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餐网,作者 | 王秀清,编辑 | 方圆
上半年,餐饮巨头们的的日子不好过。
最近,餐饮上市公司相继披露了上半年的业绩情况,利润下滑、亏损频频出现在报告中。
比如,茶百道(HK:02555)预估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不超63.03%;味千中国(HK:00538)由盈转亏,预计上半年亏损不超2000万元;星巴克、瑞幸咖啡、呷哺呷哺、九毛九、唐宫中国等餐饮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或利润下滑。
在业内人士看来,餐饮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赚钱如同“土里刨金”,一个更难赚钱的时代正在到来。
南城香汪国玉就曾指出,“价格在降,利润在降,旺季不旺、冬季难熬正在成为一个危险的信号,你前半年挣的钱到了冬天可能会亏个精光。千万别以为赚钱的日子在后面,往后可能只会更难......”
半年亏掉几个亿!餐饮巨头们的上半年太惨了
事实上,尽管在业内被誉为“社区之王”的南城香的经营情况也不太理想,汪国玉在一则短视频中坦言,今年上半年南城香的经营数字很难看。
从目前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经营数字难看的巨头并不少。其中,奈雪的茶和呷哺集团都亏了几个亿。
根据奈雪的茶(HK:02150)披露的信息,上半年营收预估为24-2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4.2-4.9亿元。对比上市以来的中报数据,奈雪自2021年起持续收窄亏损数额,利润曲线不断向上爬升,并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但如今,这条曲线再次转向。
呷哺呷哺(HK:00520)同样由盈转亏,预估上半年营收为2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5.9%;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212万元转为亏损2.6-2.8亿元,营收利润双双下滑。
同样陷在亏损漩涡中的还有味千中国及西安饮食。
其中,味千中国(HK:00538)预估上半年亏损不超2000万,较去年同期的盈利1.33亿元减少超亿元。西安饮食(SZ:000721)方面,上半年营业收入约3.49亿元,同比下降7.93%;净亏损5964.63万元,同比下降29.53%。
唐宫中国、太兴集团、九毛九、茶百道及“咖啡双雄”星巴克、瑞幸咖啡等,虽努力保住了正向盈利,但利润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部分餐企利润下滑超亿元。
△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比如, 茶百道(HK:02555)预估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在3.8-4.1亿元之间,较去年同期下降不超36.4%;净利润预计介于2.2亿元至2.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95亿元下降不超63%, 同样少了几个亿。
太兴集团(HK:06811)预估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约800万港元至12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500万港元下滑73%至82%。 唐宫中国则预计上半年利润在200~500万元,而去年同期利润为4160万元。
“这个市场你不抢就只有饿死”
对于出现利润和各项经营指标下滑的原因,餐饮巨头们集体指向消费疲软和价格战。
西安饮食(SZ:000721)在业绩预告中表示,上半年餐饮行业市场需求低迷,竞争加剧,餐饮经营门店均出现不同程度客源减少、消费标准下降,导致营业收入未达预期,且相关固定成本较高,影响当期利润未达预期。
茶百道(HK:02555)也在报告中指出,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消费者习惯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加大对加盟商的政策支持,以及增加市场投入费用。
事实上,全国餐饮大盘增长7.9%的情况下,一线城市却集体陷入负增长或增速低迷。例如,1-5月,上海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09.34亿元,同比下降3.1%;北京上半年餐饮业实现收入637.12亿元,同比下滑3.5%。
广州与深圳的相关数据也被大盘数据拉开差距。广州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幅为3%,深圳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微增1.3%。
消费环境承压,餐饮价格战愈演愈烈,“9.9元”的奶茶、咖啡甚至快餐屡见不鲜,餐饮巨头也不得不调低客单价来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5月,呷哺呷哺(HK:00520)宣布降价,门店套餐价大部分下降到50元的价格带,新菜单套餐均价降幅超10%。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表示,“整个餐饮市场都在降价,我们不调也不行。这个市场你不抢就只有饿死。”
乡村基今年也多轮降价动作,如6月推出优惠活动并宣称价格“回到2008年”,8月通过品牌公众号发文称“把价格打下去”,宫保鸡丁饭等部分套餐会员价11.9元起。
少开新店、关掉不赚钱的店,未来钱会更难赚!
面对低迷的市场和利润下滑的冲击,餐饮巨头们开始关店止损,对未来的预期也变得保守。
部分餐饮企业在业绩预告中,指出了其他相似的影响利润的因素,即关店计提带来的减值损失,包括奈雪的茶、呷哺呷哺等。比如呷哺呷哺(HK:00520)指出,就预计要关闭及持续亏损的餐厅统计,上半年计提相关减值损失约2亿元。
除了关闭经营不及预期的门店,部分餐饮企业调低了发展预期,放慢了拓店节奏。
奈雪的茶(HK:02150)披露的第二季度运营数据显示,该季度奈雪的茶分别新增和关停48家直营店,总门店数保持1579家不变。奈雪方面还表示,2024年新开自营店规模预计低于之前几年,并继续调整或关闭部分表现不佳的直营店。
珮姐重庆火锅传承人颜冬生也在近期对红餐网表示,“今年消费市场很弱,整个市场都不好,大家的消费频次减弱了,珮姐也放缓了节奏,宁愿少开店,也要保证存活率好,首先要活下去,才有机会活得更好”。
而为了降低拓店成本与风险,部分专注直营的餐企也把目光投向了加盟。贺光启在上述杂志访谈中也透露,今明两年可能会调整开店的节奏,会更迟缓、平稳一些,并称计划最晚于明年推出加盟。
星巴克(NASDAQ:SBUX)也释放出在中国开放加盟的信号。在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会上,时任星巴克全球CEO的纳斯瀚表示,星巴克中国还在探索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合资企业、合伙关系、战略伙伴、技术合作、供应链等,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这引发业内对星巴克中国要引入特许经营的猜想。
这些动作都在表明,相比2023年近乎疯狂的拓店潮,今年餐饮巨头们集体转攻为守,保住存活率,保住现金流,才是眼下的核心目标。
正如汪国玉所说的,前半年挣到的钱,冬天可能会亏个精光,千万别以为赚钱的日子在后面,往后可能会更难,“不要指望过几年就会好。”
华社西安7月17日电 记者手记:瓜果摊上感受“民生温度”
新华社记者刘彤、邵瑞
“从我记事时起,家里的冬枣、葡萄等时令瓜果,每年成熟后都要等客上门。偶尔几年,陪伴奶奶到离村庄不远的街道‘提篮小卖’。”回忆此前的生活场景,今年刚刚“金榜题名”的西安市长安区高中生徐佳俊杰说到。
凌晨四点刚过,已经67岁的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韦兆南村村民陈会绒,就和孙子徐佳俊杰走入了自家桃园。“听说长安区设置了便民的时令水果临时售卖摊点,让更多的乡党尝尝新鲜好果,也增加点家里收入,早一点、苦一点,都不算啥。”她说。
市民在西安市长安区一处果蔬临时销售点上选购。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在西安市长安区城管局设置的一处位于西部大道的临时销售点,陈会绒按指定位置把新摘的鲜桃、葡萄、冬枣等水果摆上,没有剥皮的核桃整齐码放完不久,不用吆喝,摊位前就聚拢了不少结束晨练准备返家的市民,祖孙俩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有了这个摊点,果香再也不怕无人问了。”徐佳俊杰说。
陕西是全国温带水果生产大省,葡萄、鲜桃等更是西安优质农产品的“靓丽名片”。“随着夏秋季水果大量上市,果农、果贩对城市中销售场地的需求十分迫切。为了方便他们能和市民直接‘对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挑选新鲜水果,今年我们在全市设置了174处夏秋季瓜果临时销售点,从7月10日起至10月15日,经营者只需要登记备案就可以免费使用摊位。”西安市城管局市容秩序处处长郝卫国说。
据介绍,这些临时销售点每天从早5时到晚10时都可营业,这既对早市形成有益补充,也填补了一些新建小区的商超缺口。此外,城管部门安排专人对临时销售点加强管理,避免出现占压盲道、影响交通秩序等现象;在临时销售点增设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增加环卫保洁人员,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一边为果农搭建销售平台,一边为市民提供采购便利。在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的“牵线搭桥”下,产销距离更加缩短、价格更加亲民,大家的获得感从西安城市服务的新措施中得到了体现。
西安市民董春芳年逾八旬,家住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福聚巷新东尚小区。“最近,小区门口设置了临时瓜果销售点,对我们这样上了年纪的人,真是服务到心坎上。”她说。
记者陪伴董春芳老人逛了几个摊点,在各个摊位售卖的西瓜、葡萄、鲜桃中精挑细选,在摊主耐心地过称、收钱中,体验贴心的服务,“摊位的核桃、冬枣、西瓜,不仅比超市便宜,还都是农民们早上现摘、现采的,质优价廉,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董春芳脸上绽放起了笑容。
市民在西安市新城区一处果蔬临时销售点上选购。宋丽婷摄
小摊点里的售卖者,有着自己的“盈亏本”,而西安全市所有的临时售卖点,体现的则是更大的“民生账”。2020年,西安市开始试行提供夏秋季瓜果临时销售点,设置销售点123处、摊位1522个,并在全市范围内逐年扩大规模。2024年,西安市的临时销售点已增长至174处,摊位达8531个。“如果按照每个摊位每天完成1200元销售额、每年销售75天估算,今年全市夏秋季瓜果临时销售点的销售总额将达到7.6亿元。”郝卫国说。
一枝一叶总关情。伴随着往来人群的聚拢、讨价还价声的回归,古城西安的民生温度,在一项项“关键小事”中得到体现。
正如西安市长安区城管局副局长王俊峰所言:“群众有所需,我必有所应。体现的不仅仅是城市管理能力,凸显的更是城市服务水平。”
面新闻记者 | 安震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原定于近期开始的长安银行股权拍卖因故中止。
根据此前阿里拍卖公告,长安银行两笔合计约1.47亿股权本应于8月19和8月22日开始拍卖。但8月19日,界面新闻记者发现,两笔股权拍卖状态均显示“已中止”,且均无人报名参与拍卖。交易界面显示的原因为,法院已受理对被执行人东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
界面新闻记者致电拍卖咨询人陕西万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方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拍卖中止原因,具体情况和流程只有法院知道。但记者多次致电公示陕西西安碑林区人民法院电话,始终为“正在通话中”。
阿里拍卖客服回应界面新闻称,司法拍卖由执行案件上拍的,会存在依法应当中止执行等情况,具体原因法院也会在页面中写明。通常中止拍卖的事由处理后需继续拍卖的,法院一般会在5日内恢复拍卖,最终由法院裁定确认。通常情况下,若遇到录入信息有误等情形,再度拍卖的进程会相对较快;然而,一旦有申请提出异议,则可能导致再度拍卖的速度放缓,甚至可能取消后续的拍卖计划。
北京一位资深不良资产处置律师对界面新闻表示,由于没有拿到一手资料文件,不好判断中止拍卖的原因。不过,债权人提出异议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法院会综合考虑债务人或债权人提出的申请,结合优先受偿顺序等条件,由几方共同协商破产重整方案,这期间可能会对重整的草案进行多次表决,时间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最终由法院批准管理人监督执行方案。银行股权如果价格合理,是比较有价值的标的。
此前的拍卖公告显示,目前持有这两笔长安银行股权的均是第七大股东东岭集团。其中,一笔股权数量为9565.6997万股,起拍价约为2.2096亿元,折合2.31元/股,涉及东岭集团与陕西申凯晟达贸易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另一笔股权数量为5103.915万股,起拍价约为1.1075亿元,折合2.17元/股,涉及东岭集团与陕西祥企谊晟贸易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两笔股权占该行总股本约1.94%。东岭集团作为长安银行第七大股东,持有该行3.65亿股,持股比例为4.82%。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银行近期陷入了巨额存款去向不明的“罗生门”。
7月10日,优策投资发布部分基金运作重大事项公告,决定暂停旗下多只私募产品申赎业务的办理。此前,浙江优策投资面向全国300多位合格投资人累计募集了近百亿资金,投向长安银行的协议存款。
2019年4月至2023年5月,优策投资与长安银行签订《协议存款合同》,将“优策长实”“优策长秀”“优策月月盈3号”三只产品的募资存入长安银行宝鸡金陵支行、长安银行宝鸡科技支行私募基金专户。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只产品披露的2023年年报显示,银行协议存款合计金额达12.52亿元。然而到了今年7月3日,投资者发现《账户余额明细表》并未如期公布,而长安银行打印的账户流水凭证显示,协议存款仅剩下8.6万元。
巨额存款不翼而飞,引发投资者关注和担忧。
8月16日,长安银行就此事回应称,长安银行曾于7月中旬发布相关声明称,浙江优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浙江优策”)曾在长安银行宝鸡分行开立了存款专户,根据合同约定,仅用于日常存款及结算。长安银行无托管人资格,并非基金委托的托管人,浙江优策在长安银行宝鸡分行开立的账户并非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账户。
客服称,浙江优策在长安银行开立账户后,依据相关补充协议约定进行申请,浙江优策上述的账户已经全部开通了网银,可随时通过网银查询账户交易明细,在账户存续期间,浙江优策均按月完成了对账,所以浙江优策未能够及时知晓账户交易明细及账户余额,并不存在长安银行未按照约定提供账户余额明细表情况。
不过截至目前,双方各执一词,该笔巨额存款去向仍然成谜。
公开资料显示,长安银行是在陕西省委、省政府主导下,引入延长集团、陕西煤业、陕西有色、陕西财金战略投资,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的法人股份制商业银行,2009年7月31日开业,总部位于西安市。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5479亿元,各项存款4292亿元,各项贷款2855亿元。
财报显示,2023年,长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7.79亿元,同比增长11.06%;实现净利润24.45亿元,同比增长8.67%。截至2023年末,存款总额3990.42亿元,贷款总额2951.55亿元,不良贷款率1.82%,资本充足率11.89%,拨备覆盖率1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