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夏天,打开旅游导览搜索避暑去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频频登上热门目的地榜单。在中国地图上连线这两座城市,2000公里的路线正似“雄鸡”的脊线。
从大河大漠大草原大峡谷交相辉映的“暖城”鄂尔多斯,一路北上抵达“冰城”哈尔滨,暖与冰的碰撞与共鸣将在这一刻形成具象化的表达,串联起一条中国北疆亮丽的风景线。
暖与冰看似截然不同,实则在文旅发展上有着相似的“破圈”逻辑。热情好客、真诚迎客、暖心待客……“暖城”与“冰城”立足自身特色打造旅游城市,以真诚质朴的方式迎客宠粉,以“友好型市格”推动文旅发展持续升温。
近日,鄂尔多斯与哈尔滨的企业代表参加在哈尔滨举办的2024太阳岛企业家年会,共洽合作发展。当“暖城”遇见“冰城”,两座城市将进一步打造密切交织的发展篇章,碰撞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绚丽火花。
“冰城”的凉爽吹向“暖城”
暑期以来,素来以凉爽著称的哈尔滨,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消夏避暑。
帐篷、浪花、沙滩……在位于哈尔滨市的呼兰河口湿地公园,身着泳衣的游客逐浪戏水。水上飞鱼、水上小黄鸭等热门水上项目丰富多彩,孩子们的笑声在沙滩区回荡。
哈尔滨立足全域全季,深挖人文荟萃、清凉气候、欧陆风情、绿色生态等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沿江游、湿地游、森林游、红色游、研学游,深入开展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
哈尔滨各景区不断推出“宠客”新样式,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哈尔滨极地公园室内20摄氏度恒温,让游客“清凉一夏”。全新推出“白鲸许愿节”夏日限定活动,送出门票、年卡代金券、文创产品、餐饮套餐等“鲸喜”福利。“暑期以来,哈尔滨极地公园客流量同比增长25%。”哈尔滨极地公园品宣部经理张继伟说。
“消暑”“凉爽”“清凉一夏”是“冰城”哈尔滨和“暖城”鄂尔多斯共享的夏日旅游关键词。
鄂尔多斯夏季平均温度仅21摄氏度,一望无际的绿意盎然和乌兰木伦湖的轻波凉风引人入胜,密集的丛林化身“天然氧吧”,让盛夏凉爽宜人的“暖城”成为游客纳凉避暑的优选地。
盛夏时节,全国消夏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启动,围绕“夜游、夜食、夜演、夜宿、夜集、夜读、夜健”七个主题,鄂尔多斯推出60余项夜间文旅活动,统筹发放60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大礼包。
清凉晚风拂过,随风而动的音符将热浪一股脑儿淹没,散步纳凉的游客们纷纷打开手机灯光,融入美妙的歌声。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举办了多场“音为有你·乐动伊旗”小镇音乐会,让“暖城”夏夜成为游客的美好记忆。
为迎接暑期消夏旅游高峰,伊金霍洛旗建设露营小镇、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创作小镇、玫瑰产业园等项目,推出乌兰湖畔野奢营地、温沙水湾、绿格盈盈农场等多个草原露营旅游新业态,开发现代农牧业生产、观光、休闲等旅游功能,打造郡王府非遗街区,给游客提供应接不暇的游玩选项。
“暖城”的温暖吹向“冰城”
鄂尔多斯因盛产煤炭知名,以一市之力保障了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全国28个省、区、直辖市的能源使用需求,温暖了大半个中国。除了煤炭保供,鄂尔多斯还产出优质的羊绒,为人们带去温暖。
不仅是温度上的暖,“暖城”的温暖还体现在无微不至的暖心服务上。通过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为游客提供贴心、细致的热情服务,鄂尔多斯成为游客口中名副其实的“温暖担当”。
“暖城”群星演唱会的“暖心伴手礼”,大型烟花秀活动中“马不停蹄”的摆渡车……旅游旺季,鄂尔多斯成立了宣传、通讯、交通、安保、公共服务等多个专班,推出高速路段提速、四大场馆延迟闭馆、组织大型酒店签订价格承诺书等“暖城暖行”十条举措,努力提升城市文旅服务水平,竭力保证游客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针对外籍游客的兴趣偏好和消费习惯,鄂尔多斯市精心策划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多部门协调配合,在边检入境、外币支付、离境退税、翻译讲解等方面,为游客提供暖心细致的针对性服务。
“暖城”的暖心与“冰城”的温暖同频共振,都用真诚表达淳朴热情的欢迎。
“我们会‘在线’‘听劝’‘秒回’,完善‘宠客’措施,以贴心服务彰显‘尔滨’温暖。”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介绍。
“冬季‘火出圈’带来的流量仍在延续,我们全面做好夏季旅游旺季服务保障工作。”哈尔滨市松北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张锐说,自3月起开始春夏季旅游宣传,充分发挥旅游工作联席会议专班办公室作用,组织卫健、应急、交通、公安、消防等10个部门,安排约190名工作人员,全力做好旅游旺季的市场综合监管和服务保障工作。
“我们现在推出了大概百余种‘小份菜’,为了更好迎合大家的口味,一直在迭代更新菜品。”赵记家门口餐厅总经理刘思雨介绍,推出这类“小份菜”,满足旅客们“尝鲜”需求的同时减少浪费,提供更灵活的点餐选择,既能满足味蕾的需求,又能避免因食量有限而错过其他美味,让游客的每一次用餐都成为一次丰富多彩的美食之旅。
“暖城”“冰城”既凉爽宜人,也热情待人,用真诚打造旅游的亮丽名片。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成为两座城市旅游市场火爆的“流量密码”。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尽管“暖城”“冰城”有着相似的夏季避暑旅游资源和热情好客的“友好型市格”,但是也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分别立足于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两座城市在各自的发展路径上各美其美,在交流和碰撞中美美与共。
与哈尔滨有着悠久的城市建设历史不同,鄂尔多斯市行政中心所在的康巴什区仅有20年的历史。
2004年,鄂尔多斯市在一片只有两个村的戈壁荒滩上,开始规划建设一座新城。20年时光倏忽而过,这片土地已蝶变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花园城市”,凭借其独有的魅力,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园林城市。
2012年,康巴什区被全国旅游质量等级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城市景观为载体申报并被批准的国家4A级旅游区。这里森林覆盖率达27.3%,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0%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1.3%,人均公园面积32.7平方米,空气优良率90%以上。
行走在年轻的康巴什区街头,空气清新,花园遍地,高楼大厦之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靓丽的城市风景和便捷的“十分钟文化娱乐圈”让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都感受到舒适惬意。这座美丽的花园城市正在成为“主客共享”的休闲度假与多元文化体验胜地。
哈尔滨多元文化荟萃、中西文化交融,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长红”的最大底气。市区保留着巴洛克式、拜占庭式、哥特式等一大批历史建筑,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城”。这里是我国传承现代音乐艺术最早的城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品牌整合夏季旅游资源,让音乐会、美食节、啤酒节深度融合。
无论四季如何变化,中央大街都是不容错过的打卡地。它始建于1898年,全长1450米,由87万多块面包石铺成,是哈尔滨闪耀的城市名片。漫步人头攒动的“百年老街”,巴洛克、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等风格的建筑让人目不暇接,这里承载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洋溢着独属于“尔滨”的浪漫气质。
2024太阳岛企业家年会上的“特色文旅与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设置了鄂尔多斯城市品牌推介活动。通过经验分享、展览展示、传播推广等环节,“暖城”鄂尔多斯将在“冰城”开展城市文化的交流和推介。
“暖城”遇上“冰城”,共同探寻产业乘势而上的发展新路径,势必会写出城市间密切交织、合作发展的新篇章,碰撞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火花。
“借助活动影响力和品牌识别度的叠加,我们希望以旅为媒,邀请更多人了解鄂尔多斯、游览鄂尔多斯、读懂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芸表示。
哈尔滨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举办期间,还将推出“尔滨一夏”特色文旅深度调研、特色文创产品展示以及特色文旅推介等系列活动,为全国文旅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并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记者贺书琛 刘赫垚 朱悦)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源:人民网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首汉朝的古诗,作者名字没有流传下来,“努力加餐饭”却作为名句流传千古。20世纪,成都就有人开了一家名叫“努力餐”的饭馆,成就了一段革命传奇人生。这位革命者就是车耀先烈士。
车耀先纪念馆外部。人民网 实习生肖月摄
2021年6月20日,“车耀先烈士纪念馆”揭幕。纪念馆以红黑色打底,凸显出严肃崇高的环境氛围;简约的生平事迹陈列,彰显出车耀先烈士“勤、俭、劳”的高贵品质。改造后的纪念馆,以开放式的互动空间,与“努力餐”饭店融为一体。在这里,红色文化与川菜美食相互辉映。
7月末,成都骄阳如火,热情如歌。在人民公园地铁站旁的“努力餐”饭店,执行经理林承福趁着工作间隙,向参观者介绍这个革命饭店的风雨历程。
奉献:“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走进车耀先纪念馆,典雅庄重的气息迎面而来。新建成的纪念馆位于餐厅左侧,展示着车耀先光辉灿烂的人生路途。
1894年,车耀先出生于大邑县灌口场。因家业衰败,他11岁当小贩,14岁去重庆做学徒。8年期间,他经历了人生的苦难艰辛,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走上了追寻革命救国的道路。在川军中,他因作战勇敢升为团长。因为看到国民党的腐败,车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经营“努力餐馆”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车耀先塑像。人民网 实习生肖月摄
努力餐由车耀先于1929年5月在三桥南街(四川剧场对面)创立,后于1930年5月迁至祠堂街。1984年城市改造时,迁址到现在的金河路一号(按努力餐创建之初的原貌复制而成),被政府确立为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的“努力餐”既是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也是《大声》周刊(当时的革命刊物)最初的编辑部,还是当时成都进步团体的主要活动地点。1938年,邓颖超曾代表周恩来在“努力餐”宴请沙千里、史良等“七君子”。吴玉章、罗世文、冯玉祥等人也曾到访过“努力餐”。
车耀先事迹展。人民网 实习生肖月摄
车耀先不仅在“努力餐”秘密联络招待各界进步人士,同时还积极参与筹建进步组织,热衷推广文字改革运动。他很重视提倡汉字注音符号的普及教育工作,为此编写了《注音符号释义》教材。他还巧妙地利用四川流行打麻将的特点,把推广注音符号和麻将文化结合起来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以“和平、奋斗、救中国”为创刊口号的《大声》周刊编辑部也设在“努力餐馆”的二楼。
车耀先编写的《注音符号释义》。人民网 实习生肖月摄
车耀先创办的《大声》周刊。人民网 实习生肖月摄
车耀先在“努力餐”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特务的注意。1940年,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成都炮制所谓的“抢米事件”,趁机逮捕了车耀先、罗世文等一大批同志,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在狱中,车耀先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46年,车耀先牺牲在松林坡戴笠停车场。他用自己光辉的一生实践了“愿以我血献后士,换得神州永太平”的豪迈誓言。
耕耘:喜见东方瑞气升,不问收获问耕耘
车耀先烈士的精神一直蕴育在“努力餐”中,被一代代“努力餐”人所吸收传承,这也正是“努力餐”历经风雨数十载而屹立不倒的原因。今天的“努力餐”饭店,其归属从成都市饮食公司到青羊区饮食公司,再到“成都市通锦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努力餐分公司”,从“国有”到“民营”,在整个社会的精心呵护下,“喜见东方瑞气升”。
“努力餐”,努力保持传统川菜的味道。“保持菜品的质量和味道是最主要的,也是我们餐厅的立身之本。”林承福经理介绍,一是食材要新鲜,必须采用当日新鲜食材烹饪;二是沿用传统手法,不走捷径,保证菜品的原汁原味。
生烧什锦、回锅肉、宫保鸡丁等“努力餐”饭店的名菜,无不流露出对传统的继承。“关键在于慢,不急功近利。”努力餐厨师长张旭平举例说,生烧什锦这道菜需要高汤慢火煲4小时,还不算清洗、去腥、切条等准备工作。
除此之外,饭店在传统川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根据车耀先的生平事迹,打造出独属于“努力餐”的文化菜品,如“大声”“麻将”等。“‘麻将’这道菜我们前前后后尝试过5、6种不同的方案,芒果、纤维、木瓜、红薯等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敲定用胡萝卜为原材料。这也是对车耀先前辈提倡‘勤俭劳’品质的一种致敬。”张旭平说。
传承经典菜品《生烧什锦》。“努力餐”饭店供图
创新菜品《注音麻将》。“努力餐”饭店供图
“1984年,这里的纪念馆开放。但因为它与餐厅隔着一道墙,基本上是封闭的,一年到头没几个人进去。”林承福介绍,为了让红色精神走进餐厅,让顾客不止尝美食更能品文化,“努力餐”在2008年左右开始对店面进行整体改善装修,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整个餐厅的各个角落。“现在基本可以做到,每张桌子上都有车耀先等题材的红色文化印记。顾客无论坐在餐厅的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得到。”林承福说。
林承福介绍“注音麻将”。人民网 实习生肖月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餐厅从多方位入手进行建设。
视觉方面,大厅内有“注音麻将廊”“文人画字墙”,餐桌上有红色事迹三折页;二楼包间依据车耀先的生平事迹设计,每一个主题包间的墙壁、梁柱上都刻画着红色故事。包间的名字也有特色,有以宴请“七君子”为主题的“七君子”,有以《大声》周刊为主题的“大声”,有以张爱萍将军题词为主题的“将军阁”等。
听觉方面,在文管局的协调培训下,每一个服务员都成了讲解员。“无论是新老服务员,我们都会长期坚持给大家做培训,也会不定期抽查。不单单是将车耀先烈士的资料让大家熟记,更要求从车耀先的生活磨砺中汲取精神力量,让每一位服务员都能在精神层面受到熏陶,进而传递给每一位顾客。”大堂主管牟小丹说。
触觉方面,包间内的装修多采用木质结构。“做旧”的风格能让每一位顾客触摸到历史的气息。
味觉上,则主要是以传统川味改良加工的“红色菜品”来体现。
“大声”包间的内部装饰。人民网 实习生肖月摄
餐厅从视觉、听觉、触觉到味觉的立体设计,打造出历史的时空,让每一位顾客成了观众。新开幕的纪念馆,结合现代的科技设备和简约朴素的装修风格,用更开放的方式呈现给每一位观众。纪念馆与餐厅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人。“在不大的空间里面,尽量把这些故事讲得完整一些,把红色意识和精神品质传得更远一些。”林承福介绍,如今的“努力餐”不仅仅是餐厅,更是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打造这样的红色基地,少城街道和青羊区区委区政府给予了足够的关心与支持。2021年4月,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努力餐”饭店进行实地调研,听取“车耀先纪念馆”展陈设计方案工作汇报,指定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统筹项目推进工作。同时青羊区党史、档案、地方志等部门通过查阅党史书籍、档案材料等方式,多方查找车耀先、“努力餐”的相关史实资料帮助布展。他们不但主动对接大邑县车耀先烈士纪念馆,还广泛发动辖区居民、单位,征集有关的史料文稿、实物资料,以丰富纪念馆展陈内容。
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多位领导调研努力餐饭店。少城街道党工委供图
为了让文化和餐厅融合,“努力餐”饭店十多年来默默耕耘,不断完善。围绕车耀先烈士生平,饭店携手青羊区政府和少城街道等部门,将店面不断进行丰富升级。每一位“努力餐”工作人员,精心地做好每一道菜、服务好每一位客人;每一个共产党员,努力地讲好每一个故事、保护好每一段历史。车耀先身上展现的“不问收获问耕耘”的劳动精神,正在他亲手创办的饭店里不断传承持续。
努力:一唱雄鸡天下白,努力打造文化宴
“一唱雄鸡天下白”,努力餐的顶楼上有一只金色的雄鸡,见证着历史的进步。这一代“努力餐”人正规划着,在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上层楼,打造红色餐饮的文化盛宴。
张爱萍将军题词的“将军阁”。人民网 实习生肖月摄
“我们第一个目标就是打造精品菜品,在菜品上多下功夫,把一些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到菜品当中。”作为餐饮人,林承福没有忘记餐饮的基本盘还是菜品。精美的菜品、精严的管理、精细的服务才是餐厅的安身之道。因为担心加盟店把控不好菜品质量,“努力餐”没有开加盟店。“红色的牌子砸在我们任何一个人手里,都是一个很大的过错。”他说,正是由于对历史的敬仰和对革命的敬重,才延伸出了“努力餐”的核心目标——打造红色餐饮的文化盛宴。他们希望通过餐饮与红色文化的融合,让人们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感受红色文化,升华内在精神。
创新红色菜品《大声》。“努力餐”饭店供图
青羊区在红色基因传承方面下足了功夫,以“努力餐”“车耀先纪念馆”为核心节点,打造了5条“努力前行——行走的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专线,分为信仰之路、奋斗之路、燎原之路、光明之路和胜利之路。路线涵盖了刘愿庵居住旧址、将军衙门旧址、十二桥、中共川康特委活动旧址等重点点位。
青羊区青年人才参加“努力前行——行走的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专线——奋斗之路。少城街道党工委供图
“我们有一款以‘努力餐’为主题的文创矿泉水,受到党员群众的广泛点赞。我们想通过文创矿泉水这个载体,更接地气地讲述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截至目前,这个矿泉水已销售了3200余件,实现营收11万余元。”少城街道樊文智书记介绍。
“努力餐”为主题的文创矿泉水。少城街道党工委供图
据了解,目前,“努力餐”饭店正在寻找合适的位置开分店。新餐厅将采用新中式主题风格进行装饰,用更大的空间展示红色文化、川菜文化。新餐厅还计划建设亲子互动体验馆,融入车耀先家训《先说几句》中“勤俭劳”的品质教育,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努力餐”品牌拟结合“新国潮”大力开发文创产品,比如车耀先的“注音麻将”、《先说几句》内容的书签、文人字画的帆布袋等。同时,要丰富餐厅桌面文化,重新设计三折页宣传品,更好地将车耀先和“努力餐”的历史呈现在顾客面前。
“努力餐”饭店成为成都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努力餐”饭店供图
今天的“努力餐”,正成为一家历史与时尚并重、传统与创新同在的一家著名餐饮文化品牌。与卓文君写“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的哀婉不同,今天的“努力餐”代表着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幸福人生。(刘海天、实习生肖月)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9日讯 中小学生的午餐午休一直是家长们关心关注的问题。近日,德州市德城区新建的“中央厨房”启动,目前已配送9所中小学,2000余名中小学生享受到了午餐午休服务。
中午11点半,北园小学的同学们开始排队领餐,两荤菜一素菜,一主食一碗汤,学生们来到教室享用今天的营养午餐。“我觉得这个菜的味道很不错,今天最好吃的是鸡腿,菜也很好吃。能和同学一起吃饭,我们吃得也多。”五年级四班学生胡晓萱告诉记者。
北园小学学生家长哈晓媛表示,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中午没有时间接送,把孩子托付给学校也是非常满意。吃得很好,午休也不错,这样孩子下午上学也非常有精神。
作为首批试点校,北园小学共安排了8个就餐教室,14个午休教室为300余名学生提供午餐午休服务。每个班级都安排了两名老师陪餐陪休,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学校吃得好睡得香。
北园小学校长王芳介绍,为把孩子就餐午休的环境营造得更加温馨和舒适,学校为所有班级配备了空调,保证孩子休息时的温度。从12点20分到1点10分,有50分钟的休息时间,能保证孩子们充足的睡眠。
德城区中小学能够提供优质的午餐服务,得益于近期“中央厨房”的全面启用。在中央厨房的配菜车间内,工作人员根据每日食谱将主食和菜品依次装入饭盒,打包装入特制的保温箱后集中配送。“每餐是米饭三两,主荤菜副荤菜三两,素菜二两,馒头200克,有时候还会配有地瓜或者南瓜。”德州百悦万喜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中央厨房分餐主管赵凤华告诉记者。
位于天衢街道的中央厨房占地面积约10亩,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蔬菜、肉类、面食等5条智能化生产线,采用高标准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日配送能力达2万份,能充分满足城区中小学生用餐需求。
“中央厨房”市场拓展部经理王汐诺表示,这里采用智能化数字化进行管理,所有学生每一餐的食谱都是由专业营养师进行食谱搭配,确保满足学生对蛋白质维生素还有所有膳食纤维的需求。同时,所有数据都会进行统一发放,家长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观看到所有食谱和营养数据的分析。
目前,德城区的9所中小学已经开始提供午餐午休服务,2000余名学生吃上了集中配送的午餐,餐费每人12元。计划在11月底前,全区1.2万名学生都能享受到午餐和午休服务。
德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朱琳表示,下一步德城区将继续扩展服务半径,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学校根据实际教室空间、报名学生数、家长需求等情况,“一校一案”制定学校午餐午休工作服务方案,逐步实现中小学午餐午休全覆盖,巩固课后服务成果。同时,加强对配餐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配餐服务食品安全卫生,让学生在校内吃得好睡得香,将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闪电新闻记者 周树茂 宁洪岩 德州台 孟晓倩 陈继飞 德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