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既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个活力四射的现代都市。这里总会有一些令人惊奇的新发现。
不过,如果您来北京有一阵子了,还徘徊在上顿“全聚德”、下顿“大董”,这并不能说明您懂“吃”。只能证明三点:第一,您不差钱;第二,您可能不太懂北京;第三,您不太懂生活。
一个城市真正的人间烟火味,是在那些犄角旮旯儿、火到让你怀疑人生的“小门脸儿”里。
今儿个,跟着小画君打卡 8 个“小门脸儿”吧。
去尹三豆汁儿,
拿塑料袋排队打一升“老北京的命根儿”
地址:东城区东晓市街 176 号
“北京的豆汁儿,旗人的命根儿。”您要是路过天坛附近的东晓市街,看到零下十几度的寒风里一群大爷大妈抱着胳膊根儿排大队买早点,那都不用再往前走看招牌了,肯定是尹三豆汁店——生生把一碗豆汁儿做成上榜米其林“必比登推荐”的小吃店。他家的豆汁儿是重发酵——要的就是这又稠又酸的味儿。
在尹三豆汁店,如何判断一个真正的“老北京”?您看那一碗豆汁儿有95%都给手机“喝了”的、龇牙咧嘴的,肯定是网红观光客,真正附近的老北京都是自带塑料袋买生豆汁儿、生麻豆腐——生的价格实惠,可以论斤约(yāo,北京话,论斤称量的意思)。北京大爷嘴里还得扯着嗓门嘱咐一句:“把那豆汁儿给我搅和搅和,别净给我盛那稀汤寡水儿的。再给我来三袋儿!”
去白记年糕,
体验一回牛街排队最长的“驴打滚儿”
地址:西城区牛街街道牛街 5 号
牛街清真超市 1 楼(近输入胡同)
在牛街,有两条“神奇”的队——不论刮风下雨,永远“乌泱乌泱”地人挤人,跟不要钱似的。一条是排队等号吃聚宝源火锅的,另一条就是排队等白记年糕买小吃的:豌豆黄儿、艾窝窝、盆儿糕、糖火烧,还有必买的招牌“驴打滚儿”——北京人童年记忆里最甜最糯的点心之一。之所以得了一个这么不登大雅之堂的名儿,据传是因为“驴打滚儿”最后一道工序,是要在黏豆面糕的表面裹一层黄豆面儿,像北京郊外的野驴蹶蹄子扬的黄土。
如果您是头一回来,友情提醒您千万别“贪多”——因为这些甜食都是黏米面儿做的,小时候家大人(北京话:家长的意思) 都不许多吃,怕不消化积食。而且黏米面儿最好不隔夜,吃的就是一个趁热的软糯劲儿,一放冰箱就干了,味道差一半,买多了肯定糟践了。当然了,我说这些也肯定没用——来这儿排队的都是每样点心半斤起步,不然对不住自己排了俩小时队啊!
去西海子西园烧饼夹肉,
感受一次“味道好到不开外卖”的霸气
地址:通州区云景东路 339 号
来,先跟着我念一个发音:西海子(zi,轻声)。老北京方言受到蒙元文化影响,管“大湖”叫“海子(zi,轻声)”。您要是到了副中心,问“西海子(zǐ) 怎么走”,老通州可能一愣,在热心给你指路的同时,不忘上一堂生动的“方言课”。西海子的烧饼夹肉,也是一家有几十年历史的低调“老国营”——就卖烧饼夹肉。
味道好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根本不开“外卖”,更不会像“网红店”一样整一堆花里胡哨的餐具求好评。您想吃这口儿,对不起,劳驾自己来排队,或者加钱雇网络“跑腿儿”。2020年之前,人家连微信支付都不用——只收现金。既使这样,每天依然是乌泱乌泱的人,来晚了肘子肉就没了。这也公平——无论您祖上是三公九卿,还是平头百姓,在等待一锅热烧饼出锅的刹那,平等了。
去“老回回”小吃,
咬一口北京“天花板级”的糖花卷儿
地址:西城区百万庄北街9号1层
“北京小吃的半壁江山,都是清真小吃。原本是附近居民口碑相传的小吃店,因为“天花板级”的麻酱红糖花卷儿,征服了四海八方年轻人的味蕾,一举成为“网红小吃打卡地”。其实老北京的早点没那么多甜的,咸豆腐脑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豆腐要老嫩适中,卤要用牛肉汤打底,黄花、木耳、香菇一应齐备。早晨来碗“老回回”的豆腐脑,配点儿什么呢?要不来个糖油饼儿?又是甜的。——碳水让人快乐,糖油饼儿双倍碳水,双倍快乐。
去门框胡同百年卤煮(新街口店),
建议开车的朋友“腿儿着来吧”
地址:西城区赵登禹路甲2号
(新街口地铁 B 口正对面)
在四九城生活几年,您可能会添一个“坏毛病”——爱上吃“下水(shui 轻声)”了。老北京管动物内脏叫“下水”。卤煮里最重要的两味材料,就是猪肠和猪肺。吃卤煮这件事,有点儿像蔬菜界的“香菜”、小吃界的“臭豆腐”、饮料界的“豆汁儿”——总之就是能吃惯的人嗜此如命、无此不欢,吃不惯的人骂骂咧咧、避之大吉。吃卤煮的习惯见仁见智,有人会跟老板说“不要肺头”,也有“老饕”觉得“肺头”才是一碗卤煮的“完整尊严”。
不过要提醒您的是,新街口店虽然“味儿正”,但真的不好停车,带朋友来的话,一定慎重选择出行方式。这里完全符合您对一个网红小店的期待:店里找不到座儿,店外没地儿停车。建议开车的朋友找个远点儿的停车场“弃车前行”——“腿儿着来吧”。
去沣元春饼馆,
数数巴掌大的地方有多少张大腕儿合影
地址:东城区幸福巷幸福北里20号楼
一家藏在居民楼里的春饼馆子,居然火得很“邪性”。如果您按照“商学院高端授课”的思路,这应该属于“基本歇菜”的反面教材——选址不临街,得靠导航才能找来;菜也不是什么稀罕菜系,就是最平常不过、老北京家家户户都能做的春饼。嘿,但人家老板就是扎扎实实把春饼做火了。一个巴掌大的馆子,墙上一大堆“明星合照”,就为了这一口老北京春饼。
来这儿吃老北京春饼,必点的一道菜就是“炒合菜”。其实合菜可荤可素,过去老北京家家户户的配料表都不尽相同,但大致都不出老北京春天的几样常见时令菜:豆芽儿、韭菜、鸡蛋、木耳、粉丝。过去“反季节蔬菜”很少,北京的春天“青黄不接”,这一筷子炒合菜卷上春饼,就算是北京人“咬春”了。要是嫌干,可以来一碗棒渣粥“溜缝儿”。
去宫门口馒头铺,
咬一口“贝勒红豆卷”,当不了贝勒……
地址:西城区香厂路1号
“宫门口”是一家卖馒头起家的主食小店,火到排队能排出二里地去。它家最火的全是减肥和控糖界的天敌“碳水炸弹”——贝勒红豆卷、八宝黏豆包、抹茶馒头……翻译过来吧,全是“主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老北京家家户户别说“空气炸锅”,连有“烤箱”的人家都是屈指可数,大部分的妈妈们能给孩子在饭桌上变点花样儿的“甜点心”,就是一口蒸锅蒸出来的“糖花卷儿”——一定要多放红糖、多放麻酱,出蒸锅恨不得能从花卷周边溢出来,溜边儿溜沿儿的糖酱配着花卷的层层叠叠,冬天一口咬下去,眼镜片起了白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像是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的妈妈浓密乌黑的头发,能梳两个握不住的麻花辫,我还是乳牙未退的“豁牙子”,碗里多一个糖花卷儿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不行,再写下去眼镜片儿要花了,“老板,两个糖花卷儿,打包”。
去小肠陈,
来个让人涕泗横流的“芥末墩儿”解腻
地址:西城区南横东街194号
小肠陈本是1886 年创办的老字号,排队的食客都是慕名吃卤煮的。吃完卤煮火烧别一抹嘴儿走了,讲究的“老北京”都得来份儿芥末墩儿解腻。
芥末墩儿也是北京小吃中的一朵“奇葩”,杀伤力不亚于豆汁儿和臭豆腐。很多外省或外国朋友来北京吃饭,芥末墩儿基本上“这辈子尝过一筷子就够了”,辣得鼻涕眼泪直流,但“老北京”却对芥末墩儿乐此不疲。到底什么是芥末墩儿呢?其实材料便宜得要命,就是大白菜、黄芥末和一点儿糖、醋,凉凉的白菜帮加上芥末蹿鼻的味道,吃后真如醍醐灌顶一般,彻头彻尾地通气清凉。这道菜在过年或者肉菜多的时候,是老北京餐桌上最常见的配菜——就靠它醒脾解腻。小肠陈的卤煮讲究汤底醇厚,肠子里要稍微带点油才有味儿,不能太寡淡。这时候您稍微配一口芥末墩儿,会觉得从心里到胃里都爽亮好多,像是京剧里的西皮流水,要的就是这个爽利劲儿。
头条创作挑战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吃,会吃,压根儿就不是一码事儿,吃,只不过是填饱您的肚子,但是会吃,其中包含的内容就多了去了,从火候儿,手艺的品鉴到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只有北京人才能够品出其中的奥妙,今儿个就跟大伙儿聊聊,北京人对吃到底有多讲究。
< class="pgc-img">>一:宣武区牛街,涮肉扛把子聚宝源
涮羊肉可以说是咱老北京的招牌菜, 除了老字号东来顺儿,牛街的聚宝源如果排第二的话,没人敢排第一,每次一进屋就能闻到里边儿飘来阵阵的羊肉香,哪怕只是路过聚宝源,都能闻着店里的香味儿,每个桌儿上都摆着咱老北京最传统的铜锅。
< class="pgc-img">>北京人一个个吃得热火朝天,要说到这儿涮肉,现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比比皆是,但只有聚宝源的口碑从未翻车过,用一句话来概括,因为这儿的羊肉像样儿,咱都知道,最传统的老北京涮肉,锅里用的就是开水,再加上适当的葱,姜,大料等提味儿。
< class="pgc-img">>所以看着涮肉地不地道,全在这羊肉上呢,牛街聚宝源的羊肉全部来自于生态大草原,那里的草质,气候等等都是最适合的,而且选取的都是一岁左右的羔羊肉,这时候的羊肉最鲜嫩,肥瘦也比较适中,羊肉要放干净血,才能切片儿下锅。
< class="pgc-img">>一只羊身上,大概也就能出40%的肉,最像样儿的当属羊上脑,用北京话说就是后脖颈子,这个部位的肉,如果在其他饭馆里,吃到的大部分都是经过冷藏之后,再用机器切出来的羊肉,表面上看,每一片儿都特薄,但入口的感觉特别松散。
< class="pgc-img">>而聚宝源的手切鲜羊上脑,是在大草原直接运过来的鲜肉,然后再用聚宝源传统的刀法切成,一片儿大概也就一钱,也就是五克左右,跟机器切出来的羊肉相比较的话,会厚一点儿,但是吃进嘴里,越咂摸越有味儿,肉质感觉好,也更有嚼劲儿。
< class="pgc-img">>在牛街聚宝源还有一窍门儿,要看着羊肉是不是新鲜,第一得看颜色,新鲜的羊肉,北京人讲究必须得是鲜亮红润的,而且还得有弹性,就拿咱牛街聚宝源的羊肉来说,由于在屠宰的时候,就已经把血放干净了,所以甭管您在锅里涮多久,羊肉都不会变老。
< class="pgc-img">>而第二点来说,有点马后炮,您得看锅里的汤,像样儿的羊肉不会浑汤,吃完一顿,清汤都还能基本保持原样,这才是真正的放心肉,来聚宝源吃涮肉,自然少不了爽口的糖蒜,但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这糖蒜背后同样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讲究。
< class="pgc-img">>不是所有的蒜都能成为糖蒜,会吃的老北京人讲究白皮儿大六掰儿的越冬蒜,规格上要求一虎一以上,说白了就是食指跟拇指合拢,这叫一虎,两个手指等于一虎二,三个手指一虎三,聚宝源的糖蒜呈乳黄色有光泽,晶莹剔透,质地脆嫩,开胃解腻,跟老北京吃食,豆汁儿与焦圈一样,跟涮羊肉属于绝配。
< class="pgc-img">>糖蒜的制作,还要经过八道工序,耗时百余天,六必居讲究夏至前三天起蒜,非常讲究时令,在北京爷们儿,何冰领衔主演的京味儿年代剧《芝麻胡同》中,有一老师傅手里掌握着不外传的绝活儿,号称滚坛,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导演虚构的,其实不然。
< class="pgc-img">>根据季节不同,每天要要滚两到四次,前三圈,后两圈儿,经过滚坛儿,把坛儿上面的蒜头滚到坛儿底下,再把坛儿底下的蒜头滚到上边儿,由此一来,可以让糖均匀地浸泡到蒜里,好这口儿的北京人,就算不吃涮羊肉也会上六必居买回家吃,就面吃照样地道。
< class="pgc-img">>二:美味中的讲究,炒肝儿
现如今,不少人靠炒作出名,但咱北京的著名小吃,炒肝儿,却是个反炒作的典型,虽然姓炒,却长了一副汤菜的模样,而且照样红遍北京城,如今想要吃上一碗地道正宗的炒肝儿,十有八九的老北京人,都会给您推荐两个地方,一个是天兴居,一个是赵记炒肝。
< class="pgc-img">>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姚记炒肝儿,北京人经常光顾的几家店,都错不了,有些外地朋友都会很纳闷儿,炒肝儿炒肝儿,怎么端出来是糊状的,不应该是一道炒菜吗?老北京炒肝儿的历史很悠久,由宋代的民间美食熬肝儿和炒肺发展而来。
< class="pgc-img">>后来才形成了今天这种以肥肠儿和猪肝儿为主的北京炒肝儿,这就是天兴居,已经经过处理之后的肥肠儿和肝儿,分别清洗三遍以上,过水后再切片,或者切段儿,这就完成了第一步,而后就要将称好重量的肠儿放入沸水当中,搅拌几下,其中最重要的调料就是蒜泥儿。
< class="pgc-img">>依次放入蒜泥儿和肝儿,并且马上用水淀粉勾芡,这是非常考验大厨的一步,不仅速度要快,同时还要不停地搅拌,这样才能让主料和配料的味道,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做一大锅炒肝儿,必须得有多年的经验才能完成,不仅得对过程十分熟悉,还得眼疾手快,掌握火候。
< class="pgc-img">>这可不是一般人随便学学就能驾驭的,熟悉炒肝儿的老北京人都知道,天兴居的炒肝儿,之所以受欢迎,那是因为它有一个绝活儿,讲究吃蒜不见蒜,说白了就是您能吃出蒜的味道,但在碗里看不着蒜,勾芡之前,把蒜下入汤汁儿,让它在汤汁儿里充分溶解,所以出锅的时候就形成了所谓的吃蒜不见蒜。
< class="pgc-img">>三:玉华台饭庄,大煮干丝
江南菜的雅致,不光体现在精致的刀工,讲究的卖相儿,更体现在对于普通食材十分讲究的调味儿上,一道大煮干丝,所用食材极其普通,就是菜市场里卖的豆腐干儿,然而这样一道以豆腐干儿为主食材的菜肴,却是一道传统的江南大菜。
< class="pgc-img">>核心在于汤上边儿,在北京它还有一个别称,不少北京人都将其称之为‘鸡火煮干丝’顾名思义,鸡火,就是鸡肉跟火腿,但是仅仅用鸡肉和火腿煮豆腐丝儿,还不能成为北京人眼中有讲究的大菜,把豆腐干儿切成丝儿,考验的是刀工,在传统八大菜系中,江南菜的刀工首屈一指。
< class="pgc-img">>同样是一道以豆腐为食材的菜肴,江南菜中的文思豆腐最能体现刀工的精湛,嫩豆腐切成丝儿,既考验刀工又突显出了刀工的精湛,而除了豆腐干儿,大煮干丝还得配火腿,虾仁儿,鸡肉,海参等辅料,从这些个辅料来看,已经让平平无奇的豆腐干儿身价倍增了。
< class="pgc-img">>如此看来,豪华配料让普通的食材化腐朽为神奇,是大厨善用的一个手段,话说到这儿,大煮干丝的奢华之处,还没有彻底显现,众所周知,煮出来的美味,大都归功于汤汁儿,而大煮干丝的含金量很高,讲究用棒骨,火腿,鸡架子,等等,最少煮一天的时间,才能达到给北京人端上餐桌儿的标准。
< class="pgc-img">>老北京人常说一句话,要讲究就别将就,要将就就别讲究,一年四季下来,每个季节该吃什么,都大有讲究,打小儿在胡同里长大,有句话见天儿都能听着‘吃了吗您’这是北京人最亲切的一种打招呼方式,问的不止是您吃没吃,同时还透着一股亲切。
< class="pgc-img">>咱北京人对吃的讲究,表面上看有些教条或者死板,但绝非形式大于内容,咱吃的是规矩,更是一种讲究,这就是咱北京人对生活的态度!
<>著名的回族聚居区牛街,有一家以经营牛羊肉出名的清真老字号;每次路过都会看到一个热闹的场面,一边是排着长队买牛羊肉和酱制品的,另一边则是排队等号来吃涮羊肉的。它是谁那?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聚宝源。
位于西城区牛街北口的聚宝源是一家清真老店,是北京最著名的清真餐厅之一;1946年创建于北京市宣武区寿刘胡同,原名聚宝源牛羊肉庄,创始人名叫马宝贵。从一个卖生熟牛羊肉的铺子做到今天名满京城的餐厅,功夫可谓是高深啊。而且,经常都是人山人海,等位的人多到吓人,甚至在炎炎夏日等位号都能在三位数。是北京城屈指可数的最牛涮羊肉馆之一。
改革开放前,聚宝源的五大拳头产品分别是:酱牛肉、酱羊肉、煨牛肉、糖卷果和松肉。聚宝源的经营地点紧邻牛街清真寺,每逢主麻日(伊斯兰教的主礼日)及伊斯兰教各种斋戒日,很多外国使节、外来的穆斯林群众都前往牛街清真寺进行礼拜,然后去聚宝源,购买熟肉制品。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聚宝源尝试开设餐厅,用涮肉、火锅来弥补单纯经营牛羊肉副食品的缺憾。
聚宝源涮肉,精选上好的鲜牛羊肉,配以传统炭火锅涮制,佐以独特的专用调料,因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食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百食不厌。手切羊肉更是这里的镇店之宝,手切肉无论哪个羊身上的哪个部位,切成的肉片都必须满足薄、匀、齐、美四个方面的考量,按照不同的部位摆放在盘子里面。
细腻有口感的羊后腿肉,吃到最里面较有弹性,放在盘里面时间长了也没有水渗出来,说明注水和冷冻。鲜红的肉在肌肉之间略微夹杂着脂肪和筋膜,煮熟了粘上老北京的麻酱小料,味道浓郁。肥瘦鲜明的羊上脑,是羊身上最好的部位,比后腿肉鲜嫩并富有美味感,还有会有吃肥肉的腥膻油腻。但凡来过这儿吃涮肉的,一传十,十传百,都说好吃。深得周边广大顾客的喜爱。聚宝源火锅凭借良好的口碑深入人心,获得了广大顾客的认可。
涮肉吃过瘾了,别忘了留点位置给“烧饼”。在这里烧饼也是一绝,个儿不大,但是香酥可口,也是几乎每桌客人都会点的保留项目。麻酱味足,加上上面的芝麻,里面有椒盐的回味,不油不腻,光是闻着味儿都会陶醉。一个烧饼几口就进了肚,余香满口啊,真是余香满口不忽悠。
更多中华老字号文化,敬请关注老号营;文章来源于老号营,如有转载,注明出处。若任何团队及个人私自转载盗用,一律追究相关责任,敬请知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