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来以为,自己会在年后住进新家,没想到新家被人撬了个干干净净。
设计图上精美的组装定制柜,是最先被卸下运走的,还有床、桌子、椅子,就连地板,都被工人一片片拆下来装上车。
收据显示,王成已经付了43万,而来拆家的装修代理商说,自己没收到钱。
在代理商和王成之间,还隔着一个尚品宅配的门店,也就是加盟商。门店加盟,是尚品宅配在全国经营的核心模式。不过,收了王成装修款的安徽蚌埠尚品宅配加盟商,早已卷款跑路。
王成只是被拆家的业主之一。这些业主组成的群里,总共有几十户人家有同样遭遇。涉及金额,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
这次加盟商跑路,只是尚品宅配整个全屋定制行业加盟模式问题的冰山一角。盲目追逐体量发展加盟商,又拼命冲高业绩,导致层层垫资的激进发展之下,危墙早已高高垒起。
跑路成风
这不是尚品宅配面对的第一次“加盟店跑路风波”。
受这种“装修爆雷”波及的人们,集中涌入各类网络投诉平台。
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中,针对尚品宅配加盟商“卷钱跑路”的投诉有数十条,其中一位来自保定的消费者发文称,2018年3月其在保定市万博广场的尚品宅配定做一套家具,交款一万元,三个月后老板称资金链断裂无力支付工厂订单费用,不再定做家具,同时也拒绝退款。
据公开报道显示,保定的这起事件牵连130多户消费者,涉及金额500万元左右。
早在2018年开始,沈阳、泉州、石家庄、荆州、南宁等地,就接连出现过尚品宅配加盟商卷款跑路事件,由于闹得太大,有消费者直接向所在城市市长反映,促成了相关部门介入展开调查工作。
但跑路还在继续。
从2019年到2020年,被媒体报道过的就有不下五起影响范围较大的跑路事件:
2019年10月,大连尚品宅配门店、四川广元万达广场尚品宅配加盟商先后跑路;2020年8月,陕西渭南门店老板跑路,涉及三四十个消费者权益;2020年9月,江西九江市濂溪区尚品宅配门店店长带着设计师团队集体离职,客户合同逾期无法处理。
最近的一次,就是2020年底的这次蚌埠加盟商跑路。
跑路也不是毫无预兆,比如蚌埠市万达广场尚品宅配加盟商,最早一共在当地开了3家加盟店,然后于2020年陆续关停两间店铺,显然已经经营不善,但尚品宅配公司并没有对旗下出现风险的加盟商进行任何干预。
准确地说,以尚品宅配制定的游戏规则来看,他们也“没办法”干预——尚品宅配的消费者下单后向加盟商付费,加盟商再向尚品宅配下单定制家具,由于流程断裂,除了拿货以外没有过多直接关联,即使加盟商卷钱跑路,尚品宅配也无法事前预知。
当然,这样的游戏规则也有好处。2020年6月,人民网针对加盟商跑路事件联系尚品宅配进行采访,尚品宅配给出的回应是:如果由于总部的责任造成的损失总部会负责,但如果是加盟店自身问题导致的,总部不会负责。
在整个全屋定制行业,加盟商模式都不算少见,包括欧派家居、维意定制、索菲亚、好莱客、金牌橱柜等企业,都曾采用过这种路径进行扩张。不过,随着这些企业基本盘牢固后,都开始将经营模式更多地往更能把控流程的直营店倾斜。尚品宅配还在趋之若鹜,大力发展的,更像是“别人玩剩”的。
而自称全屋定制开创者的尚品宅配,作为定制领域信息技术、互联网化程度最高的企业,曾经依靠加盟模式跑到业界前三。可以说尚品宅配的快速发展,甚至于能和行业前辈欧派、索菲亚掰手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快速扩张的加盟店打下了基本盘。
这也导致,在加盟模式显现出明显劣势的时候,尚品宅配比起其他同行更难转身。
你追我赶
陈明就是尚品宅配的加盟商之一,他还记得才加入的时候,负责和他联系的招商经理信誓旦旦地说“跟着公司盲目地干,你就会盲目地赚钱,跟随就是了”。
跟随的后果,是一年时间,陈明就亏了不下50万。
最早去尚品宅配广州总部考察的时候,一切都被描绘得很美好,招商经理给了陈明一大堆承诺,比如加盟后报销人员培训和店面装修费用,补贴广告宣传等优惠条件,还保证当地只会有陈明这一个加盟商,不会有其他人来抢市场。?
?
心动以后,陈明一次性缴纳了20万元,其中包括加盟费用和一些后期扣费项目的储备金,选好店址就开始投入门店的装修工作。然而装修工程还未结束,离他仅6公里远的商场里,就出现了一家新的尚品宅配加盟店。
陈明去找招商经理理论,对方告诉他,“这是公司规定的,没有办法改变”。
没办法改变的事情慢慢多起来。
突然冒出来的竞争对手之外,还有一年160万元的业绩指标。这个指标是尚品宅配直接下达给陈明的,按平均算法,每季度近40万元。
在签合同之前,尚品宅配没有让陈明看到具体的合同内容,签约过后几个月,拿到合同的陈明才发现,合同上给自己的规定了业绩指标。但令他疑惑的是,门店是尚品宅配选定的,却在还没营业的时候,就将业绩指标算入了门店考核。
最终,陈明连续两个季度无法完成任务。同时,他还需要不断往门店砸钱。
交了加盟费后,尚品宅配要他再打20万元到账户里买产品样品,同时让他招新手设计师和导购员参加培训,说是便于管理。原先还答应有3万元的广告费和8万元的装修费,最后也只报销了3万元。
好不容易熬到门店开业,陈明前后又打了30多万元到账户里,加上支付总部派遣人员的费用,额外支付员工工资,不到一年,就投入了100多万元。然而,生意仍然不见起色。
为了完成指标,陈明还曾尝试自己购买家具填补未完成的业绩缺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换得进货价不上涨的待遇。
但诸多挽救措施用过之后,门店依然入不敷出,投入的资金基本打水漂。
从加盟到倒闭,只是一年时间,一年后,已经拿不出更多资金的陈明,终于选择解除合约,连同店铺与员工转让给新的加盟商,拿回一笔转让费用,弥补了将近一半的投入。
这是陈明一个人的经历,也是尚品宅配加盟商们经历的缩影。由于家装行业的特殊性,加盟商们经常需要在项目进行过程当中进行垫资,直到项目结束后才能从消费者处获得尾款,一旦手上的单子所需垫资数量超过加盟商现金流的承受力,跑路在所难免。
换句话说,家装家居这种大投入的行业,和奶茶店、小吃店不同,除了前期投入和物料成本,还存在大量的隐形成本,根本不适合个体加盟商跟进。
然而对于全屋定制企业们来说,只需要付出人力成本,就可以快速铺店的加盟模式,却是追求扩张道路上的不二之选。
2020年4月尚品宅配披露的财报显示,2019财年营收72.6亿元,同比增长9.3%,归母净利润5.28亿元,同比增长10.8%,截至2019年底,公司加盟店达到2327家,同比增长227家,公司2019年加盟店收入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6%。
疯狂扩张的加盟商,是尚品宅配数值不断飙升的发动机,而加盟商屡屡跑路,则无疑让这台发动机失灵时不灵。
重头戏在二级市场
这家位于广州的家居装饰公司,于2017年3月7日在深交所上市,上市之初市值21.13亿元,依靠快速铺开盘子,年度营收和市值一路拔高,股价最高曾达到126.53元。
然而最高点之后,尚品宅配的股价频繁大起大落,甚至一度腰斩。
2019年12月27日,尚品宅配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议案》,称拟使用不低于2,500万元的资金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
这个议案被搁置数月。随后,“大股东回购”的消息一路风传,下跌的股价终于被稳住回升。
2020年6月末,尚品宅配股价最低跌至58块出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在波动中缓慢回升,到8月中旬,开始一路下跌。
不过,接下来的回马枪杀得股民们措手不及人仰马翻——达晨财信和达晨创富这两个尚品宅配主要股东,突然开始带头减持股份,股东李钜波等紧随其后跟进。
由于股东减持,加上营收增速放缓、被曝光加盟商跑路及存在品质问题,2020年6月,尚品宅配股价一路下滑,直至跌破60才开始缓慢回升。
看一组数据,能更直观地了解尚品宅配的困境:2017-2020年,尚品宅配的增长率分别是32.23%、24.91%、9.30%、约-10%,而最早的定制家居上市企业索菲亚,以及行业龙头欧派,虽然也增速放缓,但好歹都平稳降落——2020年,索菲亚增长率大约在5-15%,欧派则为10-20%。
诚然疫情对家装行业造成了冲击,但尚品宅配的巨大业绩下滑,离不开疯狂下注加盟模式,导致的僵化。
加盟的好处显而易见,聚拢资金快,公司需要负担的成本低,又可以快速做大体量,坏处也同样明显,除了管理不可能真的落到实处,用无节制地吸纳加盟商塑造出来的泡沫,也早晚会有破灭的那天。
当淘金者们意识到脚下的沙砾里没有黄金,卖铁锹的生意也就到此为止。
依靠加盟模式维持扩张,然后刷业绩抬股价的路子走不通,这一点,其实企业们自己心里都有数。早在2018年,就已经有大量家居行业垂直媒体分析过,全屋定制早晚要走向整装的老路,而泛滥的加盟也迟早要回到以直营店为主。
那时,尚品宅配已经推出了整装业务,在尚品宅配之后,索菲亚、欧派、金牌、好莱客等家居行业的头部们,几乎也都集体跟进,抛弃他们曾经开辟出的“新赛道”,大步重向直营、整装的“传统领域”。
分歧就此出现,财大气粗的欧派和索菲亚,一个开出334家整装门店,快速切入新赛道,一个签下300多家整装企业,整合渠道努力转型。而尚品宅配却表现得慢慢悠悠——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整装业务,在2020年上半年只为尚品宅配贡献了2.5亿的收入,仅占整个上半年收入的11%。
1月26日上午,欧派公布2020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根据报告显示,预计欧派2020年年度总营收近155.63亿。
4天之后,尚品宅配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总营收为65.35亿。
两者之间相差约90亿,欧派的收入,是尚品宅配的1.5倍,换句话说,欧派可以试错、投注进转型里的资本,比尚品宅配多得多。
而根据中国加盟网估算,开一家全屋定制行业的直营店,需要的成本在100万左右,除了硬装、租金等投入,还需要不断注入资金维持人力、营销、管理,要铺开并维持上千家直营店,一年的投入以十亿计。
而采用加盟店,就可以把这笔巨大的支出转移到加盟商们头上。
尚品宅配的体量和实力,在行业内并不算拔尖,由此,在对待加盟商时的种种表现,似乎也就有据可循。
然而,接连不断的加盟商跑路事件,已经对尚品宅配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价值造成了损伤,动摇了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信赖,也让尚品宅配不断卷入风波之中。据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尚品宅配共有533条自身风险、509条周边风险,以及125条预警提醒。
看起来,全屋定制这个前些年热热闹闹的“新风口”又兜兜转转回到原点,实际上,消费者出了钱,加盟商和投资人赔了钱,只有那些靠加盟快速收割的企业赚了钱。
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天带来以下故事 每日更新 感谢关注 伴您阅读 写作不易 点击关注
2023年,中国的新茶饮消费市场预计将达到1498亿元,同比增长44.3%。而到2025年,预计这一数字将增长至2015亿元。目前,全国共有约51.5万家新茶饮门店。在这些门店中,蜜雪冰城拥有超过3.4万家门店,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而排名第二到第十的品牌分别是古茗、茶百道、书亦烧仙草、沪上阿姨、甜啦啦、益禾堂、coco都可、喜茶和霸王茶姬。其中,甜啦啦是一个成立于2015年安徽蚌埠的品牌,排在了“2023年度特色茶饮十大品牌”榜单的第四位。甜啦啦的产品包括冰鲜果茶、夏日经典、有料奶茶和雪顶圣代等,已经签约了超过7000家门店,覆盖了32个省级区域和261个城市。
< class="pgc-img">>在线下销售方面,甜啦啦已经卖出了5亿杯,而在线上销售方面,累计卖出了超过1000万杯。其中,甜啦啦的招牌产品“一桶水果茶”更是累计售出了1.1亿杯,并获得了“甜啦啦鲜果茶全国销量领先”的认证。甜啦啦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伟,由于他父母经营着一家餐馆,使他从小就对餐饮行业有了浓厚的兴趣。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他开始了自己的餐饮创业之路,先后经营过烧烤和麻辣烫等品类。随着新茶饮品牌如喜茶和茶颜悦色的兴起,王伟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并创立了甜啦啦这个专注于下沉市场的鲜果茶品牌。在成立的第二年,甜啦啦便放开了加盟,门店规模迅速扩张。
< class="pgc-img">>到2018年,门店数量已超过1000家,而到去年8月,全国门店总数已突破6000家。今年,甜啦啦计划新增2000多家门店,并于明年年底达到万家门店的目标。在门店扩张的同时,王伟还积极建立起供应链,例如建立自有果园直采,以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和稳定性。此外,甜啦啦还在福建、湖南、广西和云南建立了四大茶基地,以保证茶叶的优质和稳定供应。甜啦啦的门店主要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据了整体门店数量的70%。与蜜雪冰城相比,蜜雪冰城的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不到一半。阜阳是甜啦啦门店最多的城市,有357家门店。
< class="pgc-img">>而河南和河北的门店数量超过500家,门店最多的城市分别是南阳和邢台,而不是郑州和石家庄。甜啦啦选择下沉市场,因此定位于低价路线,产品价格普遍在2-13元之间,注重质价比。例如,与其他饮品店相比,牛油果产品的价格通常在二三十元,而甜啦啦的“超牛牛油果”只需12元一杯。自推出以来,它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十天内就卖出了超过500万杯,国庆期间累计销量接近350万杯。在9月份的合作伙伴大会上,王伟表示:“今年甜啦啦的销售额可能会达到近26亿元。”此外,甜啦啦的全球战略也在稳步进行中。
< class="pgc-img">>印尼的首家门店已于8月底开业,而10月1日,雅加达将同时开设六家门店,预计到年底将达到60家门店。总之,甜啦啦作为新茶饮市场的领军品牌,凭借其下沉市场战略和低价高质的产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并迈向全球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饮加盟模式一直被认可,被拒绝。但疫情过后,关于餐饮加盟的舆论风向似乎发生了变化。
疫情过后,一批直营品牌纷纷开放加盟,包括一些曾经说过绝不开放加盟的品牌。
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加盟模式正从‘被鄙视’转向‘被推崇’,直营的尽头可能还是加盟……
< class="pgc-img">>疫情过后,一批直营餐饮品牌自由加盟
疫情下,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仍在加快。根据美团点评发布的《2022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2019年至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3%提高到18%,两年增长5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芙蓉树下、蒙自源、江渔儿等餐饮连锁品牌逆势扩张。一批以前只专注于直销的品牌也加入了加盟连锁的大军。
2020年,曾声称不加盟的快餐品牌老乡鸡开始尝试通过加盟开拓市场。根据其招股说明书,截至2020年12月31日,老乡鸡只有13家加盟店。2021年12月31日,安徽、江苏、河南有82家加盟店。
2022年,老乡鸡再次宣布开放加盟,开放加盟的城市从蚌埠、南京、无锡、扬州、常州、通州、徐州三个扩大到七个。
< class="pgc-img">>餐饮连锁鄙视链正在消失?
加盟模式一直备受争议,餐饮业一直有这样一条鄙视链。许多餐饮人士认为直销链是正统的,许多直销链甚至鄙视加入。在各种金钱圈理论、破产理论、韭菜切割理论下,许多企业家和餐饮品牌认为特许经营链系统是一个深坑。
疫情过后,为什么很多餐饮品牌对加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不同连锁品牌放开加盟的情形。例如,小连锁店没有钱抵抗,想通过加盟回血;大连锁店希望通过加盟增加门店数量,以增加营业额,或从供应链和融资渠道获利。
业内知名专家表示,很多餐饮品牌无法承受三年疫情的冲击,尤其是疫情过后,很多直销品牌被高固定成本压垮,模式的反脆弱性和抗风险能力暴露不足。相反,一些加盟品牌受益于加盟模式,分散了风险。
疫情下,几乎所有连锁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但与直营品牌相比,一些加盟连锁品牌的固定费用相对较少,因为直营店占比相对较小。
近三年来,由于经营困难,加盟连锁店的闭店率仅为3.4%左右,与行业整体闭店率的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餐饮业正处于乌卡时代(乌卡时代是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缩写,即易变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包括很多餐饮企业都试图用生态思维来破解市场无常,突破增长瓶颈。疫情过后给餐饮市场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也让品牌方更加坚定了加盟扩张的战略和步伐。
< class="pgc-img">>餐饮企业从直营到加盟仍面临诸多挑战
过去,许多直营品牌之所以不放开加盟,是因为加盟连锁店的经营质量与直营店的经营质量存在一定差距,担心对加盟商的控制不力会影响品牌声誉。
但随着供应链的成熟和SaaS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企业可以控制加盟连锁,许多加盟连锁餐饮品牌蓬勃发展,如蜜雪冰城、稻古捞面等品牌,借助特许经营模式扩大了数千家商店甚至数万家商店。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加盟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加入加盟连锁。
然而,一些直营餐饮品牌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也许考虑到这一点,很多第一次尝试加盟的餐饮品牌也比较谨慎,只在小范围内试水。
例如,眷茶只在河南和陕西开放;当老乡鸡再次宣布开放加盟时,仅限于蚌埠、南京等7个城市;虽然张拉拉兰州手撕牛肉面在全国市场开放,但只开放了10个合作配额。
具体来说,直营品牌开放加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直营连锁品牌由于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加上直营连锁餐饮品牌模型经过多年的抛光和沉淀,拥有相对完善的品牌体系、门店店模式、运营体系、食品安全、供应链管理能力,可以给加盟店深度授权。
挑战是直营和加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扩张模式和管理模式,需要两套系统、两套方法和两套思维逻辑。
对此,并非所有直营品牌都能加盟。供应链复杂的品牌不适合与客户接触多、体验重的品类加盟。此外,面积过大、劳动力过多等餐厅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加盟商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餐饮市场有绝味、周黑鸭、蜜雪冰城、瑞幸咖啡等大型连锁品牌,但总体而言,市场份额较低。特别是与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代表的成熟加盟系统相比,绝大多数国内加盟品牌仍处于鲁莽阶段。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那些在加盟连锁领域长期深入培育并取得一定成就的餐饮品牌,仍在不断完善模式,迭代升级。
< class="pgc-img">>结 语
在拥抱加入方面,无论是基于发展的战略调整,还是市场变化的选择,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未来的加盟模式将是餐饮品牌长期发展的总体趋势。
中国餐饮连锁店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要想跨越这一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