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姐我,嗜甜星人,嗜糖如命。
上周看了知名BBC纪录片《糖的真相》之后,就准备——抛弃添加糖,重新做人。
添加糖又叫游离糖,是指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想在饮食中去掉这部分糖,意味着基本和零食饮料说拜拜了。
但为了好身体!为了好身材!小蒲姐开始了艰难的“戒糖”旅程。
第一天:没有添加糖的日子也还好嘛,轻松。
第二天:想奶茶、可乐、蛋糕、泡芙、雪糕……不行不行,忍忍就过去了。
第三天:看甜食吃播、逛超市零食区、去甜点店外闻香味解馋——今天也是超级自律的一天!
第四天:糖糖糖糖糖糖糖我要糖!!
今天,就连虐狗的宋仲基宋慧乔“双宋”都离婚了,我感觉我的身体和心灵都严重缺糖了。
小特工and老探员,你们评评理,不甜的人生,还有啥动力呐。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指南《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中提到,建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减少游离糖摄入量。
整个生命历程减少游离糖,也就是一生呗?小蒲姐做不到啊!
游离糖摄入过多,会导致体重增加,体内脂肪含量超标。而超重和过多的脂肪,又可能会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身体问题。
哎,在这里,糖好像有点万恶之源的意思。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中国人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添加糖,最好能控制在25克以下。
要知道,喝一瓶500毫升的可乐,摄入的添加糖就已经超过50克了!小蒲姐每天的糖摄入量妥妥超标啊。
我不要多灾多难的人生啊。
代糖不是糖,是一系列能让我们大脑感觉到“甜”的物质。
代糖产生的热量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再加上大多数代糖的甜度非常高,有些甚至可以达到蔗糖的700倍。
小特工and老探员,这是特大喜讯!简直就是“嗜甜星人”的大救星有木有。
更厉害的还在后面呢,代糖的种类超级多,人工的、天然的,想要哪种甜蜜随便你挑。
人工甜蜜:阿斯巴甜、糖精钠、安赛蜜等
1.阿斯巴甜
巴斯光年,噢不,是阿斯巴甜,因为被添加在零度可乐里而名声大噪。它的甜度是蔗糖的180~200倍,在饮料里放上一点点就能甜蜜好一阵了。
要注意的是,因为阿斯巴甜在肠道中水解,水解产物有甲醇、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有苯丙酮尿症的人,应该少吃含有巴斯光年,噢不,阿斯巴甜的食物。
2.糖精钠
糖精钠比阿斯巴甜更厉害,甜度是蔗糖的200~700倍。它不易被人体吸收,大部分在24~48小时内,以原型从肾脏排出。
3.安赛蜜
安赛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它能耐受高温,是目前世界上稳定性最好的甜味剂之一,特别适合做烘焙食品。
天然甜蜜:木糖醇、甜菊糖等
1.木糖醇
说到木糖醇,小特工老探员应该很熟悉啦。无糖饼干糕点、无糖口香糖等里面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木糖醇是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出来的,甜度和蔗糖一样。
2.甜菊糖
甜菊糖是从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糖苷,它的甜度为蔗糖的250~450倍,是最接近砂糖口味的天然甜味剂。
够啦够啦,这么多代糖轮番上阵,小蒲姐解放了!现在我要去享受安心的甜蜜了。
不对!代糖不长胖,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哪里有?
正费心思考呢,一个想法闪过小蒲姐的脑海,我决定再求证一下,于是立刻着手翻阅了代糖安全性的相关研究。
1997年,加拿大的一项实验发现,大剂量的糖精钠可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认为,现有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精钠的摄入与人膀胱癌无关。
即使如此,糖精钠还是进入了“被限制”的行列内:我国采取了严格限制糖精使用的政策,并规定婴儿食品中不得使用糖精钠;美国等国家也规定,食物中若添加了糖精钠,必须在标签上标明“糖精能引起动物肿瘤”的警示。
过量摄入糖精类纯品可引起心、肝、肾、脾等脏器充血,肾小管肿胀,并有致突变和致癌性。曾有患者因过量食用糖精,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出现严重的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显示蔗糖素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长期过量摄取,可能会使胰岛素分泌持续增加,导致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要知道,胰岛素抵抗可是导致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啊。
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代糖致癌,而且现在市面上的代糖食品,都是通过安全检测、卫生监测的产品,不用太过担心;但是,代糖可能会对胰岛素有影响的相关研究,还是层出不穷啊……
哎,代糖啊代糖,我该拿你怎么办才好?好不容易产生的吃甜希望就此落空了吗?
从人工甜味剂面世开始,人的吃甜能力也跟着大幅度提升。以前从水果、主食中艰难获得的甜味和快乐,现在只要随便吃点零食就能成倍获得。
可——生活那么苦,还不让吃点甜的了?
思考了一夜,小蒲姐算是明白了:糖也是提高血糖时的必备物质,也是身体需要的营养素,只要吃糖别太极端就行了。想吃甜又不想长胖的时候,偶尔用代糖食品抚慰一下,完全ok。
就是别对糖和代糖太过依赖了。想吃甜食的时候,用水果的“天然甜”代替“人工甜”更健康,还能摄入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一举两得呀。
好啦,小蒲姐我也不盲目戒糖啦,喝杯牛奶解馋去喽。
谢谢惠顾。~
今日小蒲姐营业结束。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着我明天再祝。
>新社济南8月9日电 题:中国年轻人推崇“个性化”婚礼 促使婚庆行业换“新剧本”
作者 李明芮 王采怡
登报宣布婚讯,再现具有年代感的复古仪式;婚礼现场舍弃传统照片,转而播放“下饭神剧”;两人前往“秘境景区”,共度甜蜜时光……时值七夕结婚高峰期,中国年轻人热衷跳出窠臼,选择“个性化”婚礼,定格“花样”婚礼瞬间。
“我们希望婚礼个性又浪漫,玩出‘新花样’。”今年与爱人步入婚姻殿堂的“95后”吴欣桐告诉记者,她不想把婚礼变成一场“形式主义的表演”,和爱人一致选择把仪式放在自然又轻松的户外举行。
“我们把婚礼设置成一场浪漫的游园会,增添了很多互动环节。”吴欣桐介绍说,她和爱人精心策划投壶、抓娃娃、套圈等趣味十足的互动游戏,不仅拉近了亲朋好友之间的距离,更让结婚喜悦倍增。“我们还特别设立创意合影打卡区,记录下温馨而有趣的瞬间。”
“95后”赵婷(化名)和爱人也DIY了一场属于自己的婚礼。赵婷告诉记者,她和爱人在婚礼上演起“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剧情,一改清新唯美的路线,定制的迎宾海报及现场播放的视频是“土味”文案及“非主流”排版。“我们还在婚礼上端起超大杯‘珍珠奶茶’代酒敬亲朋好友,主打与众不同。”
“今年以来,我们接到的订单几乎都是‘私人订制’,比如‘穿凤冠霞帔,行三书六礼’的中式婚礼及浪漫至极的音乐会婚礼等。”在婚礼策划师唐闻旋看来,“90后”“00后”新人办婚礼更追求舒适度和“沉浸式”体验感。他们渴望在这一特殊时刻,深度表达个人情感与独特故事。“这一趋势也推动婚庆行业转型升级,促使我们不断创新,以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方案,精准对接并满足当代年轻人对于婚礼的无限遐想与追求。”
“婚礼习俗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而年轻人对‘个性化’婚礼的推崇,实则映射出他们的消费观念与价值取向。”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这一现象反映了年轻人追求个性自由的生活方式,通过聚焦婚礼内在的情感共鸣与纪念价值,展现对婚姻真谛的深刻理解。
王忠武建议,婚庆行业也应紧跟市场变化,以更具个性和创意的服务方案,精准匹配并满足每一对新人独特的婚礼愿景与需求,共同推动婚庆市场向着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完)
仕强/工人日报
“代喝奶茶、代吃火锅、代长胖,每单收费标准为‘食品价格+路费+10元’。”记者近日发现,在电商平台上出现了很多新的“代服务”方式,代吃、代喝、代订酒店、代遛狗……甚至还有代叫醒、代扫墓、代相亲等花式“代服务”。
“代经济”层出不穷,人们对其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是消费升级和无限分工的产物,是新的经济“风口”;也有人认为,它只会批量生产“懒人”,是资本浪潮下的又一个“泡沫”。
“代服务”悄然流行
“怪不得现在这么多人做代购生意,确实有市场。”刚休完年假的陈芳在与朋友聊天时说道,她这次去韩国旅游,本来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真人代购面膜、化妆品、服装,并配上一张飞往韩国的机票。“没想到还真的有不少人联系我,让我帮忙买化妆品。”
“我不止一次找‘代跑腿’的小哥帮忙,确实省时省力,很方便。”家住重庆大渡口区的李彤彤说,她在广告公司上班,经常要给客户送文件,当遇到自己走不开客户又着急要的时候,她就找跑腿小哥帮忙送。
李彤彤告诉记者,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今年8月,她要赶高铁去成都,临到高铁站时却发现有一份文件还在办公室,自己回去拿的话,一来一回,高铁早就开动了,所以就找跑腿小哥帮忙。最终,成功在高铁开动前拿到了文件。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代驾、代购、代跑腿”等“代服务”已经司空见惯。而一些“代相亲、代追、代长胖”等花式服务,也有不少人尝试。
在电商平台的搜索栏输入“代”字,自动就弹出多项“代服务”。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与一经营代吃、代喝业务的商家进行咨询。“钱给我,我去买吃的,你想让我吃什么都没问题,一些变质、恶臭等人类不可食用的物品除外,吃完后,我会用最直观的语言告诉你食用体验……”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代服务”已经悄然步入大众视野,人们的生活也被“代服务”所包围。
早上出门穿着代购回来的衣服去上班;中午又在App上找“代跑腿”的外卖小哥买一份午饭或送一份文件;下午,快递来了,家中无人,只能放在“代收点”;晚上吃饭,喝了点酒,找个代驾把车开回家……从凡事亲力亲为到不再事必躬亲,“代经济”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代”字背后的赚钱逻辑
“我能理解代驾、代跑腿等收费服务,但一些代吃、代喝、代健身等服务,我花钱请你吃喝,还得额外给服务费,这我就不能理解了。”在连日的采访中,多位重庆消费者提出,他们看不懂一些花式“代服务”背后的生意经,并且对这些服务究竟是否有市场表示怀疑。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代经济”赚钱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依靠服务赚钱,例如,代扔垃圾、代驾、代跑腿等;另一种则是依靠资源赚钱,例如,代订酒店、代购食物、代订购机票等,提供这类服务的人手里往往握有较多的资源,能拿到普通消费者拿不到的优惠价格。其中,代订酒店和代购食物表现尤为突出。
刚从南京回重庆的罗明耀向记者介绍说,他这次去南京住的是5星酒店但只付了3星酒店的价格。原因在于,他在网上拍下了一个代订酒店的“商品”,“最终899元一晚的酒店,我只支付了360元的房费和120元服务费,共480元就入住了。”
罗明耀还称,他找的这家代订酒店的卖主,当时还向他推荐了一些连锁快餐店的食物代购服务。原价11.5元的鸡腿,通过这位卖主购买只需要8.6元,原价12的大包薯条,只需要9.6元……
记者了解到,一般情况下,依靠资源赚钱的卖主,之所以能拿到常人拿不到的优惠价格,是因为他们手里往往有大量的会员卡或优惠券,帮人大量代订酒店又能够为会员卡积分,次数多了就能拿到更加优惠的价格。
“我把需要‘代服务’的人分为解闷找乐型,寻求帮助型和想要优惠型三类。”重庆资深金融从业者李海波在分析“代经济”现象时表示,快乐情绪所有人都需要,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想要便宜,因此,“代服务”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广阔的市场。
是消费升级还是为“懒”买单
从传统的代买、代送服务到新奇的代吃喝、代健身,“代经济”正变得日益庞大,而与此相关的创业项目也正受到资本青睐。
其中,最明显的是代驾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仅代驾司机用户规模已超1.5亿,目前滴滴代驾、e代驾等代驾产品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一个活跃在一二线城市的全职代驾司机,一个月下来能有过万元的收入。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以快消品销售、代买和配送服务为主的“即买送”在开业后不久即获得了1500万元的天使投资;提供在线下单跑腿服务的互联网平台“UU跑腿”已获得2亿元B轮融资;同时,百度、美团等巨头也纷纷入局“代服务”。
不过,相比于代驾、代送这类刚需,市场上其他形态的“代经济”,似乎不如想象中的那么乐观。例如,主打“让人人吃上家里饭”的“代做饭”平台“妈妈味道”,一开始红红火火、风头很劲,但在距离其宣布获得千万元天使融资不到一年,就宣布停止业务。
同时,社会各界针对“代经济”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的出现是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加快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消费升级;而有的人则认为,这会让懒人更懒,更会催生一系列代刷流量、代骂人、代考试等挑战公序良俗的“灰色产业”和“黑色经济”。
对此,业界人士分析称,“代经济”本质是花钱买别人的时间和专业技能,它只是一个市场中的现象,且早就存在,只是当前由于互联网而变得更加明显和有普及的趋势。“代经济”反映了社会分工越来越向精细化发展,然而这类形式还未成为主流,虽具有一定市场,但仍待拓宽。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也曾公开表示,“代经济”具有可期的市场前景,就像当前火爆的外卖业务一样,既能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又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人们不能滥用,防止跑偏。
此外,还有专家坦言,在法律许可下提供“代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目前在“代经济”业务的监管方面,更多的只是行业自律和平台通用规则进行监管。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入,让“代经济”这匹“黑马”在正轨上奔跑,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赋能。
本期编辑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