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06-25 杨有 成都吃货团
在成都不吃辣,
就像吃火锅点鸳鸯锅一样儿没劲。
我无法接受没有海椒的日子!
一年365天,
少一天都不能忍!
这次我逼迫编辑部推荐了
成都6家让你辣上天的馆子
来拯救嗜辣如命的你!
就算咱们菊花都开始隐隐作痛,
也要去打卡!对!不!对!
? 六 扇 门
从「乡村菜馆」,摇身一变的「六扇门」,店铺环境焕然一新,但那个记忆中的辣味,却点儿也没变。
红烧美蛙
麻辣指数:★★★★★
这家店开了12年,来店里10桌有9桌都会点它,一天出个100多公斤轻轻松松~他们家的美蛙系列都用的是中等个头的青蛙,老饕就懂,青蛙比牛蛙肉质更细嫩,烹饪起来也更容易入味!
六扇门的红烧味跟别家不一样,用的是最传统的方子。小米椒,花椒,十多种纯食材大火炒香,再加入蛙肉和野山椒慢慢烘,汁水都收进了肉里面。
使得每一只蛙都充分被红油包裹,油光闪闪。
伴有老坛酸菜、生姜提味的蛙肉,让红油中的辣味霎那间就点燃!
每尝一口就感觉要冒火!就算是四川人也不一定遭得住!
如果这还不刺激,再来一份店里的手工馒头蘸汤汁!我保证,每一口都让你记忆深刻!
地址: 九眼桥老马路2号(霸王虾旁)
电话: 65235568/13547866823
? 仙 品 龙 虾
上个月新开张的一家龙虾馆子,从外面看起来好像没啥特色,但自从吃过他们家的麻辣味小龙虾,就刷新了我对辣的认知!
在他们家,只要点2份以上的虾,就可以要求上虾塔。
麻辣小龙虾
麻辣指数:★★★★
其中香辣味儿的小龙虾,是用最好的干青花椒和辣椒王爆香后炒制,光是凑鼻尖上前闻一闻都有些呛鼻。
你可别小瞧这抹红色,杀伤力可大了!
剥开的虾肉蘸一蘸色泽浓郁的辣椒油,才是这款麻辣味龙虾最刺激的吃法!
一口!真的只要一口!麻辣劲儿就窜了出来!从舌尖到喉咙,通通都在冒火!非得连灌几口冰啤酒才解辣!
地址:青羊区青羊大道16号附55号
(近地铁4号线文化宫站,优品道广场对面)
电话:86640499 / 18782986800
? 电 台 巷 火 锅
排队!排队!排队!吃上一顿就必须排队!有时从下午4点半排队,晚上7点才能坐上桌!但是!为了吃!真的豁出去了!
红红锅
麻辣指数:★★★★★
他们只有红锅一种锅底,而且没有辣度可选!典型的重庆火锅,端上桌的红锅里飘满了辣椒,光是看看都能想象出辣味程度……
既然是重庆火锅,开吃前,蘸料店家只会给你蒜蓉和香油两种,没有香菜,没有葱葱,更没有小米椒。想要加耗油?出门去商店买一瓶吧。
让无数人宁愿排几小时队也要吃上一回的火锅,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就是“辣”!
无论是什么下锅一烫,辣味就附着在上边!就算用白开水过一遍,那股强劲的辣还是挥之不去!
然而来这里的人,一般都是边擦汗,边伸筷子烫鸭肠!就算辣的飞起,也没有打算停下来的动作!
每次吃完从里边走出来,都会看见一群饥肠辘辘的人老老实实等待着叫号。在外人看来,为了一顿火锅何必如此,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满足口腹之欲的艰巨使命。
地址: 置信北街8号附3号
电话: 028-61350809
? 骉 骉 老 火 锅
以前常来吃的时候,晚上随时都在排队。现在分店越来越多,无需等待,随时能都坐下开吃。
特辣红锅
麻辣指数:★★★★☆
他们家微辣就已经够辣了,不过为了寻求刺激,点了一次特辣。
我再也没能忘掉那滋味……不管烫什么,麻辣劲儿就第一时间霸占口腔,吃到最后,感觉嘴巴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地址:有点多,你百度搜一下
电话:我就不说了
? 饕 林
被安利无数次的饕林,有那么一道菜能够让你辣的飞起。
河渡花鲢
麻辣指数:★★★★☆
搪瓷大碗装着花鲢,躺在浓稠的汤汁中,分量超足。
汤汁加入了泡椒与山椒,看起来无害,实际吃起来……
因为两种海椒的威力很猛,所以完全吸收了汤汁的花鲢,辣劲上头!每一口感觉都是对味蕾的刺激!
就靠这道菜,来饕林的人几乎每桌必点。有时两人来吃,一桌只点这一道菜,再加两碗米饭,就心满意足了。
辣,是食客对于河渡花鲢的第一印象,但我认为,能将海椒辣味提取到如此出色,也只有他们家能做到了。
地址: 东升街69号附1号(近红星路四段)
电话: 028-86651458
? 曹 氏 鸭 脖
曹氏鸭脖不辣?那你一定是吃到假的。
素菜
麻辣指数:★★★★☆
20块就能拯救嘴巴寡淡无味,曹氏鸭脖就是有这种神奇的魔力。
素菜比荤菜更好吃,这是我总结出来的经验。选好的菜下锅煮2-3分钟就给盛出,刚出锅热腾腾的时候最适合吃了。
一直想不明白,煮熟的时候那么短暂,但那个辣味却深入到食材当中!
有时间被辣到打一碟子醋在边边上,秒变酸辣味的惊喜,每次吃都有不一样的新鲜感!
当然,这边还得告知一下,曹氏鸭脖没有任何分店加盟店,包括淘宝!只有团结路这一家!
地址: 团结镇花篱夜市(四川科技学院对面)
电话: 4000284886/13881874466
团长有话说:
你还有哪些辣菜馆推荐?
不妨分享出来~
毕竟没有海椒,
真的会失眠。
▎
>月20日,众安在线交出上市首年的成绩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59.54亿元,同比增长74.71%。然而,保费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的却是巨额亏损,综合成本率高达133.10%,全年共计亏损9.96亿元。此前三年,其连续实现盈利,不过累计尚不足亿元。
在迎来成立之后的首个巨额亏损年的同时,数据显示,众安在线本身也正在经历着戏剧性的业务结构调整,目前的已经形成的五大生态——生活消费生态、航旅生态、健康生态、消费金融生态、汽车生态在公司总保费中的占比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曾经贡献良多的生活消费生态(主要包含退货运费险等)、航旅生态(主要包括航空意外、航班延误险等)占比不断下降;而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健康和汽车一举成为众安在线最重要的收入来源,2016年这三大生态的收入合计占总保费收入16.4%,而2017年汽车、健康以及消费金融在众安在线保费收入结构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3%、20.2%、17.4%,三者合计已接近40%。
综合成本率高达133%
上市首年巨亏10亿元
众安在线于2013年底正式开业,2014年成立后首个完整经营年度便实现盈利,在2015、2016年更是连续盈利,之后于2017年9月顺利登陆港股,成为所谓金融科技第一股,但2017年上市首年却交出了一份巨额亏损的答卷。
根据众安在线披露的2017年年报,全年保险业务收入59.54亿元,同比增长74.71%。然而,保费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的却是巨额亏损——全年共计亏损9.96亿元。
而在之前3年,其年度净利润分别为0.27、0.44、0.09亿元,累计不足1亿元。
此前,评级机构招银国际对此早有预警,将其评级进行了下调,从去年11月的买入评级下调至如今的持有评级。
对此,众安在线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进行了解释:
一是由于2017年公司在健康及消费金融生态等较长期产品业务快速增长,因此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较2016年同期有显著提升,从2016年的人民币1.43亿元增至2017年的人民币10.91亿元。
二是高速增长带动其生态系统合作平台所产生的手续费、佣金、咨询费及服务费有所增加。同时还有IPO融资期间,受港币对人民币贬值的影响所导致的人民币1.387亿元汇兑损失。
2017年年报显示,众安在线全年承保亏损额达到15.3亿元,其中综合赔付率为59.5%,综合费用率高达73.6%。对此,众安在线首席财务官邓锐民在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准备金的释放,2018年非常有信心将综合成本率控制在100%以下。
生活消费生态:
退货运费险陷发展瓶颈
生活消费生态作为众安在线最大的保费收入来源,一直以来依托于阿里等平台开展业务,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退货运费险、商家保证金等产品,然而,过度依赖股东一直以来使众安在线处于争议之中。
数据显示,众安在线成立之初,股东业务占保费收入比例一度高达90%左右,2015年之后其便不断调整业务结构,2016年生活消费生态业务占总保费比例下降至不到50%;2017年,生活消费生态共实现保费收入17.87亿元,同比增长10.3%,在五大生态中增速最慢,占比进一步下降,目前仅为30%。
生活消费生态中最具代表性的退货运费险在2017年遭遇发展瓶颈,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2.25亿元,较2016年仅微增2.6%,占总保费比例也从2016年的39%下降至20%。
股东业务下降,众安在线便将生活消费生态延伸到了其他方向。根据2017年年报披露,目前其生活消费生态同时还包括为类似于小米等电子制造商提供手机及其他智能产品的意外损坏及维修服务保险。众安在线认为其业务增长将受益于从新设备销售市场转向巨大的存量老设备维修市场。
航旅生态:
OTA平台禁捆绑销售,占比或进一步萎缩
同样出现占比下降的生态是航旅生态,其主要包括航空意外险、航班延误险,旅行意外险、航班取消险及酒店取消险等产品,2017年,该类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4.36亿元,同比增长32.8%,在全部保费收入中的占比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航旅生态主要与OTA平台合作,而费用高企一直是这些渠道最为保险业所诟病之处,据称出险概率低的航空意外险等产品,其手续费率甚至可高达99%以上。
根据年报披露的数据,众安在线航旅生态渠道费用在净保费收入中的占比达到了81.4%,而赔付支出(已支付赔付减分予再保险人的赔付支出)占比也高达18.2%,仅这两项相加,成本率已经达到99.6%,不考虑人力等其他成本,该类业务也已经濒于亏损。
而这类业务还须面临另外一项严峻考验,据招银国际发布的研究报告,2017年四季度,监管机构禁止OTA “捆绑销售”航旅险。管理层估计,目前,由于超过80%的航旅险产品通过OTA销售,公司40%-50%的航旅险业务将受到影响。尽管公司正在积极增强其他销售渠道并试图在现有平台上提供定制服务,但考虑到OTA渠道销售占比较大,这一影响将在2018年持续。
消费金融生态:
保证保险持续高增长,行业综合成本率陡升引警惕
消费金融生态,主要提供信用保证保险产品及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众安在线增长最快的业务类型之一,年报显示,2017年,众安在线消费金融生态保费收入为10.33亿元,增速高达225%。
据披露,众安在线已经与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达成合作,包括小赢理财、乐信、农分期等,同时也与多家消费场景平台如蘑菇街、司库、翼支付、青客公寓等达成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车险市场竞争加剧,众多财产险企开始加大力度发展非车险业务,信用保证保险成为重要方向之一。行业交流数据显示,2017年全行业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累计实现保费收入接近38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成为2018年财产险行业增长最快的险种。
不过自2016年浙商保险与招财宝合作导致巨亏之后,监管已经明显强化此类业务监管,于2017年下发《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发展加上了紧箍咒。更值得警惕的一个信号是,2017年,行业信用保证保险的综合成本率相较2016年末已经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达到95.6%,相较2016年末上升将近14个百分点。
对此,众安在线CEO陈劲在回答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说不良率相比去年来说略有提升,但是还是在一个可控范围内。
汽车生态:
原监管要员主政,车险业务成最快增长极
2017年是众安在线车险业务重新出发的一年,从2015年5月获批车险业务资质到2016年底,一年半多的时间,众安在线联手平安产险推出的“保骉车险”一直寂寂无闻,然而在2017年却迎来了彻底的翻身。
数据显示,众安在线汽车生态收入从2016年的人民币370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近人民币7890万元,2017年9月至12月,车险保费收入月环比增速超过30%。
汽车生态业务飙涨的背后是人事的更迭。2017年2月,保监会官网发布针对众安在线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时任众安在线副总经理(分管车险业务)许炜和时任众安保险车险事业部总经理宋玄壁受到处罚。之后,曾担任保监会财险部监管二处副处长的王禹于3月加盟众安在线担任总经理助理,及车险业务条线负责人。
在王禹的统领之下,众安在线车险业务快速开启全新面貌,2017年3月,经营范围从原来的6个省市扩展到18个省市;2017年下半年开始更是展开一系列布局:如以SaaS服务切入汽车后市场开展车险销售,建立车险APP、微信服务号、直销小程序等直营体系;打通汽车生态链……战略全面升级。
2018年1月开始,其与平安产险的合作方式也进行了大幅调整,分保比例从3:7调整至5:5,众安在线开始在其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众安在线年报并未披露车险业务的承保盈利情况,只是透露渠道费用在净保费中的占比达到39.1%。
健康生态:
尊享e生引领,贡献度大幅提升
2016年,尊享e生这款创新型的医疗险产品最终风靡整个市场,几乎成为人身险公司标配产品类型,成为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保险市场的一次经典启发。
众安在线的健康险事业部也借由该险种逐渐引发更多关注,推动健康生态成长为众安在线最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
根据年报,健康生态总保费收入已经从2016年的2.3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2.04亿元,同比增速410.4%,在公司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也从2016年6%提升到了16%。其中,来自尊享e生以及蚂蚁金服好医保生态2017年的保费收入达到6.41亿元。
目前,众安在线健康生态主要的产品除尊享e生外,还包括与智能手环相结合的互联网健康险产品——步步保,以及团险业务——通过销售代表、第三方合作平台向公司及机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及服务。
保险科技:
投入持续加大,研发成本占比高达8.7%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科技研发投入是重要的成本构成,年报显示,众安在线2017年研发投入5.18亿元,占到了总保费收入的8.7%,其中保险板块研发投入3.87亿元,科技板块研发投入1.31亿元。
据披露,截至2017年末,众安在线的工程师及技术人员共计1385名,占雇员总数54.5%,其中,人工智慧相关53名,区块链相关25名,技术解决方案输出相关329名,其余主要负责业务相关的系统连接及维护。
众安在线称,目前其已经成立五条科技产品线:
S系列保险科技产品针对保险业务各个环节的痛点提供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
X系列数据智慧产品,基于海量数据来源和实战经验,为客户提供精细化风险管理、模型搭建、智慧行销及流量分析服务;
T系列区块链产品是基于自主研发的链路开发出的应用产品;
F系列金融产品成立于2017年下半年,目标定位于打造两大核心平台(资金资产平台以及信贷云)为合作伙伴提供信贷业务全流程解决方案;
H系列健康医疗产品成立于2017年下半年,旨在通过链接医疗健康机构(医院与体检中心)和商业保险公司,在用户信息充分授权的基础之上,实现行业数据互联互通。
不过相较于高额的研发投入,从目前来看,众安科技业务的投入与获得仍明显不成正比,众安在线提供的资料显示,2017年,其S、X、T三条产品线已经初具规模,并实现科技服务收入也不过人民币4070万元。招银国际预测,对于众安科技业务而言,投入仍然是长期的主旋律。
本文源自慧保天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边是互联网金融概念下500多亿元的估值,另一边则是基于保险业绩30多亿元的估值,作为科技保险第一股的众安保险究竟价值几何?天壤之别的估值差距,恰恰反映出业界对处于风口之上的金融科技概念股的定位和认知上的分歧。
《财经》记者 俞燕/文 袁满/编辑
一梦三年,雄心依旧。在互金概念已旧、金融科技尚新的当下,酝酿上市已久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安保险”)以保险科技第一股的姿态,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H股招股说明书。
一切如约而至,2017年-2018年实现上市早已列入众安保险当初的规划。市场预测,如一切顺利,众安保险将在今年三季度完成上市。
一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深人士表示,虽然成立时间短,但A轮融资已过去两年,正处于烧钱期的众安保险“不能再等了”。从宏观形势来说,在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开启的政策利好下,也算赶上了好时机。另外,其两大股东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下称“蚂蚁金服”)以及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下称“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迟迟未上市,亦促其上市提速。
然而,对于众安上市,业界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估值预期:一边是互联网金融概念下500多亿元的估值,另一边则是基于保险业绩30多亿元的估值。作为科技保险第一股的众安保险究竟价值几何?天壤之别的估值,恰恰反映出业界对处于风口之上的金融科技概念股的定位和认知上的分歧。
在互联网金融元年衔玉而生的众安保险,背负“三马”共建的基因,在亮相伊始就成为焦点。其成立之后不久,借互联网金融的热潮,易安保险、泰康在线和安心财险等三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亦相继成立,从而形成四家各执一端的互联网保险格局。截至今年首季,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7.03亿元,同期增长达179.64%,在网销业务中的占比已达15.42%。
如果具体而微地分析公司个体以及具体的业务指标,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从众安保险来看,三年来虽然勤于各种技术探索,但似乎“杀手级”产品并没有出现,车险保费亦与预想中的数亿规模差距甚远,险种几乎全线亏损,过于依赖股东业务,成本支出高企。基于这些表现,互联网和金融界各自从不同视角,给出了相差悬殊的估值。
两年前A轮融资时,众安保险的巨量估值,便引发不同的评判。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众安保险作为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被加持的“关注溢价”,是其获得远高于保险同行估值预期的主要原因。
众安保险诞生以来,一向强调自己的科技基因,在招股说明书中更是定位为“保险科技公司”。而在保险业看来,无论从其产品结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乃至监管主体来看,众安保险本质上仍是保险公司。
有互联网金融人士指出,在金融牌照门槛提高、监管趋严的当下,特别是去年央行对金融科技划出“不得直接从事金融业务,须与持牌机构合作”的底线之后,作为持牌金融机构的众安保险,尽管保险业务不尽如人意,但其投资价值远超普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这是其高估值的逻辑。
众安保险亦深谙其一手保险一手科技的价值。众安保险CEO陈劲此前曾对媒体表示,众安保险以保险为工具,以技术为基础,构建一张价值网络。
去年成立子公司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众安科技”)之后,众安保险加快了打造科技板块的步伐,颇有向其股东蚂蚁金服和中国平安看齐的意味。登陆H股后,是否能够借资本之力实现新的谋篇布局?
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即将成为首只互联网保险股的众安保险,“一直听说,从未了解”。在长达500多页的招股说明书里首次披露的诸多数据,将勾勒出众安保险怎样的面目?
上市估值分化
6月的最后一天,香港联交所公告栏里出现一则招股说明书,迅速引起市场关注:这是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递交的H股IPO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如获顺利上市,其将成为保险科技第一股。
IPO团队阵容不可谓不豪华:JP摩根、瑞信、UBS瑞银、招银国际组成联席保荐人。据媒体报道,众安保险拟向数家战略投资者出售5%-10%股权,H股IPO集资规模高达12亿-16亿美元,估值原则上不低于90亿美元(约合610亿元人民币),不过,据《财经》记者了解,上述事项目前还未最终确定。
成立三年有余就登陆资本市场,无论是作为互联网金融公司还是保险公司,速度不可谓不快。据了解,无论是投行还是众安保险内部,都感到出乎预料。
不过,对于众安保险来说,上市早已是其既定战略。早在2014年12月,众安保险股东大会批准设立以权益结算及以股份为基础的补偿计划。随后,众安保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2015年初授予董事和员工6000万股股份。2015年修订员工持股计划,上海灏观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上海谦果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入场,接盘其并列第二大股东优孚控股有限公司所持6000万股股份。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被业界视为其IPO的前奏。据了解,很多公司上市前以原始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既利于明晰股权,又能稳定核心团队,分享上市成果。参与者的成本亦比较低。以众安为例,其员工持股计划每股为1.5元。
与此同时,众安保险亦启动A轮融资。2015年6月7日,完成A轮筹资,摩根士丹利、中金证券(香港)、鼎辉投资(CDH Avatar,LP)、凯思博基金(Keywise ZA Investment)和赛富基金(Equine Forces Ltd)五家新股东加盟,以每股24元人民币、总计57.75亿元认购众安保险2.41亿股外资股。与原始股东主要来自互联网业不同,此次进入的五家新股东悉数来自投资界,此举亦被业界理解为其在铺路IPO。
此外,去年众安保险董事会和管理层有所调整,引入数位有投行或操盘IPO经验的新成员。比如,来自蚂蚁金服、出任众安保险董事的韩歆毅,曾操盘阿里巴巴集团IPO、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和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架构重组等项目,众安保险独立董事杜力是国内资深投资并购专家,去年初任总经理助理的胡天睿曾在瑞银投资银行等重要管理岗位任职。去年12月出任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的毕仕宇,曾就职于埃森哲,带领两家企业在美国和香港上市。
此次登陆H股,根据众安保险此前的规划,A股亦在其考虑之中。今年2月,业界曾传闻证监会拟为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提供IPO“绿色通道”,有报道称,众安保险亦在名单之上。
无论是在A股还是H股上市,市场对于众安保险的关注焦点和分歧在于其估值。比如,IT桔子数据库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估值榜TOP100》显示,2016年众安保险估值为552亿元,仅次于蚂蚁金服和陆金所两家千亿元估值公司之后。而中华保险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保险公司市场价值排行榜》,给予众安保险的市场估值则为31.74亿元。互联网领域和保险业对其的估值差距甚巨,恰恰反映出对众安保险定位和属性的不同认知。
据《财经》记者了解,早在A轮融资时,市场对众安保险的估值就存有争议。众安保险曾与一家传统保险公司洽谈,对方认为其估值过高而未谈拢。
彼时,内蒙君正收购华泰保险的股权时,参考人保财险H股的估值,给予其80.16亿-96.92亿元的估值。因此,众安保险的估值不为该传统保险公司接受,亦在情理之中。
从估值方法上来说,据了解,当时众安保险曾把陆金所、蚂蚁金服和美国的Lending Club作为估值样本,参考了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23.1的P/E倍数中位数和高成长保险公司16.2的P/E倍数,采用FY+2P/E估值法,得出来的估值基础为134亿元,假设估值倍数是15倍和25倍。而中华保险研究所估值采用的是保险公司动态非线性一般均衡定价模型(Insurance Company Pricing Model)。
有互联网风投界观点认为,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对于用户数的价值判断,不仅看软件安装量、下载量以及活跃用户数,还要看传播因子和用户留存率。对于流量的考量,则主要看其变现能力即ARPU值。
众安保险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成立以来累计销售72亿份保单,服务逾4.92亿名客户。截至2016年,78%客户至少被服务过两次,每名客户年内平均获得10.3份保障。众安强调用户数量和流量规模,颇有以互联网企业其用户量做估值基础的意味。
但如果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说,众安保险的业务过于碎片化,2014年-2016年的件均保费仅分别为4元、7.30元和9.9元。如果以每个客户年均10份保单来算,年均保费亦不过百元左右。有保险公司人士指出,这种碎片化保险大多数是赚流量不赚规模,而且平台成本较高等于为平台打工。
分子实验室创始人刘扬表示,市场对众安保险估值的分歧,主要是对其定位的不同理解。如果从互联网保险逻辑来看,众安保险最大的问题是作为保险公司成立,而不是科技公司。从传统的资本逻辑上来说,把握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概念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刘扬认为,众安保险资本的价值大于保险本身,这或是其股东的初心,“所以不能以保险公司估值的逻辑看待”。
一位互联网保险从业人士认为,众安未来的价值在于是否能通过科技实现重塑保险价值链,打造金融科技生态。
对于众安保险发行价的估算,一些互联网金融和投资领域人士认为,低于其A轮融资的24元可能是大概率事件,“这个价格太贵了,可能个位数较合理”。一位互联网金融领域资深人士表示。
一位投资界分析人士则表示,香港市场通常给予科技股的估值不高,2004年腾讯控股在H股上市时,发行价仅3.7港元。本月上市的游戏硬件厂商雷蛇估值最高不过50亿美元。
今年5月,彭博数据显示,沪深300信息技术指数的市盈率在40倍,恒生综合资讯科技业指数41只成份股的市盈率中值仅为16倍,两地之差创历史新高。上述投资界分析人士表示,除非众安保险出现“全城热炒”的现象,否则在当下的港股估值水平下,股价恐怕很难达到A轮融资时的股价。
无论众安保险最终以何种价格发行和开盘,作为首只保险科技股,其话题性有望引发市场对互联网保险的关注。刘扬认为,以众安上市为触媒的保险投资热,会提升互联网保险业整体的估值水平,对所有资本市场的保险投资人来讲,投资的安全边际都会提升。
一位保险业人士表示,成为上市公司之后,能极大提升众安保险的品牌知名度,由此也将获得更多的客户和流量。
利润与成本齐飞
对于一只脚已迈进IPO大门的众安保险来说,讲好一个动人的资本故事,博得一个漂亮的股价很重要。但动人的资本故事和高估值并非空中楼阁,亦需要数据和业务做支撑。
作为保险消费者和资本市场投资者,亦有必要充分了解众安保险的基本面,透析数据背后的经营实质,研判其真实的投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分散在500多页招股说明书里的各项数据,勾勒出众安保险既有重视创业开局、不惮成本“烧钱”的互联网企业的风格,又有新兴保险公司赚快钱的激进投资风格。
如果以盈利指标来看,众安保险表现不错,迅速打破了传统财险公司七八年才能盈利的“惯例”。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3698.1万元、4425.7万元和937.2万元。不过,这一持续盈利的局面,却在今年首季被打破,众安保险以亏损3.17亿元,位居亏损规模首位。
众安保险的利润结构亦与传统保险公司一样,主要来自投资收益,三年投资收益净额分别为8006.2万元、5.21亿元和9862.4万元。
在投资策略上,众安保险显示出较为激进的风格。2015年权益类投资占比高达23.4%,高于15.18%的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股票投资占比为16.7%。2016年这种投资风格得以延续,权益类占比亦有23.1%之多,高出13.28%的行业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其中股票占比17.8%,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具体到投资品种,除了股票,众安保险在2015年-2016年大笔投资在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和理财产品,其中,仅通过“众安乐享1号”账户投资于“上海信托-武汉四环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就达3.5亿元。截至2016年底,并表的四只资管计划产品认购总额为6.16亿元,未并表的信托计划余额为9.70亿元,理财产品则为8.01亿元。无独有偶,泰康在线2016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亦显示,其2016年亦主要投资于信托计划和保险资管产品。
在2015年以来牛熊叠市的震荡行情下,众安保险较高的权益类投资占比,使其投资收益产生较大波动:2014年和2015年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7.3%和12.6%,分别超过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1个和5个百分点,但2016年却降至1.7%,远低于5.66%的行业平均收益率。
众安保险招股说明书显示,平安资管公司是其投资管理人。据了解,如此低的投资业绩,引起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震怒,平安资管公司内部已为此检讨和问责。
众安保险资产端的投资收益起伏不定,负债端则面临高企的业务成本。众安保险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2016年,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08.6%、126.60%和104.70%。从决定综合成本率高低的两大指标来看,费用率分别为35.2%、58.10%和62.70%,赔付率分别为73.4%、68.5%、42%。以2016年为例,这三个指标分别高于99.52%、39.85%和59.94%的财险业平均水平。
招股说明书显示,众安保险业务开支的最大部分来自咨询及服务费、手续费及佣金,咨询及服务费主要用于通过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平台销售保险产品的费用。其中,咨询及服务费的三年数据分别为9446.2万元、5.91亿元和10.93亿元,在已赚保费净额的占比分别为13.3%、30.7%和33.9%。手续费及佣金分别为1615.4万元、1.01亿元和2.87亿元,在已赚保费净额的占比分别为2.3%、5.2%和8.9%。从增速上来看,这两项指标已超过总保费增速。
对比另外两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其技术服务费开支占比亦不算低,泰康在线2016年的技术服务费为1.34亿元,在已赚保费中占比23.39%。易安保险则为1.74亿元,占比76.99%。
一位财险公司业务部门人士指出,其实互联网保险的成本并不比传统渠道低,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代销航意险、航班延误险等险种的手续费高达70%-80%以上,有的险种甚至能达到90%。不过,据《财经》记者了解,众安保险与各平台合作,并不是按平台代销手续费方式付费,而是按以双方共同研发产品和系统的项目来打包收费。
一位保险公司网销部门人士则表示,做互联网保险,谁的成本控制得好,谁就是赢家。但是在激烈竞争中,大型互联网平台非常强势,即使是大型保险公司也没有多少议价权。目前,电商获客成本已高达300元以上。
然而,以高成本获得的流量客户的转化率并没有想象的高。上述保险公司网销部门人士透露,一般在千分之一。不过,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众安保险通过嵌入场景的模式获客的转化率能达到10%以上。
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互联网平台对于保险公司的意义在于,一是收集保险需求甚至创造需求;二是用标准化降低边际成本,使保险产品从低频转向高频,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尽管成本高企,势必仍要联手平台。
去年成立众安科技后,众安保险加快打造科技板块的步伐。截至2016年,其研发资金高达2.14亿元,占总保费的6.3%。《财经》记者获悉,随着科技平台的扩展和更多项目孵化,今年众安保险在科研上的投放还将增加。
在诸多指标中,对于资本市场投资者来说,最为看重的是体现企业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ROE)。“股神”沃伦·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看企业,我最看重ROE指标,能维持高ROE特性的股票,才是我最终的选择标的。”
以众安保险为例,其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2016年该指标分别为3.7%、1.1%和0.1%,而同样具有金融与互联网属性的中国平安2016年的该指标则达16.27%,腾讯控股摊簿后的ROE亦达23.53%。一位互金领域人士表示,上市后的众安保险ROE能否成长,来看其未来科技保险模式打造出多大的想象空间。
创新与发展困局
对于秉持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来说,对持有保险公司牌照的众安保险,难以忽略对其保险业务结构和质量的考量。
根据众安保险2014年-2016年的三年规划,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面向未来,完成业务上的布局,其中包括车险、信用险等重点险种。
截至2016年底,这些业务线的布局如约完成。众安保险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已形成生活消费、消费金融、健康、车险和航旅生态等五大主要生态系统。
在各险种中,投资人最关注的莫过于国内财险业的头号险种车险。一位财险公司人士曾对《财经》记者表示,正是因为众安保险所构想的车险保费预期,才获得高额估值。
根据众安保险在A轮融资路演时所展示的发展蓝图,2015年-2020年的车险保费收入将分别为1亿元、13亿元、30亿元、60亿元、110亿元和180亿元。众安保险CEO陈劲2015年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曾信心满满地表示,对于当时高达7000亿元规模的车险市场来说,这一预期并不算高,只要能进入这个领域,众安保险“一定有办法做到规模”。
然而,梦想丰满,现实骨感。众安保险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6年,车险业务保费收入为372万元,距离其当初13亿元的预测差距甚远。对于车险保费规模较小的原因,众安保险表示是与经营区域较少有关,2016年底该业务仅在6个地区展业。
不过有多位财险公司人士指出,众安保险车险保费较小的重要原因在于其与中国平安的保费分成政策。由于没有线下机构,众安保险只能借助于中国平安开展线下业务,联合推出的保骉车险,保费和索赔付款比例皆按“三七开”划分,即众安保险占三成、平安占七成。
在市场竞争和发展压力之下,众安保险亦采用传统保险公司常用的营销套路,并为此付出了监管代价。因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众安保险通过PC官网、手机官网等自有渠道销售车险业务时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赠送礼金或礼券共计4.57万元,今年2月保监会对众安保险罚以20万元,并对分管车险的高管和车险部门负责人处以警告和个人罚款。
近日,保监会启动商业车险二次费改,出台销售行为回溯制度,并开展车险乱象整顿工作。种种迹象表明,重拳治乱之下,车险尤其是网销车险在规范的同时规模可能下降。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四个月的网销车险锐减了40%。而众安保险未来车险如何发展,令市场关注。
《财经》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目前众安保险对于车险保费规模已不太刻意而求,而是侧重于以车险为切入口,打造与之有关的生态系统。
高企的综合成本率之下,众安保险主要险种的利润承压不小。2014年-2016年财报显示,几大险种的承保盈亏情况颇为飘忽:2014年责任险、保证险和信用险实现承保盈利,意外伤害险、家财险和其他保险(主要是货运退货险)承保亏损。2015年,除了信用险承保盈利,其他险种皆承保亏损。2016年,责任险、健康险和其他保险承保亏损,保证险、信用险和意外伤害险承保盈利。
今年以来,众安保险主要险种承保利润进一步恶化。众安保险在招股说明书中已预警,预计今年一季度,健康、消费金融和航旅生态系统的保费将大增,综合成本率亦将继续超过100%,经营开支的幅度将超过净保费收入,首季将由盈转亏。据了解,首季巨亏除了研发成本继续增加,投资收益亦不佳。
相比业务难获承保利润,众安保险的业务更令人质疑的是,过于依赖其股东的业务支持。招股说明书显示,众安保险的前五大保单持有人(支付宝、赢众通、招财宝、携程和顺丰速运),2014年-2016年的合计占比分别约占总保费的9%、29%和28%。其中,来自支付宝的保费收入最多。
众安保险在招股说明书中坦承,蚂蚁金服和平安保险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没有股东的支持和资源,将无法实现快速增长。
据了解,虽然起步于股东资源和支持,随着自行研发的科技的逐渐运用,众安保险正在谋求股离与单个场景平台提供方的合作,转向电商全生态的连接,目前已连接了180多个合作方。
而在成立伊始,因为众安保险与这些股东平台的合作并不具有排他性,为了在同业红海中杀出重围,众安保险推出颇多创新的产品点子。
彼时正值互联网金融兴盛,一批所谓创新型保险产品推出市场,在引发互联网用户对保险的兴趣的同时,也因存 在噱头遭到非议,有些则不符合精算原理被监管层叫停。
初涉保险领域的众安保险,亦遇到创新与监管的边界如何厘定之困,屡因踩线收到监管措施。2014年8月,其网络交易平台责任保险和个人航空行李托运丢失保险两款产品,因费率厘定不符合公平性原则被叫停。2015年1月,因对航班延误险的产品描述不准确,以及消费金融担保产品的风险披露不足被叫停。
在一些险种被叫停的同时,相关监管政策的调整,亦对众安保险的发展带来影响。比如,其2015年获批试点的经营投资型财险,今年初该类险种受到严格监管,再次被叫停。受去年底发生的“侨兴债”事件影响,今年6月保监会发布《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不得为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子公司和关联方的融资行为提供该业务。该险种是众安保险承保利润大户且是唯一一类三年都获承保利润的险种,有业内人士预测,作为“侨兴债”事件涉及的一方,在此新规之下,众安保险的该类业务可能将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其盈利情况。不过,《财经》记者获悉,众安保险已对该业务进行过梳理,内部判断新规对其没有太大影响。
两年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众安保险的自我认知是其业务模式尚不具独特性,也没有做出核心产品。两年来,尽管众安保险已形成比较齐备的产品线,但其保费规模仍不尽如人意。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2016年,众安保险总保费收入分别为7.94亿元、22.83亿元和34.08亿元,已赚保费净额则分别为7.12亿元、19.21亿元、32.25亿元。
对于众安保险业务上的乏力,一位互联网保险研究人士表示,从资本方的角度来说,众安保险讲述的是一个资本的故事,如果保险业务做得好,自然是锦上添花,即使业务不尽如人意,也未必影响其未来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因为对很多投资者来说,模式比业绩更重要。对于众安保险来说,仅靠发展业绩恐怕也难以支撑太久,通过上市筹资并实现赚钱效应,发展才能持续。
探路科技赋能金融
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黑天鹅”事件频出,在今年金融监管全面趋严形势下,创新已让位于监管。4月保监会下发《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保险公司要重点防范互联网保险等新型业务的风险,防范互联网跨界业务风险。
以创新立本的互联网金融,将何去何从?自我定位于保险科技公司的众安保险,将如何在与传统保险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在撞了几次监管红线之后,众安保险对产品形态创新的尝试有所收敛,转而在定价、形态分销、核保、理赔和技术后援等环节进行技术上的创新探索。
陈劲2015年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如果不走向服务,永远做不大。众安保险必须思考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变既有的服务形态。”
2016年7月,众安保险下设的子公司众安科技成立,并迅速形成基于众安科技的机构网络。随后,众安科技斥资120万元收购杭州企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斥资1000万元成立上海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今年2月成立北京有我在科技有限公司。
3月,众安保险为众安科技增资4.5亿元。随后,众安科技成立上海分公司和全资子公司众安(深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众安保险已初步在京、沪、深、杭构建了科技板块布局。
众安科技内部提出“1234”战略,显示出占位科技版图的野心:输出一个平台区块链云平台;立足金融、健康两个命题;以信任、连接和加速为三大使命;坚持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四个领域进行长期探索。
众安保险招股说明书显示,众安科技将进行S、X、T三个系列的技术输出,今年4月其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安链云”平台已进入商用阶段,是全球第一个部署在云端的保险核心系统。
目前,众安科技已向一些小保险公司合作输出S系列,为其打造互联网平台和系统。据了解,未来该系列将覆盖各类保险公司、经纪公司、代理公司和保险平台等保险业态。
去年11月在众安科技品牌发布会上,陈劲表示,众安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科技大脑”,并在未来向生态圈输出科技能力。
向金融生态圈输出技术,正是蚂蚁金服当下之举。甚至在一些科技输出和运用上,双方已颇有对垒的意味,比如,5月蚂蚁金服推出基于图像定损技术的定损宝之前,众安保险已在其手机碎屏险等业务板块自我研发和应用了该技术。
众安保险在科技领域的布局,引起业内对其是否做成“小蚂蚁”或“小平安”的猜测。颇为微妙的是,自从推出Techfin概念、转型要做“技术流”以来,蚂蚁金服保险事业部所推出的首款产品车险分,平安和众安保险都未出现在合作名单中。
目前,平安已基本完成自建生态和入口,而蚂蚁金服则形成入口全覆盖的生态体系,正对中小保险公司形成吸附效应。据了解,众安保险内部并不认为三方存在竞争,因为其是以保险切入,围绕保险生态输出与之相关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而蚂蚁金服以支付切入金融科技生态圈,输出技术。切入点不同,决定其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众安保险开始谋求占位金融科技和赋能技术,随着其完成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是否会迅速长大成为可以比肩蚂蚁金服或平安的小巨人?
对此,一位保险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认为,短时间内众安保险尚无实力和平安或蚂蚁金服抗衡。即使相对于大中型传统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的科技投入不菲,但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形成效益,还需要时间。其能否借助科技重塑保险价值链,形成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并实现保险业务的提升,还有待观察。
尽管目前尚幼,不可否认,众安保险作为首家以互联网公司组织架构建立,并实现线上完全承保和理赔的保险公司,其在互联网保险领域仍具杠杆意义。
陈劲非常推崇硅谷创投教父、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所著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一度公司里人手一本。彼得·蒂尔在书中提出,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对于众安保险来说,是否以及如何实践这一观点?
据了解,众安保险管理层目前提出“在线”的新概念,谋求实现“全程在线”的状态,即打破线上和线下的分离状态。对于这家名叫“众安在线保险”的公司,投资者会“在线”吗?
(本文首刊于2017年7月24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