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杭州人的朋友圈里有一家奶茶店十分出名,据说不管什么时候点单,都有几百杯在排队,要等七八个小时。有消费者开玩笑说“这个奶茶是非喝不可吗?”那这家奶茶到底为什么排这么长的队呢?
该家奶茶店的营业时间是早上9点到晚上10点,只能到店自提,没有外卖。从菜单来看,奶茶的价格在20-30元之间,新店开业期间打8折。今天上午9点半,记者打开小程序下单,显示前方还有853杯,预计等待6小时。10点,前方订单显示1042杯,预计等待8小时47分钟。
中午1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杭州大厦的该家奶茶店。与小程序上的大排长队不同,现场人并不多。不过,来取餐的消费者确实没有停过。店员告诉记者,他们也没想到生意这么火爆,虽然柜台上只有两三名员工,但加上后厨一共有14个人在制作奶茶,还是忙不过来。
杭州大厦某奶茶店店员:(大概一天能卖多少杯?)2000多杯。(线下来买,排队也是一样排吗?)一样排,我们都是一个排号系统。我们不限量,如果订单确实真的做不过来了,就把线上点单关掉一会。(做到几点钟?)做到晚上10到11点。还有好多晚上大家还来,我们没搞宣传,没搞营销的那一套,然后也没有请人排队干嘛的,开业第一天就五百单那种情况,然后第二天就翻倍,第三天又保持这样。
据悉,这家名为“本就”的奶茶品牌,来自苏州,此前因为迪丽热巴曾一次买下好几杯,而成为“迪丽热巴同款”,引来一些好奇的消费者。不过今天记者在杭州门店现场询问,消费者多半表示,她们并不知道此事,纯粹是因为在社交网站看到排队人多,所以才想试试。拿到奶茶后,消费者第一件事,就是拍照打卡。记者了解到,中午能够取到奶茶的消费者,基本上都是9点一开门就在手机上下单的。对于奶茶的味道,她们大多都表示还过得去,因为是线上排队还是可以接受的,要是线下排这么久的话就不会考虑。
消费者:好喝吗?就这样吧。不值得排那么久。排队的话10分钟以内还能接受。
消费者:如果是要站在这里排队,肯定是排不了一点。
消费者:因为之前来然后想喝这个,等太久了,这次就早上来下单的。小红书说挺难喝的,想试一下,500多杯要排7个多小时了,线下最多愿意排一个小时顶天了。
记者查询发现,这家奶茶品牌已在多地开设分店,总数大约四五十家,浙江境内在嘉兴桐乡、湖州均有门店。从线上排队进程来看,大多数门店目前只有1到30杯左右的单量,并没有排长队。消费者认为,可能是因为杭州门店新开,追求新鲜感的人比较多。
消费者:其他店根本就没有生意的,像桐乡、江苏、上海都没有生意,就杭州生意特别好,杭儿风就是这样的。这是个有名的词,一生要强的杭州女人。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赵浩兴:跟风的从众的这种消费,现在越来越明显,而且红的时间越来越短,来得快走得快,我们称之为快时尚、网红行为。因为大家都是在求新求异,促进了杭儿风的这种现象。
在消费领域的专家看来,这类网红店铺的火热,一方面是"杭儿风"快来快去,另一方面也是老牌商业综合体的重新布局。就在奶茶店的另一侧,一家网红汉堡浙江首店也即将开业。据了解,与杭州大厦同样属于武林商圈的恒隆广场将于2025年开业,届时商业体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赵浩兴:现在传统的百货业,以前我们都是靠80后、90后,现在已经新生代过来了,连茅台酒都要追求年轻人的消费,更不要说杭州大厦了,所以开新店、时尚店是任何商业都需要去追逐的。
来源:浙江经视新闻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家名为Bonjour的奶茶店在杭州武林商圈开业,立即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去“打卡”。
据传这家奶茶在苏州等地很红,号称“奶茶之光”。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开业当天,小程序订单量激增,门店外排起了长龙,引发热烈讨论。
Bonjour作为杭州的首店,加上此前在苏州等地的知名度,成功引发了年轻人的消费狂潮。
< class="pgc-img">>开业首日,小程序显示前面等待制作的奶茶就有上千杯,预计需要排队10多个小时才能喝到。
一些不想排队的年轻人,甚至通过黄牛高价预订,每杯竟被炒到300元。
< class="pgc-img">>这股热潮主要源自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追捧。作为引进杭州的首店,Bonjour奶茶迎合了他们对新品尝试的需求。再加上明星效应的加持,让原本的消费热情更上一层楼。
< class="pgc-img">>据传,女星迪丽热巴此前在外出时喝过这款奶茶,于是它就被年轻粉丝们冠以“热巴同款”的美名。
明星个人魅力带来的商业价值,再次在这波热潮中得到验证。
< class="pgc-img">>当然,也有群体认为,这种热潮仅仅是一时的市场营销效果,不代表奶茶本身的实质品质。
他们担心年轻人过度追捧明星和热点,被商家的手段利用。
< class="pgc-img">>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癫.感觉和那个被炒到2万的小马宝莉卡一样心心等过两天大跳水就就老实了
“新品上市固然可喜,但不应盲从。”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年轻人应该理性消费,不要迷信明星效应。
他还提醒,防止被一时兴起的流行误导,才是年轻一代应有的智慧。
< class="pgc-img">>“这世上大概没几人会是知已蓝颜,大多数是见色起意罢了。”
的确,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网红”现象频频出现。
年轻人的消费力日益彰显,也让许多商家针对他们的心理设计营销方案。
< class="pgc-img">>我看都是网红在炒,我就喜欢喜茶,配料公开透明,现在还出了红绿灯,可以根据时段和适合的茶,不会喝了失眠
但过度炒作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消费者也需保持理性,做出明智选择。
目前,Bonjour奶茶的热潮仍在继续,但时间会给出答案。一些喝过的年轻人表示,味道并不如想象中特别。
< class="pgc-img">>苏州奶茶之光,真的不同于任何奶茶,唯一缺点,有点贵
“新鲜感会过去,口碑才是王道。”他们认为,不是所有网红品牌都值得追捧,还是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
< class="pgc-img">>我说实话啊,真的,这个口味对不起这个价格的
当下,我们需要理解年轻人追新求变的心理,但也要提醒他们,不要轻易跟风,要学会独立思考。
理性消费,不仅节省金钱,也让我们在浮躁中保有智慧和判断力。
< class="pgc-img">>排队1000杯,有980杯是黄牛下单的。
喝了能成仙吗?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优质的品牌进入市场,丰富大众生活。但过度的热潮,终将平息。
而让消费者许久难忘的,还是产品本身的品质与诚意。也许,那才是商家最应该注重的地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视频和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源:中国新闻网
天气炎热,一杯清凉的茶饮
是很多人最好的“解暑神器”
十步一家奶茶店的今天
不少网友发现
曾经动辄二三十元一杯的茶饮
价格真的被打下来了!
01
奶茶“10元以下”时代来临
消费者喜闻乐见
立秋已过,但依旧酷暑难当。杭州市民小蒋是个“奶茶控”,她说,今年夏天发现很多奶茶都降价了。“以前觉得奶茶是奢侈品,随便一杯就是二十几块钱,但现在价格好像普遍都便宜了,十几块钱就能买,还有一些优惠券,几块钱也能买到。”
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
发表相同的看法
不知不觉间,“10元以下”成了各大新茶饮品牌“厮杀”的重点区间。一直在低价区间深耕的蜜雪冰城,凭借4元柠檬水、2元冰激凌等,带动其他品牌价格降下来了。
部分地区,古茗柠檬水从10元降至4元。茶百道的酸奶紫米露折扣后只要2.9元一杯,喜茶也曾推出限时活动,“纯绿茶妍后”4元一杯。
不仅价格卷,新品也是扎堆上市
还有各种联名系列
上社交平台一搜,多的是新品测评
某高端茶饮品牌经营商邱先生在杭州有4家奶茶店,他坦言,“价格战”对利润空间的压缩十分明显。此外,他还表示,“横向对比品牌的话,如果他一直出新品、搞活动,你不出策略的话,当消费者习惯别人的时候就不习惯你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价格战”迎合了当前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行为习惯。“现在基本上降价的都是头部企业,因为它的供应链已经很完整了。一些单店或者说你的议价能力不够强,你就熬不下去,其实这一轮降价是一个洗牌的过程。”朱丹蓬指出。
02
市场超千亿
品牌“卷”下沉、“卷”出海
《2023—2024中国茶饮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去年,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达1900多亿元,同比增加15.7%;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逼近2500亿元。
巨大的市场潜力刺激着品牌进一步“跑马圈地”。截至今年6月底,蜜雪冰城门店数量为31000多家,排名第二的古茗门店数量超9000家,茶百道有8000家。
“卷”完一线城市,还要“卷”下沉市场。喜茶有约4成门店开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古茗主攻的乡镇市场,占比超过30%。
与此同时,不少品牌纷纷“出海”,追求更广阔的市场。如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量已近5000家,多数在东南亚。COCO都可和贡茶已进入英国市场。喜茶重点发力欧美市场,已经进入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说,“出海”考验着新茶饮品牌跨国经营的综合实力。 “对市场要有精准的分析,还要求品牌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而且需要不断的转型升级。”
03
你愿意为了茶饮花费多少钱?
有媒体做过小调查:
你愿意为了一杯茶饮花费多少钱?
从网友评论来看
大部分人目前能接受10-20元的价格
来源:浙江之声、宁波晚报、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