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都市现场综合中新网
“奶茶”
似乎成为了
现在年轻人
出行、请客的必备
据中新网消息,曾被称为“排队王”的网红奶茶“伏小桃”(伏见桃山),其门店如今只剩下不到30家在营业。据悉,“伏小桃”巅峰时期,在全国拥有两三百家门店。
比起“伏小桃”,消费者或许对“伏见桃山”这个原名更熟悉。其第一家门店于2017年在江苏南京开业。伏小桃一开业就以“造型简洁的设计、招牌的草莓麻薯、白桃乌龙奶茶”等元素,登上社交平台热门。
< class="pgc-img">>但是
近两年
随着消费降级
以及霸王茶姬、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
新的茶饮品牌强势出圈
加上伏小桃自身风波
业绩自然有所下滑
据中国品牌网的数据
目前的奶茶品牌榜前三如下
< class="pgc-img">>“顶流”“白月光”
一定是人嘛?
其实不然
奶茶界也有自己的“白月光”
“曾经草莓麻薯的味道只能留在我的记忆里,从此再也没有一家奶茶店像你。”
伏小桃关停门店
产品下架与更新
钟爱奶茶的消费者
往往有意难平
他们会为自己爱喝的奶茶
发出“欧漏”“天哪,不要(关)”这种呼声
很多茶饮品牌的评论区
亦会如此
不久前
老品牌“一点点”
也宣布关闭多家门店
< class="pgc-img">>“伏见桃山”与“一点点”等品牌
并称为初代奶茶顶流
但是
也有许多人心中的
奶茶“白月光”
是“大台北”“优乐美”
有不少网友发帖
怀念自己曾经喜爱但逐渐消失的奶茶
哪家奶茶
才是你的白月光?
哪家奶茶又有你的意难平?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员张哲瀚这两天彻底翻车了,翻车之后又让人们对日系文化进行了审视。
不审视还好,一审视发现网红奶茶品牌伏见桃山不对劲。
< class="pgc-img">>到底哪里不对劲呢?
因为在日本,有一座陵墓叫做伏见桃山陵,那里埋着日本的明治天皇。
更加可气的是这个伏见桃山品牌的总部竟然就在南京,用意何在?
其实在去年,也有网友质疑了伏见桃山的名字,公司回应表示,伏见桃山并不是陵墓名,而是指日本京都的伏见区桃山一带。
对于这样的解释,并不能让网友完全信服。而且这个品牌开在南京,实在不太合适,我们需要品牌方一个合理的解释。
1
别再盲目搞日系风了
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动漫影响了一代人,这让一部分人比较认同日本的文化。
从JK制服到各种各样的日系品牌,日系风正在入侵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不久,农夫山泉的一款拂晓白桃气泡水闹出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一家超市为了推销这款气泡水,对外表示,柑橘是宫崎县产的,拂晓白桃是福岛县产的。
< class="pgc-img">>稍微关注一点新闻的都知道福岛县正在经历核废水泄露的危机,网友问:给我们喝核废水泡过的桃制成的水?
超市的这个推销广告直接让农夫山泉陷入到了最尴尬的地步。如果承认自己的桃子是从日本进口的,那么网友们的健康受到了威胁;如果没有从日本进口桃子,那么说明农夫山泉在骗人。
我们来看下农夫山泉是怎么回应的,它表示,自己的配料表没有问题,也没有说有从日本进口的东西,因此不具有误导性。另外,拂晓白桃原产地就是福岛,上个世纪已经被引进我国种植,产品只是引进了类似于拂晓白桃的风味,跟原产地没有关系。
< class="pgc-img">>农夫山泉的这个回应也并没有让人们满意,因为官方的账号在宣传的时候就专门提了一嘴原产地日本福岛。既然你的产品跟这个地方没有关系,你提它是什么意思呢?闹着玩吗?
< class="pgc-img">>这就好比我在卖一款本地的车厘子,但是它的原产地是智利,我就在产品前面写上“原产地:智利”。
这很容易就会让别人误以为这是一款来自智利的车厘子,实际上就是本地产,这就是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同理,日系风满满的元气森林也是如此,无论是包装还是宣传,总是会给人一种日本进口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就是一款纯正的本土饮料。
< class="pgc-img">>这些品牌为什么会狂推日系风?
第一、容易受到年轻人喜爱;第二、容易让别人误以为是日本品牌;第三、更容易提高价格。
可是商家这么做的后果就是非常容易翻车,类似于农夫山泉的拂晓白桃事件。严重的容易伤害人们的感情,因为提起日本并不一定是清新,更有可能是恶魔。
商家们接连不断地推日系风很容易影响年轻人的价值观,最终不利于爱国理念的宣导,也更容易出现更多的张哲瀚。
2
国产品牌缺少文化自信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资本投资日系产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有市场、有需求,如果没有需求,自然就不会有资本再去关注。
问题是这部分需求是怎么来的?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文化输入,另一个是资本营销的结果。
比如说:一款饮料所有的原材料都来自中国,那就专门做一款国产的民族饮料就行了,干嘛非要多此一举写上一句“原产地来自日本福岛”呢?
正因为这种现象太多了,现在的青少年才会对日本好感度很高,甚至到了忘记耻辱历史的地步。
时至今日,我们不能故意激发青少年的满腔仇恨,但是不忘历史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因为,少年强,国才强。
希望国内的资本要做有良知有责任心的资本,不要为了利润最大化过度美化日系文化,这样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后果。
与此同时,我也呼吁那些有良知的资本能够真正的关注一些民族品牌,弘扬最强大的中华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让世界爱上中国文化,这才是吾辈最应该做的。
已经21世纪了,是时候真正的文化自信了!
< class="pgc-img">>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
伏见桃山”奶茶,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
< class="pgc-img">>这家开遍中国的奶茶店目前已经超过数十家,岛组光是数了数上海的门店,就有17家之多,可是有谁知道,这家奶茶店的品牌名称,实际上暗藏玄机!
事实上,“伏见桃山”正是日本天皇祭陵所在地之一——日本京都市伏见区桃山町,在普通日本人心中的历史文化地位极高,自平安时代以来,有超过四十位日本天皇都埋葬在这个区域。
这其中,就包括明治天皇!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我相信,任何一个读过高中的中国人,都应该知道明治天皇的所作所为,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日本制定了侵华国策,挑起中日甲午海战,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赔了2亿两白银,最重要的是:
我们割让了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虽然我堂堂中华今夕已不同往日,但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法否认,这是所有中国人背负着的沉重耻辱,也是至今也无法忘怀的遗憾。
可如今明治天皇死了,他却以另外一种方式,盛开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 class="pgc-img">△日本民众在伏见桃山陵祭拜
>也许会有人认为,“伏见桃山”不是陵墓名嘛,它只是日本京都伏见区桃山一带的简称,至于大惊小怪么?
就连“伏见桃山”自己也辩解,网络上提及的陵墓,确实位于这一带,但并不代表这个地方,更不能等同于“伏见桃山”这个词!
那你就想得太简单了!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在中国用“伏见桃山”这个名字开奶茶店,就好比在法国用“奥斯维辛”做品牌名开香水店,在美国用“棉花种植园”做品牌名开服装店。
恐怕这些店铺一天撑不住就被砸得稀巴烂,而我们就能忍受这么久,难道是看中国人好糊弄好欺负?
< class="pgc-img">>难道非要我们去广岛开个奶茶店,叫“小男孩Little Boy”,行不行?这分明就是一个最常用的单词啊?
明治天皇的的孙子裕仁天皇发动了侵华战争,1937年12月13日,日本人在当时的国都南京,发动大屠杀,残害了三十万同胞的性命。
然而,在整整八十年后,同样是这座城市,“伏见桃山”开张大吉,呵呵,没想到吧,“伏见桃山”的品牌注册地正是南京!
这座遭受过屈辱的城市,正在经历一场八十年的轮回:
“我明治天皇又回来啦!”
< class="pgc-img">>当年被血染的金陵,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逐渐归于平静,却未曾设想过掀开伤疤中伤心腹的,会是自己的子民。
作为一家发迹于南京的品牌,却起了一个日本天皇陵墓的名字,“伏见桃山”的历史敏感度之低,令人匪夷所思,从名称到控股公司名称,都在自恃不凡的营造“日式高级感”。
不光产品名,菜单上,大量使用日本地名,就连其母公司名称中的“千利休”,事实上也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商人、茶人,即日本茶道的鼻祖。
前几天,似乎觉察到风向有些不对,就在8月3日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南京和奇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这难道不是做贼心虚?
< class="pgc-img">△“令和”年号
>< class="pgc-img">△处处可见的日本元素
>岛组有成员曾在南京生活学习超过四年,一直对这座城市怀有沉重的回忆。
他说每次带朋友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都觉得心里很压抑,进入漆黑的馆内,望着成千上万支烛光闪耀,就像回到了尸骨如山的屠杀现场,就像刚来时,本地人讲的:
“同胞们!南京哪片地方没死过人啊?”
< class="pgc-img">>对于这些逝去的同胞,我们能做得不多。
只想让更多人能够铭记历史,牢记屈辱。
如果看了这篇文章,您觉得我们是小题大做扩大仇恨,还能心安理得地去享受一杯伏见桃山,我也不会觉得您在跟我抬杠,只希望你们能够明白一个道理:
我们走后,他们会在网上雇佣水军骂我们是小粉红,自干五,会花钱找专家模糊概念混淆视听,洗白自己的品牌,甚至还会给你们送优惠券和发放小礼品。
这不是因为他们突然间的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从今往后都变成了好人。
而是因为我们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