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方面军在这里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
日前,记者来到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正值暑假,纪念园里参观者络绎不绝。
展览馆讲解员介绍,红军在宁夏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驻扎、休整期间,红军战士不仅把驻地院子和街头巷尾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助百姓挑水、扫院。
在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不远处的“红军寨”,也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式窑洞旅馆、红色主题餐厅、会师湖水上拓展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近期,在吴忠市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10岁女孩丁萱为参观者进行了多场讲解。“我是同心县第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学习,我成了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这份经历会成为我的宝贵回忆。”
同样热爱讲解工作的,还有66岁的退伍老兵马希伟。他是同心县“薪火相传”老干部宣讲团成员。多年来,他一直在红军西征纪念馆担任义务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述红军时期的民族团结故事。每每讲到动情之处,他常常眼含热泪。
自1995年开始,固原二中的初一、高一新生,会在清明节前夕徒步从学校往返任山河烈士陵园,用这种方式缅怀先烈,至今已坚持了29年。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信念的力量,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崇高,也更加明白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学们在相互鼓励中,也收获了互助友爱的同学情谊。”固原二中教师任皓说。
近年来,宁夏用好红色资源,深挖精神内涵,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革命传统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凝聚精神力量。
两个月来,到河南南街村旅游公司红色大饭店就餐的人们发现,就餐大厅经过装修改造,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但富丽堂皇,与时俱进,植入了现代元素,而且蕴含着红色文化,体现了南街村特色。
< class="pgc-img">高端大气的红色大饭店
>随着疫情的不断反复,旅游景区和餐饮业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让南街村的特色得以更好的展示和发挥?旅游公司经理王培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最终决定先从红色大饭店升级改造入手。
“因景区接待外地游客受限,只能从餐饮上想办法,红色大饭店主要以婚喜宴、商务接待为主,提升后的红色大饭店既要融入南街村红色元素,又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要求。”经过与设计师深入沟通,让设计师了解南街村文化和发展史,了解南街村“玩泥蛋儿”起家和“玩面蛋儿”发家的创业历程,要从升级改造中更好地融入南街村特色和红色文化上做文章。
< class="pgc-img">新颖别致的大厅背景墙
>< class="pgc-img">南街村“外圆内方”村徽
>通过一遍遍召开专题会、一张张图纸设计和一个个细节的变动,最终实现红色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进入旅游公司院内,红色大饭店五个镶着金边的红色大字格外引人瞩目;深褐色的背景墙面勾勒出的一个个饱满“麦穗”更是体现出了南街村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的深刻寓意。走进红色大饭店,门楣顶部玫瑰金色的村徽醒目地映入眼帘;进门西侧墙壁上一幅酒红色外圆内方“村徽”形状的标志,更是引来细心的顾客驻足观看,标志上刻着南街村提出的“十个集体”内容,它完美地诠释了南街村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的深刻含义:农业集体耕种、工业集体经营、生活集体分配、工作集体安排、村庄集体管理、村民集体教育、学习集体组织、风险集体承担、困难集体解决、发展集体领导。
< class="pgc-img">饱满的“麦穗”彰显南街村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 class="pgc-img">内涵丰富的南街村“十个集体”
>红色大饭店的雅间名称也用文字的力量凸显了南街村特色:人民公社、延安、遵义、韶山、西柏坡、红太阳、南街村等具有特色的名称使顾客充满了好奇,房间内一幅幅毛主席题词“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和毛主席诗词、毛主席像章、不忘初心等内容,无不处处营造着红色文化氛围。与之相隔的多功能大厅,灯光璀璨,五彩缤纷的花朵相拥成簇,高清的LED大屏配上环绕音乐,700平方、厅高5米的场地无疑成为方圆高端宴会厅。红色与科技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内涵相结合。
< class="pgc-img">雅间名称凸显南街村特色
>< class="pgc-img">“团结厅”悬挂毛主席词《沁园春·雪》
>< class="pgc-img">“人民公社”厅悬挂毛主席题词“为人民服务”
>< class="pgc-img">“延安”厅内“不忘初心”令人警醒
>< class="pgc-img">“遵义”厅内悬挂毛主席题词“实事求是”
>升级改造后的红色大饭店既蕴含着红色元素,又涵盖了年轻人喜爱时尚、新颖的现代元素,这一完美的结合深受顾客的青睐,红色大饭店的收入也不断创出新高,用良好的口碑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司红霞)
< class="pgc-img">灯光璀璨的多功能大厅
>标题:百年外滩讲好“红色故事汇”
在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1号,杨昆华老先生抚摸着巴洛克风格的爱奥尼克立柱,思绪悠远。这里,是他的父亲杨延修与卢绪章共同创办经营广大华行,在隐蔽战线奋力守护党的“钱袋子”的地方。
如今,这里是上海知名文化地标久事国际艺术中心所在,位于其间的上海东一美术馆举办的“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艺术展持续数月热度不减,市民和游客徜徉其中,感受中西文化合璧的魅力,欣赏浦江云卷云舒、大江东去的壮阔美景和百年外滩的历史风貌。
从刚造完时的“麦克倍恩大楼”,到之后的亚细亚大楼,这座建于1916年、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迎来过很多任主人。“1933年,卢绪章、杨延修等五位爱国青年在上海成立了广大华行,主营西药和医疗器械邮购业务,此后,卢绪章、杨延修先后入党,广大华行也成为党的红色据点。1945年抗战胜利后,广大华行入驻外滩1号底层办公,惊心动魄的‘外滩风云’故事由此展开。”杨昆华说。
百年外滩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这里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也浓缩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风云激荡。7月,“百年外滩,红色足迹——外滩红色故事汇”在外滩1号启动,聚焦外滩核心区域历史保护建筑,挖掘背后红色资源,这堂别开生面的“行走党课”备受欢迎。
“广大华行在隐蔽战线战斗,手中握着的不是‘枪杆子’,而是党在特殊时期的‘钱袋子’。”杨昆华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广大华行等国统区内的共产党经济企业,与革命根据地、解放区金融企业共同构成了当时多元的红色金融体系。利用金融机构广泛接触社会的身份便利,广大华行多次掩护中央领导和地下党领导来往于国统区,向根据地秘密输送情报和大批急需物资,给党的一线、二线机关和延安送去大量的经费,又像“八月风荷”那样“出淤泥而不染”。
“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外滩。这里是华美的万国建筑,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封面照’,是机构云集的金融中心。同时,沿着建筑记忆和城市肌理溯源而上,这里也镌刻了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人民解放的斗争足迹和红色初心。”花三个月时间背了数万字解说词的宣讲员杨洁说。
外滩1号,是广大华行红色金融的故事;外滩2号开业了上海第一家肯德基餐厅,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外滩6号,由盛宣怀创办的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此成立,民族经济从此突破了外国金融资本的封锁;汉口路110号,金融巨子胡笔江赴汤蹈火、为国捐躯……
久事置业党委副书记石宏斌介绍,久事置业受托管理着外滩核心区域16幢优秀文物及历史保护建筑,在对建筑的日常保护修缮及城市更新开发等重大任务中发现,不少外滩经典建筑背后都蕴含着红色故事、爱国主义故事,有的还体现了改革开放和上海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为此,我们组建了专项工作小组,先后走访市社科院、市委党校、黄浦区委党史研究室、外滩街道等单位,通过专家咨询、查阅史实资料、拜访革命家后代等方式,围绕各个时期外滩经典建筑的红色资源,目前已梳理挖掘了20余个红色故事。”石宏斌说。
沉浸式的“微党课”,让市民在漫步浦江、阅读建筑的体验中,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密码。“外滩是上海近代城市成长的摇篮。”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陈世瑞说,“通过走访红色资源,讲述生动故事,让我从阅读建筑中受到教育,从而汲取精神力量。”
“在上海城市更新和历史建筑修缮保护中,越来越多的外滩空间向公众开放,人民的外滩更美更精彩。”久事置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臧华表示,为了讲好红色故事、外滩故事,久事置业还选拔优秀党员组建“外滩守护者”宣讲团队。“我们将不断丰富‘行走党课’的内容,让广大党员群众能在外滩经典建筑中领略红色文化,感受初心使命。”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姚玉洁 桑彤 李荣)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