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一遍《知否》,不禁被其中琳琅满目的各色茶饮和果子点心以及美食,迷得眼花缭乱。
剧中甚至还有一个情节,在明兰成婚当晚,新郎官心疼夫人结婚当天饿着肚子,特地去当地有名的酒楼樊楼购买了一众吃食回来,比如有羊肉泡馍、鸭爪、软酪、螃蟹。
< class="pgc-img">>由此可以看出,宋朝的饮食文化已经如此兴盛了,其实兴盛的饮食文化不仅在北宋,南宋时期也沿袭了北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作家云葭,特别热爱古文化,撰写了《挑战古人100天》系列作品,在《挑战古人100天3》中,主要描写了南宋时期民众的生活状态。
< class="pgc-img">>酒楼分民办酒楼和官办酒楼,酒楼内大有文章。
南宋的酒楼是很有讲究的,并不像如今,大部分都是民办或是私人会所。
南宋的官办酒楼有几家非常知名的,比如像和乐楼、和丰楼、中和楼等。酿酒只能由官办的酒楼酿制,朝廷把控酿酒权,民间不允许私自酿酒。
当然并不是只有官办的酒楼才显示高端人气旺,民办也有比较高档的,对于一间酒楼来说,最具有竞争力的无非是酒和菜式,除此之外还有着高档的环境,比如官办酒楼丰乐楼,其中还有一座大型的园林,据说是仿照北宋汴京最有名的酒楼樊楼而建的,足以可见当时南宋人对于北宋著名酒楼的一种怀念和情结。
< class="pgc-img">>宋朝人对于樊楼的情节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古籍《东京梦华录》当中,就对樊楼有着相当细致的描写:
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
据说当时的樊楼在北宋堪称是七十二酒楼之首,当时的皇帝宋徽宗私下与名妓李师师相会也是在樊楼。
也难怪在知否中,顾二爷对着明兰说,我带你去樊楼,你说你从来没去过,我带你见识见识。
< class="pgc-img">>由此可见樊楼,算是宋朝人心中的酒楼天花板。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愿意,去樊楼一掷千金,感受最高档的酒楼,欣赏樊楼的风景,品尝樊楼的美酒。
南宋的酒楼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并不像我们如今所理解的技能,大口喝酒还能大口吃肉,对于不同酒店提供的功能分的十分细致。
< class="pgc-img">>比如有一种酒店叫角球店,只零散卖酒,并不卖吃食,还有一种酒店叫飞扬酒店只卖羊肉羊杂等相关菜式,还有包子酒店只卖各种包子小吃,还有装修的像学馆一样,里面有树和浴池的,叫花园酒店。
有点像如今我们常去的西餐店,火锅店,日料店等等。
南宋的首都临安除了存在大酒楼之外,也存在着不少小酒肆,毕竟大部分的人都不富裕,像那种小食点物美价廉,更适合平民百姓。
宋朝从店名就开始卷的茶坊,遍布市井各个角落。
在《梦华录》当中,赵盼儿一开始最想在京城开的就是茶坊,可以给路过的客人提供茶饮和香甜的果子。
然而宋朝的茶坊生意可并不好做,因为遍地都开满了茶坊,从名字就开始内卷。
南宋临安的茶坊分了好几种,通过名字就可以分辨出来,比如一看布置就十分的高档,还可以学习各类乐器,这类茶坊服务的对象专门瞄准的是富家子弟,名字一般叫做挂牌儿。
< class="pgc-img">>还有一种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当中看到,茶坊当中坐着一个说书人,顾客在茶桌上一边喝茶一边听说书,这种茶坊一般叫书茶坊,说书这种娱乐方式也是店老板为了招揽客户而增设的。没想到原来在宋朝,想要开好酒楼和茶坊,已经开始用优秀的内容来招揽客户这一招了。
还有一种茶坊是士大夫和文人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清雅主题的茶坊。
< class="pgc-img">>比如在《梦华录》当中,赵盼儿为了招揽茶坊的客户,让宋引章在二楼清弹琵琶,每天不仅限制时间,曲目还要定向邀请幸运的顾客,上二楼近距离倾听琵琶名曲。
其实这种酒楼就属于清雅主题的茶坊,专门服务于文人墨客在此品茗和聚会。因此赵盼儿提供给顾客的茶饮和点心果子,从名字上到造型上都十分讲究,深受文人的喜爱。
< class="pgc-img">>读完这本《挑战古人100天3》,不禁感慨南宋人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南宋的文化如此瑰丽绚烂,我们如今的文化也是宋朝文化的衍生,我们很多的生活方式也是由宋朝遗留下来的,比如像外卖,其实早在宋朝就有了。
只有深入了解了,才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我不禁为生在华夏民族而感到幸福。
现在走在大街上,几步就一奶茶店。不仅年轻人爱喝茶,很多小孩子也钟情喝奶茶,其实奶茶不是现代才发明的,只是现代拥有了各种口感的奶茶,那么奶茶最早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传说文成公主在最开始进入青藏高原的时候,十分不适应当地的饮食文化。在那里不是吃肉,就是喝奶,这样的话是感觉非常腻的。平时咱们很多人这样吃都会油腻,这时候有的人就会喝茶解腻。
后来有一次,文成公主在喝牛奶的时候,发现里面放入一些茶叶,口感特别的好,于是就在牛奶中放入茶叶,后来人们取名为奶茶。茶和牛奶的碰撞真的很美妙,有时候为了增添口感,文成公主还在奶茶中加入盐,不过现在的奶茶一般都是甜的。
现在的奶茶各种各样,有珍珠奶茶,芋泥奶茶,其实偶尔喝还是可以的。如果自己特别喜欢喝奶茶,其实可以自己动手去做,既安全又增添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梨白,历史、写作爱好者,点击“关注”,欢迎指教。本文原创,盗文必究!)
要说中国古代哪个朝代最会“享乐”,那必定是宋朝。热闹的汴梁街头,卖洗脸水的、送外卖的小哥、出租的太平车、满大街的酒楼参观,你还有什么不满意?想喝饮品来宋朝就对了,来了后你会发现冰激凌根本不是起源于西方,咱们的老祖宗千年前就喝上了酸奶、鲜榨果汁!
宋朝是一个爱吃且会吃的朝代,中国人“一天三餐”的习惯从这里开始。一幅五米长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北宋都城汴京的热闹、繁荣街景,图中百间店铺中有近半数为餐饮类的铺面,可见“吃”不光在宋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美国曾有杂志评选一千年来对人类生活影响最深远的一百件大事,“宋朝的饭馆和小吃”排在第五十六位,宋朝的美食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影响人类的生活?酷暑难耐,今日我们便从消暑解渴且别致风情的“宋朝饮品”说起。
< class="pgc-img">《清明上河图》热闹的街头
>一碗“保健汤”唤醒你的精气神
记录汴京风物、习俗的书籍《东京梦华录》中曾经对于五更天亮,诸人入市有过描写,其中有一句“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汴京街头有卖“洗脸水”的咱们之前已经说过多次了,那“煎点汤茶药者”指的又是什么呢?这里的“药”并不是生病时吃的药,而是一碗唤醒你精气神的“保健汤”。
“点汤、茶药”是宋朝十分流行的一种保健饮品,多是药材、时令果品熬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北宋地理学家朱彧的《萍洲可谈》中曾记载,“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药材甘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据传这种饮品保健的方法还是宫中自上而下的普及,在宋朝街头夏天最常见的饮品便是以紫苏为主要原料熬制的“紫苏水”。
< class="pgc-img">>“点汤、茶药”并不只出现在早市,他们大多提着壶穿街走巷,随叫随停。晚上逛到州桥夜市的时候,依然会有他们的提壶叫卖的身影。
< class="pgc-img">>看看人家宋朝这一条龙服务,你也许是从家里睡眼惺忪的出来,或是刚进城的客商,舒舒服服街边洗个脸,喝个保健茶,这汴京城的一天也就开始了。
香引子店喝杯宋朝“网红”饮料快活胜过杨贵妃
《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街头,观察仔细的话会发现有的店门口挂着“香饮子”幌子,这是什么意思呢?
< class="pgc-img">“清明上河图”中香饮子凉棚
>“饮子”就是宋朝的饮品,“香饮子”顾名思义,就是香甜可口的饮品了。早在周朝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有喝冷饮驱暑的习惯,这一习惯在宋朝的时候得以发扬光大。“香饮子”会根据四季时节的变化而调整配方,像是夏季就会有“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梅子姜”、李清照爱喝的“豆蔻熟水”,都是些清凉解毒、生津止渴的汤药;冬季,万物休养生息,这时候的宋人就会用晒干的紫苏叶泡做保健汤饮,用来祛风散寒。
“酸梅汤”是很多小伙伴们喜欢的饮料,夏天喝了解渴,冬天吃火锅配上一瓶,爽口解腻,而这宋朝的“香引子”店中就有“酸梅浆”出售。
< class="pgc-img">现在的酸梅汤
>唐朝时,唐玄宗为了哄美人杨贵妃开心,愣是找人快马加鞭运送荔枝,就有了那句著名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可见在唐朝荔枝还是非常珍贵的。但是你来的是宋朝,随着海上贸易道路的开拓,宋朝的百姓们吃“荔枝”已经不是难事,这“香饮子”店里来碗“荔枝膏”已经是稀松平常,百姓们都能承担起的饮品。
午后慵懒的下午茶除了鲜果制成的饮品可以选择,宋朝还有一种饮品,“酪”。“酪”是用牛、羊、马的乳汁经过加工做的饮品,酸甜可口,唐朝人尤爱,宋朝人传承了这个习俗。
< class="pgc-img">>明人所作《 仙神隐》就有关于“酪”的制作方法,“用乳半杓,锅内炒过,入余乳熬数十沸,常以杓纵横搅之,乃 倾出罐盛。待冷,掠取浮皮以为酥。入旧酪少许,纸封放之,即成矣”,可见咱们的老祖宗早就开始喝“酸奶”、“双皮奶”了。
梨白有话说
宋朝,除了点汤、茶药、果汁、酸奶外,还有冰激凌、水果沙冰的老祖宗,“纱糖冰雪冷元子”,果茶“生淹水木瓜”等等,就是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饮品,依然觉得不比“奶茶”、“鲜榨果汁”差到哪里,甚至还有那么点好奇心,想要探究他们的味道,毕竟彼时没有添加剂,这些饮品这都是纯天然的。
< class="pgc-img">>宋朝的政治、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朝饮食文化的的发展,使得当时的人们有条件研究别致的美食和饮品,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全人类饮食的进程,也取悦了当时百姓的“五脏庙”。对比之前的“盛唐”,宋朝的饮食不追求“贵”,而在于“精”,在于“养身”,《太平和惠民剂局方》中就有提到在饮食中添加药材是当时的风尚。就我个人而言,对于开放、张扬的唐朝我更喜欢内敛又不乏推陈出新的宋朝,他们将心思“藏在”毫不起眼的餐食、饮品中,看似无关紧要,却影响至深,这恐怕就是宋朝的“调性”吧。
“穿越宋朝”的时光机还在穿梭中,喜欢的小伙伴赶紧上车,咱们一起继续探究宋朝的“吃喝玩乐”、历史趣事。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参考书籍:
《东京梦华录》
《武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