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璟
近日记者发现,推广半份餐、提醒合理点餐、给予“光盘”顾客优惠、关停不健康的直播账号……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的同时,B端餐饮企业也在从上游供应链进行升级改造。而此次席卷餐饮界的杜绝浪费行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餐饮企业改革。一些餐馆开始试水按日采买的模式,有效避免了囤货,是餐厅更加实际的“节流”选择。(21世纪经济报道)
“节约食物,反对浪费”,近来在全社会形成热潮。在此过程中,各方更多还是关注着消费端,也即消费者对于食物的浪费。但实际上,B端的浪费或许更为严重,只是一直甚少为人所知而已。所谓B端,就是企业商家一端,其因为种种原因,在物流、存储、后厨环节,所造成的食物浪费,不在少数。
餐饮商家传统的采购模式,一直是“以量换价”,也即以大量采购来换取较低的定价。由此导致的后果是,餐馆大量囤积食材。这在客流充足,食材快速消耗、快速流转的前提下,并不是问题。然而,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这一模式是脆弱性就暴露出来了。比如说,今年疫情期间,一些商家“事先囤好的各类食材损失约达到75%”,即使一部分食材被当做员工餐进行消化,但大多数蔬菜坏掉之后就扔了。
事实上,对于许多中小体量的餐馆来说,大宗采购、大量囤货,风险极高。稍有不慎,食材就砸在手里,最终只能丢弃,这造成了严重浪费。当然了,还有一些无良商家,铤而走险用变质腐化食材加工售卖给食客,这就涉及违法犯罪了!
按日采购,减少囤积,这理当是减少B端浪费的必由之路。有需求就有供给,尤其在全社会反对餐饮浪费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到,一些以商家采购为目标对象的线上供菜平台已经崭露头角。以市场化方式解决市场所造成的浪费,这是合乎逻辑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观我国餐饮业发展,以计划经济实施后的第一家个体餐厅悦宾饭店成立时间来看,仅有40年历史。数十年间,中国餐饮生产力先后开启了以悦宾饭店为代表的原生态模式、以麦肯为代表的工业化模式、以美团为代表的信息化模式、以盒马为代表的智慧化模式。这四种形态相对分散、多种业态模式共存的发展图景,推动着餐饮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传统餐饮供应链陷困局
2018 年我国餐饮收入4.2 万亿规模,按 35%的食材成本计算,食材消耗有近 1.5 万亿规模,如果再加上餐厨用品相关的 5%的物料成本,我国餐饮供应链整体规模应超约 1.7 万亿。
但由于我国餐饮行业发展历史短,餐饮供应链仍是由餐饮企业为主的采购职能,流通渠道独立于餐企之外且分散于各个渠道环节,配送、研发、生产加工都主要由餐企承担。呈现出流通渠道分散化、加工环节后置、管理模式粗放的特点。并且,传统供应链环节均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生鲜流通渠道。由上游的种养殖端,向下游层层分销,这就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食材供应链的亿万级新机遇
自2016年起,餐饮业房租和人工成本大幅提升,成本压力压缩了餐饮企业的盈利空间。原料进货占到总体成本的41.3%,由于中小餐饮企业缺乏规模效应和终端的议价能力,来自成本端的压力会更加明显。与此同时,外卖和连锁餐饮的发展对配餐时效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互联网、冷链物流的加速发展为餐饮供应链行业的变革加码。
而资本方面,也开始瞄准食材供应链板块。据番茄资本2019年初发布的《2018中国餐饮及餐饮供应链投融资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11月中旬,餐饮供应链及服务商投融资案例占比32%,远高于餐饮品牌的20.3%和饮品品牌的9%。除了数量排名以外,该领域的投资金额也占了49.9%,占据了当年餐饮投资的半壁江山。
变革中的新模式探索者
在食材供应链转型的大趋势下,已有部分企业已开始对食材供应链的新模式展开了创新性的探索。就目前市场上已有的食材供应链模式来说,可分为轻模式平台型和重模式自营型,两种模式。
一种是以链农、小农女为代表的轻模式平台型供应链。类似于B2B平台网站,它们替代了传统批发市场的功能,在线上进行撮合交易,通过收取佣金、广告费、代运营费获取收益。这种模式具备投入小、运营成本低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其实也有弊端,由于准入壁垒低,导致可复制性强、平台掌控力低,客户的体验性不能得到保障。因而,该种模式的供应链发展纷纷受阻。
另一种是以美菜、信良记为代表的重模式自营型供应链。他们类似美国的SYSCO,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获得较强的上游议价能力:采购、分拣、配送到B端客户。这种模式能够保障食材的来源,从而保障品质,并具备物流配送的管控能力。因而,相较轻模式平台型供应链,该种模式壁垒高,更能保证客户的留存和复购。但也因为资产投入大、模式过重,制约扩张速度,风险较高。
从全球供应链先驱的发展路径,洞悉成功之道
国内餐饮供应链市场格局未定,迷雾重重,让我们将眼光看向国际市场,寻求可借鉴的发展方向。
1969年于美国成立的Sysco是全球最大的食品供应商,主营2B业务,年度销售额从最初的1.15亿到2018财年的587.27亿美元。销售的产品包括鲜冻肉、海鲜、家禽、蔬菜、水果和净菜等。除了食品,Sysco还销售与之配套的食物容器及加工器材等。
Sysco的成功可以归功于以下5个方面:
1.上游议价能力强,下游营销网络覆盖全。Sysco以中央直采+分区采购的形式进行采购。一方面实施中央直采,中央公司通过预测数据、采购量,直接从1300多家供应商采购食材,因为需求量巨大,让上游议价能力十分强大。另一方面采取分区采购,地方运营商针对需求漏洞,直接从当地农场、小型供货商进货,主要是一些季节性强的食品。
2.高货值的选品逻辑。虽然Sysco拥有高达37w个SKU,但其中新鲜蔬果的占比仅有8%,Sysco在选品上极为慎重,主要以冷冻、干货为主,其中新鲜冷冻肉类占比最高,近五年占比保持20%左右。
3.下游全面的营销网络覆盖。Sysco服务客户多达60万家,除了餐厅类客户,还有医疗保健、教育政府、旅游、休闲、酒店类客户。
4.自有品牌拉动毛利率。Sysco的自有品牌定位高端化路线,服务上层客户,与代理品牌形成互补。Sysco通过不断并购,拥有众多自有品牌,品牌业务范围已覆盖多个领域,有食物原料类的肉、蛋、奶、蔬菜等,此外还涉及环保类设备生产。
5.咨询式销售模式,提供强大产品解决方案。Sysco除了食材供应外,还为客户提供配套的增值服务。如培训材料、食品成本优势解决方案、服务理念或新的菜单内容。
综上可见,Sysco成功的根源,是它对客户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即一站式优质海量产品入口、总成本领先的供应链及内部效率优势、咨询级及解决方案级的销售模式、优秀的产品选品及自有品牌开发。反观我国餐饮供应链,在提效、缩环节、规模化的变革大环境下,在格局未定的竞争格局下,是否会诞生类似Sysco级别的供应链头部企业?谁又会率先突出重围?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到餐饮供应链头部企业,美国西斯科Sysco可谓神级存在,被业内称为全球餐饮供应链之王,也是全球最大的食品供应链公司。然而,提到中国最著名的餐饮供应链知名企业,你会想到谁?答案是没有!
< class="pgc-img">>美国餐饮供应链企业的上游大多是销售全国性品牌的大型生产公司,集约化程度高,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同时,下游餐饮行业连锁化程度高,达到60%, 远超中国不足20%的连锁化率。同时,我国餐饮供应链下游单一,通常只有餐饮和零售两类客户,这也是餐饮供应链被忽视的原因所在。因此,面对中国餐饮模式差异化,更需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供应链之路。
下一个蓝海?超2万亿餐饮采购市场
餐饮供应链是连接供应商产品和餐饮企业的桥梁。在餐饮市场中,供应商是否具备稳定高效、且优质的供应链体系,是餐饮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核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餐饮业规模为5.3万亿元,按照原料采购占收 入比42%,则初步测算当前餐供市场规模达2.1万亿元,餐饮供应链市场蛋糕已经做大,这块蛋糕又如何切好?
变革餐饮采购模式,从完善供应链开始
传统的餐饮采购普遍为门店自采模式,交易环节多,采购时间成本高,人力效率低,难以满足现行餐饮运营需求,且层层加价现象严重。相比之下,标准化餐饮供应模式由供应链平台统一采购、生产、运输,大幅减少了餐饮商采购成本。
< class="pgc-img">>同时,通过供应链APP下单,汇集海量优质商家货源,品牌可选,品类可选,餐饮商户采购直接线上比价,无惧风雨采购,减轻老板自身采购时间成本。第一时间直达需求端,按时配送到店,解放采购端,从源头上为餐饮经营降本。
出现中国版的“西斯科”还要多远
中国强劲经济发展背后,从来不乏深谋远虑的市场探索者。作为餐饮大省的山东,凭借先天产业链优势,目前已迈出突破性一步。中营智链配送深度整合山东60万家餐饮商户采购需求,线上APP汇总商家原材料采购需求,智链平台进行源头供应商集中采购,直接为餐饮商家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促进原材料供应商销路拓宽,超前模式,实现餐饮原材料供应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