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自己喜欢喝茶,慢慢的买了一大堆紫砂壶,盖碗,煮茶器等茶具,又囤积了很多茶叶,然后感觉自己马上退休了,想开一个店一边养老,一边可以继续和朋友们有一个玩耍的地方。
< class="pgc-img">>我认识的很多人有这个想法的不在少数,那么他们适合开店吗?他们要开紫砂壶店还是茶叶店,这个有区别吗?我的观点是大部分人不适合开紫砂壶店。紫砂壶店专业性太高,客群相对少,开壶店的技术难度很大,虽然看很多人也开了实体店,真正做到长长久久的店真的凤毛麟角。
< class="pgc-img">>开茶叶店就容易吗?以前或许相对简单一些,近些年开实体店的都知道其中心酸,看似暴利的行业,一天卖出去的茶叶也许都不够交房租,水电,停车费,人工费,更加不要算自己积压的货品的利息。
< class="pgc-img">>听你罗里吧嗦半天,你凭什么给大家建议?就凭我开了那么多店,装修,设计,布置,人员培训,团队建设都是自己搞定,并且销售一直让人羡慕,就可以给大家一些小建议。
< class="pgc-img">>紫砂壶店其实比茶叶店投资小,场地小,装修简单,壶不怕发霉,没有要求特别的仓储空间,但是他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如果对紫砂壶有特别深刻了解,并且十分热爱的,也是可以开成功的。对于壶的热爱是成功的秘诀,如果只是为了开一个店而开店,千万不要开壶店。就像很多人感觉自己喜欢喝奶茶,就去开奶茶店,她们没有搞清楚自己只是喜欢坐在奶茶店里,悠闲的喝着奶茶,和朋友们海阔天空闲聊,并不喜欢在奶茶店里面忙忙碌碌的卖着奶茶。
< class="pgc-img">>开紫砂壶店不要选择贵的房租的门面,亏损的时候你会感觉心里发毛。紫砂壶不是一个生活必需品,很多人走过路过你的店,也只是去看看热闹,想要买一把壶估计还要请教一堆所为的专家。专家们给出来的意见真的五花八门,你听了可气又可笑。
< class="pgc-img">>紫砂壶实体店最好卖有品牌的,明码实价,在官网可以查询的,这样说服实体店客人会相对简单一些。还想着不标价格,看客下菜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品牌壶店会为你吸引一批品牌的忠实粉丝,到处拿货,货品的质量其实完全没有办法保证,泥料也是参差不齐的,养壶效果自己都一无所知。
< class="pgc-img">>开紫砂壶店是要熬的,熬不过去就倒闭了,血本无归,所以开店之前一定想好了自己可以拿出来多少钱投资,能坚持一个壶卖不了多久?自己有没有人脉,自己的朋友会支持自己开店来店里消费吗?如果自己生活中和朋友都相处不来的人,劝你不要开店。
< class="pgc-img">>开茶叶店有什么要求吗?你必须有稳定而且底价的优质货源,你必须舍得在店铺装修上下点功夫,一家邋邋遢遢的茶叶店,估计以前可以,现在不行了。因为要求不高的人群就去网上购买了,要求高的客群来实体店消费,需要一种比较好的喝茶品饮环境。
< class="pgc-img">>茶叶店需要去热闹的街道开吗?我觉得热闹不热闹的还可以在考虑,好停车是一个很大的硬性指标。现在喝茶开车来的,如果没有办法保证停车的要求,客人就会匆匆忙忙,来了一下就走了,消费就不高。如果有一个茶叶店停车免费,客人就很喜欢呼朋唤友来,因为不会尴尬请了朋友来,又因为无法停车,或者停车费太贵,朋友尴尬离开。
< class="pgc-img">>很多请店员的茶叶店最后都是老板亏钱赚了吆喝,卖不去什么茶叶,就是得一个大老板的身份,然后一个月几万块的亏损,也是在别的行业里面赚的钱贴补过来的。想要赚钱的自己去做应该会比请店员强,打扫整理这些请人来干就行,自己亲自服务客人,效果才是最好。老板本身的阅历才是茶客们欣赏的地方。
< class="pgc-img">>有的人以为请几个美女泡茶就会有一堆花钱的男士抢着买单,他忽略了喝茶这个事情还是相对高雅的,喜欢这些花花肠子的客人去的是yd,不是茶叶店。茶叶是茶叶店的核心,你卖的什么,价格优势是什么,你的服务可以达到什么层次,你还可以给买茶叶的客人提供什么其他帮助。有时候买茶叶就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突然一天就想买了,然后买了一次,送礼也都是茶叶了,因为希望自己的朋友也可以喝上好茶。
< class="pgc-img">>现在小盒装,小袋包装的茶叶好卖,单价虽然高一点,也可以给来喝茶的朋友花很少的钱给老板的辛苦捧一个场,一份茶礼在100多还是很好让人接受的。
< class="pgc-img">>最后一点,实体店客流实在不多,有能力的老板们最好兼做线上推广,因为有实体店,信任感会好很多,客户看货也可以很直观的展示,不然守株待兔的搞法很容易陷入僵局,最后暗淡收场。坚持在实体店一线的同行们,一起加油,春天在不远的地方。
辑/向日葵风车,关注,点赞,收藏
上一章了解了因茶叶、白银、鸦片引起的战争,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茶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章将中国的茶叶之销路作为出发点,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以茶治边”、“以茶易马”、“茶马互市”以及“茶马古道”。茶叶之路分为两个篇幅,一、边销茶和侨销茶;二、茶马古道。本篇分为2节介绍,1、边销茶和侨销茶;2、“以茶易马”和“茶马互市”(附:雅安和康定的介绍)
< class="pgc-img">>茶的基本连载(五)
茶叶之路
边销茶和侨销茶[1]
自唐代以来,茶叶已成为一种重要商品,历代统治阶级把茶事作为搜刮财富的重要手段之一,采取了种种苛刻的茶政或茶法。其中有贡茶、榷茶、引茶、茶课、税茶等制度。另外与边区少数民族之间形成“以茶易马”、“以茶互市”、以及“以茶治边”的政策,通过内销和外销形成的茶之路,对边区的茶马古道,对外的海上贸易之路。
茶的边销及侨销
据茶叶的销路可以分为外销茶、内销茶、边销茶以及侨销茶。边销茶是一个很早形成的商业经营概念,指销往边区的茶,古时的边区主要指现在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侨销茶指销往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的茶;外销茶则指销往日本及欧美国家的茶。
/边销茶/
因茶的工艺和形状,边销茶又称“紧压茶”和“砖茶”,传统的规格有2千克、1千克和500克等。它以黑毛茶、老青茶及其他适制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压等典型工艺过程加工而成。边销茶是边疆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对政府而言,也是事关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民贸产品。
< class="pgc-img">?川藏线上的茶马古道
>/边销茶与少数民族/
边销茶的消费群体是生活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以及绵延数千里丝绸之路两侧的蒙古、藏、回、维吾尔、裕固、锡伯、哈萨克等20多个民族的数千万人民。用黑茶熬制成的茶,能够祛痰消食,为饮食结构单一的边民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因此又有“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和“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说法。其中,消费量最大的茯砖茶被称为“生命之茶”。
< class="pgc-img">?蒙古草原上的奶茶
>各族人民喝茶的习惯不一样,比如蒙古族人主要喝奶茶,蒙古族奶茶是在水中加奶熬茶;藏 族人则喝酥油茶,酥油茶是熬茶后添加酥油(奶油)饮用;回族的八宝茶是待友接客的上等饮料,茶料叫锅锅茶,配以冰糖、核桃仁、红枣等,香甜可口。
< class="pgc-img">?藏族人手工制作酥油茶的工具
>/边销茶的品种/
边销茶的品种也很多,主要有湖南的茯砖、黑砖、花砖;湖北的青砖、米砖;四川康砖、金尖;云南紧压茶等。各民族所饮用的连锁茶品种也不同。茯砖、黑砖、花砖、米砖主要供应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康砖和金尖主要供应西藏和青海;青砖茶主要供应内蒙;云南的紧压茶主要供应给云南本省,部分供应到西藏和四川。现在的边疆少数民族最熟悉的几种名茶有“川”字牌青砖茶、“牌坊”和“火车头”牌米砖茶、“川”字牌加碘茯砖茶、“川”字牌绿砖茶等。
< class="pgc-img">?砖茶
>/现代边销茶/
20世纪50年代,为保障边疆各民族生活需要,政府规划建成了一批边销茶生产企业,其中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生产厂家为国营湖南省益阳茶厂、湖北赵李桥茶厂及四川雅安茶厂;并且颁布了《边销茶国家储备管理办法》来规范边销茶的收购、储备及销售。
随着现代交通发展和信息化进步,边区蔬菜供应充足,更多精细茶类可供选择,边销茶的传统消费市场正在缩减。来自内地的茶叶不再有“以茶易马”的历史使命,也不再是边区人民唯一的维生素来源,但上千年养成的口味和习惯还是植入边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在传统边销茶覆盖的市场区域之外,以养生价值为特点的边销茶(黑茶为主)开始返销内地,为都市人所接受。
< class="pgc-img">?黑砖茶
>/侨销茶/
中国茶因其口味和保健功效受到世界消费者欢迎。而对那些自幼受茶文化影响的华侨而言,一杯中国茶叶冲泡出来的茶,更是可解乡愁。传统的侨销茶有云南普洱圆茶(七子饼茶)、福建武夷岩茶和广西六堡茶等。
< class="pgc-img">?“落南洋”的茶叶
>茶在粤港
港人爱饮茶,除去上茗茶馆品好茶外,茶饮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在中西文化交汇的茶餐厅里,港人爱喝茶式红茶调制的奶茶、鸳鸯茶和冻柠茶;到广式茶楼第一件事是开壶茶,一般茶楼会供应中国内地的普洱、寿眉、铁观音、香片、菊花等。
< class="pgc-img">?百年历史的香 港老字号茶楼“莲香楼”
>茶在东南亚
汉唐以来,茶叶就与丝绸、瓷器一道成为丝绸之路贸易的必需品。在宋代,福建省港口贸易繁盛,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当时有58个国家和中国有茶叶贸易,如今这些国家遍及东南亚、西非、北非等地。随着泉州、福州、漳州、厦门港相继兴起,越来越多的福建人下南洋,尤其在马六甲、沙捞越(今马来西亚砂拉越州)一带,聚居了大量闽籍华侨。因此,马来西亚人饮茶以传统的福建铁观音和武夷岩茶为主。
< class="pgc-img">?南洋甘庶园的华工,标配的一个饭盒一个茶罐
>清末国势衰落,迫于生计的同胞们远渡马来西亚挖矿为生。许多矿工带着六堡茶前往锡矿之乡霹雳州工作。马来西亚的气候湿热,人们容易水土不服,他们把六堡茶作为解热驱毒的茶饮,茶渣用来洗澡。应当时需求,茶商们大量进口价格便宜的六堡茶到当地。
< class="pgc-img">?马来西亚霹雳州锡矿工
>--End--
下回:“以茶易马”和“茶马互市”
回顾:
宋代点茶的饮茶方式风靡整个社会,宋人进入了“精致生活”
宋代除了点茶,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贡茶制度、茶著和茶诗
为什么说宋代点茶,是中国茶艺的绝响?
中国茶艺的演变,是怎样从宋代点茶到明清泡茶的?
明清时期,中国茶是如何传至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全球各地的?
在现代还有这样的社交艺术吗?与茶有什么相关?
喝茶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让人着迷的一种嗜好,由此而引发一系列战争
这些中国出产的奢侈品、时兴货畅销欧洲,也带来了隐患?
英国人用鸦片换取茶叶,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想用茶叶来作为外交手段,清政府是自信还是无知?
[茶的基本连载]
以《中国茶的基本》这本书为主导,结合其他“茶之书”整合内容,连载介绍关于茶的基本知识,向所有人推广茶生活。欢迎有疑点或问题的留言讨论。
回顾
阅读资料:
1.英国,罗伯特·福琼,两访中国茶乡2.中国,姚国坤,惠及世界的一片神奇树叶3.法国,皮埃尔·约瑟瑟夫·雷杜德画植物图绘4.中国,罗威尔主编,中国茶的基本5.中国,郑国建主编,中国茶事6.中国,吴觉农,茶经述评7.美国,乌克斯,茶叶全书8.美国,梅维恒&郝也麟,茶的真实历史9.英国,罗伊·莫克塞姆,茶、嗜好、开拓与帝国10.日本,荣西禅师,喫茶养生记11.中国,吴钩,风雅宋 看得见的大宋文明12.美国,伊沛霞,宋徽宗13.英国,柯律格,雅债 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14.加拿大,卜正民,纵乐的困惑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15.德国,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16.中国,周重林,茶叶的战争17.中国台湾,陈慈玉,生津解渴 中国茶叶的全球化
围炉小叙##时下流行的“围炉煮茶”,你煮了吗?#??
围炉煮茶,听起来很有文艺范,貌似浪漫又实用。
其实我并不是心血来潮,前两年我就一直研究过那些烤炉啊,炭啊,食物啊,但一直没出手,应该是当时没有那个摆放的条件吧,其实前两年我在租住在村子里面空间还是很大的,但又感觉自己围炉煮茶的心愿并不是那么强烈,所以研究了一番,也便作罢了。
那个时候倒没有什么围炉煮茶的概念,只是在外面旅游的时候,南方有人在寒冷的天气喝的罐罐茶,我很心仪,想着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大家能守着一炉炭火,烤上一罐自己喜欢的茶,是很暖心的吧。
今年又搬回了楼房居住,每天要照顾老爸老妈的一日三餐,还要熬中药,所以基本没有什么离开家的日子,貌似活动空间小了,自己的生活也失去了颜色,而且在楼里面居住,这些邻里和在村子里的时候感觉不一样,多是关上门,自己过自己的日子,所以这回奔着悦己的原则,我决定还是把这套围炉煮茶的东西安排上。
第一件事当然去上网上搜一些必备的工具,这一搜不要紧,现在围炉煮茶这么火,不光是在家里面,可以自己喝,现在好多民宿啊,小院儿啊,都有这些东西,应该是有一个很好的氛围吧,倒是让我也打开了思路,想想若是两年前入手了,那我现在也应该是个资深人士了。
面对网上这些琳琅满目的电的、陶的、铸铁的茶炉颇为费力的研究一番。价格倒是不高,但总觉得不太实用,思索之后还是买了小号的折叠烧烤炉平替了,因为我想的是除了煮茶之外,我还想同时烤着很多东西,平面的空间大一点,还是有很多好处的。烤茶的杯子还是要专业一点。我买了现在比较实用的陶土的杯子,500毫升有自带的隔网,到家后先用米煮了一杯粥,待放凉后再放置一晚,第二天早晨起来再把它洗干净,这样就算开壶了,经过这样处理的茶杯在以后的使用中就不容易炸裂和漏水。事实证明,这一步我是成功的。
我准备的一些材料有红茶,玫瑰花,桂花,陈皮,菊花,枸杞,还买了羌灰枣、桂圆、橘子、栗子和梨,烤茶的炭买的是果木炭和荔枝炭,这些都是据说可以在室内使用烟气不大的。
万事俱备,今天开炉~
第一件事肯定是要点燃炭火,我用了两块易燃的果木炭,然后上面架上荔枝炭,刚开始点火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烟的,我还是有些担心的,就怕茶没喝到人中毒了,所以赶快还是把窗户给打开了通一下风,五六分钟之后等碳火燃起来就没有那么大的烟了,基本上是没什么味道的,我才安下心来。
点碳还是个困难的事
>现在在网上比较流行的是做烤奶茶,我又不想喝奶茶,所以我还是想自己组合一下,茶杯烤热之后,再把红茶炒香,同时,把枣在炉子上烤好,要烤糊一点,此时桂圆也烤的有些软了,剥皮去核,再将枣和桂圆肉都投放到杯中,加入两朵玫瑰,一撮桂花,放一点冰糖,冲入热水,在火上慢慢的加热,直到咕嘟咕嘟的冒小泡,这个时候的花香和枣香也出来了。
第一锅茶
>说一下我的经验,枣要用水泡着喝的话还是应该剖成两半再烤,这样烤的又快又好;栗子在烤之前最好开个口,否则它会半路炸掉;桂圆最多能烤个小糊,千万不要大糊了,热了之后有点糊再吃还是很香的;枣要是吃的话,就整个烤稍微有点焦就可以了,里面的肉还是软软的,千万不要烤的太糊太硬就不好吃了;红薯的话最好不要整个烤,除非你要烤茶的时间很长。那就用锡纸包着,在上面慢慢烤。我是把它切成一厘米的薄片,直接在烤网上面烤的,这样烤的又快又好,就是外皮有点干焦,但确实很甜。
啥都挺好,就是红薯不切不爱熟
>总之今天还是体验了一下烤茶的乐趣,烤出来的茶也是很好喝的,很香甜,有枣香有花香,茶里面的果肉也很好吃,比起每日单纯的泡茶来讲,确实是少了原来那些略微寡淡的味道,感觉层次更丰富了,不知为什么倒是觉得挺解渴,喝了之后觉得浑身都暖洋洋的,一点也不觉得口渴,嗯,心情还是很美丽的。
明天准备试一下新的喝法。
很有年代感的样子
>特地在网上淘了一个很有年代感的搪瓷杯,我记得有一些地方烤梨呀什么的都用这个,所以我明天打算用这个杯子焖一锅烤梨,梨我已经准备好了,再加点冰糖枸杞什么的,炭火上煨一会儿,应该会很好喝吧?哦,还有橘子我今天没烤过呢,明天也试试吧。
在围炉煮茶这个领域我还算是一个新手小白,除了自己能脑洞大开一下,还要学习更多别人的经验,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给我吗?欢迎你们在评论区留言指导,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