士的挑战……茫茫泡面中,总有一个你看对眼的。“泡面小食堂”店面不大,装修风格小清新,但偏偏给最常见、最简单的吃泡面加入了精致感和仪式感,形成强烈的反差,一出道就以独特的卖点迅速占据了网红店“C位”。搜索显示,在北京尚在营业的、主打泡面的餐厅有15家左右,名称也不尽相同,消费均价在30元左右。
高颜值才是一碗泡面加价到数十元的“奥义”所在:上桌前用瓷盘盛放,配上爱心或者花形的煎蛋、可爱的八爪鱼形状的亲亲肠……拍照、发朋友圈,这才算一套完整的流程。
不过,一旦完成了朋友圈“打卡”,也意味着新鲜劲儿的消失。吃货们对“泡面小食堂”吐槽最大的点是价格偏贵。因为加入了各种青菜、肉类、鸡蛋等,这里一份泡面的价格从十几元到数十元不等。而人们对方便面的价格的普遍印象是2到5元,加入配菜之后瞬间涨了10倍,这让很多食客觉得超出了心理预期价格。“花这么高价来吃泡面,还不如自己在家里做,想吃什么都可以加。”深圳一家前店主也表示,“刚开始就是年轻男女过来拍照,时间久了连节假日都没有人,网红店都是这样,我算是花钱买教训了。”
除了价格问题之外,门槛低而造成的同质化也是餐饮品牌无法形成持久竞争力的原因。泡面小食堂火了之后,很多类似的店面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独特性消失了,同时加重了大众的审美疲劳,门槛本就不高,热度一过,店铺慢慢就“凉凉”了。
尝鲜感一次性消费容易“凉凉”
“我和他还可能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创始人一条收获了40万赞的视频推动了“答案奶茶”的火爆。下单时顾客在茶饮腰封上写下问题,店员通过机器自动扫描识别关键词生成“答案”,用3D打印技术打印至奶盖上,顾客拿到茶饮后,揭开茶盖贴纸即可看到占卜结果。答案奶茶以“会占卜的奶茶”为名突然爆火,其主要消费群体是16到26岁的年轻女性,作为茶饮市场的重要力量,她们比男性更热衷茶饮占卜的新玩法,也更乐于拍照传播,真正应了“排队一小时,拍照一分钟”。不过,答案奶茶的答案都只是机器随机给出的,并且解释比较广泛,现在人们已经失去了好奇心,食客量已大不如前,很多加盟店铺也纷纷闭店了。
2018年“脏脏茶”和“脏脏包”一起火、一起凉。脏脏茶前身是台湾的黑糖珍珠奶茶,创新改良再蹭上“脏”的热度就有了市面上看到的各种品牌的脏脏系列。为了避免奶茶的黑白双色放置久了混合在一起,五分钟之内一定要拍好照片。毕竟,选择脏脏系列的奶茶,口感已排在其次,打卡拍照才是最重要的环节。
“怎么可以吃狗狗,狗狗这么可爱”,呆萌的眼神、可爱的爪子,外加身上波纹状的褶皱,逼真到不忍下口。前段时间还流行的“沙皮狗慕斯”现在也慢慢冷下来。虽然造型可爱,但本质还是慕斯蛋糕,为了外表买单只需要一次就够了。
上一秒正要挥毫泼墨,下一秒就将毛笔吞下肚——这样的照片、视频绝对博眼球。毛笔酥是西安很有名气的一种面食小吃,外形是一支毛笔,很多人去西安旅游就是为了毛笔酥。不过一支十元只能吃两口,所以也属于打卡后就不会再吃的网红食品了。
业内人士表示,依赖于尝鲜感的一次性消费显然不足以为品牌注入持久竞争力。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否会持续选择一个餐厅(商品)多次消费,食物的口味和菜品的质量才是最根本的东西。就网红单品而言,如果只有较高的颜值适合拍照发朋友圈,基本上也就属于一次性消费品。商家只注重外在颜值,不注重本质,忽略用户基本需求,终将会被后来居上者淘汰。
(来源:北京青年报)
舶在湖北省武汉市阳逻港区水域行驶(2018年8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一条大河,名曰长江;碧水东流,浩浩汤汤。
自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以来,沿江11个省市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上开启“加速度”。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各地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协调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共同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让一江清水更好地惠泽人民。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纠错】【责任编辑:严海 】
“冰城”哈尔滨:冬日冰元素引客来
挂灯笼 迎元旦
龙头山雪韵
河北石家庄:包饺子 画民俗 迎冬至
冬日星空
山东枣庄:红火的温室大棚
安徽黄山:雪润宏村
国际·一周看天下
初冬时节景如画
赏雪
长春:“冻城”美景
北京:夜色怡人
我的长江我的家
花开迎盛会
长春遭遇罕见强雨雪大风冰冻天气
江豚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镇江阁外逐浪嬉戏(2020年8月3日摄)。新华社发(雷勇 摄)
这是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2020年3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渔政执法船队从长江武汉段江面驶过(2020年12月31日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于2021年1月1日0时起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小朋友在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白龙村玩耍(2020年7月27日摄)。近年来,奉节县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业态等方式,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打造“美丽经济”。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秭归港车辆分拨转运现场(2020年11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查看长江上游地区特有草本植物川明参的生长情况(2020年8月6日摄)。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这是在建的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2020年12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鳊鱼洲长江大桥为四线铁路大桥,北侧位于湖北黄梅县,南侧位于江西九江市。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安徽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排水口展示用经过处理后的达标废水养鱼(2018年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农户徐学书在自家开的奶茶吧台前(2018年7月22日摄)。徐学书家里有9亩茶园,每年售卖茶青有4万元左右的收入。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这是晨光中的上海陆家嘴(2018年6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工人在焊接新能源纯电动车配件(2018年8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这是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畔景色(2020年10月25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是武汉长江大桥(2017年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这是湖北省兴山县水上公路(2016年12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从飞机上俯瞰重庆主城区(2018年8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这是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2018年5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这是云南滇池和周边湿地(2019年1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候鸟在位于江西鄱阳湖畔的五星农场境内振翅起飞(2018年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这是南京长江大桥(2017年5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这是2021年1月1日拍摄的三峡工程(无人机照片)。截至2020年12月31日24时,在确保三峡工程全面发挥防洪、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的前提下,三峡电站2020年全年累计生产清洁电能1118亿千瓦时,打破了此前南美洲伊泰普水电站于2016年创造并保持的1030.98亿千瓦时的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新华社发(向红梅 摄)
浙江省长兴县龙山街道渚山村车渚港河道内,河长带领专职保洁人员进行日常的乡村河道护理巡查,类似的巡查每周不少于五次(2017年10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这是长江九江段的沿岸景色(2016年5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石仲芳(中)在湖南省沅江市自家的小鱼馆里为顾客服务(2020年12月21日摄)。石仲芳1964年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莲花岛村的莲花坳岛。莲花坳岛位于洞庭湖湖心,他是家中的第7代渔民,14岁便开始打鱼。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环境的恶化,洞庭湖里的鱼类日益减少。2020年,洞庭湖启动全面禁捕,石仲芳和家人在沅江市区盘下了一个店铺开起小鱼馆,秉承着渔家传统手艺,给顾客奉上纯正的渔家宴。如今,鱼馆里每天都有10桌以上的顾客,生意越来越红火。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这是贵州省乌江特大桥(2017年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