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餐饮业步入至暗时刻。
拥有400多家门店的西贝贾国龙说只发得起3个月工资,眉州东坡王刚说春节退订直接损失1700万元。有着150多家门店、5000多名员工的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也算了笔账:在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刨去房租、人工等固定费用支出,木屋烧烤一个月亏损5000万左右,现金流最多能坚持5个月。
疫情影响下,木屋烧烤收入最低时,一下掉到了正常情况的百分之十几。北京有一家门店,最惨的时候一天只卖了1000块钱。
没有什么比活下来更重要。在隋政军看来,危机的时候,也是考验团队最好的时候。木屋烧烤的5000多员工人人出力,“苍蝇的腿也是肉”,大家一起想办法,还把一些原来只适合堂食的单品创新改良成外卖,员工们被逼得做出了精酿和烤饭。
外卖成为餐饮行业最先的突破口。疫情之前,外卖只占到木屋烧烤营业额的5%;现在一个月时间,外卖业务拉升了10倍,收入占比超过了50%。通过外卖,那家“最惨”的门店,10天收入涨了17倍。
意识到外卖的能量后,隋政军对员工说:哪怕全部只靠美团的外卖,也要拉回到原来的营业水平。现在他的目标是:3月28日,不但收入恢复到去年同期,还要增长1%。
相信团队的力量,不要只做简单易复制的模式,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向死而生,是疫情带给他最重要的三条启示。
以下为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的自述,有删减。
这个春节我哪儿都没去,每天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甚至在家里做梦都是工作的事儿。
一开始,我对疫情的判断比较乐观。当时看到新闻,全国多地2月9日以后开始复工,我预估疫情会在这之前结束。没想到,后来又有新的变化,我们的预测也从2月9日推迟到2月底,再到后来3月中旬……目前,我们最乐观的估计是在4月初,整个应对措施也在动态调整。
因为疫情,餐饮业突然被按下暂停键。收入最低的时候,木屋烧烤一下子掉到了正常情况下的百分之十几。北京良乡的一家店,最惨的时候一天就卖1000块钱。
从1月28日开始,我们连续开了三天全国高管会议,分别讨论了财务、经营、企业文化三个议题,并作出了一些决定和判断。
从现金流看,木屋烧烤150多家店,5000名左右员工,过去一个月怎么也有几千万的利润。现在如果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刨去房租、人工等固定费用支出,一个月亏损5000万左右,我们当时算下来,最多能坚持5个月。
一开始我也想做一把“英雄”,想的是不仅不减薪,还准备给员工提前发春节的工资。但后来想想,我们预测是一回事,万一不是呢?
2月1日,我看到很多人转发西贝贾国龙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的文章。我看完后第一是觉得惊讶,第二是挺难受。我跟贾总挺熟的,他做西贝已经30多年了,做餐饮的经历比我多一倍,如果老大哥都挺不过去的话,你自然会联想到自己。
我在朋友圈转发西贝这篇文章时写道:“我们在坚持,一天是百万级亏损,西贝是千万级亏损,几个亿最多三个月,但有什么办法,只能扛到最后!”我还记得,那天我回到家心情不好,脸色很差,老婆问我,“今天怎么了?”
其实2016年的时候,我也碰到过资金链断裂。当时我把手上的四五套小房子都卖了,又把我老爷子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就这样凑了2000多万,加上其他股东一起凑了3000万度过了危机。不过那时候木屋烧烤才有二十几家店,3000多万能扛过去,但是现在我们有150多家店了,一个月亏损就差不多5000万。老婆问我:“这回房子还卖吗?”显然,现在已经不是卖房子、卖车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没想到,发了那条朋友圈之后半个多小时,华北地区财务总监胡玉兰给我发了一条微信:“需要的话,自愿工资减半。”
再后来,我们员工自发组织了一场请求工资减半的“减薪运动”。收到来自全国员工摁着手印的请愿书时,我很担心会有“道德绑架”,犹豫要不要搞。我让IT部门做了一个匿名的问卷调查,总共收回近3000份问卷,其中有76%的员工自愿支持,16%不反对,只有5%的人觉得是被胁迫,或者说本身就反对这件事。
我觉得,在危机的时候,也是考验团队和历练团队最好的时候。一定要让大家感觉到这是我们自己的船,现在遇到了危难了,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去救这艘船,而不是每个人偷走一块木板跳到海里求生。
在开会时我说,我选择当狗熊,不当英雄。这次抗疫对我们来说是两场仗:一场是叫经营仗,活下去;另一场仗,就是企业文化的仗,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我们发动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开源节流,全员拼搏、全员创新。哪怕是个苍蝇腿儿,都不嫌它肉少。如果我们5000个员工每个人去给公司捡一个“苍蝇腿儿”回来,摞在一起那也是好大一块儿肉。
不同于一些餐饮连锁轻资产的模式,木屋的供应链是自己做的,比如羊肉,我们的采购库存是一年。这是我过去一直坚持的模式,在这个时候就显示出了优势。以前做餐饮,大家往往认为模式越简单越好,便于复制、便于管理。如果说你前面是一条高速公路,那就没问题;但如果前面是一个崎岖的山路,你觉得行吗?
成功没有捷径。经过这次疫情,我觉得业界都要反思,你的商业模式到底有没有抗风险能力?你的生死到底是由别人决定的,还是你自己决定的?
对木屋来说,每天门店里,该做的防护,该做的消杀我们都做,街道人员天天来检查。某种意义上我们比顾客还担心,因为危险对我们来说可能就是生存危机的问题。
一直持续到2月中旬,我们配合国家防疫需求,主动停掉堂食。如果没有外卖,这次真要去喝西北风了。
我给团队的要求是,哪怕全部只靠美团的外卖,我也要赚钱,拉回到原来的营业水平。
疫情之前,外卖只占到木屋烧烤营业额的5%。现在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拉升了10倍,占到了50%。北京良乡那家最低只有1000块的门店,有了外卖,用了大概10天的时间,就从1000块拉到17000块一天,涨了17倍。
木屋烧烤的5000多位员工人人都有抖音号,大家一起想办法,把一些原来只适合堂食的单品改良成外卖。我们一家卖烧烤的店,现在被“病毒君”逼出了木屋精酿、烤饭还有早餐。
越是在疫情关头,越是要做好顾客体验。比如,良乡门店隔离的员工,每天都统计好外卖单数,一单一单给客人打回访电话,询问客人找机会点,有不满意的地方当时就给客人沟通解决。
现在,我们同店同比已经恢复到去年的68%了,马上就能突破70%。我们的目标是到3月28日恢复原来的101%,等于说要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还要变成正增长。而且这两天,招行将会有一笔2个亿的授信给到我们。
木屋烧烤整个应对疫情的方案出来后,我的心里终于稍微有点儿谱了。2020年,我们木屋烧烤的4个目标坚持不变:开店数不变、营业额不变、利润额不变,同时要开拓西安、南京、郑州、昆明这4个新市场。
这期间外卖平台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间,假如外卖也关了,那我们连这点儿收入都没有了。它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平台和通道,平台也给了不少补贴。比如我们在美团上做了推广,平台给了一定佣金返还,配送费也有补贴。
外卖是一个生态。大家要互相协商,互相体谅,同舟共济。我认为对每一个员工来说,企业是一条大船;整个餐饮生态,也是条大船。如果都在互相打,没等浪把我们淹死,我们自己就把自己给打死了。
现在让我总结,疫情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人民的力量是无限的,能不能度过疫情,和我们的决策有关,但如果没有下面团队的执行力,绝对没有今天这个结果。
第二个启发是,世界没有捷径可走。危机是永存的,不能把自己的模式做得过于简单,过于轻资产,否则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很难有回旋的余地。
第三,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向死而生。不要等着银行会救你,也不要等着资本会救你,真正雪中送炭的不多,能救你的只有自己。
另外,也不要盲目地等着报复性反弹。我坚定地认为,不会有所谓突发性的消费高潮,因为被压抑的消费力,会出现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
我每天缓解压力的方法,就是上下班骑着我红色杜卡迪摩托车,“飙车”的感觉挺爽。除了工作以外,你总得给自己找点乐子,生活还要继续。只要活着,总会有翻盘的机会。
日,湖北武汉市,在华中农业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上,食堂餐饮服务员李倩受邀发言。她寄语毕业生,无论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工作再忙也要记得好好吃饭。(6月30日澎湃新闻)
大学毕业典礼具有很强的仪式感和符号效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家长不辞辛苦来参加毕业典礼,见证和分享亲人的人生重要时刻;另一方面,不论是教师代表还是学生代表抑或校友代表,都将毕业典礼发言作为一种荣耀,都会进行精心和充分的准备。清新而稀缺的“食堂员工毕业典礼发言”,隐伏着价值认同的转变和人文关怀的提振。
不论是食堂员工还是宿管阿姨,后勤人员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生活便利,也是育人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后勤人员学历偏低、缺乏一技之长,和教书育人并没有什么关联;实际上,后勤人员虽然没有教师身份,但也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在越来越注重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后勤人员同样可以发挥劳育、美育、德育等方面的作用。
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食堂员工毕业典礼发言”传递出那些符号信息?食堂员工虽然没有丰厚的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但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他们,热爱生活、认真工作,同样值得尊重。“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食堂员工和我们一样,也需要被他人接纳和认可。
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不同的人们在市场拥有不同的生存生态。食堂餐饮服务员看上去不够光鲜、体面,却并不“低人一等”;将看上去不起眼的工作做好,同样也是一种价值实现的路径。毕业典礼作为大学“最后一课”,邀请食堂员工发言,饱含母校的良苦用心——懂得珍惜和热爱简单平凡的生活,愿意做一个脚踏实地的普通人,我们才能在平凡的世界中不断奋斗和攀登,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传统观念中,“劳心者”似乎比“劳力者”高人一等,食堂餐饮服务员似乎难登“大雅之堂”。这种陈旧的“文化枷锁”,导致一些大学生不仅不热爱劳动,还歧视和污名化普通劳动者。“食堂员工毕业典礼发言”不仅为毕业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也是一种劳动教育。此外,“食堂员工毕业典礼发言”也让后勤人员感受到自己和学校是一个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共同体,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一个将后勤员工当成“自己人”的学校,自然会赢得后勤员工的心。
一个旨在“让劳动更有价值,劳动者更有尊严”的社会,食堂员工也同样需要“温柔相待”。大多数普通人只要努力和坚持,就可以生活得更好。学会在平凡的世界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正是母校对毕业生的精神馈赠。
(东方网)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