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九毛九也盯上了高端餐饮赛道!
最近,九毛九在广州开了一家名叫“赏鲜悦木”牛肉火锅店。
主打高端牛肉火锅,目前仅供应每位368元和568元的套餐,大众点评显示,人均消费约为460元。
而九毛九“落笔”高端餐饮赛道的背后,是中国有钱人越来越多了,且越来越有钱了。
几天前,招商银行发布的《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去年可投资资产10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已经达到了316万人,且未来两年,将以11%和12%的增速,继续增长。
不得不说,在大众餐饮陷入价格血战中时,面向“千万富豪”的精致餐饮市场正在成为餐企的“新蓝海”……
九毛九开“高端”牛肉火锅店,人均500元!
九毛九的这家“赏鲜悦木”牛肉火锅店是今年5月初成立的,地址在广州的广粤天地1层,处于珠江公园和临江带状公园之间,附近有多个高档小区,周围也聚集了多家高端餐饮,不乏人均上千元的品牌。
据店员介绍,就餐需要提前预约,目前仅供应每位368元和568元的套餐,按照大厅或包厢再另收10%或15%的服务费。大众点评显示,人均消费约为462元。
“鲜”是这个店最大的特色。
该店餐厅设计风格围绕“木”元素,主打高端牛肉火锅,招牌菜有澳洲巧克力和牛等,有点类似潮汕牛肉火锅,将牛肉进行部位细分,比如雪花、吊龙、匙柄、五花趾,每上一道菜,都会有专业的人介绍牛肉的部位和吃法。
据顾客评论,其鲜牛肉一天两次配送,用宰杀了三个小时内的热鲜牛肉,上午9:00宰牛,11:00到店;15:00宰牛,17:30抵店。食材是在精品牛肉中再精修,令牛肉的出肉率仅为七成半,一头牛取4两的五花趾、5两胸口油、2斤匙柄、2斤吊龙。
酱料也是它的特色,其外摆散台区的周边栽满了各种自养的香料食材,据介绍,每天的酱会采用现摘香料来调制,有咸鲜薄荷酱、烟熏香葱酱等特色蘸酱,“天然” 是最大的特点。
大厅共有60个左右餐位,不加位不加座;包厢里则都配备卫生间,洗手液和护手霜都是宝格丽的。
该店大概是八月初试营业的,大众点评上其第一条评论是于8月16日发布。
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执行董事李威业据悉正是“那未大叔是大厨”的品牌负责人,其也将是赏鲜悦木品牌的操盘手。
九毛九盯上了精致餐饮的背后:
中国的“千万富豪”一年递增了54万人……
九毛九盯上精致餐饮的背后,是看到了高净值人群的新蓝海。
那中国的高净值群体有多少?都是怎样的人?都有怎样的需求?
9月1日,招行发布《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描绘出一份中国高净值人群画像。
1、中国有316万人资产上千万,并以每年11%速度递增
高净值人群一般指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个人。
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316万人。
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83万,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01万亿,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约54万。
应该是受疫情的影响,年均复合增速由2018~2020年的15%降至2020~2022年的10%。
不过,报告预计,未来两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以及持有可投资资产的规模,仍将以11%和12%的增速,继续增长。
2、9个城市超10万人资产上千万,西部省市“富人”增多
哪里的富人最多呢?
报告显示,2022年高净值人群数量超过10万人的省市达9个,分别是: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福建、湖北。
超过5~10万的省市达10个:天津、辽宁、湖南、河北、河南、安徽、云南、江西、重庆和陕西。其中重庆和陕西高净值人数首次突破5万。
2万人以上的省市达26个,相较2020年,吉林和海南省高净值人数首次超过2万人。
分区域看,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大传统经济圈的高净值人群保持增长,并持续发挥财富的辐射效应,拉动周边省份如山西、内蒙古、安徽和广西等实现较高增长。
此外,以重庆、陕西、青海、贵州和宁夏为代表的西部地区,高净值人数提升明显。
2020~2022年高净值人群人口及财富的分布集中度与过往持平。
2022年,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五个省市的高净值人群人数占全国总数比例约为44%;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占全国高净值人群财富比重约为60%。
3、互联网造富神话“缩水”,机器人等新产业将诞生更多富豪
报告显示,本次调研受访者中的新经济群体占比因互联网等行业市值波动而较2021年缩减,其中新经济创富一代企业家和董监高占总样本的比例均由10%降至7%。
创富一代与董监高合计人群占比由2021年的41%降至2023年的34%。
而过去两年,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行业迎来加速发展,上述产业集群和上下游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集中度较高,相应财富人群继续显现出辐射延伸效应。
诸如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以及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工艺等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依托股权和资本市场的新财富人群不断涌现。
报告预计,未来,客群结构将持续演变,专精特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望驱动新经济群体重回增长通道。
4、高净值人群进一步年轻化,30~39岁年轻富豪增加7%
从年龄分布来看,中国高净值客群进一步年轻化。
“年轻一代”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高净值客群,该群体近年来增势较快,已然成为高净值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未来财富管理的生力军。
本次报告受访者中,40岁以下的群体占比达49%,相较2021年的42%上升了7个百分点。这7个百分点的增长主要为在30-39岁区间。
29岁以下的高净值人群占10%,与往年持平。
而年轻一代与40岁以上群体呈现显著差异:表现在高学历、多从事新经济行业、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且金融基础知识储备较好等。
逃离“价格血战”,
“精致餐饮”是一个增长的蓝海市场!
这两年大环境确实给餐饮人“重创”,“内卷”让餐饮人心力交瘁。
大众消费习惯的改变,让之前走规模化、拼翻台率的路子走得越来越艰辛,餐企们都在试图再开辟一条增长路径。
而针对高净值人群的精致餐饮,或者是餐饮新的蓝海市场。
1、比大众餐饮更“忠诚”,避开门对门的贴身肉搏
疫情后的大众餐饮竞争太惨烈了。
各个业态都在打价格战:
茶饮和咖啡最为激烈,集体进入了“9.9元时代”;
快餐行业行业也杀红了眼,中式快餐的南城香推出了“3元早餐自助”,人均35元+的西少爷放下身段,客单直接俯冲到20元;
更别提各种西式快餐的周一到周日的“穷鬼套餐”,消费者根本吃多吃不过来;
连老大哥海底捞都也搞起了168元的团购套餐……
大众餐饮进入到了“门对门”竞争的贴身肉搏战当中,苦不堪言。
而精致餐饮是相对是个增长性的蓝海市场。
一方面,有钱人越来越多,而且还越来越有钱。
上文已经说到了,未来两年,中国已经有316万资产上千万的人,并且将以11%的速度增加。
而且,此外,随着创富一代的年龄上升,二代继承人渐渐成熟,高净值人群也逐步年轻化。
高净值群体的增长和年轻化,都在给餐企释放一个信号,他们不仅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也是能够给餐厅带来增长的重要人群。
另一方面,高净值人们“消费力高”,还更忠诚。
不像大众餐饮,在绝对的低价面前,再忠实的信徒也会变心。
精致餐饮的消费群体价格敏感性不高,消费力很强,最能接受新鲜、个性、订制的特色服务,不吝啬为“值得”的菜品、服务花钱。
高净值人群的消费忠诚度要高得多,因为他们更认品牌、认品质、认调性。
如今,这部分群体的市场还是相对空白,在大部分企业紧盯“大众消费”的时候,或许高净值人群消费市场是餐企的下一个掘金地。
2、比高端餐饮更“家常”,可以吃便餐、也能宴请,场景更有弹性
以前的高端餐饮,大多都认为是专门给“商务人群”开的,只有商务精英才去打卡消费。
平常老百姓谁会天天去吃这么贵的餐厅,而且大多数高端消费的餐厅都是西式为主。
但近两年我们发现,随着高净值人群的崛起,很多拿着千万年薪的新企业家、或者金领人群,都会去品质更好、食材更高端的餐厅吃饭,不仅仅是“商务”需求,家庭聚会、朋友聚会都是倾向于米其林等高端餐厅。
甚至有很多高净值人群,把“高端餐厅消费”当成“家常便饭”“一日三餐”去吃。
一部分习惯可能来自于“富一代”家长,日常熏陶,耳濡目染,形成了“高端”餐饮消费的习惯。
而另一部分对于很多富二代高净值人群,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消费标准,就是锁定食材更好、环境更好、更具创意菜品的餐厅。
为此,很多高端餐饮品牌也开始横向发展,承接这些高净值人群的不同需求。
比如,新荣记旗下的荣小馆,在同一个餐厅里,能家人、朋友聚会吃个家常便餐,人均200元;也可以搞商务接待,吃到人均一两千。
可以上,也可以下,覆盖不同的消费场景。
而北京宴,则在今年开出了一系列新品牌,有潮上潮、鲁上鲁、湘上湘、浙湘楼、淮香国宴等,几乎是八大菜系,各开一家,人均消费都是在七八百往上。
都是为了满足这些高净值人群的不同餐饮消费需求。
职业餐饮网小结:
曾经没落的“高端餐饮”正在重新崛起。
不过,它们已不是之前的模样,告别土豪式、炫耀式的高端服务、或是餐厅富丽堂皇的装修环境来撑场面。
如今的高端餐饮,代表的是高品质和高标准的餐饮服务,它们以更加与众不同的产品、环境、文化、特色服务,吸引着中国的高净值人群们。
而对于年轻的“千万富豪”的关注,也许就是一个餐饮新的“开窗”机会。
6月10日,签合同装修;7月18日,试营业;7月20日,遇洪水停业;7月26日,恢复营业;8月1日,报出疫情停业……1月3日,郑州又报出疫情,被通知禁止堂食,暂停营业。”
近日,郑州一家火锅店贴出的停业通知走红网络。
与普通的停业通知不同,这家火锅店细数了开业后因洪水、疫情三度暂停营业的经历,让这张写满“辛酸史”的停业通知意外走红网络,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引发不少网友共鸣,都称这是2021“最惨火锅店”。很多网友在评论中表示:“这家餐馆真不容易,疫情结束一定去捧场!”
“开业半年,遇上郑州‘7·20’特大暴雨,经历3波疫情,停业3次,亏了几十万。”1月10日,红星资本局联系到这家火锅店的负责人贾东明(化名),跟他聊了聊开业半年来的经历。尽管开业以来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房东减免了部分房租,众多网友发来暖心的鼓励,贾东明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生意一定会好起来。
“我们还是有信心做下去,春节后我们就重新开业。”贾东明对红星资本局表示。
生意刚有起色又遇上疫情
“最惨火锅店”第三次暂停营业
1月7日,是2022年元旦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周五,36岁的贾东明站在他的火锅店门口,心头泛起一阵酸楚。本是餐饮黄金期的周五晚上,贾东明的火锅店里却没有一个客人,异常冷清,甚至没有开灯。
“小V家火锅鸡紫东路店,因郑州疫情,禁止堂食,暂停营业。”贾东明拿出前一天打印好的海报,固定在易拉宝上。这已经是这家火锅店开业半年来第三次宣布暂停营业了。
除了通知暂停营业外,海报中最醒目的是六个大字“我们的辛酸史”,贾东明将这半年来的经历浓缩成11行字,道出他的辛酸。
“6月10日,签合同装修;
7月18日,试营业;
7月20日,遇洪水停业;
7月26日,恢复营业;
8月1日,报出疫情停业;
9月3日,恢复营业;
9月份,受疫情影响生意惨淡;
10月份,努力经营,稍有起色;
11月1日,又报出疫情受影响;
12月份,鼓足劲头干,生意回升;
1月3日,郑州又报出疫情,被通知禁止堂食,暂停营业。”
<>>贾东明自己设计的海报
这是贾东明自己设计的海报,没什么美感。他把海报搬到门口,锁上店门,转头拍下了一张照片,发到200多人的顾客群里。“要告诉大家我们暂停营业了,不能让顾客白跑一趟,更不能让他们觉得店倒闭了”,贾东明心里想着。
事实上,当贾东明贴出“辛酸史”海报时,火锅店已经停业4天了。1月3日,郑州市在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2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部分街道被划入防范区,餐饮场所禁止堂食,贾东明的火锅店就在其中。
火锅店开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边的紫东路上,隔壁有一家酒店,对面是一个小区。“虽然人流量大,但存不住人,这附近也没有什么商务楼,店里白天几乎没生意,全靠晚上”,贾东明说。元旦假期的晚上是外出用餐的高峰期,火锅店的生意连着2天都很不错,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这一切。
1月3日中午,正在营业的火锅店接到了禁止堂食的通知,贾东明给一位客人打包完菜品,随后把店里剩下的蔬菜和肉分给员工,就匆匆关上店门。关上店门的那一刻,贾东明感到很沮丧:“就像一个急刹车,我们好不容易爬起来了,又给打趴下一样。”
开业两天就遇上特大暴雨
随后又因疫情停业1个月
贾东明回忆,2021年6月10日,他租下这间临街的店面,一个月房租3万元。为了尽快开业,签完合同的当天,他就带着装修工人进场了。店铺装修涉及多个工种,往往需要交叉施工,为了盯进度,有好几天贾东明干脆睡在了店里的板凳上。
定下试营业时间后,贾东明计划起了开业促销活动。先是在线上搞活动卖优惠券,再是开业当天请锣鼓队吸引周边的线下流量。“如果能一下爆起来,有顾客排队,那后面就好做了”,贾东明想着。
2021年7月18日,火锅店开始试营业。跟贾东明预想的一样,试营业当晚生意很火爆。第二天中午,郑州下起了暴雨,但是雨水也没有阻挡顾客的热情,晚上仍有不少客人来用餐。
贾东明的火锅店一度生意红火
但喜悦只持续了两天。7月20日,郑州持续暴雨,早上9点,火锅店门口的道路开始积水,贾东明回忆说:“积水有1米多深,路被淹了,我们只有关门。”这是贾东明的火锅店第一次关门停业。
当天,河南郑州遭遇特大暴雨灾害——7月20日16时-17时,1小时降雨量201.9mm,超过中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特大暴雨灾害过去后,贾东明的火锅店在2021年7月26日这一天恢复营业,但他取消了开业庆祝:“这场暴雨对郑州影响很大,我们大家心情都很沉重,也不适合敲锣打鼓搞开业活动。”虽然没有盛大的开业典礼,但此前,火锅店通过线上促销卖出去700多张优惠券带来了不少客源。
这样的情况只持续了一周。2021年7月31日,郑州市出现疫情,因疫情防控要求,餐饮场所暂停堂食,火锅店又暂停营业了。这是第二次关门停业,一停就是一个月。
2021年9月初,这一波疫情渐渐平息,火锅店再次恢复营业。但受疫情影响,当地外出用餐的人非常少,导致火锅店生意惨淡。“店里每天的房租、人工和材料开销至少要花5500元,但每天很难卖到这个数”,贾东明心里十分焦虑。这时候,房东主动提出减免1万元房租,让贾东明稍稍松了一口气。
熬过生意惨淡的9月,迎来了2021年国庆节。贾东明想着,在10月1日这一天请个锣鼓队来热闹热闹,给店里招招人气,算是补办一个开业典礼。
辛苦没有白费。国庆假期期间,火锅店生意还不错,但大部分人都是用了优惠券来的。“卖一锅鸡就是100元出头的价格,我们当时在美团上打出3-4折的促销,卖出去一锅,我就要赔一锅,但是(优惠券)卖出去了就得兑现,客人来了我们肯定要接待”,贾东明对红星资本局说到。
“10月份,努力经营,稍有起色。”贾东明回忆,2021年10月的时候,带着员工天天加班,常常凌晨1点还在店里讨论怎么改进经营情况,连菜单都改了3个版本。贾东明的火锅店请了十多个员工,每个月员工工资合计4万多元,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股东退出、房租续交、现金流吃紧
计划春节后重新开业
就在生意即将步入正轨的时候,2021年11月初,郑州市又出现了疫情。到这时,贾东明和另外5个合伙人已经投进去了70多万元,“别说回本,连盈亏平衡都遥遥无期。”说到这里,贾东明的声音有些哽咽。
让他更难受的是,一位合伙人突然提出要撤股。算上贾东明,火锅店一共有6位股东,“我们这几个合伙人,经济都不是很富裕,有人是借钱来投,有人还透支了信用卡。”贾东明说到,“前期亏三四千元,大家心里都很难受,更别说亏几十万了,所以有股东想退出,我也能理解。”
股东提出退股,正好是火锅店续交房租、供应商结账款的时候,店里现金流十分吃紧。贾东明跟5个合伙人商量,再凑点钱把房租交上,“12月有两个节日,节日生意都不错,我想再咬咬牙坚持一下。”贾东明不甘心就这样关店,劝了整整3天,才说服合伙人继续做下去。
辛苦没有白费,2022年元旦前后,店里的生意又好了起来。没想到刚刚松一口气,2022年的第三天,郑州市又出现了疫情,火锅店第三次关门停业。
36岁的贾东明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的5岁,小的3岁,妻子一直在家里照顾孩子。在开这家店之前,贾东明还经营着两个小餐馆,因为开业时间早,已经达到了盈亏平衡,还能撑下去。但这家火锅店,从开业起接连遇上洪水和疫情,三度停业,生意惨淡,不停贴钱,压得他心力交瘁。
“如果没有疫情,我觉得这家店肯定没问题,最多两个月就能实现盈亏平衡”,贾东明无奈地说到。
时间回到2022年1月8日,贾东明贴出“辛酸史”海报的第二天,他接到几个朋友的电话,“他们说我火了,我说啥火了,一看微信才知道,我贴的海报被放上了抖音,好多人都在转发。”
网络上,众多网友发布评论给予贾东明鼓励,“郑州人2021年太难了”、“这家餐馆真不容易,疫情结束一定去捧场”……
“看到这些鼓励我真的很感动,也给我增添了不少动力。”贾东明告诉红星资本局,“其实除了我,疫情这两年,餐饮同行们都很不容易,但我们还是有信心做下去,春节后我们就重新开业。”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强亚铣
责编 任志江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 class="pgc-img">>/华商韬略 吴苏 编辑/倪晨
今年3月,《福布斯》公布第33期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以68亿美元的身家,在全球排名224位,而在新加坡亿万富豪中,他位列第三。
仅仅五个月左右,今天,8月29日,张勇的身家被曝增加了整整70亿美元。据《福布斯亚洲》最新发布的新加坡50大富豪榜单,张勇以138亿美元的身家,成为新加坡首富。
张勇的财富暴涨,主要依托于海底捞的成功上市。2018年9月,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第一天市值便突破千亿港元,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张勇跻身亿万富豪榜,被誉为“最富有餐饮大亨”。
张勇1971年出生于四川简阳,读书时,他的学习成绩极差,“属全年级末位”。唯一显得和其它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张勇酷爱读书,不仅是言情和武侠小说,就连西方哲学比如尼采和孟德斯鸠的书籍也照读不误。
因学习成绩差,张勇没有考进高中,而是去学习了电焊技术,当一名电焊工。在这里,他认识了同学施永宏,日后正是两人联手,共同缔造了海底捞商业帝国。
当然,张勇并不是一开始就精准聚焦火锅业,而是摸爬滚打,有连续三次的创业经历。
第一次捣腾“博彩机”,拿出2000元“存款”,借来5000元,结果钱被人骗去了,生意自然宣告失败。
第二次是倒卖汽油,张勇蹲守在成都去简阳的公路上,希望从公家驾驶员那里收油,卖给私人司机,却一连几天,毫无收获,不得不惨淡收场。
第三次创业,张勇的创业态度端正了很多,他在简阳开了一家串串小火锅店,店名叫小辣椒,每一串卖两毛钱。如今到处都是火锅店,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简阳当地,串串火锅还比较新鲜,也正因如此,生意开始慢慢起步发展。
施永宏也来当“义工”。他回忆说,“他开的小辣椒就像个据点,很多同学晚上都去那里耍。同学去得太多,影响生意了,张勇就把他们撵跑了。我为了留下就只有帮着干点活儿!”
做生意之余,张勇认识了对面美发店的女员工舒萍,舒萍爱吃火锅,一来二去,坠入爱河。感情的“漩涡”不可抵挡,张勇干脆把店关了,没想到,时间一长,没了收入来源,两人坐吃山空,只得再次“出山”。
有了开“小辣椒”的经验,这一次,张勇精准创业,继续开火锅店。除了女友舒萍,张勇还找到施永宏,加上施永宏的女友李海燕,四人凑齐了8000元“启动资金”。
1994年,海底捞火锅在简阳开业,只有四张桌子,却因为热情服务,包括赠送点心等营销手段,很快吸引了第一批顾客。“对顾客的贴心服务”,让张勇尝到了甜头。
< class="pgc-img">>多年后,接受媒体专访时,张勇坦率地说:“这也算歪打正着,因为火锅相对于其他餐饮,品质的差别不大,因此服务就特别容易成为竞争中的差异性手段。”
在张勇看来,餐饮的服务包含选材、口味、产品质量、环境等诸多因素,最后才是服务态度。“提到海底捞,每个人都觉得服务很好,我能得到这么一个评价也是非常不容易。”
第一家海底捞挣到钱后,张勇开始扩大店面,1999年,更是走出四川,在西安落地开花。在西安,海底捞的服务意识更加凸显,与吃有关的服务不用多说,过生日还有人专门唱生日歌,另有川戏变脸,现场助兴。如此一来,口碑越来越好,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此后,从西安到郑州,再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海底捞的火锅商业版图迅速扩张,2018年9月前,也就是上市之前,海底捞拥有及经营的餐厅达到320家,“包括中国内地的296家餐厅以及24家位于台湾、香港及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的餐厅。”
2012年,海底捞在新加坡克拉码头开了第一家海外分店,连歌手孙燕姿也来光顾,此后,海底捞又在新加坡扩张到12家。
2018年,媒体报道,张勇和妻子舒萍已入新加坡国籍。今天,他成为了新加坡首富,而海底捞的商业版图还在延续。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