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主义是一种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对于餐饮行业可谓意义非凡。
很多的餐饮人一入行就跑偏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装修,门店logo的设计,做各种各样的开业活动已达到为门店引流的目的。而往往忽略了门店菜品的品质,产品质量不稳定,也没有持续改进和优化的方案。甚至很多的餐饮投资人自身并不懂产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新鲜感一过顾客便不会再来了。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顾客的终极追求是要吃好,也就是说产品本身要好吃,至于服务,装修也只是让这个吃的过程有更好的体验而已。所以关键还在产品本身。
产品主义以产品为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迭代以追求产品的极致。以此获得市场。产品主义的战略可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明确自己的定位,你是干什么的?你是干餐饮的。食品安全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对于行业所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要坚决摒弃,无论你做什么品类,请记住,做餐饮行业,你的产品是给人吃的。
第二:差异化,做出自身特色,给顾客一个选择你的理由,同样是做一样的产品,顾客为什么要选择你呢,得从产品上下功夫创新,这个创新而且要有价值,不是搞的不一样就可以,而是要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就拿油条这个产品来说吧,我们传统的油条就是那种20厘米左右的长油条,且通常只有咸味这一种口味,后来很多的早餐推出短而小的小油条,而且有甜味和咸味两种,短小的油条方便携带而且袋子可以完全将它装下也不用担心把油粘在身上,口味上也有了选择,这样的差异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在这里我再次重复,产品的差异化一定是建立在能够为顾客提供一些价值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第三:情怀,在所在的领域内深耕细作,不忘初心的做好这一件事,为行业树立标准,为大众提供健康的美食产品。这不应该只是一个餐饮品牌应有的情怀,是我们所有餐饮人应该有的情怀。时代的变迁使得我们每天在家做饭成为了一种奢侈,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在餐饮用餐,这是我们所有人绕不开的话题。只有我们餐饮人一起努力才能创造一个放心的餐桌。
第四:产品主义不仅仅是做产品,人也是产品,团队也是产品。在执行产品主义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团队,平衡伙伴关系。也是一种修炼和考验。只有在思想层面上认知同频才能迸发力量。
产品主义是由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提出!以上是我看了他的视频采访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并不能完美诠释产品主义的全部意义。如果想要更详细的了解产品主义,请搜索杜中兵先生的视频。谢谢!!
下去年国庆前开了个湘菜馆,面积还挺大,老板租了八个门面,把里面打通了,其中二楼还有几个包间。
餐厅从装修到开业用了差不多三个月时间,开业后客流量也一般,没见过有排队的情况。
有时早上从餐厅门口路过看见他们开早会,最多的时候大约有四十多个人,女老板开一辆粤H的卡宴,短发,很干练。
过年放假加上疫情关门了好几个月,5月份左右开的门,开门前两天在外面用红纸写了个招人启事,招服务员,后厨等等。
第一次进去吃饭还是今年开门营业后朋友过来去了一次,那个时候进门还要登记信息,测体温。
当晚没看到那个女老板,有个中年男人在,看起来像是店长或者是新老板。服务员也比之前看到的少,透明厨房,现在餐厅都喜欢做成透明厨房,这样能从外表上让食客感觉干净。
菜味道一般,价格对应他的分量而言偏高。
前段时间家里聚餐,想着晚上就在小区旁边吃,方便,又去了一次。
吃完大家的感觉和我上次一样,觉得分量和价格不匹配,味道也没啥特别的。
疫情之前没去吃过,不知道味道,价格,分量如何。但是疫情后去吃的两次都一般,不知道是因为疫情期间亏损太多,缩减了分量节约成本还是原本就是这样,对比附近一个小区的湘菜馆而言,我们楼下这家我觉得做不长。
另外一家餐厅离我们三公里左右,在另一个小区楼下,价格差不多,但是味道更好,我记得有一个菜做的很好,叫家乡青茄,吃起来就是老家自己种的那种青茄子的味道,除了青椒没放啥配菜,但是吃完大家一致觉得味道好,其他菜也做的不错。
还有个亮点就是米饭,应该是东北大米,米饭很香,光吃米饭就觉得很好吃。米饭单独收钱,一小碗,2块还是3块钱。
同样是做餐馆,为什么有的人能挣到钱,有的人开了没多久就倒闭了。
餐饮要能做起来我觉得有三个要点:
1. 健康。首先你的食材得是新鲜的,健康的。有些人开餐厅为什么做着做着就死了,因为你做着做着,食材可能就不新鲜了,比如某天因为停电,冰箱里面的肉制品解冻了,老板不想浪费了,第二天接着用了,别人就吃出来了。
肉类一旦解冻了,没有用完,再冻上,接着又做了菜,味道敏感的人就吃出来了,食客可能就不会来第二次了。
2. 干净。食材要洗干净;餐桌,凳子要擦干净;整个环境要干净卫生,尤其是洗手间,一家餐厅如果洗手间一股骚味,你去上个洗手间把自己都熏的没有食欲了还会去第二次吗。
另外,洗手间不卫生,你觉得后厨会不会做好卫生工作,厨师会不会上完厕所没洗手就回来接着炒菜;会不会出去抽了根烟没洗手就回来接着抓肉炒给你吃。
那些高档餐厅的洗手间一定是干净的,判断一家一家餐厅的好坏去上个洗手间就可以了,好的餐厅里面一定配有洗手液,擦手纸,地面都是干净且干燥的,便池周边也不会有杂物。
3. 好吃。好吃并不是说每个菜品都要很惊艳,至少吃起来味道还说得过去,不会觉得这次吃了,以后都不吃了。
有些餐厅开了没多久可能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客流少了,所以用的食材也不新鲜了,食材不新鲜,吃的人就少了,卫生也不注重了,食客少了,收入太低,坚持不了多久就关门了。
而有些餐厅虽然位置不好,开始的时候人流也不多,但是老板坚持用新鲜的食材,不管人多人少保证食客吃的食物都是新鲜的,健康的,餐厅里一直都是干净卫生的。这种只要坚持做下去,一定会做起来,而且越做越好。人流一旦上来了,那么食材的周转更快,客流量大了,人力等各方面的成本就会逐渐降低。
做好了以上三点,餐厅是否偏远已经不重要了,有时候远也是一个卖点,有的人还挺喜欢驱车一个多小时去吃个饭。另外价格贵也不是缺点,只要做的好吃,干净,健康,有的是人愿意买单。
我们出去吃饭也要接受一个观点,那就是只要是人操作的食物,都难免会有头发,饭菜里吃出毛发是很正常的,只是说卫生标准严格的餐厅出现的概率更低而已,但是要想完全避免还做不到。
大家都说生意难做,那要看是谁来做,每个行业都有着值得学习的人和品牌,先审视一下自己能否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到极致。
海底捞就是餐饮业,服务业学习的标杆,把服务做到了极致。
日本有个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专做天妇罗五十多年,店子里只有十来个座位,普通人去他的店里吃饭提前一个月都不一定预约得上。
早乙女哲哉就是把食物做到了极致,从选食材,练刀工,精进做法等方面不断地练习改进。几十年来他独创了很多煎炸技巧,不同季节对于不同食物,控制不同的油温,调配不同的配料占比以及把握油炸时间的长短等等,他用几十年的时间把工作中的这些环节都做到了极致。
有人觉得,为什么别人能做好,我不行。
因为大家都想速成,就像练武,师傅让你扎几个月马步先,徒弟学了三天就觉得这太简单了,没意思,赶紧让师傅教点实用的招式。
结果没练几天觉得可以出师了,喊着要去挑战扫地僧...
你可能是个刚加入餐饮行业的小白,也可能是成功的餐饮企业家,但是,一时的成功代表不了什么,毕竟现在的餐饮行业更迭换代,日新月异,稍不留神就会被时代抛弃。
首先,我们来看餐饮的性质。
< class="pgc-img">>一、劳动密集型
餐饮是劳动密集型,所以餐厅的员工很重要。
但是员工不是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才是。
以前,我们常说整个整个餐饮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这点不是虚假,因为它的特点就是依靠大量的劳动力,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较少。
一家餐厅里面,依赖最多的是厨师和服务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前餐饮行业的门槛很低,对学历、年龄、长相等没有太多的要求,可以说只要你想干,就能入门,但是现在的社会变了,消费者对吃的要求越来越讲究,餐饮的未来也是跟着消费者的需求水涨船高,越来越多有学历和实力的人才愿意加入这个行业。
同时,过去那种脏乱差、嘈杂的小餐厅,也将逐渐被干净、简约的餐厅所取代。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餐饮的核心。
< class="pgc-img">>二、品牌
品牌是餐饮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有不可替代的差异化能力,是餐饮所独具的能力,是其他竞争品牌不易甚至是无法模仿的,是能够让餐厅持续赢利的能力。
简单来说,品牌就是我有你没有的东西,存在一定的稀缺性,品牌的打造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必须经过时间的打磨,用产品、口碑来征服消费者。
< class="pgc-img">>三、供应链
后端供应链对于餐厅来说意义非凡,绝对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一家餐饮公司在成立之初,或许只要简单的人工就可以满足进货等需求,但是当形成一定的规模后,供应链的价值就会被放大无数倍。
1、节约成本
供应链系统,可以有效的帮助餐厅节约四个成本:采购成本、人工成本、库存成本、隐形成本。
2、标准化的管理。
3、利于打造爆品,最大限度提升经营效率。
4、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
< class="pgc-img">>四、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灵魂,它是无法复制的,也是难以模仿的。
1、具有凝聚作用,可以把员工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集体奋斗力。
2、不仅能让员工找到归属感,对于其他合作公司都有很大的引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更好的促进彼此间的合作。
3、具有导向作用,能让企业核心价值观得到最大发挥,促使企业发展壮大。
4、具有约束和激励作用。
< class="pgc-img">>餐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而想要保持最佳的竞争优势,就要把品牌做大做强,拥有供应链,带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三点息息相关,且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