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中国台湾网
2020大选逐步逼近,政治狂热者的“统独”忠诚考核也残酷地展开了。近日台湾“独派”整理出一份13家所谓的“亲中”奶茶店家名单,并羞辱其为“中国下跪茶”,鼓动消费者抵制、不要消费。台湾资深媒体人彭蕙仙11日在“中时电子报”发表评论指出此种逼迫商家做政治表态的行为令人忧心,值得高度关切。
评论摘编如下:
这份名单几乎囊括了台湾知名的奶茶品牌,不少消费者看了之后,不禁感叹,究竟还有哪些奶茶可以喝啊?这个疑问反映出一个政治经济学的现实,那就是许多奶茶品牌不论在台湾发展得多么成功,总还是想要到大陆去开拓市场。一来,大陆人口多、消费潜力大;二来,两岸饮食口味相似,在台湾受到欢迎往往在大陆也有很高的机会可得到认同。
基于以上两个理由,台湾确实已有不少知名的餐饮品牌到大陆寻找商机。在两岸关系和睦的时期,这些业者两边发展顺利,甚至有机会把大陆市场当作进一步推展其他国际市场的腹地,发展出属于台湾的国际餐饮品牌。
因在东南亚展店迅速,而被蔡当局视为“新南向旗舰品牌”的日出茶太,被称为是奶茶界的“日不落帝国”品牌。然而,这么一个“台湾之光”竟然也在抵制名单中,这是多么让人感到不舍与愤怒的事。
要一杯饮料一杯饮料卖出个国际品牌,过程艰辛,但是一个失去理性与爱心的政治猎巫行动,却可以给这些兢兢业业的企业家和品牌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今天台湾的亲绿网友彷佛恨不得让这些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品牌顷刻消失似的,这般毫无同胞爱、毫无同理心的失心疯,真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哀。
日前,“一芳水果茶”事件发生时,蔡英文在脸谱网上说:“水果茶,天然的最好,但是如果加了政治味就不好了。”如此恶意的语带双关,让绿色政客与酸民对凌迟一芳等台资企业更加肆无忌惮。台当局“行政院”副院长陈其迈的“一果两汁”、民进党籍“立委”王定宇“永远掰了一芳”,乃至于后来扩大为“中国下跪茶”名单事件,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没有人喜欢动辄被迫做政治表态,台湾若经常出现这种霸道行径,不但令人忧心,值得高度关切。
被指涉嫌“港独”之后,台湾饮料品牌一芳水果茶日前发文谴责香港罢工并表示支持“一国两制”。在这之后,其他饮品公司如CoCo都可、50岚、鲜芋仙、贡茶、鹿角巷等13家饮料店均作相似表态。
图源:新华社
然而,上述公司发表声明之后,却被别有用心的“台独”分子利用,一些“台独”分子把这些饮料强贴上“效中”标签,并纷纷借机出来站台。同时,有“独派”分子甚至制定“中国下跪茶”名单,引发巨大争议。
社交媒体截图
台湾亲绿派媒体《自由时报》11日一篇报道更是以“不怕抵制!茶饮店力挺‘台湾就是台湾’,网友大赞”为题,鼓动台湾情绪,该文表示,台湾中部地区的“茶海手作茶饮”,不仅在脸书力挺香港示威者,更强调卖料不用这么卑微,台湾就是台湾,不是中国台湾,不是谁的一部分。
而一些“台独”分子也趁机出来站台,台湾自来水公司董事长魏明谷在社交媒体Facebook(脸书)发帖称,别喝饮料了!还是喝白开水最好。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也在网上恶意给一些奶茶店强加标签,而陈之汉本人经常在网络上和直播中发表不当言论,多次引发争议。
魏明谷/图自社交媒体
针对这种情况,台湾《旺报》援引大陆资深涉台学者、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副院长李振广的话表示,绿营为了拉高民调,利用网军煽风点火,结果不仅让两岸民众的心结愈结愈深,误判和对撞的风险也不断升温。同时,他表示,其实大陆方面也希望两岸风平浪静,不愿意看到台商陷入两边为难的困境,但蔡政府不承认九二共识,还引导舆论煽风点火,希望借此拉高民调支持。距离明年大选只剩下半年,不排除蔡阵营的网军未来会主动寻找类似的身分认同议题,借此打击对手,拉抬支持率。日前,一芳事件发生后,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社交媒体Facebook(脸书)上表示,水果茶,天然的最好,但是如果加了政治味就不好了。
另据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资深媒体人彭蕙仙针对“台独”分子指定“中国下跪茶”名单事件时表示,今天台湾的亲绿网民彷佛恨不得让这些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品牌顷刻消失似的,这般毫无同胞爱、毫无同理心的失心疯,真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哀。没有人喜欢动辄被迫做政治表态,台湾若经常出现这种霸道行径,不但令人忧心,值得高度关切。
处理两岸加盟法的律师蔡庆文在接受台湾中时电子报采访时表示,台湾与大陆代理商合作,彼此有“区域代理合约”,虽然规范品牌、商标、原料、直营店等授权合作模式,但很少对于双方政治意味的文宣做规范,因此遇到这样的“奶茶风波”,台湾总公司也很难向代理商多做要求。
近期,CoCo都可香港店印有“香港人加油”的小票在网上流传,引发巨大争议,而随后在8月9日,CoCo都可官方作出声明,相关小票是员工的个人行为,与上级管理人员无关。值得注意的是,一芳也被指涉嫌支持“港独”,且在此次事件之中,一芳不同地区的代理商言论不一,引发争议。(观察者网)
<>湾从今年1月1日扩大限塑,14类的店家不能再免费提供塑胶袋,如今再宣布明年7月1日起,4 大业者禁止提供一次性塑胶吸管,引起民怨。先前不少人因此改用钢铁吸管,但开铁工厂的民众质疑,材质优劣难分之外也可能藏污纳垢,珍珠奶茶这类“有料”的饮料该怎么办?环保署竟回应:用汤匙。手摇饮料在台湾极热门,因此吸管替代品引起广泛热议。
麦当劳近日也响应禁用塑胶,台大分店贴出公告“购买冰炫风,未购搅拌匙,无法提供搅拌服务”,让网民崩溃。针对珍奶,义美食品总经理高志明也说,手摇饮店不可能提供不锈钢汤匙,未来若使用塑胶汤匙,对限塑更没帮助,呼吁政府决策前要考量民众接受度。
今年1月限塑政策上路,手摇饮料店不再提供免费塑胶袋,但饮料店业者发现,每月大概还有百位客人宁愿花钱买方便,政策仍有待逐渐落实。实际上,台湾过去限塑政策多以奖励为主,2002年才开始第一阶段限塑,包括公部门、私立学校、百货公司及购物中心、量贩店、超市、便利店、速食店等7大类共2万家,不得免费提供购物用塑胶袋,相隔16年时间,如今才实施第二阶段限塑,将饮料店、西点面包店、药妆美妆及药局、洗衣店、书店及文具店、3C零售、医疗器材行等7大类共约8万家纳入。
据环保署民调,限塑政策是获得民众支持度最高的政策之一,有将近八成民众支持;网上超过十万网民加入的“不塑之客”。不过,环保署公告,2030年将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胶吸管、饮料杯、购物袋、免洗餐具的政策,有美食行销专家批评,政府官员把饮品跟甜品的食用行为混为一谈,应以更多方向思考,才能降低推出后的舆论与挞伐。
外国近年也兴起“限塑运动”,美国餐饮集团Bon Appetit近日也宣布淘汰塑胶吸管,阿拉斯加航空也同步禁止使用塑胶。不过,有制造商提出,问题的根本在于使用后没有提供回收的机制,而不是塑胶吸管本身。
然而,蔡政府尚未想出配套措施就先提政策,不仅让网民围剿,也延烧到本周民进党中常会上,蔡对该未成熟政策其实也有微词,表示:“珍奶不用吸管,是要用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