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全国各地的同城大使和美食大咖,齐聚宁波奉化溪口,感受这“灵聚山海间”的绝美风景,感受地灵人杰的好地方。
中国美食同盟会悄然成立五年有余,自2014年成都成立,2015年董克平老师相约扬州,2016年王老虎相约齐聚威海荣成。这次又在@西门町吃在宁波 的组织下,2017年度的最后一个月,开启了一段很美的醉氧旅程。@西门町吃在宁波 @美食达人老王 @成都古倒吃 @食色青岛 @食色云南 @王老虎寻鲜记 @小胖吃八方 @吃遍福州马语 @强哥吃贵阳 来到奉化后的第一站,自然是来品尝一番奉化牛肉干面。
玉祥泰的牛肉干面
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了
采用的是特制的地瓜粉
和新鲜牛肉一起煮熟之后
根根爽滑,味道特别的鲜美
除此之外
玉祥泰的桃花糕
秘制的羊尾笋
味道也特别地道
非常受各位大咖的欢迎
这就是奉化“牛肉干面”与我们在东北平时常吃的
牛肉面完全不是一回事,大咖们都等着吃面,端上来几碗都是酱紫的,这也就是所谓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吧,世界很大,多出去走走吧!
点心过后,紧接着的
就是一场民国文化特色庙戏
梦回溪口,千年溪口
声光电的配合歌、剧,地方戏的表现形式让全国的小伙伴耳目一新。
有着悠久历史的溪口
遇见近代民国时期的浪潮
却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
精彩纷呈的大戏
让各位大咖赞不绝口
溪口不止有景更有戏
全国的大咖们一边欣赏一边在手机上通过微信,微博分享给各自的粉丝们
这伙大咖们影响的可是全国喜欢吃喝玩乐的朋友们呢!
晚餐的时刻
武岭园饭店的宴席
可是非常丰盛的
从独具奉化特色的
奉化芋艿、红烧塘鱼头
到沸腾海鲈鱼、石锅豆腐
可以说光听名字
就直流口水了
特别推荐:石锅豆腐、沸腾海鲈鱼、文蛤炖蛋、白蟹炖土豆西红柿、酸菜牛腱子、田菜笋片炒年糕、芦笋虾仁、醋拌章鱼、雷笋腚骨、特色红烧肉、红烧塘鱼头等。
奉化绿氧行的第二天
各位大咖们的第一站
就是威严雄壮的雪窦山
各位大咖首先来到的
是位于雪窦山山脚下的
浙江佛学院
而上山之后
最先映入眼帘的
便是那千丈岩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
雪窦山妙高台的景色
也是颇为壮美
放眼望去
山河江山尽在脚下
美食同盟会的兄弟们被这山间美景吸引的流连忘返,纷纷拿出手机吧景色留下
随着林荫小道一路直下
便是远近闻名的雪窦寺
弥勒大佛的道场
果然是名不虚传
抱一抱弥勒大佛的佛脚
参观一下佛教圣地
#奉化绿氧行#雪窦寺“三宝”之中只有弥勒殿前的两棵“夫妻银杏”,一雌一雄,相依相偎。弥勒道场的超萌喵星人都有个好听的名字~布袋猫。
而到了午餐的时刻
则是雪窦山有名的素斋
别看一桌菜不沾一点荤腥
但味道吃起来却丝毫不差
吃之前和吃完后的对比,这帮人是很少进行光盘行动的!据说胖哥的第一次寺院内的素斋之旅由此开始并表示还要继续!
时间到了下午
各位大咖又纷纷来到蒋氏故居
穿过威严的武岭门
径直来到的是
文昌阁、武岭中学、丰镐房
这里保留了很多
民国时期的痕迹
非常有时代的气息
老虎哥称,咱们美食同盟会和中山先生也有莫大的关系。这张照片里缺了陪孩子看病的西门大官人和睡觉没起来的小长沙!
接下去的民国大杂院
则保留了大量民国时期的文物
展示了那激情洋溢的岁月
行走在奉化的小巷之中
最显眼的莫过于
那诱人的千层饼
一口下去酥脆到不行
大家去看的则是上过舌尖的那家
而等到夜色降临
不仅有丰盛的大餐
也有奉化本地的网红小吃
阿国生煎和羊肉粥
可以说是奉化当地人
最爱的美食小吃
其味道也非常美味
没想到在一个小县城里
宵夜竟是如此的丰富
而等到最后一天
全国大咖们则来到了
奉化的大堰镇
田间的风光
墙上的壁画
非常的有格调
#奉化绿氧行#奉化下面的小乡村都建设的这么美,值得东北乡镇政府学习啊。村墙的美化,新建公厕几十步一个,150元一个月的夕阳红食堂。
而在行程的最后
各位大咖则体验了
青团的制作过程
并且品尝了奉化特色的糕点
咱们的大boss小胖哥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采访,分享了两天醉氧之旅,真心觉得哈尔滨的十月末和十一月雾霾天里,能跑出去的小伙伴必须要来奉化感受下这边的青山绿水啊!
三天两夜的奉化绿氧行
很快落下了帷幕
希望各位大咖今后
能够再来宁波游玩
不见不散
#小胖吃八方##奉化绿氧行# 从奉化的小吃到蒋氏故居。从民国菜到佛堂素斋。从雪窦山到雪窦寺。从美丽乡村到田园农家乐。我们品尝风华的特色美食,观赏奉化深秋美景,感受这里的人文气息。感谢西门大官人团队的细心接待。感谢奉化市委宣传部门的领导对于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
><>< class="pgc-img">>果去烟台,小吃里我爱吃的有几样,福山的大面,蓬莱的小面,海阳的脑饭,还有烟台焖子。若是说偏爱的话,我是有些独爱焖子的。因为焖子咀嚼起来那滑弹且软糯的,像吃肉一般有些肉头的口感,实在是让人喜爱。
< class="pgc-img">>关于烟台焖子的来历是有传说的,是一个很多年前,烟台一对做粉坊的门氏兄弟,因为阴雨无奈将粉团切碎油煎调味,无意中发现的一种美食的故事,但我一向对此类传说是不太尽信的,我信的是,这一定是民间百姓的智慧,而且是美味的智慧。
大约四五年前,我带队去烟台拍摄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拍的主要是海鲜,鲜则鲜矣,味儿也美,但吃来吃去,我却对焖子这个不起眼的小吃最是钟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吃的是一个小摊儿,卖焖子的大嫂长得很是喜庆,胖乎乎的,脸上总是挂着欢喜的笑,倒有些像大嘴笑天下的弥勒佛,嗓门儿也大,吆喝起来,好远就能听见,一口黑黝黝的大铁锅里,淋了些许花生油儿,火把锅底烧的热热的,油烟儿也缭绕起来,大嫂接着就把用红薯粉做成的半浊半透的切的方方正正寸许方块的粉块儿,倒入锅中,小火慢慢的煎烙着,粉块儿在油中滋滋啦啦的响着,不一会儿就煎的四面焦黄,从半浊半透慢慢变得晶莹透亮起来,泛着诱人的油光,这焖子,就煎好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大嫂用一把木柄的铜铲子,手颤巍巍的把刚出锅的热乎着的同样颤巍巍的焖子盛在一个大碗中,接着手持小勺,从旁边盛调料的搪瓷缸子里,舀出各种调料,一大勺澥的稀稀的芝麻酱是必不可少的,提香添味儿,兜头浇上,一勺山东人爱吃的大蒜汁儿更不可少,蒜辣辛香,若是想吃的更地道一点儿,还有一样儿调料,就是当地海边人爱吃的虾酱,鲜香淋漓,三样调味料,兜头浇在焖子上,搅拌均匀,这时候却不能用筷子来夹,滑溜溜颤巍巍的焖子是夹不住的,要用勺子,一勺舀满,要带着些许麻酱汁儿蒜汁儿虾酱汁儿,满满一勺直接送入口中,想要大口咀嚼,但香软滑糯的焖子似乎还来不及吞咽就顺喉而下了,夹带着麻酱的香蒜汁的辣虾酱的鲜,在舌尖口腔呼啸而过。就像烟台海边的海风,吹得猛烈的让人心旷。
在烟台海边的一个渔家小馆儿,我还吃过用焖子来炒的海鲜焖子,依稀记得有虾仁,有蛤蜊肉,有扇贝丁儿,没想到这焖子和海鲜搭配起来也是妙的紧,鲜得很是文雅,一丝一丝绕在舌边,恰到好处的美。
< class="pgc-img">>不过最让我怀念的还是那个小摊儿那个胖大嫂做的那碗麻酱蒜汁儿焖子,我还能想起她那爽朗的笑,还有那带着海蛎子味儿的胶东话,就像那碗焖子,虽然简单,但是却有着浓浓的家常味儿,很亲切,也很温暖。
好久没去了。最近去一趟吧。看看胖大嫂还在不在,再让她亲手做一碗来吃。
< class="pgc-img">>坚持原创美食文章,央视《味道运河》《吃货传奇》美食顾问,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总策划王老虎与你共同搜寻舌尖上的“鲜”!
><>< class="pgc-img">>果去烟台,小吃里我爱吃的有几样,福山的大面,蓬莱的小面,海阳的脑饭,还有烟台焖子。若是说偏爱的话,我是有些独爱焖子的。因为焖子咀嚼起来那滑弹且软糯的,像吃肉一般有些肉头的口感,实在是让人喜爱。
< class="pgc-img">>关于烟台焖子的来历是有传说的,是一个很多年前,烟台一对做粉坊的门氏兄弟,因为阴雨无奈将粉团切碎油煎调味,无意中发现的一种美食的故事,但我一向对此类传说是不太尽信的,我信的是,这一定是民间百姓的智慧,而且是美味的智慧。
大约四五年前,我带队去烟台拍摄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拍的主要是海鲜,鲜则鲜矣,味儿也美,但吃来吃去,我却对焖子这个不起眼的小吃最是钟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吃的是一个小摊儿,卖焖子的大嫂长得很是喜庆,胖乎乎的,脸上总是挂着欢喜的笑,倒有些像大嘴笑天下的弥勒佛,嗓门儿也大,吆喝起来,好远就能听见,一口黑黝黝的大铁锅里,淋了些许花生油儿,火把锅底烧的热热的,油烟儿也缭绕起来,大嫂接着就把用红薯粉做成的半浊半透的切的方方正正寸许方块的粉块儿,倒入锅中,小火慢慢的煎烙着,粉块儿在油中滋滋啦啦的响着,不一会儿就煎的四面焦黄,从半浊半透慢慢变得晶莹透亮起来,泛着诱人的油光,这焖子,就煎好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大嫂用一把木柄的铜铲子,手颤巍巍的把刚出锅的热乎着的同样颤巍巍的焖子盛在一个大碗中,接着手持小勺,从旁边盛调料的搪瓷缸子里,舀出各种调料,一大勺澥的稀稀的芝麻酱是必不可少的,提香添味儿,兜头浇上,一勺山东人爱吃的大蒜汁儿更不可少,蒜辣辛香,若是想吃的更地道一点儿,还有一样儿调料,就是当地海边人爱吃的虾酱,鲜香淋漓,三样调味料,兜头浇在焖子上,搅拌均匀,这时候却不能用筷子来夹,滑溜溜颤巍巍的焖子是夹不住的,要用勺子,一勺舀满,要带着些许麻酱汁儿蒜汁儿虾酱汁儿,满满一勺直接送入口中,想要大口咀嚼,但香软滑糯的焖子似乎还来不及吞咽就顺喉而下了,夹带着麻酱的香蒜汁的辣虾酱的鲜,在舌尖口腔呼啸而过。就像烟台海边的海风,吹得猛烈的让人心旷。
在烟台海边的一个渔家小馆儿,我还吃过用焖子来炒的海鲜焖子,依稀记得有虾仁,有蛤蜊肉,有扇贝丁儿,没想到这焖子和海鲜搭配起来也是妙的紧,鲜得很是文雅,一丝一丝绕在舌边,恰到好处的美。
< class="pgc-img">>不过最让我怀念的还是那个小摊儿那个胖大嫂做的那碗麻酱蒜汁儿焖子,我还能想起她那爽朗的笑,还有那带着海蛎子味儿的胶东话,就像那碗焖子,虽然简单,但是却有着浓浓的家常味儿,很亲切,也很温暖。
好久没去了。最近去一趟吧。看看胖大嫂还在不在,再让她亲手做一碗来吃。
< class="pgc-img">>坚持原创美食文章,央视《味道运河》《吃货传奇》美食顾问,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总策划王老虎与你共同搜寻舌尖上的“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