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中国人,似乎就没几个不爱吃火锅的,各色火锅总有一款适合你。
尽管火锅只是把食材在沸水或滚汤中简单涮烫,称作烹调都略显牵强;但这围炉夜话的氛围感、无所不包的自由感、自食其力的参与感,让火锅成为远胜于任何珍馐佳肴的国民美食。
< class="pgc-img">>每当来川渝旅游或出差,朋友都会惯例性地问一句“吃火锅了吗?”
火锅毫无疑问已成为当地饮食、乃至生活文化的最典型缩影,来成都却不吃顿火锅,简直比去广州不喝早茶、去北京不吃烤鸭、去西安不看兵马俑、去扬州不捏脚更“大逆不道”。
< class="pgc-img">>我虽能吃辣,肠胃毕竟更适应清淡的江浙饮食,难免畏惧重油重辣的四川红油锅底,有贼心却没贼胆,于是平素吃火锅相当有限。
但既然来到中国的火锅重镇,就必须鼓起勇气,让“贼胆”凌驾“贼心”之上,否则怎么跟关心我行程的亲友交代呢?
锦城印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class="pgc-img">>晚餐在【谧寻茶室】吃了顿素斋,回酒店不久便觉得饥肠辘辘,于是临时起意找家火锅店吃第二摊,最终锁定在距武侯祠不远的【锦城印象】。
纵然我到店时已是晚上9点有余,且空中飘起牛毛细雨(离店时已转为瓢泼大雨),但店内仍然热火朝天,成都人对火锅的热情果然丝毫不受时间与天气所限!
< class="pgc-img">>【锦城印象】连续三年被黑珍珠指南评为一钻级餐厅,是少有同时得到黑珍珠与米其林推荐的火锅店,故而整体定位和价位确实会比其他人气店家略高些,但胜在能吃得舒心、吃得安心。
毕竟对于我这个习惯清淡饮食的江浙人士,麻辣火锅已经足够挑战肠胃了,实在不想再额外增添风险……
< class="pgc-img">经典怀旧牛油红锅:98元
>传统来说成都火锅为清油锅底、重庆火锅为牛油锅底,【锦城印象】二者皆有,但以热辣浓重的牛油红锅为特色。
看着凝作固态的牛油锅底入锅,随加热而缓缓融化,渐转鼎沸,释放出强烈的油脂、辣椒、花椒芳香,令鼻腔不禁隐隐作痒。
等待火锅沸腾的延迟满足,无疑大幅提升了内心的期待,堪比等待烤肉焦化、水果成熟、红酒苏醒的过程。
< class="pgc-img">>其余火锅皆需在出锅后额外施加蘸料,唯独四川火锅因汤底过于浓烈刺激,反需蘸食香油来起到保护胃壁的“防火层”作用。
平心而论,香油多少会阻碍香气逸散,导致吃着多少不如闻着香,但毕竟能大幅提升肠胃的续航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 class="pgc-img">>若觉得滋味单调,可按需拌入蒜泥、葱花、香菜,香气就似川剧变脸般瞬间切换。
< class="pgc-img">锦城鲜毛肚:68元
>没有毛肚,便不算吃过四川火锅。其实最推荐的是取自牦牛的“特供毛肚”,从屠宰到餐桌尚不足12小时,最大限度呈现毛肚的新鲜爽脆。
可惜我造访时几近闭店,自然无缘这限量供应的珍品,只能退而求其次。纵然如此,这“普通级毛肚”亦品质不俗,快速“七上八下”约15秒,第一时间蘸入油碟,入口后似有生命般鲜脆跃动。
< class="pgc-img">锦城上上签:24元
>对于无辣不欢的四川人民,仅有锅底还远远不够,或要事先腌制入味,或在出锅后再施加蘸料。
所谓“上上签”,实则是腌制过的麻辣牛肉串,以竹签串起,防止下锅后失踪。今日所有菜品中,属这道牛肉串最为表里如一,由内而外皆火红麻辣,无福消受的我只能大喝冰雪碧来“灭火”。
< class="pgc-img">功夫腰花:38元
>我本不十分喜爱腰花之类骚味过重的下水,但既是【锦城印象】特色,仍不免要品尝下。
这腰花果然不负“功夫”之名,花刀切得极见功力,下锅涮烫约30秒,腰片根根翘立,似麦穗垂坠、又如鲜花绽放,口感嫩中带脆,毫无脏器膻味。
< class="pgc-img">>成都火锅风味相对轻盈,故而时常会搭配各色料碟,与食材一一对应。
腰花的专属料碟是以辣椒、盐、孜然、花生等调配而成的干蘸碟,并可酌情添加葱花或蒜泥,鲜香更大于麻辣,能充分沾裹在腰花的“花瓣”上。
如吃得口干,亦可换回油碟,风味略清淡、口感更爽滑。
< class="pgc-img">雪花西冷牛肉:38元
>川式火锅滋味浓重,任何素材下锅后都会被锅底“同化”,故而以口感突出的各色内脏最受欢迎,其余肉类反倒突显不出鲜美。
纵然肥美如雪花牛肉,汆煮后亦只剩麻辣,并无太多特殊之处;切忌烧煮过久,否则口感会变得很柴。
< class="pgc-img">锦城嫩牛肉:20元
>相较之下,倒还是这价廉物美的“嫩牛肉”更契合火锅食材“口感为先”的理念。牛里脊切作极薄的肉片,加腌料进一步软化,下锅涮烫1-2分钟后仍能保持柔嫩。
龙森园:山药当归枸杞Go!
< class="pgc-img">>离蓉之前,想着毕竟还是得吃顿火锅作为告别,选定在口碑颇佳的老店【龙森园】。
由于晚上要赶飞机,我只能定在最尴尬的下午三四点吃“晚饭”,好在成都人对火锅的热情是全天候的,任何时间都不会让人失望而归。
毕竟不是饭点,店里稀稀落落,但少数几桌客人还是在冰啤酒与火锅的“冰火两重天”攻势下,不自觉地欢腾喧闹起来,火锅店就是得有这种氛围才对味!
< class="pgc-img">>【龙森园】自诩创立于光绪三十四年(1904年),个人认为有夸大之嫌,但至少也是二十年历史的老店,在琴台路上屹立许久,此外别无分店。
店家最大特色是花样多变的锅底,包括牛油、清油、鱼头、菌菇等18种,甚至还原了据说最原始的“成都老汤”。
< class="pgc-img">卤牛油红锅:68元
>在诸多锅底之中,我选择了传统红锅升级而来的“卤牛油红锅”,由清油、牛油、卤油(加香料熬炼的油)调和而成,兼有火锅与卤味之所长。
总体调味更偏于成都的鲜辣风格,不似【锦城印象】那般重辣,又因加入卤油而散出复杂的药材香气,在普适性上或许略低于纯粹“麻辣烫”风格的火锅店。
< class="pgc-img">>锅底以外,惯例以香油碟为唯一蘸料,至多加入蒜泥、葱花、香菜调剂。
< class="pgc-img">>相较于从小最爱的“川崎”火锅酱、北京涮羊肉的麻酱、潮汕牛肉火锅的沙茶酱等,香油实在寡淡又平凡;但川味火锅的特别之处在于,当食材从沸腾的麻辣锅底中回到油碟之中,洗去满身“江湖气”,这种阅遍千帆后难得的温柔与包容,反倒比一以贯之的“侵掠如火”更让人难以割舍。
< class="pgc-img">极品毛肚:68元
>我从小不甚爱吃内脏,唯独对“肚”情有独钟,任何做法皆来者不拒,于是毛肚也成了我最爱的火锅食材。
【龙森园】的毛肚肉质肥厚,爽脆感稍逊,但耐煮且有嚼劲,更接近于常规认知中朴素却回味无穷的“下水”。
< class="pgc-img">极品黄喉:78元
>终于吃上了黄喉,也就是猪的主动脉血管,实在感叹中国人发掘食材的超凡想象力。
品尝黄喉的乐趣,在于感受其不断变化的口感:通常快速涮烫,爽脆度不下毛肚、鹅肠;久煮会变得橡皮筋般老韧难食,但当彻底煮透,便会趋于柔软,且饱吸汤底滋味。
< class="pgc-img">嫩牛肉:48元
>有了【锦城印象】的经验,这次直接选择了更适合川味锅底的嫩牛肉。
平心而论,嫩牛肉固然比雪花牛肉更适合滋味浓重的川式火锅,但表现力终究不及口感拉满的各色内脏,只能算是对“食肉动物”的一种告慰。
< class="pgc-img">羊上脑肉:58元
>羊肉或许算不上四川火锅的常规班底,并且教条主义的我坚信唯有清汤铜锅才是涮羊肉的主战场。
但来成都后日日品尝川菜,开始有些想念羊肉,于是选择割舍血旺、鹅肠、鳝鱼之类更四川的食材,回归“大口吃肉”的本性。既然是本性,便没什么可细细品味的,爽就完了!
有一个朋友,他吃火锅从不追网红,通常是家楼下有啥子火锅就吃啥子火锅。因为他觉得,火锅的味道都差不多。
但对于我们来说,那才不一样。
我记得两三年前那会儿,就听过一个说法:当时的春熙路附近,大大小小的火锅店,差不多有三十多家。
那个时候我也好奇,成都的火锅店好像一夜之间就能落地,并且开始迅速地野蛮生长。但落地之后是否能生根,这得另说。
短短几年,当年那个说法里的“三十多家”火锅店也在不断地洗牌,不断地更新换代。升的升级,垮的垮丝,旧的去了,新的,又来一波。
大榜的确很少写火锅店。一是因为挑剔,二一个是我们这么多年,吃来吃去都还是那几家,要说摸到心坎儿推荐的,差不多就是一年一次的频率——
比如我们早年间推荐过的原野吊锅:我打了70块钱的车去郫县的kaka头吃了顿火锅。
还有后来爱了很久的毛燥:我以为,我再也不会为一家火锅怦然心动了。
后来,我们又在西门上那家小龙火锅,吃得盘堆盘、碗摞碗:这家老火锅,写出来平凡,吃起来升天。
嗯,是时候推荐一波新的火锅店了。
堂口老火锅
推荐人:@大毛毛
堂口火锅门口搭了大棚棚,那一排店都有大片的外摆区,透着一股江湖儿女的气势。
走进棚子还没坐下,就被隔壁桌煮开的锅底香到!闻起来是很优秀的火锅香,不呛口,不冲人,下意识开始吞口水……
这种风格的火锅店也不需要整花活,一张桌子,四条板凳,锅一开菜一下就能支愣起来。
点菜的时候看到有挂着一个点菜标准的提示,3-5人点12到14个菜。结果粗略算了下,我们一行4个人大概前后加起来一共点了16、17个菜……
堂口的纯牛油锅底闻着不呛,但吃起来却辣到要跳脚!当然这个“辣”也是我的个人意见。
点的微辣,吃到半程就开始抹汗,一边张嘴哈气,一边又迫不及待地下筷子。
鲜切吊龙牛肉算得上是店里的招牌,平时只在潮汕牛肉店才能见到的品类,出现在一锅沸腾的牛油果里也不违和。
只不过海报上提示烫10秒,我们烫了近40秒才看到全片肉变色,但吃到嘴里嫩气又入味。
忍不住感叹一下这波探店确实没有令人失望!
观音桥火锅
推荐人:@森山
发现包家巷里的观音桥老火锅还是因为一次采访。明明是去探访茶店,和老板聊得火热后却被成功安利了店附近的重庆老火锅。
当时还是盛夏,和朋友相约晚上九点后到店,正好错开了排队高峰期。坐在居民楼改造的店里,嗅觉和味觉被巴适的浓香火锅味儿抚慰,热辣入口,回味无穷。
朋友是一个在成都工作的重庆人,吃了几口就将观音桥老火锅设定为我们日后聚餐的“快乐据点”。
他家的筷子牛肉是招牌,新鲜的肉在锅里翻过几次后捞出,沾上香菜蒜泥的油碟,肉香十足,重庆火锅特有的江湖味的妙处就在这里。
推荐自制厚切的午餐肉,喜欢扎实肉感的人不可错过。等待其他菜品煮熟的时候,还可以再点一份带着花椒味的脆香酥肉,温热炸食带来的满足感会让你还没离开就惦记着下次什么时候再来。
作为在观音桥老火锅吃了两年也没有腻的人,真诚推荐他家的火锅,因为每次去吃都会更新市井火锅特有的魅力和舒适。
天星正源火锅
推荐人:@门牙
这家火锅店是偶然间在朋友圈刷到的,当时,朋友的文案大意也没有围绕“好不好吃”,而是表扬:这家火锅店的名字取得极好。
也不晓得是不是有这个原因作为铺垫,天星正源的门口,夜夜红火。外面的人紧到等不到位子,里面的人吃得不想出来。
不管你好多个人,好久排的号,反正人到齐了才让进。负责排号的妹儿无奈中又能看出些许傲娇。
作为一个爱吃辣的成都土著,我自认我对火锅的审美还是在线的。我判断火锅好吃与否的关键是:辣。
辣不辣,辣得清不清楚,要辣好久,是辣口还是辣心,这些,都在我的考评范畴。
天星正源的火锅很辣。微辣都辣。但最让我觉得可贵的是,它的锅底香醇,辣得真切。
那种辣,吃得出食物的原始香味,牛肉就是牛肉的辣,鸭肠就是鸭肠的辣,而不是你伸一筷子下去,捞起来吃的东西都辣成一种味。
没有市面上其他火锅那种经过精心雕刻的铁锅,天星正源的锅儿朴实,菜的分量恰好合适。我比较喜欢的,是他家的牛肉和苕粉。配干碟子简直是一绝!
哦对了,虽然我没问过老板儿,但这个干碟子也真的非常值得表扬。一吃就吃得出来,不是那种随意买来的海椒面,它是深红色的,刚一端上来就闻得见香。加几颗葱花拌起,随便你蘸啥子,口口生香。
我记得以前吃火锅,桌子上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好没有好没有?天星正源的老板儿自然也不得回答你这个问题。
只是在墙壁上贴了一张单子,上面写了所有他们家特色菜需要涮烫的时间,照单执行,你就能吃到老板儿给你规划的“最佳味道”。
这家火锅有好好吃喃?大概就是我去了两回,每回回来的第二天第三天,都忍不住要把苕粉儿起锅的图片看上几遍。然后再一次回味它的美好。
这个苕粉儿不是粗的那种,它更贴近于我们理解的“肥肠粉儿”的那种粉儿。细耍,顺吞,关键是,它比宽粉儿更入味。
真的不多于想把这家火锅店推荐出来,毕竟它现在是我的珍藏,很怕更多的人找起去了,它再火一点儿,我就彻底吃不成了。哈哈。
除开个别现象级的网红火锅店不说,我觉得这些后头起来的火锅店,还是有它可圈可点的味道在。也值得一试。
我不晓得你们是不是,反正我是喜欢认到一家好吃的火锅一直吃。不瞒你说,在晓得今天推荐的这三家新火锅之前,我最常去的,还是毛燥。
所以你还有没有私藏的好吃的火锅店?新开的那种。赶紧来留言区交换一手信息,看在大家都好吃的份儿上。
< class="pgc-img">>队排到天荒地老、等位要2小时起、火到一桌难求......这种“现象级”爆店都是谁?
《新情报》第2期,餐见君深扒了重庆、成都、上海、北京、广深5地的火锅热门榜,为大家盘点了时下排队最疯狂的火锅店。
为什么是它们?有哪些新模式、新玩法值得借鉴?(注:为了客观,餐见君进行了调查证实,并不完全依据火锅热门榜)
第 631 期
文 | 田果
重庆
01
珮姐老火锅
靠一句“回家再晚,珮姐等你”的Slogan火出圈的珮姐老火锅,深受年轻人热捧,游客“凭3天内到达地为重庆的机票或火车票,可以打8.8折”,因为这个精准营销,珮姐成为外地游客必打卡的火锅店,重庆火锅热门榜连续四年第一。
02
楠火锅
300平米的门店,单店每天流水超过4万,楠火锅凭借着“市井风+卤味”的完美搭配,跃居今年最热门的火锅品牌之一。
幽默搞笑的短视频,也是楠火锅拉好感的助推器,它在抖音上拥有221.9万粉丝,2942万获赞量,累计曝光7亿次,因此也被称“被抖音推出来的火锅店”。
03
卤校长老火锅
卤校长,被称为“排队6小时也要吃的卤味老火锅”,客群定位是95后甚至00后。
为了更加了解年轻人,市场营销部门除了个别主管外,永远只招25岁以下的员工。“卤味火锅+甜品”的创新搭配,让它在近4万家火锅品牌里迅速杀出重围。
04
土货老火锅
疫期,土货老火锅凭借优异的外卖成绩,火到央视,它位于洪崖洞,属于旅游业和餐饮业的结合。
“土货九大碗、32道甜品免费吃”都是店里的卖点,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以及央视对火锅外卖的报道,如今它的热度不降反增。
05
周师兄火锅
它以腰片这款尖刀产品撕开了火锅红海,短短2年脱颖而出,成为2019黑珍珠唯一上榜的火锅品牌,月排队超过10000+。周师兄主要瞄准产品塑造核心竞争力,从原材维度、明档设置、营销唯独上,不断重复和加强产品优势。
06
渝大狮毛肚老火锅
渝大狮老火锅的战绩用显赫来形容都不为过,月均排8000+桌以上,常年霸占各大美食榜。整体装修,菜品摆盘,满满的古风精致感。
自助吧台是亮点,小料水果、甜品、炒饭、银耳汤、炒河粉无限量供应,一个人只需6元,不少网友表示冲着不花钱的炒河粉去打卡。
成都
01
陈艳红老火锅
每天卖出200+口锅,平均排队3小时的陈艳红老火锅,绝对可以是2020年成都新晋的火锅排队王。
主打小盘菜,锅底多样性,超高性价比和产品多元化,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2.0版本新店又新开了糖水铺,有20多种甜品可供选择。
02
谭鸭血火锅
谭鸭血火锅在火锅界主打爆品鸭血 ,是撩翻半个娱乐圈的成都排队神话。“有料锅底+仪式感”,成为它称霸一方的利器,一圈锅底摆着十多种材料,每桌开锅拆封条特有“仪式”,“鸿运一揭,好事连连”。
03
五里关火锅
菜品很“精致”,环境很粗犷,店面很小,市井火锅的风格,藏在居民楼里的老火锅。
04
椰妹原生态椰子鸡
作为外来物种,也必须要排队2小时以上才能吃到。椰妹另辟蹊径,每家门店都设有“砍椰亭”,采用现砍椰青模式,直接在顾客面前把新鲜的椰子水倒进锅底。
05
吼堂老火锅
首店在成都开业后,半小时取号300桌、刷新2020成都火锅排队记录,主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老成都集市风格,以“鸣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品牌切入点。
再加上7月份闹得满城皆知的“反抄袭”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吼堂也趁势一下子在全国打响知名度。
06
贤合庄卤味火锅
贤合庄,话题度最高的火锅品牌之一,因在上海、成都开业时,均创下连排十小时以上,1998桌的记录,被网友称为“排队神店”。
除了明星陈赫加持、网红大V打卡,市井与潮流融合、菜品量小便宜、“边卤边烫”概念,都是它的竞争力。
07
园里火锅
园里火锅,是成都的新火锅名片,它用中餐的思路做火锅,而且用减法去做。
环境上,更多是对“休闲和回归”的塑造,空间大、桌距开,让人把注意力关注在食物本身;产品上,更注重火锅本质带给消费者的美好体验,比如一些菜品另备蘸料等。(今日推送的二条里有更深入的剖析)
上海
01
哥老官美蛙鱼头
作为上海餐饮届的网红担当,哥老官简直就是排队之王,并自带流量,每到一个城市都掀起排队浪潮。
中式装修风格,汤和小料自取,冰淇淋无限供应,锅底的辣度、麻度、油量可以自选,除了牛蛙和鱼头,搭配9种配料的创世纪冰粉也成为必点爆品。
02
鸿姐老火锅
魔都新晋排队王,日均等位300桌,火爆得被逼开分店。锅底是手工现炒的,圈粉无数;全红锅不能选辣度,有个性;沉浸式体验装修,还原重庆洞子市井风,仿佛置身在街头巷子,很有内味。
03
电台巷火锅
当之无愧的最IN网红打卡火锅店,当在魔都待太久,电台巷火锅从成都一比一复制过来的,80年代温婉复古气息反而更打动消费者。
复古绿的主色调又透着新潮,大白墙,绿方砖,铁圆凳、水壶……仿佛在某个老国营单位吃火锅,“情怀牌”打得不错。
04
大隐成都
大隐成都,夜店风火锅,边涮火锅边泡吧,强反差感让它登陆魔都仅四个月,就登顶火锅热门榜。
门店占地近1000㎡,中西结合,既有沉稳大气的古风装饰,还有闪烁不停的霓虹灯带,色彩斑斓,楼上有露台,吃完饭可以点杯饮料和啤酒去坐坐。
05
九街淑芬串串
“天天排队到凌晨,在不到一年里累计接待顾客57w+。”不管开到哪里,淑芬串串永远都在排队。
年轻时尚的品牌定位,秘制的掌中宝串串,让它迅速从串串届脱颖而出;80年代复古港风的店面设计,撩拨了年轻人爱打卡的心。
06
马路边边串串香火锅
创下日翻台13次的纪录,不到4年,跻身串串届的头部品牌。
VI设计是马路边边最大的特色,室外搬进室内,全国第一家“场景沉浸式”麻辣烫,坐在室内犹如在马路边吃饭,并且千店千样,每一家店都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广深
01
龚印记牛骨牛杂屋
传承了4代人的龚印记牛杂,堪称牛杂煲界的活化石。采用炭炉+砂煲+牛杂的模式,刷爆抖音的“敲牛骨髓,然后加汤吸食”,也成为热门产品和服务。
02
怂重庆火锅厂
8月份新店首开,便登上广州火锅榜单前三。“灵魂是锅底,头牌是牛肉”。它只卖一个锅底——牛油辣搭蔬果汤。(相关阅读:九毛九瞄准火锅,推“怂重庆火锅厂”)
主打鲜切牛肉,强调“新鲜”,有明确承诺:不新鲜就退菜。门店还挂出了“认怂123”的三条规矩,颇有太二酸菜鱼的基因......
03
粤滚粤掂老广煲仔粥
一人一锅,先吃海鲜再喝粥,各式新鲜、肉类丸子蔬菜,价格只要5到15元,粥底免费,主打性价比。作为新晋网红打卡地,中国风元素与涂鸦的结合,欧式小楼与集装箱的碰撞,成为年轻人喜欢的聚会圣地。
04
禄婶鸡煲·香港打边炉
它是《天天向上》认证的深圳宵夜排队王,队伍每天从下午4点排到凌晨1点,粉丝都抱怨吃它太难了。
锅底是特色,鸡肉直接放进冬瓜盅里炖;从门口的霓虹灯到店内的卡座,随手一拍都是港片;另设茶档,有甜品和饮料,现点现做,即拿即走。
05
大龙翻印
深圳最大的一家川味火锅,据说可以容纳800人同时就餐。
门店很气派,入门口有神龙雕像,包间是厢房或凉亭的造型,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四川传统变脸、喷火,传统舞蹈,不少网友称是深圳服务最好的火锅店。
06
鲜潭蒸汽石锅鱼
鱼是现点现吃,云南十八怪之草帽桌上盖,4分钟蒸汽后即可食用,很有仪式感,是当地的网红餐厅。
北京
01
牛街清真满恒記
大众点评排名第一的火锅店,人气很旺的老字号,仅此一家,被网友称“等位也很值得”。
门头、装修都很简单,顾客的好评都集中在食材新鲜、性价比高上,在加盟店丛生的诱惑下,它能保持初心守好店,这点值得敬佩。
02
行运打边炉
一步一景还原香港街市,包间都是不同主题:金库、发廊、钱柜等,自带茶档,茶饮点了现做,活蹦乱跳的海鲜,从档口直接上桌。
芝士鸡、花胶鸡、香辣牛杂、鸡脚脆骨、清酒昆布,一锅吃到5大煲,圈粉无数。
03
湊湊
湊湊的发源地在北京,被业内成为跨界之王,主打台式有料火锅和正宗台式手摇茶,豆腐鸭血免费无限加也是卖点,财报显示,奶茶对营业额贡献高达20%。
04
鱼夫鱼仔鹅卵石鱼火锅
鱼火锅届的排队王,成都远道而来的网红鹅卵石鱼火锅。
开局一锅石头不用电,不开火,300℃的鹅卵石高温烹饪,一秒穿越回老家灶台,再把鱼片覆于鹅卵石之上烫熟,“仪式感”满满。
05
葫芦娃牛板筋火锅
北京又小又难找的牛板筋火锅,7年只卖一道菜,而且不排队吃不上。
小店在鼓楼胡同里,只能放下七八张木头桌子,房梁上挂着几串七彩葫芦,屋内也有很多葫芦娃的相框,回归北京最质朴的体验。
06
聚宝源
聚宝源开在牛街,一条著名的清真街,被称为排队30年的北京神级涮肉店。
除了堂食,还开设外卖窗口,提供牛羊肉和酱制品,手切羊肉是镇店之宝,并按照不同的部位摆放在盘子里。
总结
餐见君在盘点榜单时,发现各地排队旺店里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主要有珮姐、卤校长、电台巷、贤合庄等,海底捞在多地也有排队现象。
看完这些爆店,餐见君总结出了它们身上的3个特质:新模式、新玩法、新场景。
有卤校长、谭鸭血、怂重庆火锅厂、湊湊等,打破常规,开创新模式,走差异化路线;
有珮姐、吼堂、楠火锅、哥老官等,玩转营销,紧跟潮流,和年轻人打成一片;
有马路边边、电台巷、行运打边炉、椰妹等,做极致的沉浸式体验,掀起场景革命。
后疫情时代,流量稀缺,如何成功打造一家旺店?如何发现机会点?如何用差异化抢占消费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