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五那天,大十字街在平日里排长队的早餐面都关门了,只剩下一家其貌不扬的拉面店还开张。这家店铺是祖孙三代经营的小店面,老家在外地的他们早就打听过其他店家,都说过年七天假期全都不营业,他们便干脆决定不回来家过年,趁着春节假期,再赚一笔辛苦钱。
这一天,我和老公去逛庙会,早餐准备在大十字街解决。结果,平日里经常光顾的店面都没开张,于是,我俩只能去拉面店吃拉面了。
进门后,我坐在了门口的小桌前,老公去点了一大一小两晚拉面。这件拉面店店面不大,只摆放了五张桌子,我正对着大门,我的右手边是盛放免费咸菜的小桌。
我们进来后不久,接二连三进来了几波顾客,我们旁边是一家三口,女儿看上去二十几岁,在向老板娘点餐时强调了两遍,她要的中碗拉面不要香菜。
我手机没带,闲来无事便东张西望继续打量。随着一家三口之后进来的是两位穿着貂皮大衣的大哥,小寸头,脖子上戴着大金链子,嘴里叼着烟,满口的东北话。其中一个大哥去点餐,另一个大哥在夹免费的咸菜。
很快,店里的几张桌子就坐满了。我身后一位看上去四是多岁的短发大姐和老板娘拉着家常,看样子是经常光顾的熟客。这时,老板娘把我们点的面端过来,我便和老公一起吃面,我的观察也就暂时中止了。
但,我的耳朵还在工作。
< class="pgc-img">>我听见隔壁桌一家三口的妈妈对女儿说:“你看看你,还是这么挑食,香菜多好吃,你都不吃。”
女儿说:“我可受不了那股味。”
就在这时,老板娘端了一碗中碗拉面过来,那位女儿说:“哎呀,我不要香菜的,我进来时跟你说过两遍了呢。”
旁边的爸爸说:“哎,要不你给我吧,拿去再换还要等呀。”
老板娘问:“你要的也是中碗么?”
爸爸说:“不是不是,只有她(女儿)是中碗,我们俩(爸爸妈妈)的都是大碗。”
老板娘说:“没事的,我拿去给你换一碗吧!”
于是,老板娘转身就把面端走了,刚走了两步,看见了旁边夹咸菜的穿貂大哥,便道:“这碗给你吧,你不是也要的中碗么?”
穿貂大哥把嘴里的烟头吐在地上,眼睛一横,大喊了一声:“别人不要动的,你给我!”
老板娘先是一楞,随后便把面端进了后厨,小声嘟囔了一句:“不要就不要呗,你喊什么啊!”
原本以为这位穿貂大哥只是嗓门大了点,刚刚那句话可能也是开玩笑。
谁知,这位大哥是真的当了真,放下了夹咸菜的筷子继续大喊:“凭什么人家不要的给我,我也不要香菜,和你说你没听见么?”“真有意思,我是捡剩的么!”“你们什么人,把别人不要的敢给我!”
< class="pgc-img">>大概喊了三四遍,拉面店老板、老板的父亲和儿子三个人都出来了。老板上前去直接对着穿貂大哥说:“不要就不要,你喊什么喊啊?”
和穿貂大哥一起来的另一位大哥见势,也走过来站在穿貂大哥身后,两个人对阵拉面店祖孙三代,气势上完全不落下风。
双方吵吵嚷嚷,穿貂大哥开始骂骂咧咧,拉面店老板想伸手打人,被后桌那位40多岁的短发大姐上前劝阻了。大姐对老板说:“老弟,听姐的,大过年的,别置气,不值当!”
双方呈现出明显的对抗阵容,但穿貂大哥一方已不占优势,随着拉面店祖孙三代咄咄逼人的前进状态,两位穿貂大哥节节后退,已经退到了店门口。
这时,旁边一家三口的父亲也顺势站起来,用身体隔开了两方,把两位穿貂大哥往门外面推去。
穿貂大哥们一见形势不妙,对方明显比己方人多,还占据了主场优势,要是真来硬的,恐怕两个人也占不到便宜。
于是,穿貂大哥的小伙伴给自己下了个台阶,说:“你们不卖就不卖,我们还不吃了呢。”之后,就拉着穿貂大哥往门外走。穿貂大哥战斗力丝毫不损,转身出门的时候,输人不输阵,继续大声嚷嚷:“你们可以不卖!不卖就不卖呗!”
弹簧门关了,两位大哥走了,小店里瞬间安静了。大家三口的父亲和后桌的短发大姐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他们和周围几桌看客的嘴里都念叨着:“大过年的,怎么什么人都有!”“就一碗面,至于吵成这样么?”“现在的人啊,太能装了!”……
< class="pgc-img">>在这场纠纷中,穿貂大哥们明显没有获得民意的支持,私以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拉面店老板娘给他的这碗面并非是别人动过的,只是先来后到的问题而已,可穿貂大哥却小题大做上升到个人尊严层面,实在是太龟毛;
二是,中国人都讲究和和气气、平平安安过年,一旦有了矛盾,一句“大过年的”立即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穿貂大哥的做法违背了这条潜规则。
因此,在大家的眼中,穿貂大哥是一个典型的挑剔又自负的人。
可是,生活中这种类型的人,一点也不少,相信很多人在应对这种人时,会感到头疼。
在《高难度对话》这本书中,提到了以下几个非常有建设性的观点,来告诉大家如何与挑剔的人愉快相处。
一、“人们沟通中的信息只有7%是通过语言传递的,38%是通过我们的语气语调,55%是通过我们的身体语言。”
很显然,在这场纠纷中,穿貂大哥的语言和语气是挑起矛盾的开始,拉面店祖孙三代的身体语言是激化矛盾的助燃剂。
所以,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和身体语言。想要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健康的交流方式,用愉快的情绪影响对方,比用负面的情绪拒绝对方,效果好得多。如果在一开始,穿貂大哥就平心静气地告诉老板娘,他也要一碗不放香菜的拉面,这场纠纷肯定不会发生。
在这起拉面店纠纷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穿貂大哥的粗暴态度,不仅是他个人修养的直接反映,也是大多数人在人际交往中都会犯的错误,即拒绝倾听。
二、人们为什么总是拒绝倾听:
- 我们相信自己的是对的。
- 我们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是别人的错。
- 我们觉得自己理应受到优待。
- 我们担心一旦承认自己错了,就意味着自己在这场争论中失败了。
- 我们想要事情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所以,想要减少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摩擦,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顺畅,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情绪察觉器,当我们有以上几个心理活动时,我们就要主动打开这个察觉器,有意识地让自己学会倾听。
一碗放了香菜的拉面,先拿给谁后拿给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更不是什么大事儿,可我们为什么总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呢?原因不在于这件事情本身,而是这件事引起的负面情绪。
三、情绪本身不是问题,它是由某些事情引发的,我们需要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然后解决它。
穿貂大哥之所以如此冲动,有可能是他本人脾气就不要,也很有可能是他来拉面店之前,遇到了影响他心情的事。具体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没有主动察觉自我情绪的能力。
自我觉察,是培养高情商的一项重要技能。只有能够在发脾气之前主动察觉自我情绪,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避免一时冲动酿成严重的后果。
在这场纠纷中,穿貂大哥不仅不会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理所当然地扔给别人,很可惜,对方并不买单,毕竟,在大年初五的餐饮卖方市场上,哪个店家也不愿意去迁就一个蛮不讲理的客人。
学会轻松应对人际交往中的矛盾纠纷,是一项需要长期修炼的技能,但只要找到方法,一定能够较少摩擦,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房和楼面是组成餐饮企业的两大部门,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但是在很多餐饮企业,厨房和楼面的员工却常常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而发生矛盾,乃至直接影响到正常营运。
< class="pgc-img">>众所周知,这两个部门的员工多是一些年轻人, 年轻人自控能力较差,彼此间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很容易产生一些小矛盾 ,再加之待客的高峰期间,都是忙得“脚打后脑勺”,更会因为工作上的小摩擦而大动肝火。
引发矛盾的最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在管理设计上存在缺陷,两大部门各工自为政,在工作上缺乏系统的安排。要想避免两部门经常因为工作而发生矛盾盾,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尽可能减少内耗是基础,相关的制度要以细致、清晰、明确,“责、权、利”相称,具有可操作性为原则。
即使分工明确,责权清楚,如果各自的管理人员和员工未能形成统一视角,盲目放大自己岗位的重要性,无视大局,在很多工作上有“本位主义”的作风,也会影响两个部门的团结,为工作带来不利。所以,要教育所有员工对待工作有全局观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能换位思考,有团结意识,使其真正明白企业是一个离不开任何岗位的系统,所有的员工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不允许任何部门、环节或个人出问题。作为楼面后厨的基、中层管理人员更要有全局观念和一定的涵养,有水平地处理两个部门员工因为工作而产生的冲突,切不可把小摩擦变成两个部门间的“战争”。
常见引发矛盾的具体事项及其对应的解决办法将在下面的几个问题中谈到。
个人在家,今天中午不想做饭了,要点外卖,点了两个菜。冰箱里还有馒头,放蒸锅上蒸几分钟就可以了。点完后,我看了一下我的地址,预估要32分钟才能送达。心想时间有点儿长,先洗个衣服,衣服洗到一半儿,电话就响了。陌生号,肯定是我的外卖到了,赶快接电话,“喂,外卖”正是外卖小哥儿。“好的,我三单元一楼,马上下楼”,我还没有说完,小哥儿已挂了电话。我迅速穿鞋,打开门。小哥儿己到门口,接过餐盒,我大声的说:“谢谢,非常感谢你,辛苦啦”,可是小哥儿头都没有抬的,下楼去了,一声也没回,我感觉一下子有点儿懵。这小伙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太没有礼貌了,一会儿一定给他个差评,我当时非常的生气,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后悔自己今天点餐了。网上点餐很多次,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外卖小哥,真的影响了我当时的心情,非常的不开心。好在点的两个菜味道还可以,吃完饭想想算了,也许他当时正因为别的事不开心呢,不跟他计较,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也经常在网上看到,外卖员反馈送餐超时,被点餐人拒收的,只能自己把这个单买了。点餐人因外卖员送餐超时而辱骂外卖员,外卖员往餐盒里吐口水的,点餐人没有及时接电话而直接把餐盒拿走的等等不文明行为。这就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以及人和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问题。 首先,人和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职业没有贵贱。各行各业都是为别人服务,都应相互尊重。外卖小哥虽然做的是“跑腿”的活,每个劳动者都值得尊重。而且正是外卖小哥这个职业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我们可以不用出门就可以吃到自己想吃的饭菜。当双方出现问题时,要同时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一下问题的原因在哪,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相信别人也会理解,尊重你。而不是辱骂或用不文明的方式侮辱别人。不管是点餐人或是送外卖人员有不文明行为的,还是极少数的。如果确定出现了大的问题,投诉举报就好。相信对应的工作人员也会很快的处理好。 其次,外卖员作为一种被社会认可的职业,目前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我们每个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分白天黑夜的穿梭在大街小巷。个人认为外卖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行为规范是不是应该严格培训后再上岗?毕竟他们也是餐饮行业的部分中间媒介,也是关系的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更是关系着点餐人员的点餐安全,呼吁有关机构应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