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提示
奶茶里有茶吗?奶茶里的茶来自哪里?“没有什么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问?
打开头部新式茶饮品牌的夏日菜单,可以管中窥豹:刚刚在港股上市的茶百道,其热销单品“轻轻茉莉”以七次窨制的福州茉莉花茶为基底;喜茶经典芝士茶,其茶汤源自云南普洱、四川自贡、福建宁德等茶叶主产区;奈雪的茶刚刚上新的“森林观音”系列,优选福建高香乌龙茶……
告别茶粉、奶精、果浆粉末冲泡时代,原叶茶、鲜乳、鲜果已成为新式茶饮的标配,茶基底是其中的灵魂所在。新式茶饮门店的迅速扩张,为处于产能过剩困局中的传统茶产业带来了全新增长点。
福建茶产业根基深厚,具有难以比拟的多茶类优势,自然成为新式茶饮品牌的梦中情地。近年来,福建茶产业与新式茶饮在双向奔赴中实现深度互动,催生出了一批新式茶饮原料供应基地与供应链企业。在消化中低端产能的同时,福建茶产业主动求变,在生产方式、产品创新等方面与新式茶饮同频共振。全省15个重点产茶县每年为全国新式茶饮终端产品提供16万吨基底茶原料,占全国总用量一半以上。
· 为什么是福建? ·
在乌龙茶的赛道上,原产自平和县的白芽奇兰名不见经传。在新式茶饮中亮相后,这个小品种茶却实现了逆袭。
最早慧眼识珠的是喜茶。2021年,喜茶在爆款单品“芝芝桃桃”中首次采用具有独特兰花香的白芽奇兰作为基底,并冠以“琥珀兰”之名。琥珀兰茶汤与水蜜桃果肉、芝士的搭配相得益彰,迅速引爆市场。之后,茶颜悦色、古茗、茶百道等品牌也相继将白芽奇兰引入主打产品。
新式茶饮给白芽奇兰带来了什么?产地收购价的变化最直观:以往,春茶收购价每公斤四五十元,如今已涨到了上百元。这给了平和县的茶产业经营者林任聪以极大的触动。
2017年,29岁的林任聪承包了千亩茶山,最初做的还是传统产业产销。两年后,他创办的漳州市茗之趣茶叶有限公司,成为本土新式茶饮品牌萃春疯的原料供应商,并以此为起点转型为新式茶饮供应链企业。
当时,新式茶饮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原料变革。
“新式茶饮脱胎于台湾珍珠奶茶。”林任聪说,最早的奶茶可能既没有奶,也没有茶。奶味源自植物油等原料制成的植脂末,也就是俗称的奶精;茶味来自具有茶叶风味的人工香精,后来又出现了从茶叶中浓缩提取的茶粉。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便是中国最大的茶提取深加工企业,是各大知名茶饮原料供应商。
高度内卷的新式茶饮行业,在卷资本、卷包装、卷门店规模、卷营销的同时,开始卷原料。原叶茶、鲜奶、鲜果逐渐成为行业标配,试图打破消费者认为奶茶不健康的刻板印象。
这从各大品牌的口号变化可见一斑。
去年,从四川成都走向全国的茶百道发布升级后的品牌IP,将“好茶为底,制造新鲜”作为全新品牌定位。在当时的发布会上,茶百道上新多款茶基底,其中不乏七窨茉莉、坦洋工夫等福建名茶。
在全国茶产业版图中举足轻重的福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福建几乎县县产茶,黄金产茶带横跨全省。”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翁定河说,早在2018年,福建便率先成为全国茶产业首个突破千亿元产值的省份。去年,全省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500亿元,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更重要的是,福建是著名的多茶类产区。这里是六大茶类中的乌龙茶、红茶、白茶,以及茉莉花茶发源地,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安溪铁观音、坦洋工夫等名茶享誉海内外。
对于新式茶饮企业而言,福建可谓最佳选品库。如今,你几乎可以在所有新式茶饮品牌配料表的醒目位置,看到福建茶的身影。
“去年,我们卖出超过10亿杯饮品,带动上游供应链企业年采收原料茶叶上万吨。”茶百道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每年从福建采购梅占红茶、乌龙茶、烘青绿茶等茶叶超2000吨。
新式茶饮对茶叶原料的井喷式需求,激活了近年来略显沉闷的茶叶市场。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茶叶产销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333.95万吨,内销总量240.4万吨,出口总量36.75万吨,进口总量3.9万吨。全国茶叶库存处于高位,产能过剩,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方兴未艾的新式茶饮产业,为茶叶降库存,尤其是消化中低端产能提供了重要出口。著名茶乡安溪县拥有60万亩茶园,近年来,当地跳出铁观音单一品类,依托资源、加工能力、渠道等优势,向“百茶贸易之都”转型。去年,安溪县新式茶饮基底茶年供应量超6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20%以上。
· 卷向产业链上游
·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任聪投身新式茶饮基底茶领域,开发本土特色茶叶资源,做不一样的茶基底,是他一开始就确定的策略。
“在传统印象中,新式茶饮多使用低端茶叶做基底,以常见的红茶、乌龙茶、绿茶和花茶为主。”林任聪说,随着行业内卷程度加剧,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从近年来市面上流行的爆款,不难看出这一趋势。
奈雪推出的“霸气鸭屎香宝藏茶”,让潮汕单枞鸭屎香成为流量担当;沪上阿姨主打的“8號老白煮白金”系列,让白茶在茶基底中有了一席之地;喜茶上线的“碎银子”系列,采用的则是普洱茶中的珍品;茶百道经典产品“肉桂岩茶基底”,让武夷岩茶进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各大新式茶饮品牌不约而同选择押宝小众茶。
“作为决定新式茶饮品质的重要因素,茶叶原料在新式茶饮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在上月举行的福建省首届新式茶饮产销衔接活动上,著名茶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教授说,新式茶饮行业对茶原料的准入门槛不断提高,优质化、高端化、特色化逐渐成为品牌追求的目标。
福建不少小众茶类因此获得了出圈的机会。
来自诏安县的八仙茶于1994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其制成的乌龙茶高香持久,耐冲泡,风味独特,曾走红闽粤市场。20世纪90年代,随着消费偏好的变化以及多茶类的出现,曾经的明星茶逐渐陷入沉寂。不过,在一般茶客看来口味太重的八仙茶,与鲜奶结合后,却表现出了不可多得的协调性,前香、中调、后韵俱佳,收敛性尤为突出。因此,近年来八仙茶被广泛用作新式茶饮基底,带动产销热潮。毛茶收购价从每公斤四五十元涨到了100多元。
林任聪则将目光投向了花茶赛道。
“香,是新式茶饮基底的必备品质之一,因此花茶备受欢迎。”林任聪说,茉莉花茶是使用最广泛的基底茶之一,但一枝独秀略显单一,市场呼唤百花争艳。平和县是全国蜜柚主产区,种植规模近百万亩,每年因疏花被丢弃的柚花数不胜数。能不能像茉莉花茶那样,让柚花与白芽奇兰这两大本土特产跨界联姻呢?林任聪与知名茶叶专家合作,历经3年研发,终于突破了柚香奇兰窨制工艺难题。
作为花茶大家族的新成员,柚香奇兰不仅被开发成了杯装即泡茶饮,还成为新式茶饮的新宠。霸王茶姬、茶二等品牌相继推出了柚香系列产品,销量不俗。得益于此,变废为宝后的柚花身价倍增,每公斤收购价超10元,单株柚子树可采摘十几公斤鲜花。今年,茗之趣公司出产柚香奇兰茶135吨。
原料求新逐变的背后,是新式茶饮行业的高速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白热化竞争。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去年,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近1500亿元,门店数量突破50万家。从微观层面来看,从年度到季度,从月度到星期,不断缩短的上新周期,是“卷”的具象化。以茶百道为例,去年该品牌共设计研发约250款产品,上新48款产品,并完成对13款经典产品的配方升级。也就是说,全年几乎做到了“周周有上新”。
终端之“卷”,很快延伸到了产业链的上游。为把控基底茶来源,不少新式茶饮企业选择与国内茶叶主产区深度合作,自建原料基地。
5月27日,福州市清口茶业有限公司投产仪式在福州市举行。该公司由茶百道与其供应链企业福州市青口二茶茶叶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作为茶百道在福建布局的首个自有原叶茶生产基地,该基地年产能5000吨,可为茶百道全国8000多家门店供应原料。
“与此前在云南等地的生产基地相比,福州原叶茶生产基地最大的突破在于具备完善的精加工能力。”茶百道有关负责人说,合作双方将共同深入茶青收购、茶坯烘干、花茶窨制、茶底研发等各环节,构建茶叶原料“研发、生产、制作、加工、仓配”的完整链路。
· 传统茶寻找新式表达 ·
新式茶饮为老茶乡带来了机遇。如何把握机遇?从业者的共识是,仅仅定位于原料供应基地,远远不够。双向奔赴、协同创新是必由之路。
新式茶饮对原料的需求,催生出了一批像茗之趣这样的供应链企业。
近年来,福建帮利茶业有限公司先后在福建寿宁县、永泰县以及广西横州市,建设了3个现代化茶叶工业园项目,累计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位于永泰县的一期项目总投资1亿元,定位于以茶叶生产制造、茶道研学、新中式茶饮研发等于一体的“一站式”现代化茶叶工业园。
“我们将以福州为辐射点,在全省寻找品质优良的茶叶原料,投放至新茶饮市场。”福州新之源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资行政负责人礼文明说,公司将和福建广大茶区茶农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配方,挖掘不同茶类的特性和优势,为新式茶饮市场带来多元化选择。
和帮利一样,福建众多新式茶饮供应链企业都将产品创新与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作为核心竞争力。
本月初,新式茶饮新兴品牌茶二的福建首店落地厦门万象城。该品牌定位于打造“中国茶拿铁”,也就是引入咖啡的研磨萃取工艺,让茶叶高倍萃取液与新鲜牛乳结合,从而打开年轻消费市场。茗之趣公司承接了其中乌龙茶与花茶基底茶研发订单。
“茶叶高倍浓缩,需要解决的核心痛点是如何避免苦味。”林任聪说,常说的酚氨比,即茶叶中的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是影响茶叶滋味的重要指标之一,茶多酚含量越高,越显苦味。通过发酵、烘焙等环节多个关键工艺的调整,茗之趣为茶二提供了相应解决方案。
相较于此,一些品牌的研发需求则更加笼统。不久前,某个拥有6000多家门店的新式茶饮品牌向茗之趣提出了“入口柔,一线喉”的乌龙茶基底研发需求。对于研发人员而言,这无异于“五彩斑斓的黑”般抽象。最终,通过反复调整加工工艺,目标产品才从100多个配方中脱颖而出。凭借研发能力优势,茗之趣已成为10多个新式茶饮品牌供应商,服务全国1500多家门店。
在宁德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蔡烈伟看来,无论是拼原料,还是拼产品上新速度,核心都是拼创新与研发能力。
“新式茶饮基底茶与传统茶叶,在口感、品质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评判标准。传统意义上好喝的茶,加入鲜奶、水果后可能就失去了优势;入不得老茶客法眼的茶,在新茶饮中可能反而表现突出。”蔡烈伟说,新式茶饮研发创新,需要回答“什么茶适合做基底”“如何拼配更有特色”等关键问题。
他试图通过理化分析,代替似是而非的经验,找到其中的规律。近年来,依托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新式茶饮专用茶开发及加工技术研究”,蔡烈伟团队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初步形成了系列结论。譬如,新式茶饮香气、滋味得分与茶基底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火重的茶更适合做奶茶;茶基底中多类酚的含量与水果茶品质有密切联系。这些结论为有的放矢地调制出一杯更好喝的茶饮,提供了可量化的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蔡烈伟团队还与奈雪的茶等合作,参与制定了全国首个新式茶饮行业团体标准《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这份标准对现制奶茶、现制奶盖茶、现制水果茶、现制气泡茶和现制冷泡茶5类茶饮,做了细化界定。到底什么才是奶茶,什么是水果茶,自此有了可明确定义与量化的标准。
茶叶领域专家、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则认为,传统茶叶产区拥抱新茶饮,可以推动全产业链的创新。
“新茶饮对茶叶原料,在品质、产能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传统生产模式应当主动适应需求端的变化。”苏峰建议,大力推进物联网、数字化等技术的应用,推广生态种植和绿色生产技术,精确地掌控种植生态和优化茶树生长环境,把控茶叶品质;通过提高加工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规模化供应能力,降低茶叶生产成本,灵活调整产品种类、档次和品质,以适应下游对原料的不同需求。
与新式茶饮产业双向奔赴中的福建茶产业,还有更大的远景。
翁定河表示,福建将着力建设中国新式茶饮供应链中心,推动现有茶园向高标准生态茶园转化,鼓励新式茶饮头部企业建立专属优质生产基地;着力建设中国新式茶饮创新中心,加大专用茶品种选用,推动茶叶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精深加工;着力培育中国新式茶饮产业集群,引进新式茶饮供应链企业和终端产品企业,支持开发特色新式茶饮产品。
来源:福建日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913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新茶饮集体再降价!
今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了。
纵观最近的新茶饮品牌动作,一个非常明显的新品战略是:大家都在强调保证品质的基础上“低价、低价、再低价”。
昨天,古茗发布“50万张免单券”,并宣布“小程序天天9.9元畅饮”活动,表示要让健康原叶鲜奶茶进入9.9元时代;5月底,古茗也在部分地区推出为期三个月的柠檬水折扣活动,原价10元的柠檬水折扣价到手4元。
书亦烧仙草也从4月开始在部门门店陆续调整价格策略,到今年5月,书亦烧仙草更新新菜单,推出了多款售价在10元左右的新品,比如目前主推的多肉杨梅、杨梅白月光等都定价9.9元。相较旧菜单,产品均价下调了3-6元左右。
而这种“低价局面”,叠加上品牌自己推出的折扣活动以及团购平台的优惠补贴,更为壮观。
今年五一假期,喜茶开启12周年限时活动,原价8元的招牌单品“纯绿妍茶后”折扣价后4元一杯。尽管如今看来新的“4元茶饮时代”已经降临,但要知道的是,在2020年喜茶的客单价能够达到52-56元。
哪怕是以“平价如雪王”,在团购平台上价格也在更进一步的下探。比如原本就定价4元的柠檬水,有网友叠加平台优惠券后,最低可达到0.01元。
40块钱的咖啡,现在9.9全场挑了;40块钱的奶茶,现在也只要4块钱了。
天价奶茶开始消失
10块钱成了“茶饮生死线”
“当年在北京想喝一杯喜茶,还得在寒风中遍地找黄牛,溢价买。谁能想到现在4块钱就能喝到了……”
从2020年的40元甚至50元,到今年下探到4元甚至0.68元……“天价奶茶”的时代,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似乎都已经彻底翻篇了。蜜雪冰城、古茗也曾在招股书中判断,平价茶饮未来增速将快于中价、高价茶饮。
根据华安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3年,新茶饮品牌10元以下消费占比从7%上升至30%,20元以上占比则从33%下跌至4%。
在不同点单平台上,几乎每个茶饮品牌都有“个位数单品”。10块钱,仿佛已经成了茶饮们的“生死线”。
一位微博网友在#奶茶重回10元时代#的话题下表示,“3年前,早上先来一杯将近40块钱的星巴克是我和同事们心照不宣的默契。但现在,大家都默契的选择了奈雪的9块9咖啡+面包早餐……”
相关话题下的投票数据中,对于“你能接受多少钱一杯的奶茶”,超过50%的消费者都选择了“10元以下”;超过45%的消费者则选择了“10元-20元”;只有不到5%的消费者可以接受“20元以上”的奶茶。
但也不止于10元这个价格带,新茶饮们还在努力向下“降价”。
降价,也不是“万能解药”
打价格战,拉低产品价位,已经很自然地成为餐饮人面对消费新趋势、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最短平快也最手到擒来的方法。
但降价是有代价的。
目前看来,降价是茶饮乃至大部分餐饮品牌们最容易找到的一条出路,但凡是容易的、快速出结果的事情都意味着“代价也会更高”。
从消费层面来看,消费者的心思没有那么好猜。降价不一定能够赢得消费者们的好感,反而可能会加速原有客群的“脱粉”。
当前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追求“低价”但也同样追求“品质”。对于新茶饮们的集体降价,有很多消费者的表态是:“贵的时候喝不起,便宜的时候不敢喝。”“高质平价,商家敢说,我都不敢信。”
另一部分原本是品牌忠粉的消费者也大多觉得自己被“背刺”了。“现在能降价降得这么多,难道不是因为过去的产品溢价太高吗?想想就心痛。”
而长时间的价格战,也会使得消费者对品牌的心理价格锚点产生影响,当市场长期以价格战、低价为导向时,难免让大众产生“奶茶就是只值这个价”的心理预期。
从品牌层面来看,降价对品牌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一次降价容易,但要再想涨价可就难上加难了。
降价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品牌将全面推翻过往的市场定位及目标客群。“品牌定位的价格因素需要考虑,不能降价的太明显,但又要保证品牌价格有竞争力,用各种优惠活动、团购、套餐等等手段,其实也是餐饮品牌们的无奈。”
再回到市场层面上,降价其实是头部品牌们的游戏战场,一不留心你我就都成了“炮灰”。
说白了,降价考验的是餐饮品牌的成本议价能力,一味的压低定价到底还能不能赚钱?还能赚多少?是每个餐饮品牌的价格命题。
如果在成本无法压缩的情况下仍坚持“低价策略”,很有可能就会对品牌自身及加盟门店的利润和正常运转造成影响。比如书亦烧仙草今年调整的降价策略,就引发不少加盟商抗议,“产品价格降低了,但是进货价、物料成本都没变。现在的价格堂食勉强能赚钱,外卖恐怕都要亏本的。”
对于竞争充分饱和,格局已经难以撼动的新茶饮市场,虽然降价能够在短期内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激情,但很难说从根本上解决茶饮品牌和茶饮赛道的深层焦虑。
对于新茶饮们来说,降价并非万全之策,但无奈的是,降价的确也是当下提升客流与营收最直接、最明显的选择之一了。
内忧、外患
新茶饮还在急寻新出路
最卷的新茶饮赛道,如今除了要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要时刻警惕同行的袭击,还更要直面咖啡、快餐、正餐品牌们的“跨界炸弹”。
库迪咖啡的茶饮副牌茶猫,刚在福建宁德开业时,菜单上的全系产品标价8.8元/杯,叠加第二杯半价的优惠活动,单杯价格最低能达到6.6元;海底捞、西贝等子品牌门店内自售的茶饮也同样低至10元以下……
根据此前壹览商业截至今年3月份的数据来看,26家知名新茶饮品牌当时现存门店数量约为11.5万家,但到4月结束时门店数量却为11.1万家,门店数量净减4000+。也就是说,大量新茶饮品牌在今年3-4月的情况是:开店速度已经跟不上闭店速度了。
能看到的是,在一轮一轮“价格战”后,一些茶饮品牌也开始尝试重新涨价。接下来,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消费环境也会愈发苛刻,新茶饮们在寻找自己的逃生出路上,正在努力。
果在街边门店看到6元多一杯的原叶鲜奶茶,你会想试试吗?
在创立库迪咖啡、掀起价格战后,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开始卖奶茶了,依然主打低价。
茶猫首家测试店11月底已在福建宁德屏南县开业,那里也是陆正耀的家乡,而杭州首店目前正在装修。
从神州租车,到瑞幸、小鹿茶,再到趣小面(后改名“趣巴渝”)、预制菜品牌“舌尖英雄”,以及库迪,这位65后的连续创业者,多年靠着烧钱营销、低价补贴、快速扩张行走江湖。在已经卷到极致的新式茶饮界,这套“陆式打法”还行得通吗?
全场券后6元多
杭州的这家茶猫,位于钱江国际时代广场,与一众餐饮店为伴,周边是写字楼。绿色围挡贴着的装修巡检表显示,装修期限是2024年1月31日前。
而在社交平台上,福建屏南当地的一些网友已在晒图分享尝鲜感受。这家店开在“大哥”库迪旁,紧挨着蜜雪冰城,附近还有瑞幸、古茗、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茶百道等。据库迪多个网上招商账号信息,首家门店主要用于测试品牌视觉、产品、价格等方面在消费端的接受度。
门店走绿白色简约风,有网友觉得土,看不出宣传中所说的国风元素,也有网友表示瞧起来清爽。至于奶茶的口味,有人说喝起来很淡,也有人认为相对于这个价格来讲还可以。
在饿了么外卖平台上,可以看到这家店正在测试售卖的茶饮,分为六大类:原叶鲜奶茶、五常米乳茶、粹椰系列、经典牛乳茶、缤纷果茶以及真鲜纯茶,五常米乳也是库迪的一个系列。不论杯型,折后价都是6元多。平台上卖得最好的3款,是芋见麻薯鲜奶茶、黑糖啵啵牛乳以及金椰榴莲芒芒。
原叶茶+鲜奶/鲜果,茶猫主打的原叶鲜奶茶,也是当下新式茶饮界正在流行的风潮。这阵子忙着在网上推广的招商人员,大多打出了“0植脂末”“产品对标霸王茶姬和喜茶,价格对标蜜雪冰城”等的旗号。有网友表示,这个价格,如果是货真价值的原叶鲜奶茶,她愿意多光顾。
翻版库迪咖啡?
一位库迪咖啡的招商人员向橙柿互动记者表示,作为库迪旗下第二品牌,茶猫将于明年1月正式上市;采取风险共担的联营模式,价格上由公司对饮品进行补贴,结算价低于8.8元,全部按8.8元结算,补贴政策持续到2025年。
据官方招商手册,联营一家茶猫品牌店费用为35万元,包含10万元设备费、5万元柜体店招和20万元基础装修、客区家具费;标准店为20万元,减少的15万元为基础装修和家具费。
12月底之前,茶猫只面向库迪联营商招商,每家门店可减免10万元服务费(联营商每月营收达到一定规模后,库迪公司会按一定比例从中抽成);明年1月开始,向所有人开放加盟。
这一系列招商政策,几乎和库迪如出一辙。只是新式茶饮的竞争远比咖啡行业激烈,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茶百道、古茗、1点点、蜜雪冰城……各个价格区间都已挤满了品牌。
此前,橙柿互动记者采访过3位奶茶店主,他们表达的一致观点是:奶茶市场已经饱和,赚钱不易。其中一位加盟某知名奶茶品牌的老板,房租加上装修、设备等费用,前期就投入了50多万元。这意味着这家店每年至少要120万元营业额,“夏季每天要卖出1000多杯才能回本。”
不过,正在四处招商的茶猫,可能打从一开始就不是冲着卖奶茶盈利。
门店数量已达2.5万家(99.8%是加盟店)的蜜雪冰城,它的年入百亿并非来自4元的柠檬水、5元的现磨咖啡。招股书揭开了蜜雪冰城的生意经:把食材、包装材料、设备设施及营运物资等产品卖给加盟商,并提供管理服务。
其中,食材是蜜雪冰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营收占比稳定在70%左右;2022年1-3月,仅向加盟商售卖食材就获得17.56亿元,贡献了72%的营收。
蜜雪冰城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同样以加盟为主的茶百道,从收入构成看,也是主要靠“卖东西”: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及截至今年3月底,货品及设备销售收入占比在94.5%-95.1%。
茶百道收入构成
靠着联营商们的真金白银,成立一年的库迪就开出6000多家门店(达到同样的门店数,瑞幸花了4年多),茶猫大概率想走同样的路子。
“最好能把鲜奶茶市场的价格打下来”
“又开始收割新的韭菜了?”“老陆的项目一定跟!”1969年出生的陆正耀,创业之路长期伴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态度。
他有一帮挺他的兄弟,“不计前嫌”地追随着做了一个又一个项目,有不少还是神州租车、瑞幸咖啡时代的“老人”。在这些人眼里,陆正耀有种悲情英雄的形象:他搞砸过,并为此付出代价;但他有能力有眼光,50多岁还在不停创业……
同时,因为瑞幸财务造假事件,这些年也有不少人觉得他不靠谱,总是在收割“韭菜”。在网上,茶猫的相关内容下,一些评论劝人慎重考虑这个项目,多了解一下创始人的背景。
陆正耀早年以县高考状元身份考入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很快放弃公务员职位,开始创业生涯。
2007年,他创办神州租车。3年后获得联想12亿美元注资,神州租车迅速开启扩张之路。
2017年,瑞幸咖啡面世。陆正耀用一年时间开设1000多家门店,疯狂打价格战。2019年5月,瑞幸在美国上市,2020年4月因财务造假被迫退市,陆正耀也因此被“扫地出门”。
同年,他投资创建舌尖科技,一年后推出面馆品牌“趣小面”。短短半年内,它便经历改名和融资困难,多地关店。2022年1月,陆正耀又看中预制菜,推出“舌尖英雄”。首店上线不足一年便宣布倒闭。目前在杭州,“趣小面”和“舌尖英雄”都已不见踪影。
杭州的“趣小面”(资料图)
直到2022年10月,陆正耀回归老本行,创立库迪,和瑞幸“贴身肉搏战”,才算有了点起色。然而,近期库迪也传出长期价格战造成利润压力,加剧了联营商和总部之间的摩擦。
咖啡低价战未毕,又开辟全新的奶茶战场,雷打不动的低价策略,会有卷不动的那一天吗?
至少在消费端,网上还有人希望茶猫快点开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最好能把鲜奶茶市场的价格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