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来自成都的砂锅串串不是钵钵鸡,不是冷串串
但是
它也像火锅一样咕噜咕噜翻滚着滚烫锅底
在这里你可以很随性
它就是
成都杨民砂锅串串
新鲜 :几十种串串,当天上午填货,菜品超级新鲜!
丰富 :串串涮菜种类丰富份量足,撑爆你的小鸟胃!
够味 :超够味的红油锅、鸳鸯锅、滋补锅皆有,满足你的不同需求~
用砂锅涮串串,真是非常有趣!不过听说砂锅保温性能更好,而且食材在里面越煮越入味!
红油锅底麻辣,清汤锅底鲜香,有选择恐惧症的小编两种口味一次兼得!肉食主义者和素食主义者也都能在这里找到满足!
锅底到位! 是时候给大家看看菜品啦!
→ #选择困难症选择投降#
几个大冰柜满满当当!!!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放纵自己!
有几十个品种的串串可以选择~而且大部分的肉类串串提前腌制,串串一律6毛买单。
?油碟大有来头
在这里,小编先带大家看看他家的调料展台,虽没有夸张到多达几十种,但也够齐全~
火锅油调料都是从成都空运送过来,坚决选用老妈品牌,喜欢吃蒜泥油碟的小伙伴,直接加入袋装的老妈火锅油即可,卫生、方便,味道又正宗~
→ #veryveryvery好吃的串串!#
接下来~就是小编的疯狂安利时间了!
√ 超级推荐:香菜牛肉
青翠欲滴的香菜,搭配嫩滑紧实的牛肉,再蘸着独家调配的料碟,一口咬下去,香菜与超嫩的牛肉完美融合。
√ 辣辣的泡椒牛肉
滑嫩爽口的牛肉搭配着酸辣爽口的泡椒,又辣又香,相当入味,让你口水直流,食欲大开,停不下来!
√ 吃起来超Q弹的猪皮
看到这个猪皮时小编就忍不住想试试,熟透的猪皮更是软糯Q弹,小仙女们就别担心脂肪了,它一点都不腻!
√ 提前腌制好的鸡翅、鸡爪
鸡翅、鸡爪提前腌制好,很是入味~在油锅里涮过后,骨肉也极好分开。
√ 还有很有嚼劲的鸭胗
港真,吃串串不点鸡胗鸭胗都对不起自己的胃,爽脆弹牙的鸭胗嚼起来很有滋味,蘸上辣椒面,味道鲜辣鲜辣,一口一个根本无压力~
以为这里只有串串?怎么可能!
这里还有超级多的涮菜!
而且都是小盘菜,想吃就拿
盘子按形状收费,点菜灰常灵活哦!
→ #种类同样非常丰富的涮菜#
火锅店有的涮菜这里都备齐了!边撸串边涮火锅,还担心吃得不够尽兴!
√ 连骨头都可以吃的鸭舌
“贵族”鸭舌有一根手指那么长,烫熟后蜷缩的样子也是真真可爱,脆脆的软骨连肉一起嚼碎,吃起来超级过瘾~
√ 超嫩刺少的麻辣鱼块
麻辣鱼块用秘制调料腌制好,再放进红油锅里煮熟,鱼肉新鲜很嫩,更加入味,表皮麻辣味十足,蘸料吃刚刚好!
√ 肥瘦相间的大块肥牛
他家的肥牛卷真的是品质极好,等小编拍完照,它还是保持着原状没有塌。烫熟后更是超大块,肥瘦相间,一块一满嘴,很是过瘾!
√ 香脆麻花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老板说他家的麻花获得了很多客人的偏爱,小编尝了一口,立马又去拿了一盘,果真是香脆无穷!
除了相当多诱人的菜品,当然还有砂锅串串很舒适的环境!
原木桌椅,随处可见的串串漫画,每张桌子旁还配有放菜的木架。厨房里超有价值的空气净化系统更是值得为老板的服务态度鼓掌。
天气虽冷,但一家人围桌吃串串,雾气腾腾的画面足够温暖人心!
成都杨民砂锅串串·福利
福利一
到店消费满100元送30元代金券
福利二
重庆88啤酒消费买一送一
福利三
到店送加多宝一瓶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18年2月15日
知道吃货们都在蠢蠢欲动了,地址记好!
一起撸一顿串儿吧。
成都杨民砂锅串串
地址:洞庭大道3272号烟厂对面(学府家苑6-7号)
营业时间:16:30-03:00
人均:50--60元
样一段对话,你一定不陌生:——“小伙子,你哪儿里的人呐?”
——“成都的”
——“成都哪个地方的呐?”
——“华阳”
——“那儿嗦!晓得!远得很!以前都不算‘成都’!我给你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城候头的”
还没等这位小伙子反驳,一段关于“二环内才算成都”的长篇演讲,便声情并茂的开始了。
究竟什么是成都?
“成都最后的土著”的一群人,给出了他们深以为然的答案:只有内城才叫成都。
这里的“内城”,老成都人也称“城候头”,泛指二环甚至1.5环以内区域,成都的城市母体,生活在里面的成都人,身份证以510100开头,身份证上写的是东城西城(后面才改为五城区)。
在他们眼中,不论成都如今版图有多大,成都始终“只有内城那么大”。“二环之外就是田,三环外不是成都”之类的话,常挂嘴边。
他们对成都的看法,并不是一种迷之自信,也不是一种固执的守旧。
对于自出生起,及祖祖辈辈就扎根于内城的他们,比谁都知道,老成都骨子的骄傲、内城自带的光环,源于时光的雕刻与沉淀。
壹
内城,是千年来名门望族第一栖居地公元前347年,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蜀国开明王九世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他看见有座城池在移动。作为被称为“王”的男人,他认为这是上天给他的指引。第二天醒来,他便按照梦境举城搬迁到了成都平原,选了块最肥沃的地方建城,世代定居。这个地方便是如今最初的成都内城——天府广场以北一带。
因为他的一个梦,也拉开了成都内城漫漫千年的繁华与变迁。
△拍摄于1933年成都最早的一张航拍图内城格局清晰可见到公元前316年,大秦攻下蜀国,派张仪到成都修筑城池。
抵达成都后,张仪从怀里摸出了一张《咸阳城市规划图·公元最新版》,对包工头道:汝依葫芦画瓢,照此图大修特修。
于是在古蜀城池之上,一座依照咸阳城市格局的“大城”与“少城”拔地而起。
大城作为军事政治中心,是蜀候、蜀相、蜀守治所;少城,则发展起一片繁荣商业区,类似现在IFS-太古里,是经济商贸中心。
繁华的配套加持,少城也成为当时达官贵人居住之地。那时,“没有身份的人,不敢进少城”。
历史向前、朝代更替,在当年张仪所筑大城与少城地址,成都内城格局经历多次变迁,实为坎坷,但成都中心的位置,从未更改。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甄嬛传》里华妃的哥哥——年羹尧,按清制又在此新筑一城——满城(也称少城),专供满蒙八旗官兵生活,位置便是现在众所周知的宽窄巷子。历史上满蒙八旗,大多是贵族世家、名门望族的后代,且由于“满汉不往来”的规矩,当时他们是不允许出城和其他百姓往来的。满城,是成都的“紫禁城”。
△ 宽窄巷子(周筱华摄)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八旗兵解散,原本不对外的满城由此开放。但前脚刚走了八旗子弟,早就看上这块宝地的“各路神仙”、有钱有权的官绅富豪,随即在这里聚集、买地修房子。
△1919年夏之时董竹君夫妇全家福摄于成都东胜街自家花园不论时间向前走多久,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成都内城,一直是历朝历代最受重视的蜀地中心,权贵聚集之处,人们眼中绝对的“高不可攀”。
贰
内城,是有且仅有一个的超级中心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内城进入新时代的“高光时刻”。全长5.4公里的人民南路开始修建,路经华西,将华西医大一分为东西校区。原皇城坝变身为人民南路广场,即现在的天府广场。四川省政府、原成都市政府、省人大、公安厅在此聚集。曾经,不少关系整个成都及四川命运的决策,都在此产生。
成都最“港”饭店——成都饭店及西南地区首家五星级酒店——锦江宾馆的开业,更是轰动一时。“那年生谁要是在里面待过,出来走路都是横起走,要吹几个月。”
△ 1980年天府广场(周筱华摄)在这个时期,以量具刃具厂、无缝钢管厂、四川化工厂、机车车辆厂、木综厂为代表,燃烧了曾经无数成都青年工人的热血青春,也开启了最辉煌的工业文明时代。其中,位于内城以北1.5环的木综厂,与上述这些厂一并,都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之中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694个“限额以上”的大型重点项目之一。
作为西南地区曾经最大的木材加工企业,在过去,能在木综厂里上班,是一件让人极其羡慕的事。国企、铁饭碗、工作稳定、收入高、找对象根本不用愁……厂里自成一体的生活配套,“压根儿就是一座城中城”。
△上世纪60年代成都木综厂堆料场(张蜀华摄)到90年代,成都内城商业经济迎来大爆发。
当时第一次随父母进城的小潘,见街上五花八门的商店,顿觉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什么都新鲜。而当他路过盐市口一家名为“尖东名店”的商场,并提出想要进去看看时,却被父母惊恐地拖走了。
到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当时成都最好的商场,里面卖的全是成都最贵的商品。
而后以天府广场的仁和春天、红照壁的美美力诚为首的高端百货,发疯似的在成都内城遍地开花,再之后,仁恒置地的出现,也让成都内城成为“第一个国际化”的区域。回想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当时连句“How are you?Thank you and you”都说不转的成都人,一下就晓得了Cartier、GUCCI这些首次进驻的奢侈品牌。
△1999年盐市口(by 刘陈平)伴随多个高端百货的相继落地,同时以天府广场商圈为中心,四周聚集了人北商圈、红照壁商圈、西御街、总府路、青年路,大量商业的聚集,令人咋舌。
盛极一时的成都内城商业,到后来一度有“一铺养三代”的说法,在90年代全国打工潮下,也吸引了全川青年到此谋生。
1999年,老家资阳的小于开始在青年路做生意。仅半年后,他就骑上了摩托,成为了他们村上第一个万元户。
△ 春熙路夜市在二环高架还没架起来的时候,《BBC-亚洲特别版》主编李荣,曾沿着成都西一环到北二环,用了4大关键词,形容成都内城的生活:市井式、慢节奏、人情味、安逸感。他说,我羡慕这里的生活,藤椅上一碗盖碗茶,三两好友操着梅花音大摆龙门阵,街巷转角,串串火锅飘香四溢,处处能感受到“成都滋味”带来的幸福指数提升,这是其他城市,其他新区,永远不会有的。
成都内城,依然闪着光。
叁
被掩盖的光荣,内城也有过“失落”以2005年为分界线,成都内城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分水岭是城南建设规划的出台,一路向南的新区建设大潮骤然掀起,高新区接连将大源、中和收入囊中。2014年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将城南发展推向高潮。期间,新会展中心、环球中心等如春笋般涌出的建筑,也陆续转移了原本属于内环的注意力,政务、企业、商业中心向南的趋势越发明显。
相较新区蓬勃向上的表现,内城却开始呈现前所未有的疲态。
街道面貌的老旧,许多沿街建筑都存在20年以上,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商务商业一度停留在曾经辉煌时的模样,没有随时代做出及时转变,业态过时;过去“最新”的基础设施,在经历长时间使用后,也不堪重负…这时,开始有人提出成都内城“老旧、过时,没有新区现代化”的感慨。
面对新区的崛起,曾经家住大慈寺附近的刘大爷仍旧十分“不屑”,嘴上挂着的还是那句挥之不去的“内城才是成都”的执念。他坚信,属于内城的荣光,终究会回来。
肆
复兴大幕拉开,内城永远是城市的骄傲2014年,在红星路地王地块,全城瞩目的IFS盛大开业。没人想到的是,一场内城的复兴大戏悄然拉开。仅一年后,紧邻IFS的成都远洋太古里撤下围挡,正式开业。春熙路迎来它的第二春,且如今的地位,超越了人们的想象。
一直在春熙路卖服装的夏老板言辞激动地说:5年前,春熙路还是“中国西部著名商业街”,现在它已经叫“世界级商业中心”咯!
以此为开始,内城的全面复兴,如同星星之火,开始燎原。2016年,内城诸多高品质商业综合体层出不穷,四川美术馆新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博物馆等文化地标也集体面世。同年,随着一声轰隆的巨响,18层高的“川音大厦”爆破倒地,取而代之的,是西部最大的城市音乐厅。
2017年,成都首次提出“东进、南拓、中优、北改、西控”全新城市发展格局。在偌大“中优”范围中,尤以内城两江环抱区为“中优”先行区,覆盖曾经鼎盛的少城、皇城及大城核心区。今年初,其举行了盛大的集中开工仪式。
在2017年,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成都体育中心的大手笔改造。在发现蜀王府花园遗址后,其将在保持原体育中心建筑结构前提下改造建筑风貌,新建39亩地下博物馆。
在城央偏北的中轴线上,另一项重大规划——2016年出炉、2017年启动的“人北中央商务区”也在如火如荼打造中。规划以人民北路为核心大片区域,将开展大规模“外科手术式”的旧城改造,大片老旧街道将被以总部经济、现代商贸、商务服务、现代金融为主的产业集群替代,化身“市中心的金融城”。
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锦城艺术宫,今年初也放出消息开始拆除。拆除后,它将在规模、标准、设计理念全面升级的四川大剧院全新开始。
交通上,建成于1986年的一环路,也开始实施“一环路综合整治工程”。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该工程将对一环路进行优化升级。
商业、配套、交通、规划、建筑的全面更新,一方面,让内城再次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备受瞩目。另一方面,它也重新激活了内城停止转动的齿轮,唤起了成都人对于内城的骄傲。2019年,成都内城城市更新的进程,还未停止。去年底,四川省成都木材综合工厂与成都保利签约,在成都北1.5环、原木综厂379亩地块,就木综厂旧城改造项目就已达成协议。
从420厂(万年场)、攀枝花到成都(攀成钢)、成华区原红光电子管厂(东郊记忆),成都对于老厂旧址的城市更新,总是很擅长,木综厂也不例外。
据悉,保利将借鉴已有的城市旧改成功经验,在木综厂原址,打造一个既延续木综厂历史文化,又焕然一新的“城中城”——保利时代。
融合商业、居住、办公、娱乐等多位一体的全新空间布局以及当下前沿的TOD模式新城,保利时代将为这块土地找回它曾经的荣光。
同时,作为主城最大旧改项目,以木综厂为原点、保利时代为新起点,在这一轮复兴大潮中,保利也将让成都骄傲重回内城。
△保利时代意境图
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与改造的过程。没有永远老旧的建筑,在历史血脉中融入新风貌,保持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生活,才是“永驻青春”的方法。
据悉,保利时代艺术中心即将于11月9日盛大开放,“老成都、新时代”的大戏一触即发。
△保利时代意境图
时间的车轮还在继续向前如同千年来每一次的繁华鼎盛这一次,属于内城的骄傲
终将再次点燃每个成都人
都夜景。图片来源:unsplash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一首《成都》让成都这座城市着实火了一把,让无数人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
成都,“天府之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中国城市经济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GDP长期位列全国前十。
作为西南地区“双子星”,烟火成都,江湖重庆,向来是你追我赶,但又难分伯仲。
但是,近些年来,成都在成渝经济比拼中渐处下风,其GDP什么时候能迈上2万亿元大关也是各方关注的话题。
从GDP总量上来看,成都跟重庆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2019年两城相差6600多亿元,到了2020年差距增加到7300多亿元。2021年上半年,重庆GDP总量比成都高出3300.68亿元。
不仅如此,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落选也给成都敲响了警钟。
作为城市GDP排行榜上最接近2万亿元的城市,成都欠缺的,可能不仅是临门一脚,产业结构方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成都,离2万亿之城还有多远?
为何输给重庆?
有人说,成都是名副其实的烟火之都,它因温润的气候,遍地的美食,慢节奏的生活,被誉为“中国最有烟火气的城市”。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这种烟火气,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很大关系。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川西平原腹地。平均海拔500米,具有典型的盆地气候特征。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用下,这里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年平均气温16℃。地形给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带给这座城市跨越千年的荣耀与繁华。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烟火;有烟火的地方,不一定有江湖。
没有对比,就没有感受。
作为西南地区的“双子星”,重庆和成都向来是被拿来比较的对象。这两座城市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不仅地理位置相近,重庆和成都原本就是一家,两座城市分分合合已有千年历史。
在行政级别上,成都曾高过重庆,但现在不是一个量级。
两座城市的第一次合并是汉武帝时期,成都不仅是蜀郡郡治,东汉时更成为了益州州治,重庆仍然是巴郡郡治。这时候的重庆,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而成都则正式开启了省会城市的序幕。
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成都和重庆交相辉映。
解放初期,重庆作为直辖市,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管辖整个西南地区,后来降为四川省辖市;1997年,重庆重新成为直辖市,成为省级行政单位,直到今天。
产业上,制造业是成都落后于重庆的主要原因。
实体经济强不强,还得看制造业,制造业强则经济强。重庆GDP领先成都,很大程度上是重庆的制造业强于成都。
今年上半年,重庆第二产业增加值5090.49亿元,同比增长13.2%,两年平均增长6.9%;成都第二产业增加值仅为2959.02亿元,同比增长11.2%,两年平均增长6.5%。重庆的制造业产值足足比成都高出了2000多亿,而且增速也高于成都。
“2万亿”雄心
唐代诗人卢照邻曾经描述过当年成都的繁华:“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公元前4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作为经济重镇,成都曾是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还位列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也在成都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抓住“四个五年计划”和“三线建设”的发展机遇,工业实力得到迅猛发展。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推行“强省会”战略,成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2014年,成都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迈入经济发展第一梯队,成都GDP从5千亿元到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只用了4年。
2017年,成都GDP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仅次于广州,超过南京、武汉,以及杭州等。
2021年6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城市GDP排行榜上,成都目前排名第7位,2020年GDP为1.7万亿,而排在成都之前的都是超过2万亿元的城市。
如果拿2020年的数据来看,成都距离排在第6位的苏州还有2400亿元的差距。
今年上半年,成都GDP总量为9602.72亿元,名义增速为15.71%。如果按照这个增速,今年年底,成都的GDP总量有可能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成为西部地区继重庆之后第二个跨入2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但是如果考虑到疫情带来的冲击,成都想要在一年之内实现2000多亿元的增量,难度依然不小。
这其中主要是因为在成都的产业构成当中,经济增长主要是在第三产业,这跟以第一、第二产业为经济增长主力的重庆有着很大的不同。
而第三产业又是最容易受冲击的产业,其中涉及“吃、游、看、运、学”的行业受影响最大。
成都的提升方向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成都人会吃爱玩敢穿,不管有钱没钱生活都过得很惬意。
对普通的成都人而言,或许很少有人在意“万亿城市”的名声,也很少有人会产生“西南第一城”的焦虑感,成都在他们的眼中,更像是一座生活悠闲,适合养老的惬意之地。
但是,成都经济发展中的几个突出特征,也是不容忽视。
中欧班列从四川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图片来源:unsplash
过度依赖第三产业,疫情时代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偏弱。
成都的产业结构存在一些短板,第二产业占比过低,第三产业占比过高,外向型经济先天不足。
作为农业大省,在四川曾经的产业发展方向中,成都养殖产业比较发达。新希望集团、通威集团等养殖业巨头快速崛起,带动了一大批下游包装、分装、颗粒等原料产业。
现今,成都三次产业结构为3.7:30.6:65.7。第三产业占据成都经济半壁江山以上。
即便第三产业占比很高,成都却与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失之交臂,这值得深思。
过度依赖以消费、服务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在疫情时代一旦出现消费滑坡,经济抗风险能力就会显得薄弱。
“强省会”战略下,成都的“虹吸效应”明显,周围城市难以形成协同效应。
从2020年四川各市GDP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川地级市的经济体量多数集中在2千亿元区间,只有一城勉强突破3千亿元。
在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名中,成都一直高居前三。
2020年,成都实现GDP17716.7亿元,同年四川全省共计实现48598.8亿元,成都占比达到36.46%。成都在四川省一骑绝尘,其总量是排名在第2位绵阳的5.89倍,超过第2到第8名之和。
缺乏行业龙头企业,本土知名品牌培育明显不足。
相对于其他“2万亿”城市而言,成都的民营企业就显得不是那么活跃,这其中最主要还是缺乏头部企业。
也许有人会说成都不缺知名企业,新希望、通威这些企业都在成都,然而,成都人爱喝的“新希望”牛奶的注册地和主要生产基地都在绵阳。
成都如何实现新突破?
最近几年,短视频带火了一些城市,成都也成为游客眼中的“网红”城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去一趟成都,吃一回串串,看一次大熊猫,坐一会小酒馆,几乎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旅行标配。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图片来源:unsplash
但是,仅靠网红城市带来的流量和热度还不足以支撑成都GDP向2万亿量级跃升。
一座繁荣了两千多年而几乎未曾间断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傲立西南的经济大市,下一步会走向何方?
成都今年前半年的GDP增速其实表现不错,达到13.1%。今年上半年成都GDP接近1万亿元,从成都经济构成来看,按照以往的趋势看,成都全年GDP突破2万亿元,还得看下半年的增量。
在全国城市GDP排行榜上,成都是下一个GDP突破2万亿最有希望的城市。
但成都真正的焦虑可能还不是如何紧咬苏州、追赶重庆,而是排在成都身后的杭州。今年上半年,杭州GDP与成都相差只有不到1000亿元,且在两年平均增长率上,杭州要高于成都。
成都想要实现新的突破,更需要提前谋划,需要在区域、城市和产业发展上继续推陈出新。
城市生态上:力争成内循环产业链的中枢。
在没有港口的背景下,作为内陆城市,成都在对外交往上不占据优势。这就要求城市实施立体多向战略通道建设,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与重庆联手打造成、渝城市群的两极,加速成、渝同城化,建立一个全新的开放的高地,树立中国西部地区外贸“第一城”的城市形象,全面参与全球产业的水平和垂直分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上的核心中枢。
产业定位上:突出产业特色,重视制造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经济强不强,制造业是关键。2018年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将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成都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但是也应该看到,相较于其他城市,成都还缺乏自己的主业或特色产业。
这就要求成都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突出重点,打造成都的主导产业。
城市能级上:放大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
这些年成都在四川可谓“一枝独秀”。
成都要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这就意味着成都要继续吸取全省的高端生产要素资源。
如何避免“虹吸效应”扩大是个难题。
成都是巴蜀文化的发祥地,自李冰修建都江堰后,二千年来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直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在历史和未来交织的新节点,成都能否顺利跻身“2万亿俱乐部”,我们拭目以待。
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张笑缘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