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支付方便,快捷的优点广受大众喜爱,但随着其广泛应用,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本文将深入探讨微信支付方便的优势与不足,为读者提供全面、客观的认识。
一、微信支付方便的优势
1. 高效便捷:微信支付无需携带现金或银行卡,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完成支付,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2. 用户基数大:微信支付作为腾讯公司旗下的产品,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为用户提供了更广阔的支付场景。
3. 支付场景丰富:微信支付不仅适用于线上购物,还广泛应用于线下场景,如餐厅、超市、便利店等。
二、微信支付的弊端
1. 安全问题:虽然微信支付提供了多种安全措施,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但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黑客可通过钓鱼网站、假客服等方式盗取用户账户资金。
2. 隐私泄露: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需要提供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将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 诈骗风险:由于微信支付的普及,不法分子常常利用虚假商品、假客服等方式进行诈骗,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
4. 缺乏实体货币的仪式感:使用微信支付缺乏实体货币交换时的仪式感,对于喜欢追求仪式感的用户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遗憾。
5. 国际支付限制:对于需要出境旅游或外币支付的情况,微信支付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需要用户提前做好准备或寻找其他支付方式。
针对以上弊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
1. 提高安全意识:用户应定期更换密码、开启安全支付模式,不轻信陌生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2. 保护个人隐私:在使用微信支付时,尽量选择官方渠道和信誉良好的商家,避免在陌生平台上交易,以免泄露个人信息。
3. 警惕诈骗信息: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与官方客服联系,核实情况,不轻易转账、汇款。
4. 适度使用微信支付:对于追求仪式感的用户,可以适当减少使用微信支付的频率,保留一些实体货币的乐趣。
5. 提前了解国际支付规则:在出境旅游或涉及外币支付时,提前了解微信支付的国际使用规则和限制,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微信支付作为一款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警惕诈骗风险、适度使用并提前了解国际支付规则,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微信支付在方便快捷方面的优势,结合自身需求合理使用,使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我们也要呼吁相关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监管力度,提高微信支付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一个更加安全、便捷的支付环境。
所周知,「移动支付」在咱们的生活中,早已成为了大家非常熟悉的东西,不管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手机一掏一扫码,交易也就顺利完成了,这大大提高了咱们日常生活的便利性,那如果把这项技术给移植到汽车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 class="pgc-img">>早在2018年,国内的一些高速公路收费站就开通了支付宝通道,车主需要将车牌号和车牌号进行绑定,然后在下高速时,收费站的摄像头会识别到车牌,并通过系统自动扣取对应支付宝账户中的费用,其原理和ETC有几分相似,只不过不需要额外安装传感器,和办理手续,相对来讲更加方便。
2019年,中石油和斑马网络共同打造了“智慧加油”服务,搭载斑马系统的车型,在进入加油站后,传感器就会进行检测,确认车辆位置,随后系统会向中控屏幕推送“加油页面”,车主只需要在屏幕上选出对应的油枪和加油油量,使用一键免密支付即可,加油完成后,发票也会以电子版的形式发给车主,而上述整个过程都是在车内完成,非常便捷。
< class="pgc-img">>随后,小鹏P7也和阿里巴巴合作打造了一套,可以用于“充电桩”系统的车载支付系统,而华为也在2022年杀入车载支付市场,开发了一种基于V2X的车辆支付方式,也正是从此时起,车载支付开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乃至全球流行起来。
例如,日本住友商事就与英国沃达丰合作,在去年于欧洲推行起了车载支付服务,而Visa也和车载支付服务供应商Sheeva.AI合作推出了“商务代币化平台”,高通和摩根大通也一起推出了数字钱包,使用者只需要一次生物识别(指纹、人脸)登录以后,就可以进行车内外的支付项目。
< class="pgc-img">>当然,积极投身“车载支付”的,可不止有新能源车企和金融服务公司,一些传统车企也在这方面推出了不少类似的服务。
现代汽车就在去年9月推出了一项名为HyundaiPay的功能,这项功能将在新推出的现代Kona汽车上,车主可以通过车机屏幕支付停车费以及其他费用。而德国豪门梅赛德斯-奔驰在汽车上集成了指纹识别系统,配合Mercedes pay本地车载服务可以实现多种支付功能。
< class="pgc-img">>不过,尽管“车载支付”这项技术听上去比较前卫,但在实际使用上,其实还是有许多问题。首先,汽车要想实现支付,就得安装一些配套的传感器,类似指纹识别器、人脸识别等硬件,都是需要车企增加成本的,其次配套的充电桩、加油站也需要与支付供应商、硬件商进行合作,才能实现相应的功能,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都有各家的系统,车载支付也难以做到大规模的普及。
通用汽车就曾推出过名为Marketplace的车载支付系统,他们希望车主能够通过它实现加油、停车、预定餐厅等功能,不过由于功能繁琐,实际使用的用户并不多,所以该系统在2022年就被停用了。
毕竟无论车载系统做得有多好,大多数人都还是习惯于使用手机来进行支付操作的,这种使用习惯难以在短期内被颠覆。
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到餐厅用餐时,有些餐厅不提供人工点餐,甚至不提供现场菜单,消费者只能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进行“扫码点餐”。那么,到餐厅扫码点餐时“扫码点餐”对于消费者来说到底是便利还是烦恼?记者走访了多家餐厅进行了调查,并采访了律师解答了相关问题。
4月1日中午,正是午餐的时间。记者来到某餐厅门口,在餐厅服务员热情的带领下来到餐桌就坐,记者让餐厅服务员拿菜单过来看看,以便点餐,服务员指着桌上的二维码展示牌对记者介绍,“直接扫码点餐,上面是微信,下面是支付宝。下单的话直接支付。菜单的菜品比较少,以电子菜单为准。”
< class="pgc-img">某餐厅扫码点餐展示牌
>“扫码点餐”给消费者带来便利还是烦恼?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餐厅每个餐桌上基本上没有看到纸质菜单,桌面摆放的都是二维码展示牌。“扫码—关注商家公众号—同意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点餐”,这似乎已经成了在餐厅吃饭的四步骤,与传统的点餐方式相比,扫码点餐表面上似乎更有效率,也节省了人力成本,但是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扫码点餐要比传统的点餐方式凭添许多麻烦。顾客李女士带着孩子准备午餐,就在扫码点菜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在服务员的指导下好不容易才完成。她说:“操作不是很熟悉 ,我感觉不是很方便,我想看下刚刚点的菜,就点不开了,还要我往前翻,我也不知道自己点的什么。纸质的菜单还是比电子菜单方便些。”
扫码点单对年轻人造成困扰,对于老年人更甚。许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难驾驭复杂的手机点餐流程。今年67岁的陈先生表示:“扫码关注公众号,还要注册会员,对于我们年纪大的人来说,确实很不方便,我也不会操作。”
与繁琐、难以操作等问题相比,90后的顾客小刘却觉得很方便。“我觉得微信点餐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快,效率也很高。”虽然扫码点餐方便了,但小刘也有一定的担忧。“也是有担忧的,因为扫码是要授权,授权的同时个人信息也被要走了。”
法律人士表示: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
北京京师(武汉)律师事务所王钊表示,在扫码点餐过程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侵害。扫码点餐要“关注公众号”等“附加条件”属于“形式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消费者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丢失的风险。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王钊律师表示:“扫码点餐,关注公众号获取个人信息的时候是有过度的收集个人信息的做法,根据《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要求商家收集消费者的信息的时候,应当坚持三个原则,就是合法的原则,正当的原则和必要的原则。作为一个扫码点餐的顾客,提供姓名、电话、出生年月日,这些信息和他的就餐没有必然的联系。”
< class="pgc-img">北京京师(武汉)律师事务所王钊律师
>消费者可以拒绝扫码点餐
王钊律师表示,餐厅在要求消费者扫码点餐,没有提供纸质菜单时,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王钊律师说:“首先扫码点餐的过程中,扫码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如果消费者不愿意去提供,你可以拒绝关注,可以要求纸质版的点餐,或者说服务员提供其他的方式。而不是商家强行要求只能扫码。”
餐饮企业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点餐方式
餐饮企业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忽视了消费者的权利。餐饮企业只提供扫码点餐,拒绝用菜单点餐的做法,无疑损害了消费者选择权。王钊律师表示:“餐饮企业应当有一些大局意识 ,服务意识,这一点尤其是重要的。在提供多样化的方式上面,不存在任何障碍,只是说我们在一些服务的原则,包括大局方面应当以顾客为中心,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那一点广告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湖北之声记者 严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