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
在汕头,一个咖啡馆外卖平台月销超2000单是什么概念?
对比一下汕头的奶茶店,古茗月销1800单、厝内小眷村2000单,销量和和奶茶店相近。如果把地点换到配送方便的“电动车之城”南宁,咖啡销量最高的熊+是1900多单。
这篇去年8月份给《咖门》的推文,我们回顾下这家开了半年的小店当时是如何起盘的。
在没有瑞幸咖啡的三四线城市,刚开业打起“外卖价格战”,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8月初,在汕头,新开了家叫coffee on warm的咖啡馆。
一开业就瞄准外卖,一周在线上卖了150+杯。放在咖啡行业,这是个能拿得出手的成绩。
这个小店是如何用瑞幸模式卖咖啡的?
作者|罗志嘉
点过两次这家店的外卖,并到门店打卡后,我觉得:在开业前,老板是做足了市场调查的。
先搅乱小城熟人模式
小城市容易做熟人生意,各种在朋友圈、微信群卖货。咖啡馆里也常能看见熟悉的面孔,光顾的客人常常会是生活里的亲戚朋友,或者来源于熟人的社交圈。
Coffee on warm是外来团队新开过来的店,在本地中心区域的朋友基础差,没有人缘优势,这家店索性打破这种熟人模式,另辟蹊径。
在小城市开咖啡馆,常常会存在环境装修投入少,出品呈现不够美观,熟客生意比重大,太倚重店主的人格魅力等缺点。
看起来,这家店装修风格有点像%Arabica,落地玻璃、木质色调、全白的店里透出暖光。整体质感和小城普通门店形成区隔。
质感与小城普通门店形成区隔
一杯美式16元,拿铁18元,冷饮和热饮统一价格。直接对标本地市场的最低价格,对其它小店有一定杀伤力。
在服务上,咖啡师定时清洁,保持吧台的干净、整洁;出品时,客人觉得口味不合适就重做,保持稳定。出品时,先询问客人的饮用时间,选择不同的打包方式。
通过体验和出品上的降维打击,弥补本地人缘上的劣势,延续价格策略的生命力。
选址直击目标客群
在选址上,和瑞幸咖啡一开始“直击目标客群”的策略类似。
Coffee on warm没有开在人少安静、租金低的居民区,而是大胆选址中心城区的中间地段,3公里的配送区域基本覆盖本地人的主要活动范围。
具体位置是在一条小巷子里,附近两个综合体都有办公楼,巷子也是上班族吃午饭的地方;店面的斜对面是美容院,附近还有居民楼、学校、政府单位等。
巷子里是上班族吃午饭的地方
如果附近的客人不通过美团平台,直接用微信向店里下单,自提或者自配送都很方便,省掉了抽成和跑腿费用。
用折扣打价格战
在价格上,Coffee on warm也和瑞幸一样打折扣战。
刚上线时的折扣产品是美式咖啡和冷萃咖啡,1杯美式10元,冷萃12元。价格相当吸引人,但是这两款咖啡主要成本都只有咖啡豆。
我第一次下单的时候,买了三杯咖啡,美式、冷萃、冰拿铁,加上包装费和配送费,一共只花了43元,差不多就是麦当劳的咖啡价格。
三杯才43元,和麦当劳等便利咖啡差不多
外卖平台还有满减活动,满15减3,满25减6等等,门店卖得最好的两款咖啡——青柠气泡冷萃和桂花拿铁,价格都是24元,加上包装费刚好符合满25减6的条件。
外卖平台的满减补贴
价格补贴的力度,相当于把最贵产品的外卖免去了包装费和配送费,调动了客人点单的积极性。
靠包装打造价值感
外卖咖啡最容易踩雷的是体验。如果有洒漏、失温这些问题,平台上分分钟就被差评刷下来。
点开coffee on warm时,我发现好评却都来自包装。
外卖平台评论
热咖啡用了软木质的打包杯;冰咖啡用了塑料瓶打包,默认走冰,放在一个装满月牙冰的大塑料杯里保温。
软木制的热饮杯很有特色
创意咖啡比如青柠气泡冷萃,打包方式更加细致,把柠檬咖啡液和冰块分两个打包杯装,单独配一瓶大象苏打水,还把开瓶器一起给你配好。
精致的分别打包方式
在包装上花心思,让客人有一种远超价格的感觉,很多客人拿到手时就觉得不可以思议,忍不住就发朋友圈晒图,在平台给好评。
Coffee on warm虽然走的是平价咖啡路线,但在包装的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从便宜到惊喜,客人的心理变化产生了价值感,促进传播。
附送卡片进行流量转化
收到这家店的外卖时,我注意到袋子里放着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张卡片。文字信息都不相同,把低价外卖吸引到的注意力转移到店面。
地图卡片,印着店面的详细地图,解决了巷子里小店难找的问题;
菜单集点卡片,正面是集满5张可以到店内兑换一张,反面是菜单。一方面用来帮门店引流,一方面增加了菜单曝光量,让客人有更多的了解;
出现外卖洒漏的奖励卡片,内容大致是这样的:“1000单外卖里,会有一单因为不可抗力出现洒漏,如果成为这个幸运儿,请联系我们,领取为您准备的大礼包,并给您一个满意的解决方式。”
外卖的三张卡片
这种把坏事变成好事的方法,不仅避免发生“洒外卖”时客人的差评,也赢得了好感,给客人多一点小惊喜和人情味,客人就会长时间记住你。
三张卡片加起来包含了营销活动、地址菜单、品牌符号这些信息,提供了完整的门店信息。
而且卡片是用了小信封装好,很细心贴在袋子口边的,非常工整,客人打开时会有仪式感。
这种标准化和细节体验放在统一管理的商业品牌身上,似乎不难做到,但是在放一个小店身上,你是不是觉得很难得。嗯,天使常常就在细节。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Coffee on warm给汕头市场做了一次压力测试。在小市场里,客户的心理账户是更在意价格,包装价值感,还是口味?用户感知力最敏感的是什么东西?市场的潜力有多大?耐人寻味。
很多人都想去成本更低的小地方开咖啡馆,那么对于小市场,策略应该是温水青蛙,还是唯快不破?希望能给你参考。
文章版权归《咖门》所有,转载请联系《咖门》。
月瓜田大丰收,但沉迷吃瓜不是很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是喝杯奶茶苟一苟,迅速抹掉熬夜留下的黑眼圈比较重要。
这一期,一份耗资巨大、长肉十斤的汕头area奶茶测评送给大家。
本次测评分为口味、包装设计、价格、回购度四大板块,各板块的评分标准为0-5分。
喜茶
>< class="pgc-img">古茗
>< class="pgc-img">大通冰室
>< class="pgc-img">后巷良饮
>< class="pgc-img">一杯潮茶
>喜茶
喜茶,涨价三子中唯一扛到最后的品牌,是什么给了它不后退的勇气?是它叱咤高奢奶茶圈时,特有的口感与价位相当的出挑作为。
招牌产品多肉葡萄果香浓郁,喝完后还带给我些许回味。金凤茶王却有些失望,茶味带涩,好在芝士奶盖的香味一骑绝尘,及时地盖掉了茶的缺点。
总结:虽处盛名之下,还是不负盛名~
古茗
短短一年,古茗已经成为了新一任的街头小霸王,不管我身处哪个路口,也不论我站在哪个mall,都有一个古茗在召唤我。
古茗没有华丽的设计,没有高奢的质感,有的只是平价奶茶和苦逼韭菜之间那相隔不远的距离。
它价格不高,但是口感挺好,尤其是乌龙大咖拿铁,绵密的奶油铺在醇香的乌龙拿铁上,哪怕置身烈日之下,也能瞬间在这一口中告别烦躁。
总结:它好或者不好,都总能在你的身畔出现,这样贴心的奶茶店你还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吗?
大通冰室
大通冰室是一家很典型的港式茶饮店,如果不是受困于周遭的环境,它还能给你一丢丢TVB的质感。
它的港式鸳鸯绝不是一杯平平无奇的鸳鸯,而是一杯每天喝一次,就能无畏坎坷风雨,顺利成为后浪的神仙鸳鸯。简单来说,就是它的鸳鸯真的很好喝。
总结:港风浓郁,鸳鸯无双。
后巷良饮
后巷良饮,店如其名,藏在华山路丹霞庄的小巷子里。虽然隐匿市井,但是味道别致,鲜奶掩盖不住的茶香味是我喜欢他们家奶茶的原因所在。
在后巷良饮,就连朴实无华的珍珠也比别的店家优秀许多,有嚼劲不塑料,是我吃过最好的奶茶伴侣。
总结:隐于市井深处,不掩真挚茶香。
一杯潮茶
一杯潮茶作为本土网红,味道和我之前喝过的成川治茶差别不大,口感上甚至能给人他们是彼此翻版的错觉。
但是,一杯潮茶的网红病相较成川还是轻了不少,因为它并不需要排队!!!比起隔壁三个钟的等待,还是一杯潮茶的出品速度对我更友好一些。
总结:潮茶不算潮,但是待客很友好。
这个夏天,来势汹汹;这个年份,困难重重。
好在还有这杯奶茶,让你能在聚会时畅谈欢聚的喜乐。
结尾,是一张懒人奶茶速查表,祝我们都能找到值得自己pick的奶茶店!
你要pick哪家奶茶店呢?
>要:供应链企业的赚钱之道(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 class="pgc-img">>撰文|蜜妹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435篇原创
在A股上市偃旗息鼓后,蜜雪冰城终于赴港。和它一起的还有另一位茶饮届大佬“古茗”。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从最新招股书里蜜妹看到,这位奶茶届价格“卷王”,真的够卷,而且受益于这两年的消费降级,增速也可观。当然,背后依然有隐忧。
01
正好古茗奶茶同一天也递表,咱们就对比来看。
蜜雪冰城相信蜜友们大部分都熟悉,蜜妹不多说,值得一提的就是该司并非首次冲上市。
2022年9月,蜜雪冰城曾经向中国证监会递交招股书冲刺A股,计划登陆深交所主板,拟募集64.96亿元,但随后没下文。
相对而言,古茗奶茶则知名度稍弱一些,这是其首次冲上市。公开资料显示,古茗奶茶创始人为王云安,始于2010年,隶属于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在浙江台州温岭市。
古茗奶茶主打的也是性价比路线,价格在蜜雪冰城和喜茶奈雪等中间,和蜜雪冰城一样,也是以加盟为主。
蜜雪冰城方面,其截至2023年9月末的门店数量为36153家,比2022年末的28983家多出7170家,扩张速度依然很快。
相比之下,古茗的门店数量不算多,但扩张速度也不慢:截至2023年12月末门店数量为9001家,同比增加35%。
< class="pgc-img">>从营收构成来看,蜜雪冰城主要有三大块:商品销售、设备销售、加盟和相关服务。其中商品销售占据大头,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145.05亿元,占总营收比94.3%,相比去年末上升。
其他的设备销售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为6.05亿元,加盟和相关服务同期营收2.84亿元。
153.9亿元。其中2022年营收同比增31.2%,2023前三季度同比增约46%。
另一边的古茗,收入结构也差不多,但相比蜜雪冰城加盟费收入占比要多不少。如下图:
< class="pgc-img">>截至2023年9月末,古茗总营收55.71亿元,同比增33.9%;2022年总营收为55.60亿元,同比增26.9%。
可以看到,增速方面,这两年古茗奶茶稍逊一筹,难道是这两年消费降级的原因?
02
再来看看利润。
< class="pgc-img">>毛利率上,蜜雪冰城整体不及古茗,但二者差距不大。今年两家公司的毛利率都有一定修复。
如上图,2021、2022全年,2023前三季度,蜜雪冰城整体毛利率分别为31.3%、28.3%、28.7%;古茗同期为30.0%、28.1%、31.0%。
就商品销售业务来看,相比蜜雪冰城,古茗的毛利率就要低很多了。上述时间段内,其该业务毛利率分别是17.3%、15.8%、19.5%;蜜雪冰城则分别为31.4%、27.8%、29%。
不过,30%左右的毛利率,和一些高端茶饮品牌相比也不算很高,比如奈雪的茶,毛利率这两年在68%左右;国信证券估算的喜茶毛利率则在65%-70%。
< class="pgc-img">>再看净利润,上文同期,蜜雪冰城分别是19.12亿元、20.13亿元、24.53亿元。古茗分别是2399.2万元、3.72亿元、10.2亿元。
2023年前三季度,古茗净利润同比大涨,蜜妹看了下,主要是以下几项数据波动:销售成本增速低于同期营收,增约27.9%为38.4亿元;
其他收入及收益,相比2022年同期的4087.3万元增加到1.26亿元;另外公允价值从去年的-3.1亿元缩减到-2166.9万元。
相比之下,2023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的净利润增速没有那么快,为51%——也很不错了哈,在蜜妹看来,二者增速相差较大的原因主要在公允价值的变动上,和实际经营情况关系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靠加盟扩张的企业,蜜雪冰城的主要营收来源“商品和设备销售”里的商品,也不是成品奶茶,而是向的加盟商销售门店物料,包括食材(如糖、奶、茶、咖、果、粮、料等产品),以及包材。
也就是说,如今的蜜雪冰城实际上是一家供应链企业,把加盟商当作销售渠道,通过给加盟商供货赚钱。
此外,蜜雪冰城还有少部分收入来自直营门店及各电商平台的销售、以及向部分企业客户销售若干商品。
< class="pgc-img">>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聚焦为消费者提供单价约6元人民币(约1美元)的现制果饮、茶饮、冰淇淋和咖啡等产品。2023年前九个月,其门店网络共实现出杯量约58亿杯。
已知2023年前9月其在商品销售方面的成本为约103亿元,除以58亿杯可以计算出,其平均每杯饮料的成本价大概在1.78元左右(粗略计算的数据,不完全准确)。
另一边古茗2023年门店售出现制饮品12亿杯,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成本约33.6亿元,折合下来每杯成本约2.8元。
成本价一两块左右一杯的奶茶,注定无法像喜茶、奈雪一样讲究品质,比如使用像植脂末(奶精)这样的化学合成的物质是免不了的。在低价和健康之间,要平衡起来比较难。
03
在蜜妹看来,也正因为低价和健康之间某种天然的矛盾,让蜜雪冰城这样的低价产品,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其最大隐忧,而加盟店的模式则让这种隐忧更深。
犹记得2023年9月,一男子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在河南省郑州市一家蜜雪冰城门店的饮料中喝出蜘蛛,曾一度上了热搜。而5月广东汕头一女子称在蜜雪冰城门店购买的饮品中,喝出一只大蟑螂……
< class="pgc-img">>2023年北京食品安全大检查,蜜雪冰城共有32家门店存在食安问题,位居榜首。门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罚的例子不胜枚举。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关于蜜雪冰城的相关投诉有6851条,其中大部分与食品、卫生等问题有关,另外还有诸多门店管理运营方面的投诉。
另外一大隐忧是价格,低价是蜜雪冰城的“杀手锏”,如招股书所言,如果无法维持其价格定位,则经营业绩等指标将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所以,如果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劳工成本上升、物流成本上升,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可能迫使蜜雪冰城涨价。从而损坏自己及加盟商的利益,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进而重大影响业绩。
不过,这些问题放在古茗身上,也同样存在。而高价的奈雪、喜茶们,也有其他的问题需要解决。
总而言之,茶饮行业竞争进入红海时代,无论是蜜雪冰城、古茗或其他,要站稳行业脚跟,必须想更多办法,这或许也是二者同日奔赴港交所的原因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系闺蜜财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