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肯德基传奇CEO约翰·布朗去世,也有朋友转发给我,说肯德基老爷爷走了。
我一听就纳闷了,谁家老爷爷走了?
结果,我看了半天,发现很多人都在缅怀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山德士,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肯德基品牌形象,那个永远一脸笑容的上校老爷子。
< class="pgc-img">>但问题是,老爷子早在1980年就去世了。
那么,这个约翰·布朗是谁?凭什么叫他是肯德基传奇CEO?
还有媒体说他被哈佛评为20世纪美国顶尖商业领袖,比肩迪士尼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以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下面我们就来重新认识这位“餐饮业的先驱,把特许经营模式发扬光大,5年让肯德基上市,真正追上麦当劳,守护了上校笑容”的CEO,约翰·布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在说到约翰布朗之前,我们得先回顾一下肯德基的故事。
肯德基虽然成立时间在1952年,但它的经历可以追溯到更早。
在1930年,40岁的山德士开了一家加油站,主要业务是给过往的卡车加油,副业就是给这些长途跋涉的司机提供一点吃的,招揽回头客,肯德基炸鸡就是诞生在这个阶段。
因为炸鸡太好吃,产品很受欢迎,副业的收入反而比主业还好,到了1935年,山德士因为炸鸡的火爆,被当时的州长颁发了上校官阶,这就是肯德基上校的由来。
但到了1939年,世界局势发生了一点小事,二战爆发了。
山德士的加油站不能开了,餐厅也因为新建的一条高速公路关门了,山德士备受打击,除了上校的头衔,自己啥都没有了。
在绝境面前,老爷子开始二次创业,带着自己的佐料,向其他餐馆推销自己的炸鸡做法,这里还有一个典故,说老爷子被餐馆拒绝了1009次,终于在第1010次成功了。
< class="pgc-img">>但我们查了一下,可能更真实的情况是老爷子一开始是出售自己的服务,并不想出售炸鸡的配方,餐厅购买自己的佐料,让自己来炸鸡,每卖出一只鸡,就要分5美分。
这样的条件没有人愿意答应,山德士才开始卖配方,教技术。
其实,山德士终其一生都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商人,反而还很反感商人,认为他们都是骗子,他更觉得自己是一位艺术家,老爷子内心中是有着无限的浪漫主义色彩。
到了1952年,第一家被山德士授权经营的肯德基餐厅建立,这也是餐饮行业特许经营的开始。
到了1964年,约翰·布朗登场了,肯德基当时已经发展了400多家特许经营餐厅,但这种特许经营有些不同,特许的是炸鸡配方和技术。
也就是你想卖肯德基炸鸡,你就出一笔钱来我这学习,我教你怎么做,至于你回去怎么卖我不管。
约翰·布朗就看到这种特许经营的发展空间,想要把它纳入到现代商业体系,于是找到山德士出资200万美元买了肯德基。
< class="pgc-img">>没有接班人,已经74岁的山德士最后同意了这笔收购,1965年,约翰·布朗成为肯德基的CEO,这也是肯德基真正成为一家规范化管理的餐饮企业的开始。
约翰·布朗担任肯德基CEO的时间仅仅只有6年,但这6年奠定了肯德基腾飞的未来,也给全世界餐饮行业留下了宝贵的商业模式。
第一、单一品类经营。
1965年的美国已经有了快餐行业的巨头,那就是肯德基未来的对手,麦当劳。
在1961年,雷·克罗克以270万美元收购麦当劳兄弟的餐厅,定义了“快餐”这个行业,把麦当劳定位成快餐企业,利用汉堡搭配薯条可乐出售套餐。
< class="pgc-img">>并且,他还制定了快餐行业的“Q.S.C”标准,也就是品质Quality,服务Service,清洁Cleanness,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强调“快”,快速出品,快速清洁,快速翻台。
到1965年,麦当劳已经靠着连锁经营的形式在全美铺开,肯德基只算个弟弟而已。
约翰·布朗就老老实实向克罗克学习,学来了快餐行业的标准,还研究了一套不同的打法。
肯德基不搞多品类经营,只做单一品类经营,也就是只卖炸鸡,别的什么都不搞,并且提供炸鸡外卖,特许经营商也是一样,不同意就收回授权。
同时,所有门店都要统一装修,店面都是红白相间的尖屋顶,屋顶上要有一个旋转炸鸡桶,山德士微笑的“上校”形象作为公司统一对外的品牌标识。
布朗明白,肯德基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只有两个最重要的资产:一是上校的炸鸡技术和配方,这是核心产品力。
< class="pgc-img">>二就是上校的品牌形象,这是独一无二的营销力,所有人一看到他,就会知道我们是谁。
第二、改进发扬了餐饮行业的特许经营模式。
所谓特许经营,就是合作方只要向转让者付一定的转让费,就能获得专利、商标、产品配方以及其他任何有价值产品的使用权,注意哈,是一定期限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
转让者可以提出一个统一的特许要求,作为筛选门槛,一旦特许之后,自己就不能控制合作方的战略和决策,也不干预合作方的生产,甚至不参与合作方的利润分配,只拿固定的特许费用。
就像制造商对批发商的特许经营,我得到了可口可乐的授权,我就可以买到原浆,然后装瓶卖给零售商;还有制造商对零售商的特许,比如中石油给我零售授权,我就可以开个加油站。
肯德基的特许经营模式,还要更特殊一点。
就是自己提供品牌、营销、管理、员工培训,以及集中统一的原料配送、产品服务体系,合作方用现成的品牌、服务体系去经营,最后双方按照一个固定比例来分享商业利益。
布朗发明的餐饮行业特许经营模式一推出来,肯德基在短短5年时间内扩张到了全美,门店超过3000家,在当时只有铁路股、石油股能够上市的时代,肯德基以餐饮企业的身份上了市,股价一度高达55美元,这在1969年是一个天文数字。
虽然布朗在1971年以2亿多美元的价格把肯德基转手出去了,但即使是到今天,肯德基在百胜旗下,“上校老爷爷”的品牌标识和特许经营模式都没有改变,还进一步拓展了。
比如说肯德基在中国就特别有意思。
我们知道肯德基目前是百胜集团旗下的品牌,但是中国的肯德基业务是被授权给了百胜中国,什么意思呢?
百胜中国和百胜餐饮集团在经营上是完全独立的两家公司,只有投资关系,没有上下关系,肯德基在中国的业务是被特许授权给百胜中国去运营,包括必胜客也是特许经营。
我们都知道,麦当劳是1990年登陆了中国深圳,肯德基1987年就在北京开店了,并且1993年就在中国开展特许经营,到了2000年,肯德基还搞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特许经营模式:“不从零开始”。
什么意思呢?
肯德基把一家成熟、正在盈利的餐厅转手给加盟者,加盟者不需进行自己选址、开店、招募与培训员工,全都是现成的,你直接经营就好了。
加盟者要付出什么呢?
首先是一次性支付大约20万的特许经营初始费,餐厅的转让费在800万左右。
在持续经营中,每年要付出占销售额6%的特许经营费和5%的广告分摊费用,十年保持不变。
这就跟麦当劳的连锁经营完全不一样,这是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
连锁经营的核心是同一资本所有,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由总部集中管理领导。
< class="pgc-img">>在连锁经营中,总部对分店是拥有所有权,对分店经营中的各种大小事也都拥有决策权。
分店需要把营业利润按总部要求上缴,分店经理就是总部派出的员工,要按总部意志去做事,你干得不好就要换掉你。
相比之下,肯德基的特许经营模式就吸引到了大量的独立商人去帮助自己拓展,开店数量远远超过麦当劳,以至于到了后来,麦当劳也学会了特许经营的模式。
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商业模式,特许经营的确有它的优越性,影响了很多行业。
< class="pgc-img">>对加盟者来说,可以立即获得一个成熟的赢利模式,减少投资风险,用已经被验证过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去经营,在广告和营销上跟总部资源共享,有一个良好的品牌和商标形象。
一个好的特许体系,也能让自己具备未来进一步融资做大的筹码,所谓“站在巨人肩膀上摘桃子”。
对特许者来说,可以不用自己的资金实现品牌和市场的扩张,没有风险地提高市场占有率,还能立即收到一笔现金流,每年还有固定的分成。
当然,这背后是双方共同的利益关系,对比现在一些只知道收钱,没有管理,没有培训的加盟模式比起来。
特许经营模式的核心就是“利他思维”和强烈的“品牌意识”。
< class="pgc-img">>这也是约翰·布朗留给肯德基和全世界商业的一份财富。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单仁行跟你分享的所有内容了,如果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可以给我们留言,记得给我们点个赞和在看,特别是把文章转发给经营企业的朋友们。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class="pgc-img">>起不同寻常的送外卖事件,竟然让5大连锁餐饮品牌一起道歉。
中国连锁餐饮的巨头在此刻,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此狼狈。
事情的起因,源自21岁的游戏代练“胖猫”在重庆跳江自杀。
他在2年时间内,为女友花费50多万,却惨遭分手,最终走上了殉情的不归路。
由于相关聊天截图刺痛了大众的泪腺,很多人自发为胖猫悼念,点了成百上千份的奶茶汉堡送到桥上祭奠。
因为事情登上了各大热搜,信息传播得很快。
一些重庆的连锁餐饮商家,竟然面对海量订单,选了发空包来滥竽充数。
比如华莱士发空盒子,茶百道的奶茶杯里装的是自来水……
这些伎俩随后被网友扒出,引起了全网声讨。
涉事品牌包括但不限于:蜜雪冰城、华莱士、茶百道、牛约堡、朱小小螺蛳粉……
感情的事,大家终究是看客,其中曲折,难以论说。
但外卖送空包,却把一些餐饮连锁巨头的管理问题,放上了台面。
面对商誉危机,刚刚上市的茶百道反应最快。
茶百道表示开除涉事员工,按照公司门店管理制度扣除门店保证金,依法依规与其闭店解约,要求门店给予每笔订单金额10倍的现金补偿。
而后,又声称追加100万慈善基金,弥补形象的受损。
而后,华莱士也发表致歉声明,称涉事门店停业整改,当事员工开除,店长降职降级处理。
弥补方案则是对该时段收货地址为“长江大桥”的所有订单全额退款并提供订单金额10倍补偿。
蜜雪冰城同样发布声明,要求当事门店闭店整改,会联系点餐人道歉并赔偿。
之后,朱小小螺蛳粉和牛约堡照葫芦画瓢,也纷纷发布类似致歉声明。
这些品牌,可以说都是中国餐饮连锁的巨头。
其中华莱士、蜜雪冰城,甚至算得上是“国民产品”,而茶百道也在前不久登陆港股市场。
细节见真章,食品行业,需要的不仅是规模,更需要社会责任感。
在为胖猫点外卖的事件中,很多网友的感触是:
“最后发现,只有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些国外牌子没有空包,真的很丢人……”
我们的餐饮连锁和国外品牌在管理上到底有多大差距呢?
一次突发事件,就分出了高下。
客观来说,涉事的餐饮品牌连锁店之所以发空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店主/加盟商想“降本增效多赚钱”。
而这些牌子的经营渠道,也都不是以直营为主,管理上参差不齐。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很多牌子看似高大上,甚至开到成千上万家店。
但在组织力上,依然和国际大牌,有着极大的差距。
2015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是7%-8%,2023年,已经超过20%。
这些突然爆火的品牌,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资本的力量,迅速铺开,也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迅速崛起。
但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过快,不一定会好。
中国大陆门店数在1000家以上的,有80多餐饮品牌,但国产品牌中,只有海底捞、奈雪的茶这几个品牌在坚持直营,其余都是开放加盟合作或合伙联营模式。
开放加盟的好处,就是能快速赚钱、圈地。
甚至很多品牌主要就是挣加盟费,而非零售、供应链利润。
典型的就是茶百道,招股书显示,在2020、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3月31日的报告期内,茶百道门店数量从2242间、5077间、6361间,迅速增到了6597间,截至2023年8月8日进一步增至7117间。
加盟店数量高达99%!
而茶百道也是和蜜雪冰城一样,看似赚消费端的钱,实际上是赚向加盟商销售货品及设备的钱。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茶百道的货品和设备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特许加盟费用和加盟费收入占比约5%。
主要营收,都是靠加盟商。
虽然规模起来了,但是,加盟费属于并不持久,且不共赢的收入。
品牌管生不管养,管招不管扶,很多店面基本会在2-3年后开始走下坡路,甚至诉讼不断。
当然,一些好的连锁加盟品牌会建立内部的商学院,比如甜啦啦就有针对加盟商的学习班,品牌方会带领所有加盟商学习并践行,这种坚持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但更多的连锁品牌是没有的,而且在社会责任的承担上,投入也很少。
反观麦当劳、肯德基,为什么那么多年,在中国都有那么好的口碑?
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组织力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做到了胜人一筹。
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餐品,都有固定且严格的制作规范和下架规范,鸡腿薯条炸出来超过一定时间没卖出去,就直接倒掉。
以麦当劳为例,麦当劳要求柜台的单顾客服务时间不超过90秒,整体体验时间在3分30秒内(从顾客开始排队和走向柜台算起,到其取得点购的餐点为止)。
此外,还详细规范了营业前中后的清洁任务、区域、分工、细则,并把清洁考核结果作为人员绩效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员管理上,除了基本的培训、工资及工作表现、保险、纪律之外,还将加班报酬、晋升机制、福利补贴等内容量化写入工作手册,保证公开透明的同时也对员工形成激励。
所以你会发现这些国际连锁大牌的门店里,永远是干干净净,清洁洗护的设施也很漂亮。
品质、服务、清洁、价值等理念,贯穿在这些门店经营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曾提出,餐饮品牌的发展,依赖于特许经营商、供应商、员工及其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供应链层面匹配餐厅需求与供应商共存共荣,只有鼎力合作,才能推动每一家餐厅的进步。
所以麦当劳跨越餐饮企业生命周期的秘诀,就是极度的标准化与优质服务的协同作用。
此外,餐饮品牌的出海落地,也必须要和当地文化共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因为不如此,就不能建立品牌的长久信任感,更不能锻造百年企业、百年品牌。
比如过去不少打工人一度总结:“找不到公共厕所,就去肯德基、麦当劳。”
还有人在麦当劳、肯德基24小时门店里过夜,也不会被赶走,服务员也不会用异样的眼神盯得他们不舒服。
包括这次为“胖猫”送外卖,麦当劳也是承担起大牌的社会形象,坚决不发空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供应链是不是统管统配,有没有真正对加盟店进行严格的管控?
企业在赚钱的同时,能不能改善一个地区的消费生态,做点让消费者暖心的事儿?
这些不仅拷问着我们的企业家的良心,也事关中国的餐饮企业能否走向海外。
<>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让我们看得更高、更远,发展得更快。麦当劳无疑是一个商业巨人,它的开创者克罗克更是一位传奇人物,值得很多人学习。我们创业时就要做个像克罗克那样,有目标、有谋略、有雄心,懂得借助别人的力量来探索创业之路。
1937年,在美国洛杉矶一个小镇上,新开了一家名叫“麦当劳速食店”的餐馆,老板是两兄弟麦克和迪克,人称“麦氏兄弟”。这家“麦当劳速食店”,就是现在开遍全球的麦当劳的前身。但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它还只是一家餐馆。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麦当劳速食店”已颇具实力,食品日益复杂多样化,不仅汉堡包的种类多了,还增添了饮料、冰淇淋等。生意红火之后,兄弟俩自然想到要扩大店的规模,于是他们从一家机械经销处一下购买了8台搅拌机。
而这家机械经销处的老板,正是雷蒙.克罗克。当克罗克出差回来,听说有人一次买走了8台机器之后,着实吃了一惊:“竟然买这么多?那老板是哪儿的?”
一位员工回答道:“说是一个小镇,叫巴沙迪纳。”
克罗克问:“他有没有说买这么多搅拌机干什么?”
“制作冰淇淋。那位迪克先生说,他开的是汉堡包速食店,将汉堡包与冰淇淋搭配销售,客人很喜欢。”
克罗克敏锐地感觉到这家速食店非比寻常,于是决定亲自登门拜访,寻找很顺利,—说到汉堡速食店小镇上几乎人人都知道。麦氏兄弟的汉堡包餐厅就设在两座黄色拱门之下。白天,这里的顾客排着长队;入夜,拱门耀眼夺目的灯光照亮了天空,如水的人流仍不见减少。经过几天的细心观察,克罗克发现,麦氏兄弟的餐厅效率奇高、服务快捷、没有浪费、干净整齐,而且这里不怕丢失东西,因为餐厅里不使用碗和盘,顾客只要付上15美分,就可以买到一份已经配好调味料的标准汉堡包,每次交易仅需两分钟左右。
这里的炸土豆条,总是那么酥脆可口。这正是克罗克多年来一直寻找的食品:便宜、简单、优质、价廉,却有利可图。他估计这家餐馆一年最少可以做25万美元的生意。于是他向麦氏兄弟提出了自己大胆的想法,开价25万美元,收购他们的餐厅。而麦氏兄弟经过慎重考虑,开出了270万美元的价格,而且绝不还价。
克罗克以自己多年的餐饮业经验,深知麦当劳餐厅的发展潜力,并最终接受了麦氏兄弟开出的价格,与麦氏兄弟完成了交易。至此,麦当劳的一切——商标、版权、经营模式、金色拱门、麦当劳的名称等全部都归克罗克所有了,克罗克成为麦当劳的新主人,仅仅到1972年,克罗克所出售的麦当劳经销权就已超过1500家。
1.开设样板店
1955年,克罗克开设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麦当劳特许经营店。这家麦当劳特许经营店充分体现了克罗克对快餐店的理解,那就是重视品质、服务、卫生和经济实惠。走进这家样板店,餐馆是那么的干净、明亮,食品的烹调过程像是在做示范一样,向顾客公开展示。不锈钢设备都闪闪发光,员工的制服非常整齐干净。在这家店建立之初,克罗克就创建了一套极其严格的经营制度,此后麦当劳特许经营体系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一直都严格执行这一制度,即著名的以OSCV为核心的统一经营系统。
所谓OSCV,是指Quality(汉堡包质优味美、营养全面)、Service(服务快速敏捷、热情尉到)、Cleanness(店堂清洁卫生、环境宜人)、Value(价格合理、优质方便)。该系统规定,每家麦当劳加盟店的汉堡包品种、质量、价格都必须一致,甚至店面装修与服务方式也完全一样。所有麦当劳快餐店使用的调味品、肉和蔬菜的品质都由总店(特许经营总部)统一规定标准,制作工艺也完全一样。例如炸薯条所用的土豆是专门培育、精心挑选的,并经过适当的存储时间,以调整淀粉和糖的含量,炸好后要立即卖给顾客,以保证味道的鲜美。如果7分钟内还没售出,就会将其报废,其他方面的规定更是细致入微。
2.建立互利互惠模式
克罗克认为,特许人的成功取决于受许人的成功,只有当每个受许人都富裕起来,整个特许经营系统才能变得更强大。那么,怎样才能让受许人得到实惠呢?唯一的方法就是给予受许人足够的支持,对受许人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经营技能。因为加盟店营业额的19%要作为特许费的一部分支付给特许人,所以总部的收入与加盟店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总部与加盟店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
有很多特许经营企业的总部,常在金钱的诱惑下大肆盘剥加盟店,如收取很高的特许费,贩卖原材料、器材和成品给加盟店等,从而破坏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克罗克则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在麦当劳特许经营系统中,总部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加盟店交纳的特许费和权利金,以及为加盟店提供咨询和指导等各项服务的费用。虽然也向加盟店出售一些器材和产品,但坚持不以此来赢利。例如,在设备采购方面,克罗克坚持不收回扣的原则,以便让每一家加盟店都能享受到集体采购的优惠。
3.独到的经营战略
克罗克不仅具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在经营战略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首先,他对快餐市场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调查,把麦当劳的市场定位在美国的中下层家庭。因为这些家庭的太部分成员在一天的工作劳累之后,非常需要经济、方便、价廉的麦当劳汉堡包。为了方便顾客用餐,克罗克把大多数快餐店开设在人们工作、居住的场所和区域附近。为了选好店址,克罗克甚至有时会动用直升机进行观测,然后再驾车进行实地考察。
克罗克十分重视产品研发,麦当劳公司曾经耗时10年、耗资300万美元来改良薯条的制作方法。投资额之大,让很多专业食品商都感到吃惊。尽管遇到了各种困难,但克罗克并没有动摇,仍然凭着坚强的信念勇往直前。他曾说:“竞争者能卖与我们一样的汉堡包,我们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不过,薯条却给了我们独特的形象。你不可能在别处买到同样的薯条,顾客一吃就知道我们倾注了多少心血。”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麦当劳的薯条至今仍然无可匹敌,被公认为是最“纯正”的薯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