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从我最爱的牛肉开始吧。
汉人,特别是南方汉人吃牛肉的时间说不上长。牛在农耕时代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汉律里明确记载:“不得屠杀少齿”。所以到了清朝,即使是祖师爷级别的吃货袁枚,研究出来的法子也只有:“凑取腿筋夹肉处,剔去皮膜,用三分酒、二分水清煨,极烂;再加秋油收场,此太牢独味孤行者也,不可加别物搭配。”
大概意思是您捡好的肉挑,类似与上脑里脊。去皮膜,三份酒掺二份水煨到软烂,最后加酱油收汁儿。这样的好处是留着食材原本的味道,很多人就好牛肉这口劲。
现在已经过了物资稀缺的年景,祖国大好河山,天南海北的各有各的做法。
先说我最熟的两地:
湖南人对牛肉的运用大多体现在米粉的盖码上。“常德牛肉米粉”的招牌响亮,而米粉的程序又与别处不同,主食和菜码非同锅烹之。主食是店家问好了粗细和分量现场下锅,菜码则需提前准备。我们今天说的牛肉码子分两种:块状的是普通牛肉,片状的是风干腊牛肉。前者湿软入味,后者质地脆硬有嚼劲。再搭上骨头汤熬制的米粉,香糯辣全涌上来,一碗地道的米粉,是湖南人每个清晨最美好的愿景。
(呜呜呜我最爱的虎皮蛋)
福建人对牛肉的热衷远超过湖南,做派也泾渭分明的在两处。北边些的客家以龙岩地区为主,牛下水饭是客家人每天劳作的能量来源:用大量青蒜和青椒,焯水的牛下水在旺火油锅兜几兜,再裹着还冒泡的油和香气出锅装盘。(牛下水:牛百叶、牛双弦等内脏器官的集合叫法)
而闽南牛肉则以泉州牛肉为代表,通常是一碗萝卜咸饭搭一碗牛肉汤,牛肉汤也是咸香为主,一方卤豆腐成了最好的中和物。与闽北不同的是,闽南大多以煮炖为主,闽南特有的沙土萝卜是牛肉汤里的重要物件,这种含水量高达90%的萝卜和牛肉相互成全,把一切化繁为简后组成了曼妙的古早味。
另一个相得益彰的是泉州“牛排”,准确的说是牛排骨,取牛肋排骨一两根,沸水焯血,入油锅闷姜蒜爆香,加料酒、咖喱、辣椒、八角、桂皮等佐料,爆炒三分钟,加味精等调料,最后焖至天明。开锅,香气入脾肺;入口,鲜软浸六神。
说到吃,一定绕不开的就是广东,近几年潮汕牛肉火锅更是大为流行。
潮汕菜一向崇尚食材本味,对锅底的置备并无太多讲究,稍淡些的直接清水锅底里头添一二南姜和少许盐精,口味重些的也只是将将牛骨汤底。吃火锅,似乎更加考验的是食客本身的能耐,接下来的进程全靠自己。
撒些许芹菜末,舀一勺牛骨汤,这样胃算是先打开了。等锅煮沸后,得压小火,再开始烫肉,看食量把肉撇入勺中,轻起轻沉,反复抖沥,去血色后方可食之。
烫肉的顺序也有讲究,一般是从嫩肉到牛舌等最后烫胸口痨,当然按自己的喜好进食也没太大差,我一般哪盘先上先烫哪盘,但豆皮等副菜一定是安置到最后下锅。
牛肉每个部位的口感和烫制时间也是大有不同:一般火锅店常见的“吊龙”,是牛脊背上的一条长肉,肥瘦并不均匀,整体偏软嫩多汁,牛扒里常说的“西冷”就是吊龙的后半部分。讲究一点的食客会要求把吊龙的两侧单独切下来煮食,叫作吊龙伴。更甚的老饕们,把吊龙伴骨盆缝里两条细肉剔出,唤作“龙虾须”食用。
脖仁是牛的肩胛骨部位上的肉,因为常活动的原因,质地十分鲜嫩但又有缠绵的嚼头,一般片得很薄下锅时间不宜太长。
胸口朥(牛油)和肥胼都是牛肉里让姑娘们敬而远之的部位,实际上它对牛本身也有足够高的要求,得肥而大的牛才能让牛油的香气充分发挥,所以在火锅里的牛油并不如在烧烤摊上的牛油来得自如。
腱子肉分为三花趾和五花趾,前者有更多“筋头巴脑”脆弹可口,后者稍逊。这两部分肉,筋肉参差,十分考验刀工。
最后是牛的其他器官。前头说过福建的“牛下水”,里头含的牛心牛肚牛百叶,都是攻克味蕾的神兵利器。牛筋极有嚼头,但这您得牙口好。牛鞭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不堪,更类似于胶质状,吃的时候不掺杂太多感情还是十分爽口入味。
广东人讳“舌”,把牛舌叫做牛脷,卤牛脷是广州街头巷尾的卖座菜。同样是牛舌,河南人热衷大葱扒牛舌,我小学毕业在登封少林寺练武两个月,每周最盼的就是星期五晚餐里的炒牛舌。袁枚也独爱牛舌,在《随园食单》里如是:“牛舌最佳”。
出广州往西走两步,昆明的牛肉馆也活跃得很。分为汤片和冷片,捞出来后得蘸云南独有的甜酱油,四里八荒都弥漫香气。
四川除了火锅里的牛肉外,水煮牛肉也是上好佳肴。
辣味是黄牛肉最好的修饰品,湘菜里的小炒黄牛肉同理。四川的水煮牛肉突出一个“”嫩字,所以大多用里脊肉制成。现代工艺发明了更简单的嫩肉粉,但一个好的厨师得化简为繁成几个步骤:横向切片里脊,混苹果片和柠檬片在碗里搅拌,倒入料酒等佐料腌制30分钟,取出柠檬片后加入鸡蛋清和淀粉用手抓匀。再处理好锅中事物,放入各色花椒、豆瓣酱煲水,烧开锅后置入牛肉片,加辣椒、花椒粉调味。软嫩娇柔,欲罢不能。
孔子念叨:“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也”。吃东西本身是一个很基础的事,在吃上面考究并非纯粹花钱享乐的事儿,更重要的是,在寻找吃食的路上寻找生活的诸多确幸和美好。
><>德被称为武陵,这里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先不说炖钵子菜,就说吃粉,名气就是极高的
< class="pgc-img">>常德米粉的原料是大米,早籼米经过十几小时水浸,打浆,加热定型特殊工艺制成洁白、混圆、细长且有弹性的粉条,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作料后即可食用,吃起来润滑可口、风味独具。
< class="pgc-img">>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家,人气火爆,口味极好的米粉店,壹德壹。
< class="pgc-img">>这家店,是一家以常德米粉为主的地方特色小吃店,从早上六点经营至凌晨二点。主打几款码子和炖粉。
< class="pgc-img">>排骨,肉质鲜嫩,吃起来汤头清爽,肉一咬起来就和骨头分离开了,炖的极其好!吃起来也不塞牙。
< class="pgc-img">>牛杂,是特色,富含嚼劲的牛肚、和香气浓郁的牛肉,原汤捞起,红油和粉一起吃,那滋滋的响声,很是韵味。
< class="pgc-img">>麻辣牛肉,牛肉被油辣椒包裹,口感紧致而富含牛肉香气,麻麻辣辣,开胃有好吃,难得的美味。
< class="pgc-img">>当然,绝对要推进他家的炖粉,像一个火锅一样,原汤牛肉汤炖煮,在下劲道的米粉,热气腾腾中捞起吃,那种每根米粉都被包裹汤汁香味的口感,配上牛腩、牛肉一起吃,简直是韵味。
< class="pgc-img">>来常德市区,绝对要吃一碗壹德壹米粉,那种满足感,只有自己知道。
><>门是秒变冬季,冷的瑟瑟发抖,就想吃点暖暖的东西。湖南菜钵子菜就是各种:炖钵炉子菜、炖钵菜、火锅等主的菜色。厦门钵子菜首推柳叶湘钵钵,尤其是牛肉特色炖粉,那可是超赞的,一锅下去,全身发暖。
柳叶湘钵钵,当然是主打湘菜了,而这里的湘菜有些特别,是以钵子菜为主,尤其适合当季来食,每个钵子基本都有火慢慢加热,边吃边喝,超级爽快。
位置在金山路上宝龙一城的对面,环境非常雅致,更像是茶室,那洁净的感觉真的让人想象不到是辣味十足的湖南菜,在如此清雅的环境中吃湘菜,别有一番风味。
湖南特色炖粉可是必点品,尤其是在这寒夜中,来上一锅足以温暖了整个冬季,一锅炖煮好的牛肉、牛杂,先吃肉,肉软烂适中,香辣可口,即使不太会吃辣的人也不由的想要吃上一碗。吃完肉然后再放入煮好的常德米粉,Q弹的米粉煮上三、五分钟就非常入味,带着牛肉的香味Q弹爽滑的米粉真是超级赞。
茶香肉,也是我们常说的腊肉,这一款与普通的腊肉略有区别,少了烟熏的味道,但又有着腊肉的芳香,不论配饭还是酒都不错。
爱吃肠的人当然不能错过石门肥肠,看色泽就非常诱人,入口并没有太重的大肠味,滑弹的大肠越嚼越有味道。
永州血鸭,可是这里的招牌,这道非常入味,吃小辣的人可能接受不了,不过肉质非常鲜香,辣劲也是十足。
这里真的都是超下饭的菜,一口下去身体就热了起来,腊肉杂笋钵,与平时吃的笋干不同,味道鲜中带脆,切成细条状更加入味。
还有一道好吃又有趣的擂辣椒烩皮蛋,虎皮辣椒与整粒的皮蛋捣碎相融合,带着独特的口感,也是非常神奇的味道,重点是好。
不能吃辣?也不怕,这里的养生萝卜钵超赞的,以空盘的速度来看就知道其美味,萝卜的软嫩香甜,汤头的鲜美,比人参鸡、鱼翅都来的美味。
个人偏爱的四季长青钵,是小时候常吃的雪里红,不过这里做的较清淡,不是腌制的,味道却出奇的好。
爱芋头的人当然必点就是剁椒芋头,这是小芋艿,煮的软糯加上剁椒,口感更丰富。
招牌的香桂鱼,类似老家的红烧鱼,鲜煎香再来红烧,酱香浓郁,味道鲜辣可口。
最后来一道清淡的黑蒜罗汉肉汤,清淡一下辣味,一碗下去已经冒汗。
可以说目前吃过最好吃的湖南菜了,在厦门有如此的味道真是太难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