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审判现场。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供图
4月20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以下简称上海知产法院)审结一起侵害商标权纠纷案,该院维持案件一审判决,要求上海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燊博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广州茶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茶里公司)享有的涉案注册商标专用权,并赔偿茶里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合计300万元。
据法院通报,此案的纠纷始于2018年。
茶里公司是一家知名茶饮企业,分别在奶茶等第32类商品、茶和茶饮料等第30类商品、茶馆和流动饮食供应等第43类服务上注册的3个“chali”商标,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认知。
2018年,茶里公司发现燊博公司在微信公众号、官网、微博中使用了含“chali”的标识,在其特许加盟项目的宣传推广中、加盟店经营活动中使用了“chali chali(上下排列)”“chali茶里”等标识。茶里公司认为,上述使用的标识与其权利商标均构成近似,容易导致相关公众混淆,侵害了权利人商标专用权。据此,茶里公司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燊博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合计500万元。
茶里公司在调查中发现,燊博公司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6月两次发布的原创文章中披露加盟店逾700家,运营的微博在同年8月发布的视频微博中披露其中逾400家加盟店的地址,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在2019年1月披露2018年全年销售奶茶逾1亿杯等信息。
燊博公司辩称,其使用的标识与茶里公司享有的多个商标既不相同也不近似,且两者使用范围不属于类似商品或服务,故其行为不构成侵权。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茶里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的经营活动使用权利商标,使权利商标具有了一定的显著性和知名度,相关公众对于茶里公司在核定的涉案相关商品、服务上使用权利商标有了一定的认知。
在案证据显示,涉案特许经营项目在店招、宣传招牌和饮品单等上对标识的使用方式突出醒目易于识别,起到了表明提供服务来源的作用,在饮料杯、包装袋上使用被诉侵权标识,起到了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以上均属于商标意义上的使用;被诉标识使用在相同的商品、服务上,相关公众施以一般注意力时,易对商品、服务的提供者产生混淆。据此,一审法院认定涉案特许经营项目实际经营活动中使用被诉标识的行为侵害了茶里公司享有的商标专用权。
燊博公司在运营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中使用被诉标识,通过信息网络对涉案特许经营项目推广宣传,并作为特许方许可被特许人使用被诉标识,对加盟店装潢、商品包装等使用被诉标识作出统一要求,故应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一审法院判决燊博公司立即停止侵害茶里公司享有的涉案注册商标专用权,并赔偿茶里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合计300万元。
一审判决后,燊博公司不服,上诉至上海知产法院。
燊博公司认为,饮料杯和包装袋属于服务工具,所使用的标识系对服务商标的使用,不涉及侵害涉案商品商标的专用权;一审判决按照法定赔偿的最高限额判赔,金额明显过高。
上海知产法院审理后认为,涉案特许经营项目中的店铺在提供现制餐饮服务过程中所售卖的茶饮料是一种可以带离经营场所的商品,经营中用于点单的饮品单属于典型的服务工具。若是设有堂吃,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碗或杯也可以列入服务工具范畴,但被诉侵权饮料杯和包装袋是随所售卖茶饮料一起提供的,且该类商品外带或外卖居多,故一审法院认定饮料杯、包装袋上的标识起到了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并无不当。
在茶里公司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与燊博公司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均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一审法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特别指出加盟店数量多和范围广、燊博公司侵权恶意明显等情形,酌情确定燊博公司因其商标侵权行为而应当承担的包含合理开支在内的经济损失赔偿数额并不存在过高情形,法院予以维持。据此,上海知产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边停业消息不断,一边新店陆续开张;一边是资本退潮,一边是技术融合的趋势
无人零售,无人问津?
阅读提示
曾经被资本热捧的无人零售,不断传出关张消息。一些传统门店却开始借助技术提升消费体验。新技术与零售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但是零售数字化转型,还是应该回归零售本身,注重便利和优质产品。
2019年12月27日11点30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光华东里中海广场一层的一家奶茶店排起了长队,斜对面的一家无人超市却相对冷清。此时原本是白领们用餐购物的黄金时段,在20分钟内,仅有4个人进入这家超市购物。
无人值守、“码”上就走,大数据预测消费习惯、智能防盗识别系统……众多新科技加持的无人零售在2017年闪亮登场。如今,两年过去了,作为零售界的新宠,无人零售给外界的印象仍更多停留在技术层面。近段时间,还不断传出关张的消息。
这个曾经的风口行业现状如何,真的无人问津吗?倒闭的背后是洗牌还是消亡?未来会走向哪里?《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多地首家无人零售店停业
位于宁波新碶东河路上的无人售货超市,曾是北仑区首个亮相的无人超市,在经营7个月之后,于去年11月底关门。不仅如此,无锡、济南等地的首家无人零售门店也都宣布停业。
多地首家无人零售门店的停业,让2017年携资本和技术而来的无人零售风光不再。
2017年被业内人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无人货架一夜之间摆在了不少城市的街头,很多无人超市也开门大吉。然而,好景不长。2017年当年,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便传出关门的消息。2018年2月,成都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被曝停运。去年4月,广州新河浦路的无人零售店爱士多突然关门……大量无人零售纷纷倒下。
根据媒体的调查,一些无人超市,甚至直接改成了正常的超市,其中不乏知名电商平台旗下的无人超市。
无人很新鲜,便利更重要
对于无人零售店的停业潮,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消费者而言,相比零售门店的自动化程度、购物过程的“科技感”,他们更关心的则是综合性的消费体验。目前的无人零售店和普通便利店相比,只是少了店员,其他方面并没有多大改变。无人零售的核心不应该是无人,而是便利和产品。
2019年12月30日晚上,记者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一小区外的无人货架看到,该货架销售的酸奶比附近的便利店价格还要贵。“这很难让人产生购物欲。”一位路过的行人表示。
此外,无人零售店本身的技术问题有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上述宁波首家无人零售店的老板表示,曾有一次系统延迟了更新时间,凌晨3点,机器怎么都没反应,把消费者给困在店里了。
对此,山东财经大学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刘侠表示,无人零售现在有很多问题和劣势,虽然人工成本降低,但是必然会带来运营成本的增加。而且在物品丢失和技术性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无人零售看似在房租和人工方面具备一定成本优势,但从实际情况看,整体运营成本却很高。无人超市的货物自动识别设备和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建立起来的运营系统,前期都需要高昂的投入,后期的维护成本也不是小数目。
资本的退潮则给了无人零售致命一击。一位创投人士表示,投资人逐渐发现,盲目扩张的无人零售项目无法取得场景贴合度、补货成本、用户贴合度等多方平衡,大规模融资难以持续。资本逐渐回归理性,不再傻投钱了。
不少超市和卖场实现自助结账
在无人零售行业出现倒闭潮的同时,一些新的无人零售店却在开张。杭州、滁州、六安等地都有新的门店开始营业。
除了完全无人的零售门店,一些传统门店也开始借助技术提升消费体验。记者在北京华润万家、迪卡侬运动超市等门店走访发现,自助结账逐渐成为这些超市的标配。这些超市的收银员都表示,很乐意帮助消费者了解、尝试使用自助结账。
“如果遇到结账队伍长的时候,自助结账还是很方便的。”一位在北京朝阳区某迪卡侬运动超市购物的消费者表示。记者看到,消费者将所购商品放进一个购物篮里,屏幕上就能自动显示商品明细及价格,消费者扫码即可支付。
对此,有评论指出,如今,新技术与零售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越来越具备科技感的生活注定加速到来,无人超市、无人货架依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一家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无人便利店市场规模在2018年时达到了11亿元,2020年预计将达到33亿元。
深圳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联合执行会长汤军撰文表示,无人便利店仅仅吹响了传统便利店数字化转型的号角。唯有还零售以零售,回归零售本质,为零售效率与效益提供翻天覆地的变革者才有可能成为未来零售的王者。(杜鑫)
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盛夏时节,各地乡村生机勃勃,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里的葡萄不仅标准化种植,深加工也在不断延伸。在西门村,3000平方米葡萄干加工标准化厂房和2000平方米的蜜饯、果汁精深加工厂房7月起陆续投入使用,全部投用后,葡萄干等各类产品的年产能将实现翻番,达到5000吨以上,还能解决近百名村民的就业。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万寿菊迎来盛花期,为方便花农销售,收购公司直接将车开到田间地头,并专门新建了11个收购站,用来发酵和堆放。目前当地已经发展了34.5万亩万寿菊,年产值可达6.5亿多元,带动了3.4万余户农户参与种植。
甘肃陇南武都区三河镇,两万多亩花椒迎来“采摘季”。为了让这沉甸甸的果实变成种植户实实在在的收益,当地依托专业合作社,推广互联网订单式销售,发展特色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多方向、可持续解决农产品仓储难、销路难等问题。
安徽六安林寨村的鱼稻共生区、农耕体验区、稻田观光区,吸引人们来这里进行垂钓划船、网鱼捉虾、农耕体验等。福建明溪县紫云村位于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常年可以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等48种珍稀鸟类。依托丰富的鸟类资源,这几年,村民们干起了观鸟产业,为来村里的观鸟爱好者提供观鸟导览、食宿、研学等服务,把村庄打造成了观鸟文化村。今年暑期才开始,这里就已经吸引了上万名游客。
江西上栗县发展了肉兔养殖产业。目前,肉兔养殖的年产值已超亿元,带动2000多名村民年增收超过3000元。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掌岗图村,把草原传统美食“咸奶茶”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2021年借助乡村振兴资金和民族特色产业扶持资金,掌岗图村创办了奶茶厂,经过3年多的发展,奶茶销量一路攀升,产品也从过去的单一奶茶发展成奶茶、肉粥、奶片、乳味饮料等6大品类、21款产品。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