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口罩、消毒杀菌用品、抗病毒药品等防疫用品及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监管,迅速查办一批哄抬物价、价格欺诈、不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案件,有力维护了市场价格秩序。为引导广大经营者依法规范经营,现选取了一批价格违法典型案例,公告如下:
案例1:根据消费者举报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祺和药业在肺炎防控期间大幅抬高口罩价格线索,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祺和药业进行调查,经查,该店在2020年1月21日销售的口罩价格分别为23元/包及28元/包,进货价仅为2.1元/包。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管局已责令其立即改正不正当价格违法行为,并立案调查处理。
案例2:1月21日,深圳市罗湖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深圳市中港大药房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深圳市中港大药房有限公司从1月20日开始哄抬稳健牌N95医用口罩价格,销售价格高达120元/个。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深圳市罗湖区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3:1月23日上午,江门市江海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对该市江海区中华大道外海卫康药店进行检查。检查发现某批次口罩的进货价为0.25元/个,原销售价为0.8元/个,在1月22日后大幅提高售价至2元/个,为原销售价的2.5倍。该批次口罩有效期至2018年1月7日,目前已超过使用的有效期。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和《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构成哄抬价格和销售失效产品的违法行为。江门市江海区市场监管局对该药店进行了立案查处,并对剩余口罩42个进行查扣。
案例4:1月24日,阳江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举报,依法对位于阳西县程村镇永安街40号之二的程村镇社区居委会第三卫生站进行检查,现场没有发现货架上有粤盟口罩在售,当事人称上述口罩已经全部销售。执法人员检查当事人药品购进单据显示,该站于2020年1月18日购入共100袋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规格:1?10个/袋,进货价:2.30元/袋)。经初步查实,当事人销售该批口罩的价格销售价最高达30.00元/袋,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阳江市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5:1月24日下午,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管局根据舆情线索,对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康之药店进行了执法检查。经查,该药店存在将口罩和酒精消毒喷雾剂同时搭配销售,变相推高口罩价格的情况。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第三款有关规定,涉嫌存在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管局对该药店进行了立案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6:1月22日,湛江市坡头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湛江市黄府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沟尾分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从2020年1月21日开始,销售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须搭配板蓝根颗粒进行售卖,变相推高口罩价格。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第三款有关规定,涉嫌存在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湛江市坡头区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7:云浮市云安区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云浮市大参林药店有限公司云安镇安分店的过程中,发现其待售的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电子血压计(智能臂式)的价格签所标示原价属于虚假,均未以原价对外销售过。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构成价格欺诈的违法行为。云浮市云安区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8:1月23日,汕头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该店进行检查,发现汕头市智恩堂医药有限公司从1月22日开始不按规定明码标价销售口罩。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构成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的违法行为。汕头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9:1月24日,梅州市市场监管局在检查梅州市瑞丰药业有限公司华建瑞丰大药房的过程中,发现梅州市瑞丰药业有限公司华建瑞丰大药房正在销售的一次性使用口罩存在不按规定明码标价违法行为。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构成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的违法行为。梅州市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在查实案情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10:1月23日下午,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举报,对星辰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中山兴中道店进行检查,发现该店销售的“雾霾防护口罩”没有按规定进行明码标价,使用员工个人微信结算,未能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构成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的违法行为。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总台央视记者 魏星)
责编:罗甜
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口罩、消毒杀菌用品、抗病毒药品等防疫用品及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监管,迅速查办一批哄抬物价、价格欺诈、不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案件,有力维护了市场价格秩序。1月29日,广东省市场监管领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一批价格违法典型案例:
案例1:根据消费者举报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祺和药业在肺炎防控期间大幅抬高口罩价格线索,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祺和药业进行调查,经查,该店在2020年1月21日销售的口罩价格分别为23元/包及28元/包,进货价仅为2.1元/包。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管局已责令其立即改正不正当价格违法行为,并立案调查处理。
案例2:1月21日,深圳市罗湖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深圳市中港大药房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深圳市中港大药房有限公司从 1月20日开始哄抬稳健牌N95医用口罩价格,销售价格高达120元/个。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深圳市罗湖区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3:1月23日上午,江门市江海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对该市江海区中华大道外海卫康药店进行检查。检查发现某批次口罩的进货价为0.25元/个,原销售价为0.8元/个,在1月22日后大幅提高售价至2元/个,为原销售价的2.5倍。该批次口罩有效期至2018年1月7日,目前已超过使用的有效期。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和《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构成哄抬价格和销售失效产品的违法行为。江门市江海区市场监管局对该药店进行了立案查处,并对剩余口罩42个进行查扣。
案例4: 1月24日,阳江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举报,依法对位于阳西县程村镇永安街40号之二的程村镇社区居委会第三卫生站进行检查,现场没有发现货架上有粤盟口罩在售,当事人称上述口罩已经全部销售。执法人员检查当事人药品购进单据显示,该站于2020年1月18日购入共100袋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规格:1×10个/袋,进货价:2.30元/袋)。经初步查实,当事人销售该批口罩的价格销售价最高达30.00元/袋,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阳江市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5:1月24日下午,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管局根据舆情线索,对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康之药店进行了执法检查。经查,该药店存在将口罩和酒精消毒喷雾剂同时搭配销售,变相推高口罩价格的情况。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第三款有关规定,涉嫌存在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管局对该药店进行了立案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6:1月 22 日,湛江市坡头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湛江市黄府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沟尾分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从2020年1月21日开始,销售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须搭配板蓝根颗粒进行售卖,变相推高口罩价格。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第三款有关规定,涉嫌存在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湛江市坡头区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7:云浮市云安区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云浮市大参林药店有限公司云安镇安分店的过程中,发现其待售的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电子血压计(智能臂式)的价格签所标示原价属于虚假,均未以原价对外销售过。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构成价格欺诈的违法行为。云浮市云安区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8:1月23日,汕头市金平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该店进行检查,发现汕头市智恩堂医药有限公司从1月22日开始不按规定明码标价销售口罩。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构成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的违法行为。汕头市金平区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9:1月 24 日,梅州市市场监管局在检查梅州市瑞丰药业有限公司华建瑞丰大药房的过程中,发现梅州市瑞丰药业有限公司华建瑞丰大药房正在销售的一次性使用口罩存在不按规定明码标价违法行为。当事人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构成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的违法行为。梅州市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在查实案情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10:1月23日下午,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举报,对星辰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中山兴中道店进行检查,发现该店销售的“雾霾防护口罩”没有按规定进行明码标价,使用员工个人微信结算,未能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构成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的违法行为。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正按照执法程序对该案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将于近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节后的就业市场,亟待用人企业、应届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加快供需对接——
节后用工“窗口期”,就业机遇何处寻
【经济界面】
正月十三,广东佛山制造业企业在忙碌的招工中开启了火热的一天;北京的应届毕业生正在筛选着合适的就业岗位,紧张准备着线上线下的面试;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的工友们在晨曦中坐上了开往天津的包车,怀揣着一年增收的希望……冬去春来,复工复产、招工就业的节奏步奋蹄急。然而,面对着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等困境,用工缺口与庞大的就业人群如何有效对接?如何保障外出务工人员顺利就业?
1.用工企业——“抢人”成为重头戏
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队在工美大厦门口折过几道弯,向北延伸了几百米。这是这个冬天里,北京市东城区一家奥运商品特许经营店铺门前的火热场面。北京冬奥会开幕后,网上的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内“冰墩墩”毛绒玩具、徽章、钥匙扣等商品被瞬间“秒空”;线下实体店铺中,“冰墩墩”也“一墩难求”。
这是一条热火朝天的产业链——一头是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另一头是工厂里的“加急”生产。新消费热点背后,是制造业对工人的大量需求。没等春节假期结束,一些特许生产企业就开始紧急召回工人开工,开足马力完成不断增长的订单。
随着节后复工,各地工厂抢抓生产,“抢人”也成为重头戏。许多制造业工厂纷纷亮出“大招”:位于河南郑州的某工厂,对介绍人和入职者给出总计8000元的返费奖金;位于湖南长沙的某工厂在招工海报上开出了最高17000元的返费奖金。
在广东佛山顺德区,大批家电工业园发展形成了我国小家电产业带,也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随着节后复产,招聘、入职正在这里热火朝天地进行。“目前已经进入春季大规模招聘阶段,需要大量招聘产业工人,主要岗位以一线生产工人及技术人员为主。”新宝股份人力资源中心招募部副经理温志坚告诉记者,“招聘从大年初五就已经启动。”
“为了满足订单能够按时交付,我们对务工人员的需求量确实比较大。目前入职员工大部分来自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新宝股份第八制造群人事综合部高级经理尹美英表示。
“春节假期后企业招工难问题突出,与季节性因素以及农民工城镇化不充分、流动性大有关。”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赛尔指出,因为许多返乡农民工还未回城返岗或重新择业,企业补员性招工量较大,一些企业因短期突增的订单急需用人赶工,造成用工荒加剧。
整体而言,近年来制造业确实呈现出用工荒状况。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约3000万人,缺口率达48%。2021年,国家统计局对9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约44%的企业反映招工难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该比例也是近几年来的新高。
在招聘现场,尹美英也遭遇过不少困境:“过去在工厂上班是件极为光荣的事情,现在不少人认为到工厂上班没有前途。刚毕业的学生群体同样也不愿意进厂。相比在工厂上班,一些年轻人更愿意加入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哪怕员工已经入职,也会面临一线人员稳定性及外来工子女上学等问题。”
2.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好就业
打开手机,各类求职招聘App给周晴推送了几十条信息。“有的是和招聘工作人员沟通的消息,有的是推送来的新岗位。”从去年9月进入秋招以来,北京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周晴就进入了海投简历、笔试、面试的高强度求职中。每天查看新的内容,与招聘工作人员沟通,积极准备线上线下面试,成为她从年前持续到年后的生活日常。
“目前我收到了3家公司的入职通知,有的公司给的待遇还超过了我的预期薪资,但是还想试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春节后,虽然没到返校时间,周晴已经开始筛选新发布的岗位,为春招做准备。
而在这场积极“备战”中,周晴也确实感觉到了就业压力。“之前报了某‘大厂’的校招,发布的几十个校招岗位中,研发类就占了一半以上。”对学习工商管理的周晴来说,市场类职位不多,同时要面临来自众多求职者的竞争。“我报的岗位招聘2人,在招聘工作人员拉的消息通知群里,报名的人大概有50多人。”周晴告诉记者。
2022届高校毕业生将迎来一个就业压力颇大的毕业季。数据显示,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首次超过千万人。
近年来,在就业压力下,除了直接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去向更加多样。此前,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参与调研的2021年应届毕业生中,56.9%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加入就业大军,较2020年收缩18.9个百分点;15.8%选择自由职业,同比上升8.1个百分点;12.8%选择慢就业,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
而在行业选择上,互联网类受到超过25%的毕业生青睐,成为毕业生最期待从事的行业;房地产类、文娱类、金融业紧随其后;生产、加工、制造类占比7%,排在第五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指出:“在结构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是并存的。”
据丁赛尔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一是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大;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三是就业服务还有短板,就业渠道存在堵点。助力大学生就业,需要推动高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相适应,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优化就业服务,减少结构性、摩擦性等因素影响。
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相比,在这个招聘旺季,很多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往往还未毕业,就被各大企业争抢一空。不久前,“职校学生人手2到4个offer(入职通知)”“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被抢空”等话题登上网络热搜。数据显示,近5年,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中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
“现在,企业需要熟练的流水线工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也非常紧缺。”尹美英分析说,“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整体趋势下,员工不只是简单的作业员,还需要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入职门槛也在逐步提高。希望职业院校能够结合市场就业行情更好地引导学生们的就业选择,同时,结合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技能技术教育,提升专业技能,更加契合未来制造业用工需求。”
3.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得到多重保障
正月十三,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新胜村村民马成与同村的6个朋友一起,坐上租好的车前往天津。“现在我们去外地务工,本地服务和保障很到位,不仅租车不用花钱,工作也不用我们自己联系,到了那边干活儿就行。”谈起外出务工“直通车”政策,马成说。
一二线城市产业发展快,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像马成一样,春节假期结束后,许多地方的工友们已经踏上返程务工路。日前,来自贵州遵义的600余名务工人员免费乘坐返岗务工专列从遵义站出发,前往广州、珠海的企业返岗复工。福建福州、泉州等地也通过包机、包车、开行专列等方式,点对点接回务工人员,确保他们安全返岗。
外出务工能赚钱,但风险也不少。“一些企业在试用期后,工资不能兑现承诺,有的外出务工人员拿不到合理收入。有的人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一年要换几个地方。”内蒙古兴安盟外出务工工作站站长李立东说,“在内蒙古兴安盟,对村民外出务工统一的劳务帮扶,可以保障外出务工人员遇到困难时,由政府托底买单拿到保底收入,为村民外出务工打消了担忧。”
“在外出务工之前,人社部门还专门组织人员对我们做了1个月培训。现在我在天津一家钢结构工厂做电焊工,挣得可比没技术的工友多。”马成告诉记者,以前家人都在当地从事农牧业,年收入大概是3万元,而在天津做技术工人,年收入大概有10多万元。
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技术培训让外出务工人员实现了有效增收。在今年春节期间,河南加大网上职业技能培训教程供给,上线一批适合务工人员的培训课程,引导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广东广州推出“新春技能免费学”活动,精选了总数超过200门、时长超过2000小时的优质课程,为务工人员提供技能提升保障。
在今年春节假期前后,各地对外出务工人员还提供了更多保障,通过“直播带岗”“春风行动”等活动搭建起用工对接的桥梁。从1月27日至29日,在安徽来安县举办的直播招聘活动中,当地35家企业通过各网络平台为求职者提供了上万个工作岗位。在湖北襄阳“春风行动”保用工促就业大型现场推介会上,近千家优质企业、7万余个就业岗位,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和求职者找岗位难,推动一季度保用工、促就业“开门红”。
丁赛尔指出,目前,我国经济长期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完善加力,就业服务更加精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就业形势总体平稳。(记者 姚亚奇)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