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尾巴露出来了!据香港“东网”8月16日报道,香港“大专院校学生会”16日晚于中环遮打花园举行集会,打出旗号勾英结美,叫嚣“英美港盟”。其乞怜之姿,必将遭到人民唾弃。
乱港分子打出英国国旗和“港英”时期旗帜,图片来自香港“东网”。
据报道,有别近日其他集会,本次集会现场示威未见佩戴头盔,穿黑衣人数比例也较以往少,集会示威者估计约有3000人。有示威者挥舞美国国旗、英国国旗,甚至台湾地区的民进党旗帜。
乱港分子打出美国国旗,图片来自香港“东网”。
集会演讲者包括香港前立法会议员吴霭仪、祸港组织“众志”秘书长黄之锋、前“民族党”召集人陈浩天、为乱港分子站台的歌手何韵诗等人。
英国国会议员华德信(Tom Watson)通过视频声援,声称作为工党副主席支持示威者“争取自由、人权及民主”。
中央政府对干预香港事务、煽动乱港示威的境外势力已发出数次严厉警告。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杨光本月6日说道, 我们要向那些肆无忌惮的极少数暴力犯罪分子和他们背后的黑手发出警告:玩火者必自焚,该来的惩罚终将来到!
来源:观察者网(ID:guanchacn)
本期编辑:胡程远、石磊
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民阵”“教协”“612基金”,一个又一个鼓吹“揽炒”的组织解散。坊间推测,下一个解散或被取缔的将是由反中乱港头目李卓人创立的“职工盟”。
“职工盟”早前被爆隶属欧洲跨国工会“国际工会联合会”。港媒13日再度爆料称,该组织一直靠境外势力豢养,26年来一直收受美国和西方反华势力的“黑金”。报道称,李卓人2017年11月曾以“职工盟”秘书长身份致函“美国团结中心”执行董事,感激“团结中心”长期支持。信函隐晦透露,所谓支持正是每年向“职工盟”提供数百万港元。2014年“职工盟”就被披露1994—2013年间收取“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辖下的“美国国际劳工团结中心”(ACILS)共1300万港元。当时“职工盟”承认每年平均接受约60万港元,但没有透露由哪家公司收受境外势力资金。港媒翻查资料发现,“职工盟”旗下的“亚洲专讯资料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亚专研究中心”)98%的收入全靠外国基金会拨款。
该中心由李卓人妻子邓燕娥出任董事,办事处在旺角,与“职工盟”其他公司地址均登记在“职工盟”总部永旺行不同。200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白手套“福特基金会”成为“亚专研究中心”最大金主,拨款77万港元;2001—2011年ACILS成为研究中心的恒常金主,自2013年起,与NED关系密切的“美国团结中心”成为研究中心的最大金主,当年拨款达170万港元,到2018年高达近360万港元。“黑暴”爆发的2019年,“亚专研究中心”获得的境外资金是20多年来最高的,达到860多万港元,而最大金主“美国团结中心”也比以往拨款高出一倍,达440多万港元。其他西方金主还有不少,拨款百万港元以上的有挪威“开发合作署”、比利时“乐施会团结中心”以及“欧洲民主基金会”等。
职工盟研究中心境外资金拨款曝光(图片来源:《大公报》)
至于李卓人妻子邓燕娥,曾被“维基解密”网站公开一个秘密。这是一份由美国驻港总领馆2006年发给华盛顿的电邮,披露2006年6月15日邓燕娥曾与美国国务院辖下“民主、人权及劳工事务局”的一名外交官在香港会面。她投诉“美国国际劳工团结中心”的职员屡次单方面更改递交档的要求,还要“职工盟”垫付项目经费,影响流动资金,可见她是“职工盟”收受境外势力资金的接洽人。自李卓人被捕后,邓燕娥深居简出,终日眉头深锁。
“职工盟”旗下另一家资金丰厚的公司“职工盟教育基金”,中文大学副教授陈敬慈是董事之一。他曾组织非法游行,被警方引用《公安条例》拘捕;2000年港大会计系毕业后加入“职工盟”任组织干事,那时他已代表该组织出席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大肆抹黑特区政府,声称学生被“打压”。2012年,陈敬慈以某跨国工会香港联络处人员身份煽动罢工,而这个跨国工会也是“职工盟”的金主之一。
可以说,26年来“职工盟”收取境外款项高达1.18亿港元。香港法律交流基金会副主席傅健慈称,有关机构不排除直接或间接接受境外机构人士指示、控制、资助等形式从事组织、策划、参与反中乱港活动,符合“外国代理人”元素,涉嫌洗黑钱以及违反香港国安法21条或23条等分裂国家罪或颠覆国家政权罪,警方可根据国安法43条附表5要求其提供资料。头条日报网刊登的一篇评论称,“职工盟”早已偏离工会本业和成立宗旨,资金来源更是充满争议。而过去几年,香港最大的问题是不务正业的人和组织太多:专业团体不专业,事事政治挂帅;工会将劳工权益视为次要,只会日日搞政治。“职工盟”头目吴敏儿鼓吹“揽炒”,参加非法“35+初选”,曾经由她带领的“职工盟”也势将以解散告终。
华社沈阳3月17日电 题:要将“珍珠”连“玉带”——辽宁港口引领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炳坤、丁非白、郭翔
3月初,大连港开通直达澳洲的首条海上航线,相距万里的大连与悉尼,航期从35天以上缩短至20天左右。
作为我国最北沿海省份,辽宁近年打出推进港口整合、提高通关效率、支持临港产业等“组合拳”,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积聚资源要素,深度参与全球分工。2100多公里海岸线上的一座座港口由原先的一颗颗“珍珠”,正整合串联起一条“玉带”,支撑辽宁转身向海,振兴腾飞。
改革:“化零为整”聚合力
碧海蓝天的“背景板”下,辽港集团大连汽车码头公司操作部经理王剑,用对讲机指挥着各色商品车驶入滚装船“肚子”里。“车头向着大海的是准备装船运走的,车尾向着大海的是刚下船的。”他介绍,今年2月,辽港集团完成商品车吞吐量5.8万辆,同比增长近27%。
作为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辽宁拥有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等6大港口。曾几何时,辽宁港口总体能力过剩,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局部资源紧张,港口结构性配比不均衡。
3月初,大连港开通直达澳洲的首条海上航线。(图片由辽宁港口集团提供)
2017年,招商局集团与辽宁省政府签署港口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由招商局主导,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辽宁港口整合。2019年,整合了辽宁主要港口的辽港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新集团梳理各港的区位优势、货物特点、配套能力,明晰发展定位。“比如大连港、营口港分别定位为外贸枢纽港与内贸枢纽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错位发展。”辽港集团生产业务部部长焦迎光介绍。
港口“化零为整”的协同效益凸显。整合三年来,辽港集团航线网络不断丰富完善,新开内外贸集装箱航线58条,构建起高效畅通的海上物流大通道。去年,辽港集团货物吞吐量4.95亿吨,今年1月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4500万吨,同比增长近两成,实现“开门红”。
创新:优化服务增效率
从港口资源整合的“物理变化”,到体制机制创新的“化学反应”,辽宁不断引导港口运营企业降费增效,优化服务,打通沿海产业发展的瓶颈。
效率提上去。辽宁推动各港口加强与海关、海事等部门协同,压缩航期,加快通关速度。以去年12月为例,大连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3.06小时和0.99小时,较2017年分别缩短72.6%、94.24%。
费用降下去。辽宁全面取消港口建设费,下调港口经营性收费项目177项。焦迎光介绍,疫情发生以来,辽港集团主动免收部分集装箱港内堆存库场使用费等,让利近4000万元。
辽宁交通系统还做好规划审批,加快大型化专业化码头泊位的建设改造,强化港口与临港产业、物流园区的对接。
总投资1800亿元、坐落在大连长兴岛的恒力石化产业园建设之初就同步启动厂区配套码头工程,目前产业园已投产配套码头泊位15个。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锦说,自建码头让公司更便利了,仅码头装卸费一项每年就可节省15亿元。
货轮在大连港装卸集装箱。(图片由辽宁港口集团提供)
开拓:架起开放新通道
2021年年初开始,辽宁一直在打造一条以锦州港为陆海枢纽,向北经锡林郭勒盟连接蒙古国、俄罗斯的东北陆海新通道。
“东北陆海新通道的优势在于,既能有效避免货运在二连浩特和满洲里这两个传统口岸的拥堵,又能为辽西、蒙东地区提供一条低成本的物流通道。”辽宁大学东北亚经济圈研究院院长毕德利说。
像东北陆海新通道一样,一条条接通海内外的运输通道,正让地处东北亚中心的辽沈大地成为对外开放新前沿。
去年年初,200多辆日本商品车由日本装船发出,自大连的大窑湾港入境后换装铁路,经新疆霍尔果斯运抵中亚。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辽宁顺势而为开辟东北亚商品车陆海联运新模式。今年1月,日本商品车过境运输项目铁路发运量创下单月新高。
“多年来,辽宁港口已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和综合运输的重要枢纽。”辽宁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李继锐说,未来,以绿色、智慧、高效为特征的辽宁港口群,将在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中承担更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