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共2310字 | 阅读时间约6分钟
前几期跟大家分享了火锅、咖啡、下午茶.等各路美食和饮品!那么,本期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盛放这些美味的餐具吧,有了它们的点缀和搭配,才彰显出典雅、浪漫、考究的中西餐饮文化与魅力!
瓷质餐具
瓷制餐具的种类和规格很多。不同质地、不同色彩和图案的瓷器可彰显其典雅、独特的魅力。
1.瓷器餐具选用原则较为常用的一种瓷器是骨瓷(Bone China),它是一种优质、坚硬、昂贵的瓷器,图案绘在釉里面,酒店用的骨瓷可以加厚定制。
2.西餐瓷制餐具
(1)装饰盘(Show Plate),西餐摆台时用于装饰作用。
(2)主餐盘(Dinner Plate),用于盛装主菜时使用。
(3)鱼盘(Fish Plate),用于盛装各类鱼、海鲜等食品。
(4)沙拉盘(Salad Plate),用于盛装各类沙拉、开胃头盘。
(5)甜品盘(Dessert Plate),用于盛装各类甜品。
(6)双耳汤杯(Soup Cup),用于盛装各类汤品。
(7)汤杯垫碟(Soup Cup Sauce),用于放置双耳汤杯。
(8)汤盘(Soup Plate),用于盛装各类汤品。
(9)面包碟(Side Plate),用于盛装面包。
(10)咖啡杯(Coffee Cup),用于盛装咖啡。
(11)咖啡碟(Coffee Cup Saucer),用于放置咖啡杯。
(12)特浓咖啡杯(Espresso Cup),用于盛装特浓咖啡。
(13)特浓咖啡杯托(Espresso Cup Saucer),用于放置特浓咖啡杯。
(14)奶缸(Milk Jug),用于盛装服务咖啡及红茶时的牛奶。
(15)糖缸(Sugar Basin),用于盛装服务咖啡及红茶时的糖。
(16)英式茶壶(Tea Pot),用于盛装英式红茶时使用。
(17)盐瓶(Salt Shaker),用于盛装调味品盐。
(18)椒瓶(Pepper Shaker),用于盛装调味品胡椒粉。
(19)烟灰缸(Ashtray),服务于宾客吸烟时。
(20)花瓶(Flower Vase),用于插放餐桌装饰用鲜花。
(21)麦片碗(Cereal Bowl),用于盛装麦片粥。
(22)水果盘(Fruit Plate),用于盛装水果。
(23)鸡蛋盅(Egg Cup),用于盛装整只鸡蛋。
玻璃(水晶)餐具
现代西餐中有使用玻璃、水晶制作的餐具的习惯,在晶莹剔透之中,给西餐菜点平添了许多华贵与浪漫的气息。
(1)水杯(Goblet),用于盛装冰水和矿泉水。
(2)红葡萄酒杯(Red Wine Glass),高脚杯,杯身细而长,用于盛装红葡萄酒。
(3)白葡萄酒杯(White Wine Glass),高脚杯,杯身细而长,用于盛装白葡萄酒。
(4)香槟杯(Champagne),用于盛装香槟酒、葡萄汽酒。香槟杯有三种形状,蝶形、笛形、和郁金香形。
(5)甜酒杯(Liqueur Glass),用于盛装利口酒和餐后甜酒。
(6)海波杯(Highball),用于盛装各种软饮料及果汁。
(7)白兰地杯(Snifter),用于盛装白兰地。
(8)古典杯(Old Fashioned Glass),杯身宽而短,用于盛装加冰的烈性酒和古典鸡尾酒。
(9)鸡尾酒杯(Cocktail Glass),用于盛装短饮鸡尾酒。
(10)爱尔兰咖啡杯(Irish Coffee Glass),用于盛装爱尔兰咖啡。
(11)醒酒器(Decanter),用于服务红葡萄酒。
(12)雪莉杯(Sherry Glass),用于盛装雪莉酒,为较小的高脚杯,杯身细窄。
(13)波特杯(Port Glass),用于盛装波特酒,容量较小,形状像红葡萄酒杯。
(14)水扎(Water Jug),用于盛装冰水。
银质餐具
< class="pgc-img">>(1)咖啡壶(Coffee Pot): 可将咖啡保温半小时,每个咖啡壶大约可倒8~9杯。
(2)洗手盅(Finger Bowl): 使用时将水大约盛置6分满,并在洗水盅里摆放两片柠檬片或花瓣。
(3)田螺盘(Snail Plate): 专门用来放置田螺的银盘,上有6个小孔。为了使田螺放在上面不易滑动,盘中有圆凹洞的特殊设计,以平稳放置带壳的田螺。
(4)面包篮(Bread Basket): 用于盛装各式面包。
(5)红酒篮(Red Wine Basket): 用于服务红葡萄酒时使用。
(6)坚果架(Nut Holder): 用于服务各式坚果时使用。
(7)汁船(Sauce Boat): 用于盛装各式调味汁。
不锈钢餐具
A 刀类
(1)正餐刀(Dinner Knife): 主要是在食用主菜时使用。
(2)扒刀(Steak Knife): 主要是在食用各类扒类食品时使用,如牛排、羊排等。
(3)鱼刀(Fish Knife): 专用于所有热的鱼、虾、贝类等菜肴。
(4)头盘刀(Salad Knife): 主要是在食用头盘、沙拉时使用。
(5)黄油刀(Butter Knife): 放在面包盘上,供涂抹黄油之用。此为一种比点心刀还要小的餐刀,仅专用于切奶油与涂抹奶油。
(6)甜品刀(Dessert Knife): 主要是在食用水果、甜品时使用。
B 叉类
(1)正餐叉(Dinner Fork): 在食用主菜时与主餐刀搭配使用。
(2)鱼叉(Fish Fork): 专用于有热的鱼、虾、贝类等菜肴,以及部分冷的鱼、贝类。
(3)头盘叉(Salad Fork): 主要是在食用头盘、沙拉时与头盘刀搭配使用。
(4)甜品叉(Dessert Fork): 在食用开胃菜、水果、沙拉、奶酪及甜品时使用。
(5)服务叉(Serving Fork): 用于取食大餐盘内的食品。
C 勺类
(1)汤勺(Soup Spoon): 主要在喝汤时使用。
(2)甜点勺(Dessert Spoon): 在食用意大利面时搭配餐叉一同使用,还可与甜品叉合用于甜品服务。
(3)咖啡勺(Coffee Spoon): 使用于咖啡、茶、热巧克力、贝类、水果类开胃菜、葡萄柚以及冰激凌等餐点。
(4)特浓咖啡勺(Espresso Spoon): 在饮用特浓咖啡时使用。
(5)冰激凌勺(Ice Cream Scoop): 在食用冰激凌时使用。
(6)服务勺(Serving Spoon): 用于取食食品时使用。
D 其他不锈钢餐具
① 蛋糕夹(Cake Tong): 取用蛋糕等甜品时使用。
② 蛋糕铲(Cake Server): 在取用蛋糕等甜品时使用。
③ 龙虾夹(Lobster Cracker): 在食用龙虾时使用。
④ 龙虾叉(Lobster Fork): 在食用龙虾时使用。
⑤ 牡蛎夹(Oyster Breaker): 在食用牡蛎时使用。
⑥ 牡蛎叉(Oyster Fork): 在食用牡蛎时使用。
⑦ 蜗牛钳(Snail Tong): 在食用蜗牛时使用。
⑧ 蜗牛叉(Snail Fork): 在食用蜗牛时使用。
⑨ 柠檬夹(Lemon Cracker): 在食用柠檬时使用。
⑩ 服务夹(Serving Tong): 在取用食品时使用。
下面小编给大家再列出几个常见的餐具单词:
soup spoon 汤匙
dish 碟
saucer 小碟子
plate 盘
glass 玻璃杯
mug 马克杯
paper towel 纸巾
napkin 餐巾
table cloth 桌布
tea set 茶具
tea tray 茶盘
caddy 茶罐
toothpick 牙签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关注,下期再见!
象一下,你正在高速公路上驱车疾驰,突然感到饥饿难耐,想要找个服务区享受一顿美食。这时,你注意到一个标志——一个叉子和刀子的组合。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这个标志不是筷子和勺子呢?一位父亲和女儿出行时,女儿的疑问引起了父亲的关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标志背后的神秘面纱。
< class="pgc-img">>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标志。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叉子和刀子的标志并不是偶然的选择。叉子和刀子作为西餐中常见的餐具,代表了服务区提供的食物类型以西餐为主。这也意味着,当你看到这个标志时,可以期待找到汉堡、薯条、沙拉等西式美食。
那么,为什么选择叉子和刀子而不是筷子和勺子呢?这实际上反映了服务区的定位和目标受众。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快速、便捷的餐饮服务。而西餐以其简单、快捷的特点,成为了服务区的首选。此外,这个叉子和刀子的标志,实际上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标志,通常被称为“餐饮服务区”或“食品和饮料区”的标志。这个标志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驾驶员和乘客在需要休息或用餐时,能够迅速找到提供食物和饮料的地方。
< class="pgc-img">>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服务区只提供西餐。实际上,随着人们对饮食需求的多样化,许多服务区也开始提供中式快餐、地方特色美食等多样化的餐饮服务。但无论如何,叉子和刀子的标志始终作为服务区餐饮服务的代表,引领着驾驶员和乘客找到休息场所的所在。
总之,高速公路服务区上的叉子和刀子标志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服务理念。它不仅代表着服务区提供的餐食服务,更体现了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尊重和关怀。服务区上的叉子和刀子标志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承载着重要的指示和服务功能。它不仅可以帮助驾驶员快速找到餐饮服务区域,提高行车安全和服务效率,还是服务区管理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
<>995 年, 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出土了一把距今5000 年骨质餐叉,这把被誉为“人类餐叉之祖”的骨叉,与西方餐桌上的餐叉是文化的巧合,还是有所关联? 如今,这一切已经无法解答,但它折射出了5000年前这片古大陆上的远古先民的生活情态与文明高度。
宗日遗址
骨勺、骨叉、骨刀、龙首骨梗刀
20 年前,这把骨叉的出土,轰动了青海考古界。2015年4 月27 日,宗日遗址发掘亲历者、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国林先生讲述了这把骨叉的发现经过。
骨叉
骨质餐具成套出现
2015年4月28日,记者在青海省博物馆展厅内,看到了这把宗日骨叉。
时光流转了五千年,这把骨叉仍然保存完好。它静静地躺在展柜中, 散发出温和的浅黄色光芒。当年考古学家仔细地测量了骨叉,它通长25.7厘米,柄长17.4厘米,宽1. 厘米至1.8厘米,端部两侧各有一翼,叉头宽2厘米至2.6厘米, 长9厘米,有三齿。
记者观察到,骨叉的端部有齿形装饰,中齿稍长,侧面略呈弧形,整个骨叉与现代西方普遍使用的餐叉形状非常接近,大小也差不多。
之后,宗日遗址又先后出土了骨刀和骨勺,这一整套的原始社会餐饮用具的出土,令考古学家们欣喜不已。“这样制作精致的骨叉、骨刀、骨勺,出自于五千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 至少可以说明,数千年前宗日先民已经使用骨质餐具。在同一时期考古发掘中,宗日遗址是黄河上游唯一发现骨质刀叉的古文明遗存。” 李国林说。由于考古学界尚未对宗日出土的骨制餐具进行更为详尽的检测,制作它们究竟使用的是何种动物的骨殖, 考古学家们目前还没有确切答案,但李国林告诉记者, 在史前时代, 先民的骨器选料,一般都是质地坚硬的牛、羊、马等的骨殖。从出土的动物遗存来看,五千年前,宗日遗址地区生活的基本上属于典型的北方动物种类,如旱獭、狍、黄羊、麝在遗址中出现较多。
鱼骨勾
背山面水的环境 造就宗日餐饮文明
根据古气候研究表明,宗日文化延续的时间与全新世适宜期的最后一个温暖期(距今5000 年至4000 年) 基本重合,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甘青地区年平均气温比现今约高2 摄氏度左右,1 月份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3 摄氏度至5 摄氏度。相应的年降水量也比现在高出许多,很多河谷地带海拔低、日照充足、降水集中,为黍、粟的种植创造了极好的环境。李国林说, “由此,考古专家推测宗日遗址先民应以粟与黍作为主食,当时是以农业经济为主。”
对于宗日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的来源,考古学家推断应该来自渔猎,遗址内大量动物骨骼如能够辨别的有鹿和旱獭以及鱼钩的出土都可以充分证实这种渔猎经济的存在。但是 这些动物中是否是人类驯养的还很难说 要有明确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研究。
根据考古学家们的描述,宗日遗址黄土发育成熟,灌溉方便,北面有塔拉龙山可以阻挡冷气流,有着很优越的小环境,即使整体气候恶化,也能够维持黍和粟生长的水热条件,因此,即便是今天,宗日遗址所在的地点也还是农田, 并且是高原牧区少有的农业区域。据此,考古学家们对宗日先民生活形态, 给出了这样的推断:宗日文化早期,宗日先民虽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受制于生产技术粮食产量不高,还不能满足先民的食物需求,需要渔猎和采集获取的食物作为补充,然而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 粮食产量随之增加 单纯的农业生产已经可以满足食物需要,对于渔猎采集的依赖自然就会减少。
在考古发掘中,旱獭骨骼在宗日文化遗址中屡有发现。这说明宗日文化先民很可能食用旱獭肉,因为他们在旱獭骨骼中发现了被切割的痕迹。宗日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破碎骨骼较多,尤其是肢骨较多,狍、马鹿、羊和牛等角保留下来的也十分有限, 这或许与宗日文化居民充分利用动物的骨、角制作各种器物有关。“遗址中出土了丰富的骨角器,像骨勺、骨叉、骨刀、骨锥、骨簪等。” 李国林介绍。
鹿角器
饮食结构变化 让刀叉退出高原餐饮舞台
2015年4 月27 日 记者采访了中国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赵信先生。赵信先生说,众所周知,被视为西方文明标志的餐叉,使用历史不超过1000 年。但人们向来都以为是西方人发明了刀叉。在青海马家窑文化的宗日遗址中 出土的骨质餐叉、餐刀和餐勺,是对这种说法最有力的反证。餐叉尽管在我国历史悠久, 但始终没有成为餐桌上的主宰 或许与饮食结构调整有关。
赵 信先生认为,骨叉的出土,说明宗日文化的先民不仅早已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而且对健康饮食有了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这为今人研究史前饮食文化增添了新的考古资料,“宗日遗址是目前黄河上游发掘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多及内涵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存, 这些来自五千年前的文物精华, 再一次证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此后,在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喇家遗址出土了‘第一碗面’ 和壁炉 这些都印证着曾经在青藏高原当年所达到的文明高度。”
为配合羊曲水电站建设,2015年5 月,李国林将率考古人员进驻宗日遗址,在近三十平方米的遗址上,发掘最具有代表性的10 个勘探点 向世人揭秘埋藏在这片土地之下的远古文明。
西海都市报记者/郭晓芸
来源/西海人文地理
监制/史凯|责编/苏寅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