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后厨效率的几个途径
要想提高后厨效率,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提前做好酱汁调配、量化,有利的保证菜品的上菜速度。以免在炒菜高峰的时候还现调配,否则一浪费时间,二又对菜品质量的稳定性难以保证。
2.采用流量化中央配送,这样对菜品的技术、管理有很大把控,即使是新来的厨师也能很快上手,掌握烹调技能。
3.对整个菜品的综合编配,工艺菜和小煎小炒菜品的比例要合理,做川菜多以小煎小炒为主,在烹调时间上也较短,上菜速度快。
二、技术改良,厨房大不一样
以前每个厨房各自为阵,各做各的,自中央厨房建立以来,统一配送,产品质量统一把关,该做的前期工作由中央厨房完成大部分。如:统一煲汤、统一调汁、统一发制等。这样大大减少每个厨房的工作量,又统一把控每个厨房的菜品质量关,如我们的聚宝盆这个菜在以前,每个店的色泽和内容、刀法都有所区别,而现在由我们的中央厨房统一制作好配送给每个店,这样大大提高客人的满意度。
炒菜在锅里的时间不宜太长,不是以分计算,而是以秒计算。几分钟炒出来的菜不是脱芡就是老,业里有一句话叫“拿火色“,称炒菜为”抢火菜“正是讲菜在锅里的时间不能太长,关键在于火候掌握得好不好,所以对炒菜的出品管理要明细每道菜的配制时间,炒制时间都要有表格体现,要知道每道菜品的制作流程。以辣鲜露炒有机豆芽为例,这道菜就是合理掌握了炒制的时间,配以辣鲜露融合出味,保障了色香味及出品速度。
三、用技术保证出品质量
保证出品的几个关键
1.各厨房原料的选择同产品风味相适应;
2.主料、配料、调料的选择根据产品烹制要求确定;
3.用料合理,力求鲜活;
4.不同风味的产品原材料不随便替代,所选原料符合配菜要求,保证厨房出品质量标准。
想要保障这些关键,需从以下方面入手:
原料加工质量
1、剁、削、剔、卸部位准确,合理下刀,保证原料营养成分,做到取料准确,形状美观,清洁卫生。
2、涨发原料发足发透,冷冻原料解冻彻底。
3、原料细加工符合产品风味要求,密切配合烹调需要。
4、同种风味、同类产品的原料加工掌握菜肴定量有标准,合理下刀,物尽其用。
5、做到整齐、规格、均匀、利落。
6、丝、片、条、块、段、茸等均能符合炉灶烹制要求,便于原料烹调入味。
7、原料加工过程中,把好质量关,不符合烹制要求的原料不作配菜使用。
8、很少因原料加工不合理、不规格影响产品质量的现象发生。
保障产品配料质量
1、各种产品烹制前根据产品风味和主料、配料、调味料比例标准配菜。
2、产品配料合理,比例适当。
3、没有随意下料、偷工减料、克扣宾客等不良现象发生。
4、能够从产品配料上保证产品质量。
< class="pgc-img">>炉灶烹制质量
1、厨房根据产品风味与厨师技术力量、技术水平配备炒菜师。
2、大厨、主厨或灶头、二灶等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充分调动厨师积极性,发挥烹调技术水平。
3、各种产品根据风味要求和烹制程序组织生产。
4、主料、配料、调味料投放合理、及时,火候、油温、成色、出菜时间掌握准确,保证炉灶产品烹制质量。
成品质量
1、各种产品的最终质量同产品风味、产品特点相适应,色、香、味、形、器符合要求。
2、厨房把好成品出菜质量关。
3、味差、不熟、烹糊、不合产品风味和质量标准的菜肴不许上桌。
4、产品质量的客人满意程度不低于98%。
>部如何有效提升出菜速度
餐厅日常经营中,可以看到,一些已经看似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而一旦在黄金黄色出品时间来临的时候就会出现一场令人无法应付的菜肴出品慢的局面,跟着催菜单不断而来。这样无疑会令本来繁忙的工作变得雪上加霜,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药到病除的解决,会给客人带来极度反感情绪,影响客人整体消费及酒店的声誉品碑。那么,怎样搞好菜肴高出品速度呢?
诀窍1:彩色夹子,区别上菜速度
服务员点完菜→划菜组→主配分别在盘子边夹上红、黄、蓝色夹子→副配按红、黄、蓝色顺序配菜→头荷把握上菜顺序、节奏→厨师炒菜按红、黄、蓝色顺序炒制→打荷将菜品、小单和夹子交给划菜组→划菜组在菜单底联上将该菜品划“√”并交给服务员端上桌
A:方法简述
夹子分为两类:
一类是将原先使用的传统木夹子,更换成彩色夹子,分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三种上菜速度。夹红色夹子的小单要迅速出品,属于加急类,小单在厨房里不能超过5分钟;夹黄色夹子的小单,其出品速度慢于红色夹子,但快于蓝色夹子,小单在厨房里不能超过10分钟;夹蓝色夹子的小单,属正常出品速度,可适当延迟。每个彩色夹子上都标有台号。
另一类是纯白色,专门为有特殊口味的客人而准备,上面标有少辣、无辣、少油等字样。
B:详细流程
点菜单分为两种各四联,一种是冷菜、面点的点菜单,一种是热菜的点菜单。
服务员点完菜,一联给吧台用于核算成本,一联给客人,其余的交给划菜组(相当于传菜部)。划菜组自己留一联,然后把底单分给主配师傅,以便主配师傅了解菜品的烧制进展。
主配师傅的职责就是用各色夹子区别上菜速度。他在接过点菜单后,按热菜、凉菜、面点等撕成小单,然后根据烧制的难易度,将不同颜色和对应台号的夹子,连同小单一起夹在盘子上,夹好后便置于一旁。
操作要点:每张单子原则上夹2~3个红色夹子,如果是包房或大桌,点菜在10道以上,则需增加到3~4个红色夹子,其余用黄、蓝平均分配。如果一桌客人菜点的不多,也要用各色夹子将小单夹好,但烧制顺序有所不同,利润高的菜通常用红色夹子,容易烧制的菜用黄色夹子,青菜用蓝色夹子。后一种情况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这类客人往往坐不住,吃饱了就走,如果后面的菜迟迟未上,他们可能等不及,直接结了前面菜的账走人,而先上利润高的菜,即便出现这种情况也没关系。
副配师傅根据颜色,将盘子分门别类放好,并按红、黄、蓝的顺序开始配菜,然后再将夹着夹子的小单和原材料交给头荷师傅。
头荷师傅的难度比较大,就相当于半个厨师长。他负责把握每一桌菜上菜的顺序、节奏,以及调整烧菜师傅跟前的小单。
操作要点:小单上的夹子不是一成不变,可以根据情况更换。比如打荷师傅一旦发现夹黄色夹子的菜在厨房呆的时间要超过规定时间了,就马上更换成红色夹子,先烧制上桌;如果某个烧菜师傅跟前的红色夹子很多,而另一个烧菜师傅跟前的很少,则要在二者之间均匀一下;如果某道菜在两个烧菜师傅跟前都有,则将两张小单都放到同一个烧菜师傅跟前,并将两张小单用两个夹子夹在一起,一锅出两盘,省时又省力。
炒菜师傅接到这些夹着各色夹子的小单后,就开始烧制菜品,最先烧制的是夹红色夹子的菜品,其次是夹黄色夹子,最后才是夹蓝色夹子。
菜品烧制完成之后,由打荷师傅将菜品和小单、夹子一并交给划菜组,划菜组在将出品交给服务员之前,会核对小单在厨房逗留的时间,并在菜单的底联上将该菜品划“√”,然后交给服务员端上桌。
操作要点:为了便于区别,如果有了加菜,加菜单一律在一张白纸上书写和必须使用红色夹子,而且要先于其它夹红色夹子的小单烧制。因为通常需要加菜的时候,都是一桌客人消费到末了时发现菜不太够才有这个要求。如果以最快的速度端上桌,一方面不使客人等得太焦急,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客人临时改主意说不要了。
C:实施效果
1、使用彩色夹子,可以让配菜、打荷、炒菜一目了然,清楚知道先后顺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繁琐环节。不仅上菜速度明显加快,投诉越来越少,而且打荷感觉轻松了,炒锅师傅也不会因催促声而手忙脚乱,影响到菜品质量。比如配菜师傅配的一道“回锅肉”,上面夹着红色2号夹子,说明这道菜是2号台且要加急,炒菜师傅就会先炒这道“回锅肉”。
2、在彩色夹子上标识台号,可以避免菜品上错台。比如8号桌和10号桌都点了“鱼香肉丝”,但10号桌晚来了10分钟,两道菜同时出已经来不及。虽然菜单上都标有时间,可营业量大的时候,就顾不上看时间,一一核对也浪费时间。结果就易出现“鱼香肉丝”上10号桌、8号客人投诉的问题。使用标有台号的彩色夹子,就可以既准确、又快速地端到客人面前,有效减少投诉。
诀窍2:分工配合,有条不紊
各档口统计走量并报厨师长→厨师长拟第二天备料清单↘ ↗事先摘、洗、切
服务员送点菜单→配房老大分配菜单———————→配菜小弟→根据来单顺序快速配齐→厨师炒制→打荷小弟摆盘、围边、擦拭杂物→传菜部
A:方法简述
1、热菜:3人一组,一名厨师带一名配菜和一名打荷,配菜和打荷归厨师调配。配菜负责洗、摘、切,然后根据点菜单搭配原材料;打荷负责菜品炒制后的摆盘、围边、擦盘,然后把菜送到传菜部。操作顺序是配菜→厨师→打荷→传菜部。
2、凉菜、面点、烧腊3个档口各2人一组,都是一对一搭配,即一名师傅带一名小弟,师傅负责加工和卤制,小弟负责粗加工。
B:详细流程
1、各档口每天统计自己的菜品走量,并报给厨师长。每天晚上8:30~9:00,厨师长与前厅经理开会,了解顾客反馈的意见,综合之后拟出第二天所需准备的食材清单。
2、除了顾客需要当场活杀烹制的河鲜与海鲜等以外,配菜师傅事先将各种荤素与海味等原料,分别加工成各种菜品所需要的原料(主料与辅料)、冷盆菜成品及一部分预制的半成品。
操作要点:品种与数量均要充足,便于配菜时不受任何拖累,快速使用。另外,点击率高的炒菜,要提前按每份标准备好量,比如:
银杏芥蓝牛柳
主料:银杏50克,芥蓝400克,牛肉150克
配料:百合20克,青红彩椒各5片
榄菜茄子
主料:茄子条400克,瘦肉末50克,橄榄菜20克
按照标准备菜,既可以保证菜品的稳定性,也能做到快速炒制。如果遇到几桌点同一道菜,就可以直接下锅炒,但一锅不能超过3份。
3、配房老大接过前厅送来的热炒菜单后(冷盆菜由服务员另行开单,直接送冷菜间制作),按炒制难易平均分发给各组配菜小弟,配菜小弟按来单先后顺序快速配齐,并依次排送至炒菜炉灶的桌台上。
操作要点:为了保证出菜的速度,前厅与厨房要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前厅所开菜单要正确无误,配房老大必须密切关注各档菜点的出菜情况,如发现出菜过慢应马上催叫,发现差错立即纠正。
4、厨师炒制完并装盘后,打荷小弟负责摆盘、围边和擦拭杂物,然后交给传菜部。基本原则就是先进先出,但尽可能保证每桌都有菜品端上。
操作要点:
在遇到客人非常多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分类炒制,比如白汁的菜和红汁的菜分别由专人炒制,因为红汁的菜爱粘锅,如果接着再炒白汁的菜,还需要洗锅,这就耽误时间。所以此法也不失为一举,便于快速出菜,加快餐厅就餐客人的周转速度。不过,分类炒制只针对普通菜品,高档菜品例外。
C:实施效果
采取这种方式,各组人员明确分工,不会因为忙碌而出现混乱。即使真的出现忙不过来的现象,各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协助,比如广式小炒就可以串着烧(高档菜还是由店里厨师长负责)。
提高上菜速度关键词
快速、保质保量的出菜,是许多餐饮企业的管理者、行政总厨都很关心的问题。一家酒店能够将这个环节运作得当,赢得的不仅仅是口碑,还有实惠的经济效益。
笔者就此问题,也曾与其他几位总厨进行了交流,根据他们反馈的信息发现,要想真正提高出菜速度,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1、备料
出菜前期准备工作相当重要,是关系到出菜快慢的先决条件。做好充足准备,配菜在拿到菜单后就省事多了,只需抓配即可,不需要现摘、现洗、现切,这就给出菜赢得时间。
具体做法:
●蔬菜类:摘洗后,要一份份分装起来,最好能精确到每份的用量,然后冷藏保鲜。
●肉类:如肉丝、肉片的切配,或者需要改刀和上浆的,应根据平均客流量以及菜品的销量来备料。
●海鲜类:像墨鱼仔、八爪鱼、海肠等,在治净之后按照每份用量分装起来,然后冷藏。像高档的鱼翅、鲍鱼等原料,也都可以提前预制。
●其他:像香芋扣肉、酸菜扒肉条等扒菜,可以提前加工成半成品,只需稍微加热即可出菜。高汤也要提前吊好,使用时稍稍加热即可。
关键词2、服务员
有的菜谱上已清楚注明每道菜的出菜时间,但客人往往还是会点一些很复杂的菜品,并因着急而频繁催菜。若迟迟上不去菜,会给客人留下“此酒店上菜慢”的不良印象,这时就需要服务员引导客人点菜。
具体做法:
●点菜时,尽量将容易出的菜与慢菜搭配得平衡一些,使等待时间趋于合理。
●后厨将已备好但未能及时卖掉的原料,及时与前厅沟通,服务员积极配合、重点推销。因为是提前预制的菜,只要推销出去,那出菜速度自然很快。
关键词3、人员编制
厨房人员编制是否恰当合理是出菜快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需要在各档口设置一位头脑灵活、业务精通的主管,指挥接下点菜单后的各环节工作,让后厨人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展开工作。
具体做法:
●二堂口的主管在拿到点菜单后,迅速开出热菜中煲仔类、烧烤类、蒸扣类、鲍翅类的附菜单传递给各档口,并随点菜单带上需要的小竹夹子(小竹夹子上印着台位号)。
●当点菜单传递到菜墩上,配菜者将小夹子随配好的菜一同交给荷台。
●荷台根据点菜单合理分配灶台做菜。菜做好后,用小夹子夹在盘子边上,将菜端到二堂口。
●二堂口一看夹子就知道是哪一桌的菜品,即使在很忙的情况下,也不会因为同菜不同桌而出现错菜或漏菜的现象。
关键词4、上菜顺序
点菜单传递到后厨,要注意上菜的顺序问题,一般是先上凉菜再上热菜,最后是主食。具体到热菜,是先上炒菜而后上汤羹菜,若程序出了问题,会引起客人不满,也影响到上菜的整体速度。
具体做法:以热菜为例。首先应先做较为复杂的菜品,然后再做比较容易做的菜,这样总体出菜速度就快。如点菜单上有红烧鱼、炒菜、蒜香鸡脆骨,红烧鱼需10分钟出菜,用3分钟即可烧制;在烧制过程中,同时做烹炒菜1分钟,炸蒜香鸡脆骨5分钟,总体出菜时间为10分钟。所以在没有点凉菜的情况下,最佳选择应该是先走烹炒菜,再走红烧鱼、蒜香鸡脆骨。
关于出菜速度,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上述谈到的方法外,还跟各岗位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工作态度、厨房规划是否合理等息息相关。当然,在考虑提高出菜速度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菜品质量。
中国餐饮经营小结:
酒店及餐厅经营中,员工之间的默契配合在出品速度上至关重要。在成熟的餐饮企业中,出品部紧张有序的工作需要得到除了酒店各级部门的能力合作,还有档口员工之间的精诚团结与合作。这需要管理人员在平时对员工的教育中足够重视并正确引导,培养和挖掘员工的这种可贵精神。它能够最终决定你的团队能否战无不胜还是不堪一击。
在餐饮业服务质量的优劣,突出一个“快”字,我快1秒钟,顾客的感受就是快了1分钟,而我快1分钟,顾客的感受就会是快10分钟,服务做到贴心,分分秒秒的快速服务最终会赢得最忠实的
<>餐厅,以前是毛利低于50%是觉得没钱赚,现在几乎没有人提这个说法了。因为人工成本、租金以及物价的上涨,即使全国餐饮消费超过3.5万亿,很多餐饮老板都觉得日子难过。
那么,如何在保证出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毛利呢?下面这些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new_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img/pgc-image/1561281888198fdea2411a8", "title": "\u9910\u996e\u53a8\u623f\u7ba1\u7406\u5236\u5ea6\u7ec6\u5219", "distribution_user_id": 1605509486579716, "price": 19.9, "column_id": "6705658989838860556", "share_price": 1.59, "author_description": "\u9910\u996e\u9152\u5e97\u804c\u4e1a\u7ecf\u7406\u4eba", "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61281888198fdea2411a8", "sold": 20}'>>餐厅控制毛利的关键控制点如下:
- 1.提升销售额。销售额提高了毛利自然也就高了,所谓薄利多销正是这样的道理。
- 2.控制物料储存。原料的储存是否得当,决定即得物料量,决定计划物料量,导致影响营业总成本。
- 3.计划量控制。计划量影响库存量,计划量大,而实际需求少,导致剩余物料量增多,引起物料非正常损耗,导致毛利下降。
- 4.产品配料控制。根据不同季节调整各季节时蔬类配料占比。如:冬季,菠菜,价格高而且出成率低,如果继续使用该种蔬菜作为配料,当月毛利肯定吃紧。
- 5.验收控制。控制原料的源头就是对所来原料的验收环节,新鲜的原料,出成率高,且质地好,原料因不合格丢弃的量少。使用率提高,减少了原料第一步的浪费。
另外,在后厨操作中还有以下的菜品控制毛利的方式:
01 一料多用
即尽可能地用一种原料开发出多个品种菜品。通常情况下,100道菜品用100种主料;进行适当开发后,100种菜品采用80种原料,节省了原料品种占用量,节省了成本。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new_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img/pgc-image/156130702763566f667f31d", "title": "\u53a8\u623f\u5404\u5c97\u4f4d\u7ee9\u6548\u8003\u6838\u6807\u51c6", "distribution_user_id": 1605509486579716, "price": 99, "column_id": "6705766667550458125", "share_price": 7.92, "author_description": "\u9910\u996e\u9152\u5e97\u804c\u4e1a\u7ecf\u7406\u4eba", "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6130702763566f667f31d", "sold": 17}'>>案例:比如,现在很多餐厅主要做的是单品,比如做鱼头,那么鱼身怎么办呢?做牛肉火锅,那么其他部位的牛肉怎么处理呢?有想法有智慧的餐饮管理者会想着延伸一些菜品出来,比如鱼身就取鱼肉做成鱼丸,做成鱼饼之类的。牛肉则可以做牛杂煲、牛肉丸之类的给其他餐厅供应。
02 粗料精做
用简单的原料做出不简单的菜品,在不增加原料成本的前提下增加利润。
案例:很多餐厅把粗粮精工细作,用精致的器皿盛置,卖相很好,原料成本很低,卖价却不低。比如常见的红薯,做成了红薯泥或者丸子,又好吃又好看。
03 主辅反串
把价格相对较高的主料用其他价格相对便宜的辅料替换,既丰富了菜品营养,还降低成本。
案例:尽量少用整只鸡、整条鱼来做菜,可加入新鲜的蔬菜、蘑菇等低价原料。
04 西料中用
使用引进和培植的西餐烹饪原料,用中式烹饪技法进行加工。运用了新式烹饪技法,提高了菜品档次,提高了卖价和毛利。
案例:如蜗牛、澳洲龙虾、象拔蚌、皇帝蟹、驼鸟肉、夏威夷果、荷兰豆、西兰花、欧芹等西方比较流行的原料,烹制出的菜品如泡椒蜗牛、水煮龙虾、多味象拔蚌、三吃皇帝蟹、芝麻驼鸟、宫爆夏果鸡丁、奶油西兰花、清炒荷兰豆等就是很好的案例。
< class="tt-community-card" data-content='{"media_name": "\u9910\u996e\u9152\u5e97\u804c\u4e1a\u7ecf\u7406\u4eba", "member_count": "325", "title": "\u9910\u996e\u7f8e\u98df\u4ea4\u6d41\u5708", "price": "0", "community_id": "6687507435462066692", "square_cover": "fed4000055b849c4fc47", "share_price": "0", "media_id": "1605509486579716", "renew_price": "0"}'>< class="community-placeholder">(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客户端查看)>>05 西味中调
吸取借鉴西餐常用的调味料,既可以丰富中式菜品的味道,又可以提高菜品利润。
案例:如引进番茄酱、咖喱、柠檬汁、XO酱、奶油、黄油、蚝油等。烹制的菜品如:茄汁虾饼、咖喱烧鸡、柠汁锅炸、XO海蟹、奶油瓜方、黄油蛋卷、蚝油豆腐等。
06 西烹中借
借鉴西餐烹饪做法、西式厨具做中式菜品,提高菜品档次,提高卖价和利润。
案例:运用“铁扒炉”制作扒菜,如川式铁扒鸡、牛柳、大虾等;采用“酥皮制”的做法与川菜酥炸烹饪方法结合,创新烹制的菜品如酥皮鲜鱿、酥皮鲍脯等。
07 药材菜用
药材入菜,是比较流行的烹饪方法,“药膳”出现在很多餐厅,“食疗”也开始大受欢迎。把药材当原料加入菜品中,既让菜品有了药用价值,迎合了顾客需求,也会因为小投入获得大回报。
案例:荔枝鸡爪汤、熟地归芪羊肉汤、首乌寄生鸡蛋汤、首乌红枣粥、姜桂猪肚汤 、人参鹌鹑汤、山药羊肉汤等都是药材入菜的典型。
< class="pgc-img">>08 老菜新用
把过去已有的菜品,结合今天的饮食需求,改造一番,翻新出来,也是一种创新的办法。
案例:如传统菜回锅肉,很多酒店的厨师以盐菜、侧耳根、泡酸菜、油炸的锅魁、年糕、鲜玉米粑、豆腐干等作为辅料加入炒制,还有的把肉故意切薄切长,炒成大刀回锅肉。
09 变幻装饰
巧妙借用其他菜品的一些特点,运用到新菜中来;或采用创新器皿,使菜品更上档次。标新立异,出奇制胜。
案例:厨师一般都用碟、盘、碗来盛装菜品,有的厨师根据菜品的文化内涵的需要,采用鱼装船、虾装篓、果装篮、鸡装笆、饭装竹、丁装瓦、点心装叶片等等,就给人一种新奇感,使菜品更具有文化品位。
10 变料不变技法
就是以变料的方法创新菜品,在四川烹饪界流行一句变料的行话:吃鸡不见鸡,吃肉不见肉。
案例:在四川传统名菜中,“仔鸡豆花”,虽是用鸡脯、鸡蛋清等用料制作的,但成菜在碗中似大豆作的豆花形象,使人见状难辨真假。而今四川很多餐馆新供应的“肉豆花”、“鱼豆花”、“兔豆花”,碗中只见豆花样,原料采用的却是猪、鱼、兔之肉为料的。
< class="pgc-img">>11 变味不变料
利用各个地方、各菜系已有的调味成果,选择出当地食客能接受的味型来丰富菜品品种,也是一条捷径。
案例:川菜厨师新创的蛋黄油、糍粑椒大蒜油、川椒生姜油、葱姜油、海鲜豉汁油、蒜香油等,再经烹调复合成新颖独特的时尚味型。他们还吸收了不少国内外的好味型,如西餐的糖醋茄汁味、荔枝茄汁味、咸鲜茄汁味、果汁味、咖喱味,粤菜的蚝油味、芥末味等。
12 型变料不变
菜品造型可采取摹状的方法,去表现和塑造厨师的主题构思,而不要仅限于“写实”的手法,去机械摹仿自然界的东西。
案例:蔬菜、瓜果、禽畜肉类及肝、腰、心、舌、肚,等原料,面粉、米粉、奶油黄油之类原料,都是厨师们可以随心所欲的造型材料。即便是葱、蒜苗、青椒、子姜等调味用的原料,也可用来做造型材料。
13 菜系互动
湘菜川做、川菜湘做,粤菜鲁做、鲁菜粤做等,都是移植各种菜系的烹饪优势,“为我所用”的典范。目前,餐饮界菜系划分越来越模糊,正走向“大融合”时代。
< class="pgc-img">>案例:如“扬州清炖狮子头”,四川厨师将这款菜移植过去,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烹饪方法由原来的炖法改为炸或煎,再采用红烧或烧蒸而成,形状有大小之别,大的可作成一个,如“大烧狮子头”,小的可做成四个,取名为“四喜圆子”或“红烧狮子头”。
又如粤菜中的“姜葱爆蟹”、“清炒螺片”,经移植后基本采用原有烹法,只不过加入了四川的泡辣椒和泡仔姜。再如“咸鸭蛋黄炒蟹”一菜,经四川厨师改良,烹制出“翻沙苦瓜或芦荟”、“翻沙黄瓜”、“咸蛋黄烩豆腐”等一系列菜来,都深受顾客的喜爱。
14 文化寓意
艺术作品讲究通过形象来描绘意境。意境就是意味、趣味、情调、境界。既讲“意在笔先”,又讲“意在言外”,还讲“意味深长”。烹饪创作,也可以运用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来体现情趣、意味。因此,我们将“寓意”作为菜品创新的方法。
案例:怎样运用“寓意”之法来创新菜品呢?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在设计菜品时,构思要巧妙,要表现出盘中的诗情画意;二是菜品命名雅致,名寓意趣。
对此,前人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含有意趣的词语,像一品、三元、四喜、五福、六合、七星、八宝、九九长寿、十全十美、如意、龙凤、绣球、鸳鸯、芙蓉、翡翠等等,我们都可以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