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唱衰多年的方便面,如今触底反弹强势回归,这些方便面企业都做了什么?
◎ 餐饮老板内参 李琳
上个月,康师傅、统一相继发布2018上半年财报,其中方便面业务收益分别为41.52亿元、111.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8.4%。
自2013年开始,方便面行业便陷入长达四年的低迷期。至2017年,市场开始出现触底反弹。根据尼尔森的调研报告,2017年方便面市场整体销量较前一年上涨0.3%,销售额上涨3.6%。
从销量上看,2017年和2016年基本持平。可见,营收增长的关键是方便面涨价了!
30元一碗的泡面,到底谁在买单?
两三元一碗的泡面已成为过去时。
去年以来,康师傅相继推出海鲜系列、胡椒系列、豚骨系列、金汤系列、爱鲜大餐、DIY面等高端系产品,价格在4~10元/碗不等;统一也顺势推出汤达人、冠军榜、相拌一城、都会小馆、满汉宴等新品,价格在6~30元/碗。
涨价后不怕消费者不买单?
不怕。
因为随着95后、00后的崛起,方便面用户的诉求也不似以往。便宜、方便不再占据C位,好玩、有趣、尝鲜成为新的关键词。年轻消费群体开始将方便面视为消遣零食而非方便速食,对价格的敏感度也在逐步降低。
消费端的这种变化,正好为方便面企业向中高端转型打开了新通路。抓住年轻人的味蕾就是抓住消费市场金矿。
所以,康师傅、统一等才有底气在蔬菜料包、口味、非油炸面饼等方面下足火力,并提高售价。
方便面这波操作里
能get到哪些抓住年轻人的办法?
方便面企业怎样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力?餐饮人或许可从中get一些方法。
? -
场景重塑
“轻厨房”流行 打造休闲体验店
值得注意的是,千禧一代部分人群已成家,甚至已是虎爸猫妈。休闲社交之外,他们也渴望回归家庭,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介于快餐和正餐之间的“轻厨房”概念应运而生,年轻人开始青睐在家动手做大餐。当然有时候晒照片可能是主要目的。
康师傅去年推出的新品DIY面,就主打在家动手的场景。采用热风干燥工艺的升级面饼和含有原味高汤的魔法料理包,将有趣更好味作为卖点,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喜好,自由搭配鸡蛋、菜与火腿肠等配料。
拉面说同样主打“消费者不用去拉面馆,在家也能做出好吃的拉面”。有数据显示,拉面说的客单价100元,90天的复购率为20%,证明了家庭轻厨房这一场景的消费潜力。
很多创业者敏锐地嗅到这个商机,去年至今,出现了很多以泡面为主题的餐厅。
例如厦门的“泡面小食堂”;广州的“不方便面馆”、“泡面英雄”;上海的“方便面博物馆”等。他们抓住年轻人爱社交、喜分享的特质,将传统方便面红海市场做出了新花样。
- ? -
产品创新,发力新奇多元化口味
吃厌了红烧牛肉,喜欢尝鲜的年轻人,早将目光瞄向了口味多元的进口方便面。
韩国农心辛拉面、新加坡KOKA方便面、印尼Indomie捞面、泰国MaMa等众多国外品牌纷纷涌进中国市场。咖喱、冬阴功、叻沙等众多东南亚口味喂养着新一代消费者。
在方便面的发源地日本,泡面的口味更加多样化。有数据统计,日清的“合味道”系列曾经出过73种口味,出前一丁有16种口味。在产品更新速度上,一些品牌每月甚至每周都有新口味推出。
近来,内地品牌也开始发力。日式豚骨、椰汁鸡汤、什锦海鲜、黑白胡椒……悉数登场,地方风味凸显,成为又一新趋势。
例如康师傅结合广东区域的传统饮食习惯,打造了区域特色的浓汤煲汤产品——枸杞胡椒猪肚煲鸡面,以及清汤煲汤产品虫草花人参炖鸡面。
- ? -
主打健康,吸引倾向清淡、低热量的年轻人
这年头连方便面都开始打健康牌了。
都市白领的饮食态度愈发倾向于清淡、低热量、营养健康,年轻女性群体尤甚。
方便面顺势而为,不断推出兼具营养与美味的创新产品,最大程度减少“工业味儿”,使产品回归传统与天然。
例如康师傅推出的定位25-35岁年轻白领的番茄鲜蔬面,以及日清推出的面向年轻女性,可以控制热量的富含食物纤维的合味道产品。
前文提到的泡面主题餐厅“泡面英雄”,则选择用高汤煮面,同时搭配鸡蛋、蘑菇、肉、虾、蔬菜等各种配菜,以此解决泡面没有营养的问题。
- ? -
“反差”、“自黑”、“IP”……营销套路年轻化
丧文化、佛系、金鱼系……新一代年轻人的标签轮番上阵。相应的,方便面的营销套路也在改头换面。
比如不方便面馆,店名“不方便”,与年轻人追求的方便、快捷形成反差,瞬间刺激年轻人的好奇心。这种主张和态度,让品牌也足具话题性和传播性。
为售卖滞销的三款方便面,日清曾开启自黑式营销。他们先是在网页中央突出显示“这次一定要畅销”的字眼,并进行自我检讨,同时还晒出了当年三款产品滞销的新闻稿,并对三位企划人的失败历程进行访谈。这种自黑模式可谓环环相扣、新意十足,自然也吸引来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在IP营销层面,康师傅联合年轻化的内容IP动作频频。
康师傅曾先后与电视剧IP《爱情公寓》、热门手游IP《王者荣耀》、热门影视IP《功夫熊猫》展开合作。爱情公寓里的方便面曾一度成为当年的热搜,而与功夫熊猫的合作也被业内奉为IP营销的经典案例。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康师傅不仅自制微电影,还将方便面形象与电影中的卡通形象、明星形象捆绑强化,并通过连续两季的播出,扎根消费者心智。
未来餐饮生意的核心
不再是单纯的一个“店”
如今,餐饮正向新零售打通,将会诞生新的快消品行业。所以,方便面企业的创新对餐饮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长期研究零售行业的新零售专家鲍跃忠的观点印证了这一思路。他告诉内参君,当前餐饮企业应当具备“产品主义”思维,将餐饮作为产品来经营。
在他看来,在新零售环境下,很多零售企业在“+餐饮”。“+餐饮”的目的,就是为解决流量问题,流量即顾客。而餐饮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本身具备很强的集合效应,能产生非常强的流量运营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餐饮企业经营的核心,不再是单纯的一个店,而应打破传统思维,经营好流量,并将顾客价值做更好的转化。”
“当整个消费端不断倒逼产业端进行升级跟创新,作为产业端的企业,一定是持续性创新和升级,这样才有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如是说。
>018-10-15 15:5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邱建平
对于80、90后而言,关于泡面的印象极为深刻。那些年学校食堂的时光,最奢侈的莫过于以泡面加餐,弥补平淡无味的胃口。再到现如今工作到深夜无人可知的孤独里时,来一碗热腾腾的泡面配上鸡蛋与肉欲满满的火腿。
或许这才能感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与幸福。
泡面是种情怀?可能不是。泡面是种陪伴?也许夸张。
但那一刻,是,不夸张。
| 戳视频 吃泡面
你或许有过这种体验,在寝室熄灯的夜晚拿出床底的“珍藏”,就着泡面的热气憧憬未来;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刀枪不入,却被一碗泡面卸下武装。
配料十足 吃泡面也不能亏待自己
在丽水有这么一个90后年轻人,想无限延长“那一刻”的体验和情怀。熟悉他的人都称呼他为“泡面小王子”,也正是这个“泡面小王子”将微博、抖音、ins...最火的泡面小食堂带到了丽水。
一次性满足对泡面的所有幻想
一整面的泡面墙,清新的北欧风,
适合有对象的你,也适合发呆的我,
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香港加拿大和佛罗伦萨。
跑男真芝士奶油火鸡面,
捞面热辣面农心辛拉面。
150多种选择,让泡面不再是一个人的孤独
从面墙上将自己确认过眼神的心仪泡面选下,再去隔壁的黑板上选套餐。其实,悄咪咪告诉你们,每一个面都有自己的专属套餐,在点餐的时候你们可以问问“泡面小王子”的建议。记住小编的这句话,请一定、一定、一定、一定、一定记得加!煎!蛋!没有蛋的面是不完整的,没有蛋的方便面是没有灵魂的。
总之,下好单,就乖巧的在自己的座位上拍照,等待10分钟吧。然后,用心品味,这份滚烫的情怀。
美味好吃 不过如此
Duang,小编为大家争取到了100份还未面市的新品“小麻肥仔”泡面,包含底料的噢,只需在浙里丽水公众号评论区留言,前100位精选留言即可免费获得尝鲜机会哦,中奖网友凭微信评论到店尝鲜!
尝鲜地址:丽水市莲都区解放街161号(澜记隔壁,星巴克对面。)
另外据记者了解,丽水众多餐饮人一窝蜂涌入泡面市场,或加盟或自创,以泡面小食堂为例,目前丽水就有五家,但真正加盟从抖音火起来的“泡面小食堂”店面只有两家,“泡面小王子”是其中一家,另外一家在龙泉,消费者在选择时要注意甄别。
<>国人爱吃泡面,而中国的网红——爱吃83块钱一碗的泡面。
本文2800字;需分钟阅读;阅读建议:先收藏后细读
“吃的不是泡面,而是一种态度。” 在泡面馆大热的这几个月里,这些网红店的老板想尽办法给自己的天价泡面找借口,比如,“我想用一碗简单的泡面,治愈内心里那些明媚的忧伤。”
门槛低,不需要任何厨艺要求,抖音大火,一大波跟风的泡面馆以极其凶残的速度开店!
看看今年泡面馆开店的数据:泡面英雄,张馨予代言,2700万的融资,开店50家;
宜百味泡面食堂,一年开店超过500家;
泡面小食堂,以“泡面小食堂”为名注册的官方账号就有453个,开店不计其数。
但是,跟所有营销推文描述的排队火爆的场面不同的是,吃过的食客却是一边倒的差评,泡面食堂被人称为“一家永远不会有回头客的店”。
用一碗名不副实的泡面,给吃过的人心里插上一刀。
爆红三个月,然后销声匿迹。这样捞的智商税,吃相太难看了点。
< class="pgc-img">>3米高的一堵泡面墙,和一碗吃了就后悔的泡面
泡面食堂的最大噱头,其实就是一面超大的泡面墙。
这面墙上摆满了100多款泡面,香港、韩国、日本、马拉西亚、印尼...这面墙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挑选泡面,因为它给网红和前来打卡的人无限发挥的空间。
比如,这种“满载而归”式摆拍。
或者,“假装当成抓拍式”的摆拍。
这些“海外网红款泡面”毫无渠道壁垒,通过淘宝也基本可以淘到。比如农心海鲜鱿鱼面,淘宝上一袋5.68就可以买到,在泡面馆里就涨到16元,价格一下翻了3倍!
这还不算,真正让网友觉得在抢钱的是,在泡面馆里:不允许只点一袋泡面吃。
在每个泡面馆里,必须出现的第二个元素就是手写菜单。选完泡面后,必须再选择搭配套餐,价格从12元到15元,鸡蛋或加芝士片还需另外加钱。
也就是说,如果选择价格最低为8元的泡面,配上价格最低12元的配菜,一碗泡面就得花20元;选择价格最贵为68元的泡面,配上15元的配菜,那么这一碗泡面就得花83元。
贵就算了,刀哥翻遍了微博和知乎上网友的反馈,得到的答案八个字可以概括:名不副实,极其难吃。
有吐槽加料极其不合理的:
23元的花蛤加料,只有10只,而且每只都没有吐沙,吃的满嘴都是沙子,盘子底下也是沙子。20块钱加了大虾的配料,结果只有两只,闻起来特别腥。
有抱怨煮法非常难吃的:
40元的泡面,还是麻辣烫煮法,至少麻辣烫还有汤底!!!这个就是白开水泡面!我还等了半个小时!我自己泡我都不用那么久!< class="pgc-img">>
还有抱怨卫生不合格的:
亲测网红泡面小食堂,等了40分钟才吃到、价格贵、桌子也不擦!进门就是ins风,用餐体验极差!
这些用户的吐槽,简直刀刀都在餐饮业的命门上。
加了点配料,凭什么一包泡面的身价就能暴涨十几倍?好吃从来就不是网红美食的核心价值。
< class="pgc-img">>吃过这碗面,就拥有了一张发朋友圈的门票
泡面食堂的出现,根本不是为了满足食客的胃,它真正服务的,是那些需要网红美食出现在朋友圈和自拍里的社交动物。
1. 新式社交货币,朋友圈谈资。
为之买单的那些网红,并不在乎这碗面上附赠了有几个虾、几个鱼豆腐,甚至不在乎摆盘,配色。
这碗面也许最多只值10块钱,他们不清楚吗?他们清楚,剩余的30块是满足他们猎奇心理、虚荣心、不愿落伍同龄人的成本,是一张发朋友圈的门票,照片九宫格的一部分组成,下一次聚会的谈资。
看到营销推文里的一句话,"来吃泡面,一定要提前清空手机内存,不然根本不够用",翻译一下,去吃饭胃不重要,脸更重要。
在这里不用凹造型、找灯光、找背景,随便怎么拍都是”高大上“。各种少女心的装饰和小摆件特别上镜,大叶壁画、温馨灯串、粉红豹.....
更可笑的是,一家泡面馆把自己的宣传语定为了,“你爱清风醉酒,我却独爱烈风自由。”
这句话,跟食物没有半点关系。
2. 奇葩组合,创造伪概念。
如果说,第一代的网红美食一律是:有芝士的、能拉丝的、带咸蛋黄的、拍照好看的、发抖音上能被点赞的......
现在的商家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口味不重要,越奇葩越好。
看看现在大火的几款网红食品:把肉松和面团放到毛笔里,毛笔酥成为了连西安人都不知道的西安特色菜。
网红海鲜,这个吃法非常不能让人理解,就不能拿个盘子吗?
网红狗蛋糕,终于开始对狗下手了~~
这些奇葩组合制造出的伪概念,味道千奇百怪。
但只要这些商家雇上一堆水军,在各类APP上发视频,发照片,资金丰厚的话找一些大V来店里吃吃喝喝,发个微博推广一下,很快就成了明星产品。
< class="pgc-img">>网红饭店的结局:惨不忍睹!
泡面小食堂还能火多久很难说,但已经出现了投资20万加盟,但到头来空无一人,生意亏损的现象。
因为没有真正的壁垒,所以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壁垒。出品、运营、服务、供应链、品牌,再到后来的加盟管理,各个都是难过的要命关。
而且高人气带来高期待,一旦菜品无法做到物超所值、让人惊喜,就很难逃脱被吐槽的命运。
曾经的抖音网红答案茶,现在过的多惨?
从排队一小时到无人问津,再到欺骗加盟商,被迫改名。过低的入行门槛直接导致市场上山寨品牌横行,按照关键词“答案茶”搜索了,会出现了292个“真假答案茶”的结果。
看起来,泡面小食堂也正在面临相同的命运。
第一代网红, “雕爷牛腩”前高管曾透露,来餐厅猎奇的人达到总客流量的60%。回头客仅占10%-20%。
海鲜网红店“水货”曾在短短八个月开店52家,被食客反映海鲜菜品质量直线下降,2016年停止加盟,庞大的怪兽终究反噬自身。
包贝尔的辣庄火锅丑闻也是人尽皆知,说是店里的“鸭血”都从四川空运,“一天一到”,结果都是牛血兑的,事后还死活不承认。
网红美食的生长周期,就像一茬一茬韭菜,街边的网红店,排队爆火三个月,又悄无生息的换了门面。
满分的服务加上满分的味道,才能够得到满分的价格。真正屹立不倒的,永远不是捞用户智商税的餐馆,而是那些认真做食物的小店。
在泡面食堂大同小异的广告词中,总是会引用《深夜食堂》里的那句 “没有在深夜里吃过泡面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但是,刀哥也想说一句,没有认真为用户考虑的网红店,不足以叫餐馆。
泡面小食堂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你还吃过哪些名不副实、不能理解的网红食品?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本文首发自金错刀官方微信公众号,经授权转载。
本文作者:刀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