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爆款”对一家店铺、一个品牌的价值,是远远超出你的预期想象的。无论是做餐饮堂食,还是外卖,在产品品类上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或者爆款,才足够吸引用户,从而留住用户。
打造爆款有利于“一点多发”这种经营收益方式的形成,意思是一个或几个爆款会带动店里其他餐品的大卖。这种由口碑带动销量最终又使口碑收益的方式是一种良性循环。
打造爆款产品的目的
1)强化顾客对品牌的认知
对于外卖品牌而言,爆款是品牌的最佳代言,能够给用户留下极为深刻的味蕾印象,从而加深对品牌的记忆度,甚至自愿为品牌传播。
2)提升店铺盈利能力
爆款产品对于一家外卖店铺来说是一把利器,可以为店铺带来7-8成的销售额。
3)提升出品效率
我们已经明确地了解到爆款产品每天的一个大约的销售额,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店铺的销售额提前规范好产品的出餐流程,提前准备好食材,可以大大的提升店铺的出品效率。
4)聚焦品类竞争
现在的产品同质化越加严重,而店铺的的爆款产品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如何打造爆款产品?
1)性价比高
对于消费者来说,比较看中就是好吃不贵。因此,爆款产品定价一定要合理,要在保留利润空间的同时,还要确保没有超出用户的预期心理价位,以营造“性价比高”的感受。
2)高点击率
点击率高说明这类产品顾客喜爱程度比较高。对于外卖店铺来说,我们在打造爆款产品之前可以看看店铺各个产品的销量,比如说一家店铺酸菜鱼的点击率和销量都比其他产品高,那么酸菜鱼具备一定的爆款潜质,商家可以在此基础上对酸菜鱼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打造成为店铺的爆款产品。
3)少而精
打造爆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店铺的品牌认知度以及用户忠诚得到显著提升,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爆款数量不需要很多,哪怕只有一款招牌菜,只要足够出色,无人能够效仿便足矣。
品类多看似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但是有时未必是好事。因为中餐是很难标准化的,品类越多运营难度越高。所以我们通常主打一个单品爆款。
我们设置爆款产品不追求大而全,而是能够专注某一特定品类,将其打磨到极致,创造品牌差异化,才能实现爆款的最终目的。
4)高质量
优秀的爆款产品是建立在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对于外卖餐厅而言,产品本身永远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因此,在打造爆款过程中,一定不可以忽略对产品本身质量的把控。
在考验产品的时候,消费者不会心慈手软,难吃就是难吃。一个没有回头客的产品,到底有多久的生命力呢?
5)口碑要好
作为爆款菜品其口碑一定要好,也就是说,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吃完觉得味道好,因此在口耳相传中打开知名度。这样的传播效果比任何广告宣传都要好。
6)持续完善迭代
这一点尤为重要,用户的口味在不断变化,没有一种菜品能够永远满足用户越来越挑剔的味蕾。因此,为了能够使用户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即使是对于销量和口碑较高的爆款产品,也要不断进行完善和迭代。餐厅要对爆款产品进行不断的产品研发,实现对爆款口味的不断打磨。
爆款的打造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外卖产品爆款的打造就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必须伴随用户需求的升级而不断升级。这就要求餐厅必须对其爆款产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在该单品上深耕,将产品做精,做细,做到极致。
7)创新、个性化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爆款产品一定具有它的特色,这就要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找准差异化定位。
对于同类的产品,我们要在用料、味道、外形上和大家区别开来,做微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出和大家不一样的地方,塑造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爆款。
8)重视营销的力量
产品是品牌最有力的支撑,营销放大品牌的影响力。如果有过硬的产品,但是因为营销做得差而无人问津岂不是很可惜。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营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9)做好评价管理
爆款菜品的好评率及用户评价,对于用户下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餐厅应该学会对爆款产品的评价进行实时跟进,了解用户对于菜品的真实反馈,对其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
总结:
从某种程度而言,爆款产品的打造是不断努力的过程,必须要伴随着顾客的需求不断地去升级,完善。
言科技4月2日消息, “现在已经习惯去街口的紫光园吃早点了,俩麻酱烧饼配一碗豆腐脑,便宜又挡饱。”家住朝阳区的王先生毕业后从南方来到北京工作,一年间,他逐渐喜欢上去北京餐饮老品牌吃饭,“价格实惠,品质有保障,对打工人很友好。”
被餐饮老品牌“质价比”吸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上海本地人周先生经常向外地同事推荐自己的工作日午餐选择,“东泰祥生煎、沈大成馄饨、老盛兴汤包、大富贵咸肉菜饭、鲜得来排骨年糕,好吃不贵,还能一周五天不重样,这些品牌有堂食也有外卖。”
4月1日,美团发布《2023餐饮老品牌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美团、大众点评收录十年及以上餐饮老品牌到店团购订单同比增长90%,餐饮老品牌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35%,较2022年高出9个百分点。
全国餐饮老品牌消费规模(图源:《2023餐饮老品牌消费报告》)
近年来,各地街头餐饮老品牌正在年轻人中悄然“翻红”。一方面,年轻人爱上寻找城市角落里的“宝藏”店铺,打卡地方菜老牌小店、网红老字号小吃成为“餐饮时尚”入门必备。另一方面,消费结构年轻化,追求健康、实用的质价比消费成主流,年轻人更喜欢在外卖平台寻找老品牌平价食堂,比如北漂爱点的金百万、老边饺子,二十块就能吃饱吃好。
“周六发现了团结湖附近一家藏在老小区里的川菜馆,看大众点评已经有十七年的历史,味道正宗,菜品的性价比很高,不过最好提前去拿好排队。”在北京工作的唐女士和朋友相约去朝阳公园赏花踏青,傍晚时有人提议去打卡一家老牌小店,就在大众点评上找到了蜀风情家常菜,“有种发现了‘宝藏’小店的快乐。”
年轻人追求的“性价比”,是用更实惠的价格购买老牌餐饮的品质服务,即所谓“质价比”。应市场需要,不少餐饮老品牌也竞相推出适合工作日一人食的菜品。比如,北京烤鸭的传统消费场景是全家人堂食,但在美团外卖上,可以轻易找到金百万、大鸭梨,甚至南京大排档的“烤鸭单人套餐”,售价均在30元上下。
年轻人去餐饮老店最爱吃的菜品(图源:《2023餐饮老品牌消费报告》)
“年轻人周末探寻餐饮老店是满足好奇心,工作日点老牌餐饮外卖则是图一个安心加稳定,这些消费行为也在推动餐饮老品牌向年轻市场转型。”业内人士分析称,近年来餐饮老品牌不仅在菜品口味上持续创新,还在借助美团等线上平台增加本地供给、拓宽经营方式,比如开拓外卖新供给,融合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新业态,拓宽经营时长和范围等。经过这一系列创新举措,餐饮老品牌得以扩大餐饮新场景,更快地触达具有消费潜力的本地年轻消费者。
日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
《关于继续抓好外卖商家营销规范
防止餐饮浪费的通知》
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
持续规范餐饮外卖营销行为
有效防止餐饮浪费
↓↓↓
按照《通知》要求
记者调查发现
部分外卖服务平台及商家
仍旧存在一些容易造成餐饮浪费的现象
......
01
起送价设门槛须凑单
《通知》要求网络餐饮平台合理设置餐品起送价格、餐饮外卖商家合理确定起送价格。
记者调查发现
受起送价限制
单价低的餐品很难单件配送
蜜雪冰城点了2杯饮品仍达不到起送标准
3月31日,记者登录外卖平台一蜜雪冰城店,“现煮奶茶”栏目,共展示13种饮品,备注16元起送。记者下单1杯珍珠奶茶(7元/杯,打包费0.6元/份)、差8.4元起送;下单两杯珍珠奶茶,显示15.2元,差0.8元起送。无奈之下,记者又选购了1杯售价5元的冰鲜柠檬茶,页面这才显示20.8元,预估另需配送费0.4元。最终,记者支付21.2元购买了3杯饮品。记者搜索该店36款饮品,低的5元/杯、高的11元/杯,均未超过起送价16元。记者统计发现,如果单点一款饮品,其中有13款产品必须点3杯以上才能起送。如果不想选择3杯饮品,那么第二份饮品要么选择单价更高的饮品,要么选择同款但分量更多、价格更高的大杯饮品。
蜜雪冰城点了3杯饮品才达到起送标准
记者根据外卖平台上20余种美食分类进行调查,发现都设有起送价。以地方菜系为例,记者对排名前10位的商铺进行查询,其中“刘一手水煮鸭胫”起送价最高,达108元。
记者进入该店铺,发现共有50余种菜品和饮料,价格从几元至几十元不等。记者在该店铺下单3份小吃(其实是5份,其中一款要求3份起购)页面显示83元,差18元起送。之后又下单3份下酒菜(其实是5份,其中一款要求3个起购),页面显示100元(打包费尚未计入),仍差1元起送。无奈之下,记者再点了一份3元米饭,外卖页面方提示去结算。
“刘一手水煮鸭胫”下单3样菜品合计百元仍达不到起送标准
02
同类商家“起送价”差异大
记者还对外卖平台中的不同菜系分类进行调查,发现各菜系排名前5位的商铺几乎均设有起送价格,但同类商铺起送价格差异较大,有的甚至相差数倍。
????麻辣烫冒菜菜系中,“冒大仙火锅冒菜麻辣烫”起送价最低,为15元起,而“率性川渝冒肚”满68元起送。
????日料寿司菜系中,“优鲜三文鱼?刺身?寿司”30元起送,而“米鲜宫坊(寿司?刺身)”满98元起送。
????香锅干锅中,“觉世双椒(麻辣香锅.鼓楼店)”起送价10元,澄胖子川菜馆满90元起送,两者相差9倍。
个别商家没有设置起送价格,这些商铺要么所有商品单价均较高,要么对商铺内的低单价商品标注“单点不送”。
如大牌水煮鱼(省府直营店)未设置起送价,但该店特色小吃红糖糍粑、油炸小酥肉、柠檬酸辣鸡爪均单点不送。记者点了上述3样菜品合计70元,仍显示单点不送,除非点该店单价88元以上的招牌水煮菜。
03
主食参加“满减”无限制
《通知》要求网络餐饮平台优化满减凑单机制,不得将主食纳入满减优惠展示范围。
记者调查发现
外卖平台对主食参加满减活动
并无限制
部分商家对消费者多点主食
参加“凑单”也无消费提示
记者进入蜀都丰?水煮鱼 川菜湖东店,页面显示有“128减5、160减10”的满减活动。记者下单一份标价为129元/份的招牌手工水煮活鱼,页面显示“127元,券后约122元”“已减10元,再买28元再减5元 去凑单”。记者下单一份主食灵魂猪油炒饭(28元/份)后,页面显示“已减15元”。也就是说,在这家店主食可以参与满减活动。
记者进入“有蘸?闽南姜母鸭”店,页面显示有“48减少4、98减7、158减12、208减16”的满减活动。记者下单葱油猪舌38元/份,页面显示“已减7元,再买9元再减4元 去凑单 ”。记者看到该店所有菜品的单价均在18元以上,只好到主食页面点了3份稻花香米饭(3元/份),刚好凑足9元。这时,页面显示“已减11元,再买47元再减3元”。显然,这满减活动根本不想停。
记者进入“邓小厨闽北光泽菜”,显示有“40减3、58减5、78减7、128减9、158减11”的满减活动。记者下单了一份24元的酸辣芋头丝、一份26元的韭黄炒蛋,页面显示“已减8元,再买6元再减2元 去凑单”。于是记者下点了3份标价为2元/份的米饭,页面立即显示“已减10元 再买17元再减2元 去凑单”。在此“凑单”过程中,平台及商家均未禁止主食参与满减活动,未对用户多点主食“凑单”的行为、主食与菜品份量匹配异常的问题进行提示。相反,平台及商家仍在鼓励用户再“凑单”。当天,记者收到“邓小厨闽北光泽菜”外卖时,发现未使用食安封签。
消费者陈女士告诉记者,有时候为了能通过多点一些主食或饮料“凑单”,但多点的食物也吃不完,最后造成浪费。
04
小份餐品成稀缺品
《通知》鼓励平台健全激励机制,推动商家开发、提供、推广小份餐品;引导商家合理确定数量、分量,提供小份餐品,如实展示餐品信息,发布适量点餐提示。
记者调查发现
外卖平台上小份餐品较为罕见
很少有商铺标注有小份餐品
经营餐饮多年的刘经理告诉记者,防止食物浪费需各方努力。外卖平台应考虑行业特性和成本,与监管机构和协会共同设定合理的起送价,并针对不同业态设定起送标准。为避免主食参与满减造成混乱,应优化凑单机制,保证合理性,避免增加消费者负担。小份餐品需由行业协会制定统一标准,包括价格和分量,并在外卖平台首页推广,同时给予提供小份餐的商户流量支持,鼓励消费者选择。
福州市消委会秘书长吴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消费者按需购买、理性消费,不要为凑单造成食品浪费。同时,平台和商家也应该优化配送方案,方便消费者选择,共同做好防止食品浪费的工作,切不可一味追求销量,设置不合理的门槛,诱导消费者多点商品,造成浪费。
来源:北京消协
流程编辑:U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