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店,曾经是年轻人们聚集的热门去处,那里的鲜美奶茶和创意招牌饮品让人流连忘返。然而,近期有一则消息传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奶茶店这工资是一天赚不下去了”。这句话令人心生疑惑,为什么奶茶店的员工不能靠一天的工资维持生活了呢?
探究原因后,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真相:奶茶店的员工不仅仅是负责泡茶、制作饮品,还需要进行繁琐的水果处理工作。以前,奶茶店使用的水果都是新鲜的,而现在,为了节省成本,奶茶店开始使用剥皮、切片等加工过的水果。
< class="pgc-img">>比如说,员工们需要手动剥去葡萄的皮,这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任务。葡萄皮柔软而娇嫩,一不小心就容易将果肉弄破,不仅影响美观,还浪费了宝贵的水果。同样,芒果是一种外皮较为坚硬的水果,要求员工们高超的刀工技巧来将其切成精美的形状,以适应奶茶的制作。
< class="pgc-img">>这种水果加工工作不仅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还增加了员工的工作强度。以往,他们只需要专注于制作奶茶和招牌饮品,现在却被迫承担起额外的任务。这种情况下,即使加班加点也难以赶上大量顾客的需求,导致奶茶店员工的工资无法维持基本生活需要。
< class="pgc-img">>这一问题凸显出奶茶店经营者为了节省成本而降低产品质量的现象。虽然使用加工过的水果能够节省购买的成本,但也带来了其他问题。剥皮不干净、水果不新鲜,不仅影响了奶茶的口感,还让消费者失去了愉悦的体验。如果奶茶店持续降低产品质量,未来可能会面临市场竞争力下降的困境。
< class="pgc-img">>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呼吁奶茶店经营者能够重视员工劳动价值,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和报酬。只有员工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才能保证他们在工作中积极投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奶茶店经营者也应该思考如何提高经营效益的同时不降低产品质量,为员工和消费者共同创造更好的未来。
总之,奶茶店员工们现在不仅仅是制作奶茶的快手,还要应对繁琐的水果加工工作。这一变动让他们的工作变得更辛苦,工资也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奶茶店经营者应该认识到员工的劳动价值,合理分配工作负荷和报酬,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提高经营效益而不降低产品质量。只有这样,奶茶店才能在竞争中持续发展。
茶店员工月薪不超过3000元。它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霸占热搜榜,是因为这个事件里面的对话之真实、让大家产生的共情之强烈,关键是反映的问题之典型,值得劳资双方都认真想一想。
< class="pgc-img">>据该奶茶品牌员工的说法,是周三工资发下来以后,很多长沙地区店面的员工在公司七千多人的大群里提出疑问。突然这群里一个疑似公司管理层的张某发言了,说你们工作不努力还想拿高工资,工资为什么不够,那是因为天天蹦迪,高消费工资怎么能够。
最后张某的最后一句话引爆全场:德不配位,必有余殃,有多大本事拿多少钱。就在员工们和张某舌战的时候,这一事件成为全网热搜的导火索出现了,该奶茶品牌的创始人、法人代表、董事长兼总经理吕某出来说话了,旗帜鲜明地支持说广大员工“德不配位”的张某,并亲自给提出意见的员工打电话将其辞退。
好,接下来咱们就从浅到深,说说它反映了什么问题。最浅一层的问题,企业文化上,员工说工资下降了能拿出证据;但是你企业说员工工作不努力、说人家天天蹦迪,你的证据在哪呢?
< class="pgc-img">>老板还亲自为这种说法点赞,如果您是这个企业的员工,您下个月还打算拼命工作帮老板赚大钱吗?企业挣钱了,老板不嫌钱太多;企业亏损了,员工不能嫌钱少,这企业文化不太地道。
企业制度上,员工没有反映问题的渠道,在群里提出问题吧,企业法人代表亲自打电话来把你辞退了,且不说人事制度不专业不正规,至少也说明薪资制度和员工发展制度不完善吧。
< class="pgc-img">>再深一层就不是企业范畴之内的了。有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称,他们每天人均工时11小时,时薪6到9元钱,按一个月上30天班算,月薪到手也不满3000,这就是开头说的那条热搜的来源。
< class="pgc-img">>我查到了一条长沙市人社局官网今年8月回复的网友提问,目前长沙市实行的是2019年10月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7元/时,员工所说的6到9元,是不是就违反劳动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了呢?
再说每天工时11小时,是不是又违反了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呢?性质最恶劣的,老板一个电话就把员工辞退了,是不是违反了劳动法第二十四条,必须与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才能解除劳动合同呢?
退一万步,就算劳动者真不能胜任岗位,第二十六条也规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现在,这家奶茶企业做出了道歉,承认“企业的管理人员把一场更需要用沟通解决的误会,硬生生导成了一场闹剧”。这句话是标成红色的,可能是想显得有诚意,但是我觉得你把字弄成什么色你问题也没找准啊。
人家员工把问题说得非常清楚,你们企业高管亲自打电话辞退人家的意思也表示得非常明确,所以你这不叫“误会”,你这是违法;也别避重就轻说是闹剧,违法的事,别闹,必须严肃对待。
要真有诚意,把工资提上去,被违规辞退的员工要是提出2n赔偿别跟人家扯皮。如果法律的红线可以因为企业利润的涨跌而被随意淹没,那么借用企业管理人员自己说的那句话,恐怕要有余殃。
济观察报 记者 张锐 李梦琪双手靠在身后的栏杆上,身体微微倾斜,外滩的风轻轻拂过她的脸,把她的头发吹向了一边。7月30日17时13分,她浅浅笑着,和那一刻的上海以及东方明珠合了影。
今年21岁的李梦琪人生第一次到上海。这是她乘坐13个小时的动车,从中国西部一座小城前往做暑假兼职的江苏,路上经过的匆匆一站。
“我去过的地方比较少,经常在电视里见到上海,网上也说很繁华,金融中心的确让我震撼,借用郭敬明(初到上海)的话来讲‘这个城市不属于我’。”她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完,接着就“哈哈哈”地笑起来。当天晚上,李梦琪抵达了她此行目的地江苏常州。
大约三个月前,作为四川省教育厅评选认定的2023届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就读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李梦琪,获得了专升本保送四川师范大学的名额。正式拿到录取通知书前,她决定去男朋友工作所在地的江苏,一边兼职、一边旅游。
“今年很多(招聘)不要暑假工,我就去一家一家地问,告诉他们会做到9月份,挣到的钱主要留下来缴学费。”李梦琪说,她即将去报到的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今年新生学费从3700元/期涨至4800元/期,再算上住宿费、代管费等超出了原本的预算,自己可能要把想留起来的零花钱也贴补进去。
也许很多人忘记了,这是自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大学生们第一个“来去自由”的暑假。广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人力资源平台兼职猫曾发布过一份《2019暑假职场生存报告》称,大学生是暑假工主力军,2019年,00后作为生力军已占暑假工群体的37%,日收入“100-120元”的暑假工占比最大。
上述《报告》也提到,有意思的是,相比95后更追求高成长性、偏脑力劳动的职业,如金融、互联网以及文职等岗位,00后更加倾向市场调研、劳动力岗位、服务员等,更能接受“苦活累活”,最关注能力与想法的匹配度。同时,从企业层面来看,零售行业最欢迎暑假工,其次是互联网、工厂和餐饮行业。
暑假工
李梦琪的老家紧邻四川成都,是一个常住人口约300万人的地级市,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万元。
李梦琪向经济观察报回忆时提及,高三毕业时,她第一次做暑假兼职就在当地一家全国连锁类型的餐厅做服务员,时薪9.5元。当时,经理对他们管理态度傲慢、严苛,言语之间也不礼貌,让她的第一次“打工”就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2022年过年去过江苏,看到那边的工价都是22元/小时,成都大概是18元/小时,想挣钱还是得去经济发达的地方。”李梦琪说,怀着这样的心情,她就出发了。没想到,第一场面试她就败下阵来。
“当时去MUJI(无印良品)门店面试,原本觉得竞争不大,我口才好、人也活泼,应该能拿下来,结果去了发现大学生一批一批地在排队面试。”李梦琪有点失落,但被日企“礼貌、尊重”的文化打动,“面试官会站起来先给你鞠躬,说欢迎你来面试,然后双方一起坐下。”
这场面试失败后,李梦琪最后去了一家奶茶连锁店工作。“很典型的中国企业,但是因为都是年轻人,比较随意、自由,我们最大的店长才24岁,大家相处起来就很愉快。”她说,在奶茶店工作两个月,工资扣掉一些日常花销,存下5000元左右,很满意。
李梦琪老家的一位高中同学,也是一名本科在校大学生,但今年没有外出做暑假兼职,原因是“除了进厂,要钱不要命,其他时薪太低了”。
“就我们这个店,今年送的暑假工比去年多了50%。”8月1日,在佛山美的集团总部附近,一家名为邦海人力资源的门店负责人陈琳(化名)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做暑假工的一般是18岁以上的学生,主要是想挣点零花钱换手机、电脑等,也有家庭经济条件相对紧张的需要帮补家用,又或者给自己挣学费的。
陈琳续称,通常来说,工厂用暑假工是想减少成本。从今年招工的情况看,5、6月需求比一季度“冷清”,7月以来有回暖的迹象,且工价也有所上升。其中,5、6月高薪工价大约在23元/小时,最近有一些26元/小时。
“如果吃得了苦,进厂一个月是可以拿到1万元左右的,算是天花板了,我们送去拼多多仓库回来的人给看的工资条,但鞋都跑坏了,一天微信步数都是几万步。”她说。
不向往大城市
李梦琪的朋友们,对她最大的印象就是“健谈”。
上大学以前,李梦琪在当地高中班上的成绩不算好,“经常倒数”。她说,自己确实不够努力,现在都还回来了。在大学里,她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也是靠自己扎扎实实努力的收获。
“高中就是没日没夜的学知识考试,我真的没有兴趣,要逼自己去学就过得很抑郁。”李梦琪说,但是在大学里,她发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快乐,每一科都认真去学,不挂科且能拿到好成绩,在课余还要去参加很多活动比赛去拿奖,有的时候为了一个比赛要准备好久,反复打磨自己的讲稿,是累且充实的。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老师,再加上我很喜欢小孩儿,最后就选择了幼教,选专业的时候可以说毫不犹豫。”李梦琪说,她的幼儿文学老师,是一位她很尊敬的人,“她大一就带我们,大三结业考试也是她监考,我是那个考试的主讲,考完试老师跟我讲说‘李梦琪,我觉得你成熟了好多,不只是形象上,还有你讲课的方式’,那一刻我特别有成就感,专科这三年我还是很有收获的。”
大学期间,李梦琪也是一个典型的精打细算女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1200元,还能剩下300元。“只要戒掉奶茶、外卖,三餐正常吃都没问题。”她说,自己偶尔也会去勤工俭学。
李梦琪并不掩饰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家里还有正在念小学的妹妹。供养两个孩子,父母的经济压力也不小。她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由于一直呆在小城市,疫情三年对他们家的影响其实并不算太大,46岁的父亲今年入职成都附近一家锂电池工厂,目前月收入大约7000元,母亲今年42岁,在老家的小城市里月入2000元,也照顾家庭。
“专升本是为了学历,和普通本科有差异,但总归是比专科强,要是有可能也会考研究生。”李梦琪称,现在幼师的工资不太乐观,她未来的就业方向还是以考公、考编为主,目前计划考中职教师。她见过上海的繁华,但并不留念,认为家乡小城能“天天回家吃爸妈做的饭”也很幸福。
“上海太堵车了!”李梦琪调侃。
8月2日,猎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平台猎聘发布的《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亦显示,投递各梯队城市的应届生人数较上届同比大幅增长,排序为:三线城市及以下(2023届应届生投递人数同比增长88.41%、2023届应届生投递人数占比9.39%,下同>二线城市(87.70%、14.75%)>新一线城市(74.77%、38.54%)>一线城市(71.44%、37.32%)。同时,53.64%的应届生表示最理想工作城市是新一线城市,其次是一线城市(占比 24.24%)。
上述《报告》亦称,在选择城市时,应届生最优先考虑的前四要素分别是:“工作机会”、“房价及生活成本”、“教育、医疗等资源”、“落户政策及对外地人的友好程度”;在期待薪酬方面,超五成应届生首份工作期待月薪为5千-1万元,超过六成应届生期待三年后月薪为1万-2万元。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梦琪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