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到两个月就过年了,街上的店铺开了不到半年又关了,贴出来的都是旺铺转让,一年几次旺铺转让,今天装修明天砸了再换风格,估计墙体都快受不住了。真要是旺铺都得做成百年老店了!
< class="pgc-img">>偏偏就有一些不死心的人,偏偏在这个行情不好的时候,盘了店,准备大干一场,对之前关门大吉的那些前辈们是充耳不闻。总认为自己会是那个命运的幸运儿,岂不知,在这个房租高,成本高,人们消费不积极的时候,开店,特别是实体店真的是太难做下去了,接下来等着的就是关门大吉,接盘侠都找不到,让自己好不容易赚来的辛苦钱打了水漂,后悔都来不及。
年刚过那阵,表弟要投资一个服装品牌店,说的激情满满,房租一年8万,加品牌加盟25万,维持了不到一年时间,清仓大处理,给钱就卖,最后亏本多少也没跟任何人说。
< class="pgc-img">>一个同学租了个厂房干板式家具,招了8个工人三个客服,9月份的时候工人已经降到了两个人,客服一个人,11月份时就已经张罗着卖机器了,问起来算运营刷单的钱亏了100多万。
半年前刚热闹开店的炸鸡腿店,前天突然就贴上了转让,还有同一条街的服装店,清仓大处理,一条街走过来,隔两家就有一个是出租转让店铺信息的,好些门店都不开门。一问都说生意不好,亏本,再坚持开下去,除去人工不算,房租,都挣不回来,还不如老老实实关店,去厂里安心打螺丝稳当些。
实体店不好干,跟疫情三年大环境影响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大家现在手里因为房贷,车贷,孩子教育,家庭开支,手里已经没有多的钱可以任意消费了。更何况,现在网上的东西便宜又实惠,店里的一个马桶垫子16块钱,可多多里买3个才11块钱,而且人家还包邮,你实体店拿什么跟线上比,价高不说,可以选择的款式也就那几种,还需要出门去选购,哪里像是网购,只用下单,静等收货就行了。钱包也能省一些。
再说那些饭店,休闲会所,大家手里都没钱,工作都不好找,除去家庭开支,哪还有闲钱出去吃喝玩乐,更何况吃喝玩乐消费都高,一场聚会下来,够在家里买菜吃一个月的了。
奉劝大家想创业的,这个时候稳稳的在家待着,把钱收好,不要轻易的就去开店投资,一旦不听劝,钱容易投,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甚至亏损的多,最后落个人心累,钱还没了,这个时候钱在自己口袋里才是最心安的。
等到大环境好一些了,再考虑是不是要投资开店创业,毕竟投资有风险,需要谨慎再谨慎!总不至于,人家开店都开不起来,就你自己开能开起来吧。哪怕这个钱自己消费了,买吃买喝了,也比投资失败了,啥也没得到强很多!
听人劝,吃饱饭,这句话可真的太对了!#文章首发挑战赛#?
< class="pgc-img">>- 发|首席商业智慧
- 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引言:火遍川渝的酸辣粉,即将跑出来一个全国性连锁品牌?
酸辣粉和沙县小吃一样,一直是属于“有品类、无品牌”的局面。
只不过,这个从上海跑出来的黑马——魔都三兄弟,在全国布局了超500家门店,曾连续霸占上海酸辣粉必吃榜9年,现正以上海酸辣粉排队王的身份出征其他市场,打造千城万店。
追溯这个品牌的历史,可以发现魔都三兄弟并非新晋品牌了,其早已在餐饮市场深耕了十几年。
一碗酸辣粉,一家80平米的小店,月盈利10万+,从1万元摆地摊起家,到开进了上海的商圈,魔都三兄弟创造了一个营收近10个亿的全国连锁商业创业佳话。
摆摊起家的90后CEO
2012年,在上海闵行南方商城的门口,三位小伙一起支起了一个摊位,摊位上放着几个热气腾腾的锅,其中一位小伙在沸腾的热气中娴熟的忙碌着,片刻后,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酸辣粉呈现在食客面前。
这个90后小伙就是魔都三兄弟的创始人之一朱冠兵。
他卖的酸辣粉小有名气,每天的摊位前都围满了食客,一碗6块钱的酸辣粉,在人流量最高峰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到2000份,而且还是一个面积仅为5平的地摊。
与其他”摊主”不同,朱冠兵这时候已经在摆摊这件商业活动上显现出了他独有的”商人智慧”。
他与另外两位兄弟联合创业之初,就用“三兄弟”的名字作为招牌,虽然只是一个小摊,但朱冠兵很有品牌意识。
并且三人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其中一位是“话事人大哥”,作为掌舵人统筹全局、整合资源,带领着伙伴们朝正确方向前进。
一位是“好人缘二哥”,负责洞察市场和消费者变化、维系客户关系。
还有一位是“烟火气三弟”,根据市场需求和客人口味的变化,参与菜单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创新和有吸引力的选择,增加客人的选择和满意度。
小吃摊位市场淘汰率相对频繁,但凭借良好的市场口碑和物美价廉的产品,三兄弟的摊位越来越红火,他们卖的酸辣粉就此在这片区域成功出圈。
靠着这个不起眼的小摊,朱冠兵和他的两个兄弟得以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站稳了脚跟。
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的小生意在2013年后会越来越好,三兄弟也各司其职共同将品牌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2015年,朱冠兵租了一个小房间成立了威上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逐渐从个体户经营过渡到公司化管理。
2016年朱冠兵完成“魔都三兄弟”的品牌注册,开启了品牌连锁化的第一步,并对前端的门店进行了三次风格场景升级。
2017年,“魔都三兄弟”的第一家品牌形象店开启,就开在了他们创业时摆摊的商场里,吸引了众多老顾客光顾,整体营业额提升了30%左右。
凭借着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和经济实惠的价格,魔都三兄弟常年稳居上海闵行区菜品榜第一,被评选为上海酸辣粉必吃榜。
2019年“魔都三兄弟”品牌2.0版探索风格上线,品牌直营店超过5家,店均月盈利10万+。
2020年9月,魔都三兄弟正式开放品牌加盟,一年之后,全国门店数就突破了100家。
那个时候酸辣粉也因互联网流量加持一跃而红,成为了网红小吃品类。
在风口之上,本来是加速奔跑的阶段,但是朱冠兵在这个时候,却暂停对外招商,在开放加盟连锁扩张时显得非常谨慎。
他开始着手升级品牌VI形象,优化组织结构,完善供应链。并且对门店模型、门店产品进行不断地打磨和改良,用开设的直营门店去测试门店的盈利能力。
等到产品口味、盈利模型等都磨合得没问题了后,在2022年7月上线3.0版的全新店型,才继续放开加盟。
朱冠兵深知保护加盟商就是在保护品牌,创业不易,创建一个品牌也不易,这是他和两个兄弟,从摆地摊成立起来的品牌,他坚决不走“割韭菜”的快招模式,对加盟商负责,对自己的品牌负责,坚持细水长流,坚守初心做长远价值布局。
到了2022年底,魔都三兄弟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经有将近160余家。截至目前,魔都三兄弟在全国布局门店已超500家。
从摆地摊到搬进商场里开店,10年间,曾经那个在上海讨生活、摆地摊的落魄小伙,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蜕变成餐饮业一名成功的创业者。
年收入10亿,靠“质价比”俘获受众
魔都三兄弟的酸辣粉在消费市场火热并非偶然,品牌打出“实现千城万店计划”的口号也并非空谈,在三年疫情里,能够逆势开店100余家,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对于餐饮业来说,在这个内卷的赛道里,品牌想要开启快速增长的“阀门”,离不开“质价比”模式。
质价比,也就是好吃不贵,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很显然,魔都三兄弟做到了这一点。
在魔都三兄弟的菜单里,一碗酸辣粉的单价保持在16-20元之间,搭配配套的小食,也就20元出头,不到30元的价格就可以饱餐一顿。
根据数独数据统计,这四家头部连锁中式快餐店,若按照一荤一素、一汤一饭的标准,在一线城市的一餐平均消费在40元以上。
被餐饮价格刺痛的大家,似乎只有魔都三兄弟还会体谅我们打工人的苦。
而且魔都三兄弟还会在产品质量可靠的基础上,应用新配方、新技术、新工艺,对酸辣粉进行“粉体、口味、配料”这三个维度的全新升级,不断保持产品的更新迭代,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诉求和新鲜感追求。
这就意味着消费者花同样的钱,还能吃到更好吃、更丰富的菜品,这性价比更高了,别提有多讨打工人喜欢了!
而且,十几年的餐饮经验也让魔都三兄弟在供应链上十分成熟和稳定,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供应,以及高效的出餐速度。
根据魔都三兄弟店员介绍,其所在门店高峰期,一般3~6分钟左右即可出一份餐,出餐效率的提高,也带动了门店的翻台率。
魔都三兄弟将80%的原料都采用中央厨房统一运送到冻品仓库,再由冷链车配送至各个门店。
中央厨房简化了工序,后厨的面积也得到了精简,所以魔都三兄弟的门店大都在60-80平米之间,从而租金成本也能得到降低。
此外,也正是因为魔都三兄弟将产品做到了高度标准化,才保证了其出品的稳定和高效率,从而为扩张打下了基础。
通过标准化、供应链压缩成本,以及减少了后厨的人力成本,才能让你吃到一份不到20元的酸辣粉。
魔都三兄弟能够从一个小地摊迈向连锁化和规模化,全国开店超500家,做到营收近10个亿,并成为年均销量超1000万碗的酸辣粉排队王,单店盈利模型是关键。
十年间来,魔都三兄弟经过多次打磨产品矩阵、优化门店模型、完善供应链等,夯实了品牌的硬实力和根基,根据餐企老板内参报道,截至2023年6月,魔都三兄弟实现了全国90%以上门店盈利。
而且魔都三兄弟入局酸辣粉早,酸辣粉的“麻、辣、酸爽”具有一定成瘾性的极致风味,容易增加复购率和用户粘性,在先发优势下,再加上品控好,魔都三兄弟靠产品征服了一众消费者,率先占领市场和建立顾客心智,在上海打出了名号。
契合消费者的迭代需求、商业模式的跑通以及供应链的深耕打磨,是魔都三兄弟的杀手锏,也是魔都三兄弟在未来开店千家目标的坚实后盾和底气。
慢下来,是为了更快
朱冠兵在创业一直践行长期主义,他认为创业路上有很多诱惑,急功近利不可取,这也是为什么做了十几年餐饮,他开店的步伐如此谨慎。
对于加盟商,他甚至不惜高薪聘请行业人才,搭建一整套高标准的运营体系,对外一站式赋能、扶持品牌加盟商。
就像近期出圈的米村拌饭,凭借着物美价廉,俘获了很多打工人,如今开出了千家门店。
但实际上米村拌饭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前期快速拓店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管理不到位,品质下降,服务被投诉等问题。
后来,米村拌饭也是暂缓了开店计划,重新做调整,内部进行整改,打磨供应链和加强管理,让全国门店品质一致,点对点对接更高效。
据了解,魔都三兄弟2024年计划开出新店1000家,未来3年则要达到5000家店,未来8年还要实现万店目标。
希望魔都三兄弟能越走越远,继续让大家吃上一份体面又平价的快餐。
您吃过“魔都三兄弟”的酸辣粉吗?您认为它的性价比高不高?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近,刮起了一阵“养生”风,从过去“保温杯泡枸杞”的中年人养生标配,到现在年轻人跟风“去中医院抓酸梅汤”的养生新时尚,养生的话题已经跨越了年龄,越来越大众化。
不久前,河南郑州一家开在中医馆里的“养生”餐厅爆火,养生的风又吹到了餐饮业,搭配中药成分的药膳,再次受到热捧。
对于济南而言,这里既是鲁菜的发源地,又是扁鹊故里,中医药文化盛行,其实人们很早就尝试把中药融入饮食。近日,记者从济南市历下区中医药健康发展联合会获悉,目前正在筹划将于年底启动药膳餐厅,初步确定的菜谱里包含了51道菜品,养生餐饮正在迎来一个新风口。
药膳正成为餐饮业新风口
舌尖上的养生
药膳,是将中药材与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并采用独特烹调技术制作而成的食品。古人讲求“食补”,通过药膳“治未病”,与当代人科学膳食、营养均衡的饮食追求不谋而合。
9月初,济南举办首届药膳大赛,黄精牛肉、牛蒡里脊丝、党参枸杞狮子头等菜品让人眼前一亮,随后又现身2023山东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既好看又好吃,很快就被参展观众一扫而空。
济南市历下区中医药健康发展联合会药膳专委会主任王洪涛介绍,药膳中添加什么样的中药材非常讲究,而且还不能吃出药味,“不能破坏食物本身的味道,这对中药材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以一款名为“黄精牛肉”的药膳举例,黄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补益药,有补气养阴、健脾运肺、补肾的作用,“黄精和牛肉的结合,黄精放多放少都不行,而这个比例,就需要反复尝试。”
他还介绍了其他几款药膳,每一款都各有乾坤,对应不同的功效。其中党参枸杞狮子头,把党参打成末,与海鲜、黑猪肉等食材搅拌,制作过程纯手工,再搭配上红枣,营养更加丰富,可以补气养血;双耳听芹,山芹搭配银耳、木耳、枸杞,能起到降压消肿、止血凉血的功效。
既美味,又健康,面对这一款款药膳,很难不让人心动。
对“症”下药
随着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养生也成了热门话题,与充满“科技与狠活”食品相比,药膳这种融合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饮食方式,正在被不同年龄段的人所接受。但即便如此,药膳领域,至今还未发展成一个成熟的产业。
对此,在王洪涛看来,必须对症下药,发展药膳亦是如此。
“看似简单的一道菜,背后要经过中医药专家的琢磨推敲,再通过厨师的反复尝试,添加什么、添加多少,都可能影响食材的品质和功效。”王洪涛说,目前药膳还未在济南形成规模,“过去,身边也有人提出‘药膳’的概念,但目前看多数是一种宣传噱头,至今没有人做成规模,也少有人能坚持做、专一做。”而药膳的发展,需要中医药和餐饮两者的配合,而且缺一不可,“有餐饮企业想进入这个领域,但试错成本太高。”
其次,看似爆火的背后,市场的接受程度依然有待提高。王洪涛介绍:“药膳,虽然添加了中医药成分,但终归是吃的,所以首先要考虑消费者认不认可。”
他进一步补充道,药膳目前的普及程度并不高,但政府层面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药膳食品,《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中明确指出,“推广齐鲁二十四节气和重点人群养生药膳指南,支持开发以缓解疲劳、改善睡眠、增强体质、四时养生、术后恢复、调节女性周期与促进儿童发育等为重点的个性化药膳食品,纳入预制菜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推动中医养生食疗产业快速发展。”
在他看来,未来市场空间很大。
餐饮新方向
最近一周时间,王洪涛和团队一直在专心打磨药膳菜谱,计划最快将在今年年底,在济南启动药膳餐饮项目,“目前已经是省市特别关注和扶持的大健康产业项目之一。”
团队里,不仅汇聚了中医药专家,还有鲁菜名厨,中国鲁菜烹饪大师吴建国就是其中一员,黄精牛肉等多道药膳菜品正是出自他之手,从餐饮从业者角度,他认为药膳将开启餐饮行业的全新赛道,“现在人在吃上要求越来越健康,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开始养生,药膳将成为一种新的饮食时尚。”
王洪涛介绍,目前菜单里有51道菜品,包括凉菜、热菜和主食,“几乎每道菜,都是社会上目前没有的,经过中医药专家和鲁菜名厨合力打造的新餐品。”而在规划中,餐饮门店将以规模化呈现,而且每家店都有针对性,“比如有针对高血压的,也有针对糖尿病的,像医院一样,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不一样的药膳。”他还着重提到,除了养生、保健之外,还将重点发挥药膳的转换功能,他解释道,“比如有人喜欢吃糖醋里脊,但因为有糖不敢吃,可以通过中医药成分进行转化,不加糖,依然可以吃到想吃的菜品。”
而在门店设计上,也将选用带有时尚气息的餐厅,搭配中医药元素的定位,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此外,在饮食之外,还将对消费者建档,综合提供其他的中医药服务。
在王洪涛看来,药膳产业正迎来发展窗口期,以药膳为入口,对传播中医药文化将是一个新机遇。(济南日报记者陈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