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航网 通讯员王彤 报道:为保障大兴国际机场餐饮店面如期顺利开业,确保开航后餐饮商户安全、服务工作平稳有序开展,7月8日至7月11日,餐饮公司组织开展了为期4天的大兴机场餐饮商户服务与安全准入培训,一期73家开业店面核心人员参训,累计近千人次。
大兴机场餐饮商户服务与安全准入培训现场
本次培训由餐饮公司各部门有多年经营管理经验以及一线运营经验的管理人员担任培训讲师,培训内容分为理论知识、管理制度、岗位操作等业务知识讲授以及现场展示,力求高效、务实。通过对航站楼准入、服务基础、商圈管理、食品安全、餐饮现场6T管理、空消防安全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加之生动、直观的现场实操展示,让商户员工在店面开业前便树立安全底线思维与真情服务意识。为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检验培训效果,培训结束之后还进行了涵盖各科目的综合考核。同时,为确保培训及考核工作全员覆盖,餐饮公司明确要求各店面在培训结束后立即开展店内转训工作,并将对转训效果进行考核。
培训现场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新颖、全面且实用性强,通过此次系统培训,不仅加深了对机场运行规定、程序的了解,更促进了技能与素质的整体提升。
餐饮公司积极响应集团领导关于大兴机场安全服务工作立足新起点、树立新标杆的工作要求,抓牢大兴机场餐饮资源建设新机遇,在公司现有安全服务体系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更高标准开展各项安全服务工作,力争将大兴机场餐饮商圈打造成为机场餐饮安全服务新标杆。
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落地见效,进一步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及时回应学校的业务指导需求,近日,奉城市场监管所联合奉城镇食药安办组织开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现场教学活动,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奉城二中等学校的食品安全员和食堂承包单位食品安全员共10余人参加活动,教学地点位于奉贤区曙光中学。
< class="pgc-img">>现场教学活动重点围绕餐饮现场管理6T实务标准展开,从食品原料进货验收、溯源记录、从业人员晨检、工用具的颜色管理、加工过程食品安全控制、专间及专业区域定岗定责管理、厨房仓库等重点区域防四害、餐用具卫生管理等方面,全过程实景式讲述了学校食堂如何充分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校园食品安全零事故。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随后,曙光中学学校食品安全员详细介绍了该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将每日晨检记录与“日管控”记录相结合,实实在在将食品安全日管控融入到日常运行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中,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成果和效率。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曙光中学晨检记录+日管控记录模板
食品安全无小事,校园食品安全更是关乎众多师生日常饮食安全。学校既要从思想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严格履行校园食品主体责任,又要加强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考核监督,从严从实从细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知识点
《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60号令,于2022年9月22日公布,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60号令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基础上,进一步压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首次提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配置,明确并细化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制落实,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和机制。
企业如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1.明确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建立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制定一张清单: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4.配备两类人员: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
5.做好三件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
●日管控:食品安全员每日根据风险管控清单进行检查,形成《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
●周排查:食品安全总监或者食品安全员每周至少组织1次隐患排查,分析研判食品安全管理情况,研究解决日管控发现问题,形成《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
●月调度: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听取1次食品安全总监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对当月日常管理、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工作总结,对下个月重点工作作出调度安排,形成《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
6.开展培训考核:
●组织对本企业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对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进行法律法规标准和专业知识培训及考核
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施行。这意味着,从29日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经成为生效的法律条文。
自去年9月教育部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以来,各地各校积极响应,不断创新举措,普遍营造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餐饮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爱粮节粮逐渐成为校园新“食”尚。
优化餐饮供给,促成师生节约新“食”尚
由于供餐模式、消费人群不同,在不同地方、不同学校餐饮浪费的成因不尽相同。按照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各校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摸清浪费底数和根源,分析问题成因,从供给端探寻解决之策。
北京针对校外供餐“盒饭”和自办食堂“套餐”容易产生浪费的问题,采取外供餐桶装运输、二次分餐,增加食堂“套餐”选择和卖小份饭、提前预订等方式,避免了源头浪费;上海、云南推广食堂“6T”(即6个“天天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完善从伙食原材料采购、库房储存保管、生产加工到菜品销售的全链条节约管理,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浪费。
在高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也被引入食堂管理,“科技节粮”效果显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就餐指数系统,实时动态平衡各食堂用餐人数,减少因人员大幅波动造成的菜肴浪费。复旦大学新北区食堂改造时整体融入绿色智能理念,服务功能从单一供餐向餐饮保障、会议研讨、美食体验等方面综合拓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节约型智慧食堂成了传播节约文化、养成勤俭美德的重要平台。
制止餐饮浪费是绿色工程,也是健康工程。在自查自纠中,许多学校详细了解师生用餐需求,及时吸纳建议,优化供给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增设“半份菜”“小份菜”,推出轻食健康、低盐套餐等新品,丰富菜品选择;改进菜品结构,加强对高、中、低档菜肴占比及投料比管理,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要;建立菜肴研发团队,改进烹饪工艺……
上海师范大学还积极探索“云餐厅”建设,通过大数据平台调控管理,整合社会餐饮资源,由原先“学校食堂提供什么,学生只能吃什么”转变为“师生想吃什么,餐厅就引进什么”的新模式。
深化节粮教育,食堂成为立德树人“大课堂”
节约粮食不仅关乎个人美德,而且关乎社会风气、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为了让“爱粮节粮”观念入脑入心,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通过“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主题班会等途径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不少学校开发了专门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中体悟“厉行节约”的重要内涵。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围绕农作物栽培的过程和相关技术,开发了“现代农业”课程,让城市里的孩子亲身体验农作物的来之不易;广东省东莞市中海未来实验小学将“不浪费粮食”定义为社会责任培养目标,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前不久,华东理工大学第一食堂新辟了一间厨艺教室,推出“美食与生活”选修课,受到学生热捧。课程实行双导师制,由一名理论导师和一名实践导师共同授课,在传授厨艺技能的同时开展节粮教育。
“品生活之美、学一技之长、享劳动之乐。”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全程参与了该课程的设计。她表示,把节粮教育与课堂教学、劳动教育、学生实际相结合,更能够“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
开展节粮教育,食堂成了最生动的课堂。海报、标语、视频……“节约粮食”的提醒随处可见,食堂帮厨、移动餐车管理、垃圾分类督导……学生后勤体验岗位日益增多,“光盘打卡”、主题宣讲、传统节日食品制作……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文化传遍校园。
养成节约习惯,引领文明生活“新常态”
2020年10月,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开展教育系统“美好‘食’光”校园系列活动,以活动促育人、促管理、促长效。
发布节约倡议、征集主题作品、发起志愿服务、组织课题调研……随着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厉行节约”逐渐成为学校师生的共识,“光盘行动”正从“新时尚”向“好习惯”转变。
“餐饮浪费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人们轻视食物,如果人们在吃饭之前能想想做成一碗米饭所花费的时间、凝结的劳动价值,就会更加懂得珍惜。”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温雪晨将一碗米饭的生产过程可视化,精心策划制作了宣传海报,希望能够感染和触动更多人自觉践行节粮行动。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陈越既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母亲,她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创作了微视频,寓教于乐,教导孩子们如何践行节约。她认为:“勤俭节约应该成为一个人贯穿一生的好习惯,成为一种长在骨子里的品格、一种植根于内心的文化。”
上海市徐汇实验小学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发出倡议,号召家校合作共同抵制浪费行为,并借助“21天家庭光盘打卡行动”,带动学生家庭在家按需买菜、按需就餐,家庭成员一起打卡晒“光盘”,让厉行节约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更多的人。
随着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尊重劳动、爱惜粮食”逐渐成为师生们的行动自觉,杜绝浪费正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引领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
本报上海4月29日电
作者:本报记者 任朝霞
责任编辑:曹金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