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示好”目标客群,如何才最恰到好处?
最近,内参君注意到了必胜客的一个“神操作”,仅仅利用一款新品和系列营销活动就打入了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客群。
秘诀只有一个,“爱屋及乌”。
总第 2730 期
餐企老板内参 李艳 王菁 | 文
比萨“长耳朵”,萌宠“当店长”
必胜客抢占“爱宠群体”心智
近日,内参君发现,必胜客新推出了一款长了“耳朵”的比萨——咸蛋黄花轮芝心比萨,它的饼边自带12颗咸蛋黄芝芝包,一捏爆浆,芝芝包的尖角外形酷似萌宠们的耳朵。
在同一时期,必胜客还在全国设立了12家萌宠主题店——阿胜萌宠家,店内、店外都充满了“爱宠元素”。同时,还邀请了6只萌宠担任“店长”,在部分主题店门口“迎宾”,吸引了众多养宠人士带着宠物前去“吃饼撸宠”。
从新品和新场景中可以看出,必胜客吸引年轻养宠人群的意图十分明显。
内参君也去萌宠主题店体验了一把,店内布置温馨有爱,店内陈设了很多宠物物品,墙上、屋顶上都悬挂着一排排可爱萌宠主题的插画。
在店外,则是“宠物店长”们大显身手的地方,这里特意布置成了适合猫狗玩耍的草坪餐厅。先后有6只萌宠上岗,作为“一日店长”为前来用餐和互动的爱宠顾客们服务。
在草坪餐厅上,为宠物准备了水杯、坐垫、围脖等贴心用品,设置了宠物玩偶、宠物休息区等各项宠物友好装置,吸引了很多养宠人士和小朋友。粉色背景墙上还有很多宠物亲子合影和萌宠主题挂画,很适合顾客拍照分享。
前所未有的新尝试,为必胜客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揭示了品牌的小心机:抢占爱宠群体的心智。
全国养宠人群达6000多万
这个群体开始被餐饮人盯上!
争取年轻客群,是当下餐饮品牌的统一动作,必胜客为何会想到打“萌宠牌”呢?
作为休闲餐饮,必胜客的客群定位本身就具有家庭属性和年轻人属性,而这部分客群恰好与养宠人群有着高度契合度。这群人在未来消费领域的重要性,还没有被餐饮行业充分认识到。
《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从年龄上看,80后、90后养宠人群占比分别为36.2%、38.1%,年轻人依旧是目前和未来消费市场的主力人群。同时,2020年全国城镇养宠(犬猫)主人达6294万人,较2019年新增174万。
从目前养宠人群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到,养宠人群仍以女性为主,90后人群养宠发展潜力大。《白皮书》显示,有57.1%的宠主将宠物视为自己的孩子或亲人。所以,这部分人群很重视对宠物的消费,而从“2020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2065亿元”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到,养宠人群对宠物消费支出的潜力有多大。
如果能抓住这部分养宠人群,不但是拓展新客群的一大突破,还能够进一步扩大品牌在整体年轻客群中的影响力。
破圈“组合拳”
阿胜的“爱宠真心话”引来2000万曝光量
在确定目标客群后,必胜客“投其所好”的手段也很成熟。在线下,通过好吃又好玩的产品,富有想象力的新场景,强力“打入”萌宠圈层。而“破圈”的关键,还在于及时和精准的线上互动策划。
调查显示,养宠人群很重视对宠物相关信息的获取,热衷于在线上关注养宠知识及萌宠娱乐内容,小红书和b站视频平台更是成为了90后和95后扎堆聊爱宠的地方。
因此,必胜客选择b站作为此次事件发酵的线上传播阵地。通过养宠人群关注的知识和娱乐内容为主导,吸引更多宠物主关注品牌活动。
必胜客在b站提出话题,通过“阿胜”的真心话,持续征集更多的萌宠主讲人,讲述更多宠物的宠爱故事,炒出话题热度。
此外,还会通过话题页征集更多萌宠展品,不管是玩坏的玩具、咬破的拖鞋,还是猫毛做的猫毛毯,都会同步至线下展览,为更多的宠物表达心中的爱。整个策划以“聆听宠物的心声”为切入点,提倡宠物与人之间“双向的爱”,引发了顾客的共鸣。
“阿胜说”上线b站仅1周,曝光量超2000万,话题页观看超200万,b站用户互动积极。一连串火热的流量数据,都证明整个策划的影响力。
贴近年轻人群
必胜客大胆尝试斩获颇多
近年来,必胜客为了吸引年轻客群,激活门店运营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
为了激活“下午茶时段”,必胜客连续三年以花园为主题,打造下午茶时段重磅主题产品。今年更是选取了世界文学范畴大IP--爱丽丝梦游仙境,推出“爱丽丝疯狂花园下午茶”主题产品,成为了年轻人纷纷前去打卡的又一目标。
此次必胜客首次破圈宠物人群,还同期推出了“520宠爱日”活动,通过关注养宠人群,借助爱心活动,推广关爱流浪动物保护理念,帮助在城市中流浪的小动物重获家庭的温暖,获得良好反响。
不得不说,必胜客在提升顾客体验上,一直都在寻找创新点,大胆尝试,为品牌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汉餐饮业,有人尝试破局。
28岁的武汉老板童嘉恒靠发传单的方式笼络了大学生客源,他还将烤肉、火锅加入了外卖清单。
他发现,尽管2020年后,部分商户选择退租,但经过一两年的尝试,美食街的商铺数量在逐渐恢复。
< class="pgc-img">童嘉恒近照。图/受访者提供
>【1】靠“微信送餐群”抓住客源
盒饭快餐、烤肉店、生煎包……位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北边的美食街商铺林立,大都是面积10多平方米的小吃、快餐类店铺。
一名在该美食街经营了7年的商户介绍,这里很多店铺是夫妻店,“因为只有夫妻两人来做,才赚得到钱。”15平方米的档口,每年租金是5万元。但疫情以来,由于封校,顾客少了很多。
童嘉恒就在这里担任美食街的招商总监。
据他介绍,临近高校的美食街人流量大,适合餐饮店铺的落地。在2017年,他们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把整条美食街的店铺出租一空,总计3000多平方米。
“人流量大,生意非常好!”与九派新闻记者交谈时,童嘉恒稍作停顿,又说:“2020年疫情之后,一半的商家都走了。”
毕业于中南财大的刘林(化名)告诉九派新闻,2017年左右,从学校最大的教学楼文泰楼的出口能直接到美食街,晚上上完公共课,就和同学一起去吃东西。但在2020年以来,学校直通美食街的通道封闭了,只能从校外进去,“从那以后,那条街就去得少了。”
童嘉恒回忆,疫情发生以来,由于高校封闭管理,美食街人流量日渐稀少,近半数租户选择退租。面对危局,他感觉,最要紧的便是稳住余下的商家。
为了稳住客流,童嘉恒带人四处张贴宣传单,将中南财大近半数的学生笼络至“送餐微信群”。
“学生是美食街的最大客源,必须要留住!”童嘉恒说,通过线上线下组团配送的形式,余下的店铺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客源。
后来,他们不光做快餐小吃,连烤肉、火锅这样的传统堂食,也加入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行列。
据童嘉恒介绍,经过一两年的有效尝试,美食街的商铺数量在逐渐恢复。
“这种形式,既解决了店家的营收问题,也满足了学生们饮食多样化的需求。”童嘉恒表示。
< class="pgc-img">疫情之前的美食街,人流量较大。图/受访者提供
>【2】曾涉足多个行业,现在管理3个品牌
出生于武汉的童嘉恒现今28岁,正在管理3个餐饮品牌。
他17岁便步入职场,曾担任房产经纪人,也与朋友一同创办过家具公司,还曾代理高校美食街的店铺招商工作。如今,他已管理3个餐饮品牌。
“我是中专生,没有很高的学历,从学校出来后,我选择了房产经纪人的职业,就是一个销售岗位。”童嘉恒告诉九派新闻,“刚做经纪人的时候,就是不断地打电话,问需不需要买房子、租房子?”
提及彼时同学们的就业状况,童嘉恒表示,同学们有的从军,有的进入工厂,少有人像他这般选择销售行业。
“每天给客户打电话,经常被拒绝。当时挺内敛的,一被拒绝就很沮丧。”他说。
经历了初入行时的不适应,他迎来了业绩渐涨的时期,随之增长的还有他的沟通能力与自信心。“正是那段不断与人打交道的经历,为我之后的创业道路打下基础。”
2014年,年仅20岁的童嘉恒怀揣10万元资金,与朋友们一起创办了一家家具公司。
初次创业,信心满满的童嘉恒遭到一瓢迎头冷水——资源有限、难觅销路。原本,他计划面向餐厅、KTV、网咖销售的沙发、桌椅等家具,却面临滞销。
“那段时间特别艰难,整天就盘算着如何卖出去。”幸好,彼时的童嘉恒遇到一位经商20多年的李姓商人,将滞销的家具如愿售出。
“创业的第一年,80%的业务都是李总介绍的。”提及那位商人,童嘉恒满怀感激。
经历了疫情的磨炼,他对自己的生意显示出更强的掌控力。
2021年,他又针对年轻人的喜好,创立了日料、烤肉、韩餐三个餐饮品牌。
如今,他与人合伙经营的公司已有30多名员工。
“坚持是最重要的!相信这也是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谈及未来的打算,他说。
九派新闻记者 马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企激活线上营收,为何别人篇篇“10万+”,与粉丝打成一片,而你却不行?
“讨好”年轻人,这些企业做了什么?
总第 2799 期
餐企老板内参 温瑞连 | 文
激活线上营收
一条推文带来22万日营收!
近日,疫情在各地再次反扑,餐饮实体线下流量深受影响,不少企业开始在线上做起了文章,激活线上用户,提高线上营收成为当务之急。
以北京的餐馆为例,8月5日,北京胡大饭馆在公众号推出“15公里内,0元配送”的活动,开始尝试微信小程序外卖,活动当日外卖订单就达到了576单,为公司带来22万的营收。
胡大企划总监王作维告诉内参君,“这是基于北京疫情波动下,我们做的一次尝试”。这次活动,基于对顾客消费心理的洞察,胡大饭馆还做了一个小改变,将原来满减发券的形式,改为了免配送费。据了解,胡大目前公众号拥有62万的粉丝,内参君发现,这篇推文在公众号的曝光是2.1万,显然,胡大在线上营收的激活尝试,效果显著。
资深餐饮营销专家徐露在朋友圈表态,认为北京胡大饭馆小程序外卖的尝试,是餐饮企业非常好的利用线上私域增加营收的案例,对于整个餐饮企业都有参考意义。
事实上,疫情之下,像胡大饭馆这样的餐饮企业,正在将目光转向线上,做起了线上流量的激活和变现。但是抓住年轻人的心智,激活用户,绝不是容易之事。5年前,餐饮企业可能要研究的是80后消费人群,在2年前,餐企要开始抓住90后核心人群,而现在95后、00后正在成为年轻的消费主力。
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以微信为例,线上流量早已不是传统发发朋友圈、群红包的玩法;企业需要的是系统化的运营,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品牌形象,来让用户相信你,产生互动。
篇篇10万+
背后的“撩”粉秘诀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打开微信,发现一条来自曾去过的餐厅推送的消息,你的日常操作大概率会草草的点开又快速合上,或者直接删除取关。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这一瞬间,有成千上万的网友看到这条信息,眼前一亮,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以不同的姿势涌进公众号,敲动键盘,开始迫切地分享着他们的最近的体验和感受。
餐企的另一端,当运营者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公众号阅读量即突破10万+,后台迅速窜出几十条评论。当很多媒体还在艳羡“10万+”的时候,这些与年轻人一起“玩”的溜的餐饮企业已经轻松实现了10万+“自由”。
“能做到这种地步的,是真的了不起”一位餐饮“老兵”羡慕的说。
内参君发现,以餐饮企业公众号为例,如果用阅读量10万+作为衡量,进入这个圈子的有两类,一类是海底捞、西贝、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类头部大佬,他们通过多年的门店用户积累沉淀,常年保持着与粉丝的互动,在,10万+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
另一类是像瑞幸、喜茶、奈雪的茶等这些新式茶饮咖啡,以及太二酸菜鱼、遇见小面、霸蛮米粉、和府捞面等新势力快餐小吃,他们以年轻人喜欢的“玩法”突围,在几年的时间内,快速与年轻人打成一片,或已加入“10万+”圈子,或正在追赶10万+的路上。这些企业无论从用户数量增长还是互动热度上,与传统企业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内参君虽然以阅读量“10万+”作为餐企划分标准,但真正衡量一个企业私域流量价值的,不是粉丝数量的多少,而是粉丝的互动性和活跃度,以及在粉丝快速沉淀之后企业的精细化运营程度。
那么,那些篇篇“10万+”与粉丝强互动的企业是如何做到的?
1、
内容调性十足
“独具一格”的时代到来
“公众号是最终的呈现,重要的是前期的定位和策划,要知道我们的用户是谁?”渝是乎新零售CEO田宝告诉内参君。
95后、00后是完全的“网生一代”人群,他们个性鲜明,不盲目追求主流,有极强的个人意识和独特风格,对餐饮企业来说,“独具一格”的时代已经到来。餐饮企业在面对这类年轻人时,从前那种直白笼统的单向传播已经不适合,代替的是向粉丝传递鲜明的品牌态度和精准的情绪表达。因此,企业在在通过公众号传递品牌形象时,要更加调性十足。
如以风格取胜的,如茶颜悦色以中式古典风为格调,“小主节”、“书生气”、“塞下曲”“凉州词”等等,茶颜悦色每一篇内容,通过穿插有趣的历史故事、忧郁的古代诗词,传递文艺复古的文化氛围,惹得一大波文艺青年追捧。
也有以形式取胜的,如“太二酸菜鱼”通过幽默诙谐的卡通情景剧方式,把餐饮食材、口味人格化,将现代年轻人“二”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动图取胜的,茶饮品牌喜茶推出的每一期内容,都会在海报中暗藏一些游戏“机关”,以神秘新奇的玩法,激发年轻人的互动。也有简单粗暴型的,如瑞幸订阅号每一条内容,标题大多都带着“劵”的字样,以一种很鲜明的态度,告诉消费者“最具性价比”的品牌调性。
内参君发现,从企业传递的信息来看,背后仍然是新品推荐、新店开张、活动促销等。但是已经不是直接的灌输,而是从形式、内容、标题上,全方位传递企业品牌态度。与传统餐饮企业在做营销、促销不同,这类企业并不是想着去讨好每一个年轻人,他们只想要讨好一部分非常忠诚的粉丝即可。
2、
颜值即正义
每一帧都透露着精致
“内容不用多,一张海报即可10万+”……
从这些10万+的圈子文案来看,与过去长篇累牍的文字堆积不同的是,形式全部采用可读性较强的高清海报形式。同时,穿插精心制作的视频、动图,颜值高、时尚感强。 “像这些大企业一定是有团队在操作的,看他们精心挑选的模特,精修图片,文案风格,这都不是简单能做出来的”。
以海底捞为例,海底捞公众号以“开饭了”为主题,每一期都会推出一款精心制作的美食视频,从食材的品质,到制作的考究、以及环境角度的拍摄上,每个画面的精致程度不亚于纪录片“舌尖上的美食”。不仅将视频做的赏心悦目,让用户在观看中感受到美好,而且从侧面传递出海底捞对食材品质的态度。
如果从颜值、时尚感来看的话,茶饮企业更具有代表性,茶饮品牌每一期的新品推荐,都会为产品赋予一个鲜活的主题,围绕主题从色调、模特、风格上极尽表达,完全不亚于一次专业的明星海报拍摄。让用户感觉并不是在看公众号,而是在翻一本“画报”杂志。
事实上,为了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这些餐饮企业经历了漫长的改变和探索。公众号的风格从最早的文字再到图文形式再到现在长图阶段。背后是90后、00后“颜值至上”的消费心理,现在的餐饮行业无论是快餐小吃,还是咖啡餐饮,餐饮美学已经是市场消费的一大显性需求。这些十万加大户,之所以将能够赢得年轻人的追捧,很大程度是掌握了顾客的审美心理,将美学设计融入餐饮设计。
餐饮企业线上运营,传递给用户的绝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信息。“像我们公司现在,就已经确定了明年愚人节要做的主题了”,每一次的公众号发布,都会有精心策划的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是要以公司的品牌文化、新品推出组合协调策划完成的。
3、
与用户同频
经营的是“流量文化”,而不是生意
大多数餐饮企业,都把微信私域流量等当成一种生意来做,事实上,从餐饮行业优秀案例来看,他们更多经营的是一种“流量文化”,而不是生意,是基于信任关系,而不是供求关系。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与用户高度互动,打开这些餐饮评论区,你会发现你经营的不是产品,而是一块与用户灵犀相通的阵地。在这里,可以无关产品,甚至可以没有主题,仍然有200字的小作文。
他们是一波志趣相投,有共同调性90后、00后年轻人的专属交流圈子。而品牌的作用是与用户同频,创造话题、抛出话题,引起共鸣,接受来自他们源源不断的分享欲。你可以诉说家长里短、吟诗作对、分享最新见闻。
如:海底捞在父亲节推出的“送给父亲的烩麻食”,动情之处,网友们纷纷在互动区分享起与父亲的故事。疫情期间,茶颜悦色的一篇《抱怨归抱怨,该冲还得霸蛮冲》推文,更是激起了大家的共鸣,评论区有人甚至开始“作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作为背后的运营者,餐饮企业在客户跑出橄榄枝时,一定会双向互动。内参君发现,大多数餐企对于这些评论,都会一条条给予回复,在这一次次的与粉丝的交流中,餐饮企业才能逐渐与消费者“同频共振”,建立起情感的连接、情绪的共长。据了解,喜茶研制出200多款新品,其中很多灵感都是来自用户的留言、点评和分享。
社群不是“收割“的逻辑
而是运营的逻辑
“社群不是收割的逻辑,而是运营的逻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社群本质做的是熟人关系,目的是将消费一次的用户拉进群后,经过维护,促进再一次的留存和复购,成为门店的长期忠实粉丝。
连锁品牌店长运营制:餐饮行业做微信号有天然的优势,用户数量多,消费频次高,但微信社群运营是一项工作量比较大的活儿,对于像海底捞、西贝这样的连锁企业来说,由于客群庞大,涉及区域广泛,很难通过公司统一组织、策划起来来管理社群。在此之前,他们很少将社群运营作为一项战略来做。
但近年来,门店店长社群维护逐渐被看重,区域门店通过添加客户微信、扫码进群的方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社群。如海底捞部分门店,会询问顾客是否要加微信,这些微信社群可以解决客户的订座、客诉的问题;西贝的门店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如餐饮中的西贝用店长个人号与用户连接,老板或者店长可以直接与客户沟通,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将客户引流到线下提高粘性。
区域门店会员社群:对于地方餐企、区域门店餐饮来说,做熟人社群有着天然优势,传递门店信息。如果想要精细化运营,社群分级管理是很必要的。
首先是门店福利群,陌生用户通过扫码、活动等各种形式进群后,餐饮企业通过定时发放福利、开展抽奖优惠的形式,让群内的粉丝感受到社群价值所在,以此留存。其次是会员群,针对门店的特定消费人群,享受专享的福利。这部分人群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很高,与群内成员互动,收集客户反馈意见,也能大大提升门店的人气。
最后是具有社交属性的主题群、兴趣群,如一些咖啡饮品店,会建立年轻人喜欢的狼人杀、剧本杀等游戏社群,这种社群成员不仅在线上很活跃,还能够拉到线下门店消费。
个人朋友圈打造
对于一些小众餐饮门店老板来说,公众号和社群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那么,个人微信号的打造,是能够与客户零距离沟通和交流,是解决粉丝问题最好的途径,也是收集反馈和意见最快的渠道。
借助一对一的微信及朋友圈传播,将自己的餐厅的理念及价值观传递给客户,打造店长、老板的个人IP来强化品牌号召力,吸引粉丝。
“我们每研发一款菜品,就立刻会在朋友圈发出,将菜品的制作理念,到食材的品质以及营养的搭配,全部发给用户看,很快就会收到他们的反馈。”,一位做轻食的餐饮老板告诉内参君,这样跟客户每次的互动反馈,都是一次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