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上海、广州、泉州等地纷纷出台新一轮举措——
城市更新下足“绣花功夫”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民生工程、里子工程、安全工程这三大工程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更新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中国不少城市已初步搭建城市更新工作框架。最近,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泉州等地纷纷出台新一轮举措,对城市更新加以细化、优化。
不同地方城市更新方式有哪些特色?目前城市更新有哪些新看点?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精准施策,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老北京卤煮、大同刀削面、柳州螺蛳粉、东北铁锅炖……从北京市东四地铁站一路向北,街道两侧的全国各地特色小吃让人目不暇接。伴随美食香气而来的,是一座座“修旧如旧”的京韵风貌建筑。城市更新正为北京增添新的色彩。
今年以来,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各地城市更新举措陆续“上新”。
有的健全体制机制——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近日印发《北京市城市更新实施单元统筹主体确定管理办法(试行)》等三个规范性文件,于2024年5月10日正式施行。据介绍,新政策明确了北京市城市更新实施单元统筹主体的确定路径,重点解决“谁能当主体”“谁来确定主体”“如何确定主体”“主体能干什么”“如何监督管理”5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进一步理顺了城市更新项目库运行机制。
有的探索科学绿化——保护好城区内的古树名木,是广东省广州市城市更新工作中面对的重要问题。2022年8月,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曾运用科技手段,历时5小时破解迁移难题,实现全国首例古榕树全冠移植。在今年5月15日起施行的《广州市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改造实施办法》中,广州再次强调“三旧”改造应当加强城市绿化和树木保护工作,结合实际需求优化绿地布局,按照规定编制树木保护专章。
有的补齐市政短板——“以后不用踩水出门了”“门前道路不再坑坑洼洼”……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不少居民感受到市政建设带来的变化。据了解,自邯郸市2024年城市更新“出亮点、补短板、疏堵点”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有关部门积极行动。今年3月起,永年区住建局围绕便道提升、城区道路管网改造等领域开展摸底排查,谋划了26条道路改造提升项目,目前16条道路已开工,预计8月份前完成改造提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城市更新通常包括房屋修缮、增加公共设施、绿化环境、商业街区更新、历史街区保护、老厂区和老工业区的活化再利用等,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全国已有数百个城市成立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多地出台城市更新条例、管理办法、指导性文件和各种支持政策。除了大城市,很多中小城市也积极将城市更新与城市体检工作相结合,按照‘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的模式全面查找城市的短板问题,推动城市更新工作朝着精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张文忠说。
因地制宜,开发与保护相得益彰
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发展历程和人文风貌,城市更新的看点也各不相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需要因地制宜、下一番“绣花”功夫。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芳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特征决定了各地应采取差异化的城市更新策略。比如,安徽省铜陵市大力实施生态修复,积极探索老旧工业区更新的新机制;黑龙江省鹤岗市将废弃用地转换为公园绿地和都市农业等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吸引力等。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城区的上新街片区历史文物、名人故居较多,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但该片区也有自身的烦恼:现存建筑以上世纪50年代前后修建的平房为主,居住环境较差;周围水、电、气等配套设施落后,许多居民仍在使用旱厕和罐装液化气,生活不便。原有产业外迁,也导致当地发展动力不足。
“我们通过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居住条件,展现片区的文化魅力;通过产业导入、提升城市软实力,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城市体验。”济南城市发展集团市中公司副总经理李震向记者介绍,城市更新过程中,上新街改造并非简单拆除重建,而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活化利用。
“以田家大院为例,更新改造时首先明确施工程序,施工前进行多次技术交底,制作工艺样板,反复验收校核;施工时先进行样板段施工,达到效果后进行批量施工。房屋施工时,为减少对原有墙体的扰动,外墙部分均用人工进行清理清洗,剔补墙砖重新勾抹灰缝,力求与原建筑风貌保持一致。”李震说。
今年,济南市有关部门计划完成上新街和泺源大街沿线老旧房屋和上新街市政道路的改造提升。截至目前,沿街房屋的改造修缮已完成70%,市政管线敷设及道路回填硬化已完成。
中山路是福建泉州古城的南北中轴线,拥有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百年红砖骑楼建筑群之一。近年来,这里的部分建筑年久失修、立面风貌受损,地下管网老旧、排涝能力不足,架空明线密布、各类表箱杂乱,制约了古城的保护和发展。
泉州市住建局技术中心副主任谢永明告诉本报记者,为了让侨乡老街焕发生机、留住乡愁,泉州市有关部门以“低冲击、微干扰”的方式精心织补城市功能,推动古城更新。“目前,我们已完成中山中路、第一分区29条街巷的提升,正在循序进行中山南路等区块的提升工作。此外,泉州还对重要节点开展修复提升,如工艺美术厂、状元街、清源书院等;增加了城市配套项目,如口袋公园、公厕、变配电房、停车场等。”谢永明说。
谢永明认为,城市有机更新的过程中,施工方应下足“绣花”功夫,力争做到交通组织微循环、居民生活微干扰、施工机械微型化、施工组织微扰动,保障施工安全、保障工程质量、保障工期受控、保障用水用电、保障上学上班、保障道路通畅。
盘活资源,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中国各地推动城市更新的主动性日渐增强。
城市更新,更注重盘活资源。4月9日,作为天津市首个百亿元级大型“工改工”项目,天津港保税区海港城市更新项目开工,旨在对现有工业、仓储、物流用地进行升级改造,更好激发土地要素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
“天津海港区域存在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不足、交通组织不畅、载体结构性短缺等问题。海港城市更新坚持‘拆改留’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对于国盾厂房、海港中央公园、海关卡口等,我们采用提升改造的更新方式,增强结构安全、完善使用功能、焕新海港活力;对现状设施较为良好的德民厂房、久益厂房等,采取‘大保留微修缮’的更新方式,在服务好现有优质产业的同时,增强同类产业引入。”天津港保税区城市更新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辉对本报记者表示,相关举措旨在“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
城市更新,更突出以人为本。最近,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晓钧的行程满满当当。在她的日程表里,大量行程与淡水路社区的进一步更新改造相关。该社区是上海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中市井烟火气最浓郁的街区,0.3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常住人口超8000人,城市更新需求大、难点多、要求高。
陆晓钧介绍,淡水路社区周边有多家写字楼和商场,附近老年住户多、年轻白领多、外来游客多、街边小店多。“我们在有限的区域内下了‘绣花’功夫,不仅注重‘硬件’改造,还做好‘软件’配套,力求让各类群体都有获得感。例如,推动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把街区内的封闭式绿地打造成‘走得进去、坐得下来’的街角会客厅;打造便捷有趣的街区‘零距离家园’,为不同群体提供高品质服务;推动老旧小区颜值‘焕新’,开辟‘围炉茶话’议事区、打造‘一平方米玩具屋’等空间,为老人、小孩提供休憩场所。”陆晓钧说。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质空间的简单更新,还要为城市产业升级、居民生活提质服务。未来,城市更新工作需要更多耐心和恒心,精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潘芳说。(记者 王俊岭)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京、上海、广州、泉州等地纷纷出台新一轮举措——
城市更新下足“绣花功夫”
本报记者 王俊岭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谈家桥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图为项目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民生工程、里子工程、安全工程这三大工程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更新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中国不少城市已初步搭建城市更新工作框架。最近,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泉州等地纷纷出台新一轮举措,对城市更新加以细化、优化。
不同地方城市更新方式有哪些特色?目前城市更新有哪些新看点?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精准施策,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老北京卤煮、大同刀削面、柳州螺蛳粉、东北铁锅炖……从北京市东四地铁站一路向北,街道两侧的全国各地特色小吃让人目不暇接。伴随美食香气而来的,是一座座“修旧如旧”的京韵风貌建筑。城市更新正为北京增添新的色彩。
今年以来,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各地城市更新举措陆续“上新”。
有的健全体制机制——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近日印发《北京市城市更新实施单元统筹主体确定管理办法(试行)》等三个规范性文件,于2024年5月10日正式施行。据介绍,新政策明确了北京市城市更新实施单元统筹主体的确定路径,重点解决“谁能当主体”“谁来确定主体”“如何确定主体”“主体能干什么”“如何监督管理”5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进一步理顺了城市更新项目库运行机制。
有的探索科学绿化——保护好城区内的古树名木,是广东省广州市城市更新工作中面对的重要问题。2022年8月,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曾运用科技手段,历时5小时破解迁移难题,实现全国首例古榕树全冠移植。在今年5月15日起施行的《广州市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改造实施办法》中,广州再次强调“三旧”改造应当加强城市绿化和树木保护工作,结合实际需求优化绿地布局,按照规定编制树木保护专章。
有的补齐市政短板——“以后不用踩水出门了”“门前道路不再坑坑洼洼”……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不少居民感受到市政建设带来的变化。据了解,自邯郸市2024年城市更新“出亮点、补短板、疏堵点”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有关部门积极行动。今年3月起,永年区住建局围绕便道提升、城区道路管网改造等领域开展摸底排查,谋划了26条道路改造提升项目,目前16条道路已开工,预计8月份前完成改造提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城市更新通常包括房屋修缮、增加公共设施、绿化环境、商业街区更新、历史街区保护、老厂区和老工业区的活化再利用等,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全国已有数百个城市成立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多地出台城市更新条例、管理办法、指导性文件和各种支持政策。除了大城市,很多中小城市也积极将城市更新与城市体检工作相结合,按照‘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的模式全面查找城市的短板问题,推动城市更新工作朝着精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张文忠说。
因地制宜,开发与保护相得益彰
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发展历程和人文风貌,城市更新的看点也各不相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需要因地制宜、下一番“绣花”功夫。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芳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特征决定了各地应采取差异化的城市更新策略。比如,安徽省铜陵市大力实施生态修复,积极探索老旧工业区更新的新机制;黑龙江省鹤岗市将废弃用地转换为公园绿地和都市农业等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吸引力等。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城区的上新街片区历史文物、名人故居较多,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但该片区也有自身的烦恼:现存建筑以上世纪50年代前后修建的平房为主,居住环境较差;周围水、电、气等配套设施落后,许多居民仍在使用旱厕和罐装液化气,生活不便。原有产业外迁,也导致当地发展动力不足。
“我们通过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居住条件,展现片区的文化魅力;通过产业导入、提升城市软实力,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城市体验。”济南城市发展集团市中公司副总经理李震向记者介绍,城市更新过程中,上新街改造并非简单拆除重建,而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活化利用。
“以田家大院为例,更新改造时首先明确施工程序,施工前进行多次技术交底,制作工艺样板,反复验收校核;施工时先进行样板段施工,达到效果后进行批量施工。房屋施工时,为减少对原有墙体的扰动,外墙部分均用人工进行清理清洗,剔补墙砖重新勾抹灰缝,力求与原建筑风貌保持一致。”李震说。
今年,济南市有关部门计划完成上新街和泺源大街沿线老旧房屋和上新街市政道路的改造提升。截至目前,沿街房屋的改造修缮已完成70%,市政管线敷设及道路回填硬化已完成。
中山路是福建泉州古城的南北中轴线,拥有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百年红砖骑楼建筑群之一。近年来,这里的部分建筑年久失修、立面风貌受损,地下管网老旧、排涝能力不足,架空明线密布、各类表箱杂乱,制约了古城的保护和发展。
泉州市住建局技术中心副主任谢永明告诉本报记者,为了让侨乡老街焕发生机、留住乡愁,泉州市有关部门以“低冲击、微干扰”的方式精心织补城市功能,推动古城更新。“目前,我们已完成中山中路、第一分区29条街巷的提升,正在循序进行中山南路等区块的提升工作。此外,泉州还对重要节点开展修复提升,如工艺美术厂、状元街、清源书院等;增加了城市配套项目,如口袋公园、公厕、变配电房、停车场等。”谢永明说。
谢永明认为,城市有机更新的过程中,施工方应下足“绣花”功夫,力争做到交通组织微循环、居民生活微干扰、施工机械微型化、施工组织微扰动,保障施工安全、保障工程质量、保障工期受控、保障用水用电、保障上学上班、保障道路通畅。
盘活资源,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中国各地推动城市更新的主动性日渐增强。
城市更新,更注重盘活资源。4月9日,作为天津市首个百亿元级大型“工改工”项目,天津港保税区海港城市更新项目开工,旨在对现有工业、仓储、物流用地进行升级改造,更好激发土地要素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
“天津海港区域存在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不足、交通组织不畅、载体结构性短缺等问题。海港城市更新坚持‘拆改留’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对于国盾厂房、海港中央公园、海关卡口等,我们采用提升改造的更新方式,增强结构安全、完善使用功能、焕新海港活力;对现状设施较为良好的德民厂房、久益厂房等,采取‘大保留微修缮’的更新方式,在服务好现有优质产业的同时,增强同类产业引入。”天津港保税区城市更新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辉对本报记者表示,相关举措旨在“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
城市更新,更突出以人为本。最近,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晓钧的行程满满当当。在她的日程表里,大量行程与淡水路社区的进一步更新改造相关。该社区是上海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中市井烟火气最浓郁的街区,0.3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常住人口超8000人,城市更新需求大、难点多、要求高。
陆晓钧介绍,淡水路社区周边有多家写字楼和商场,附近老年住户多、年轻白领多、外来游客多、街边小店多。“我们在有限的区域内下了‘绣花’功夫,不仅注重‘硬件’改造,还做好‘软件’配套,力求让各类群体都有获得感。例如,推动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把街区内的封闭式绿地打造成‘走得进去、坐得下来’的街角会客厅;打造便捷有趣的街区‘零距离家园’,为不同群体提供高品质服务;推动老旧小区颜值‘焕新’,开辟‘围炉茶话’议事区、打造‘一平方米玩具屋’等空间,为老人、小孩提供休憩场所。”陆晓钧说。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质空间的简单更新,还要为城市产业升级、居民生活提质服务。未来,城市更新工作需要更多耐心和恒心,精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潘芳说。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经编辑:杨欢
先讲个段子,中国哪里人最怕冷?答案一定是东北人。
每年冬天都有大量的候鸟老人从东北飞往海南过冬,甚至有地产商打出广告问:“哪个东北人没有套海南房?”
连三亚原副市长李柏青都曾公开表示,“如果北方的几十万外来人口撤出三亚的话,这个城市可能一夜之间变为一座空城。”(猜你想看:誓言不做“房地产加工厂”,三亚如何兑现?)
但随着海南购房政策的日益紧缩,锲而不舍的东北人开始将目光投向广西北部湾的沿海小城——防城港。
图片来源:百度截图
最近,城叔因为工作关系,在那里待了一周。
出发前,对它的印象是:沿边,游客从陆路口岸去越南,走东兴口岸过境;沿海,广西是西部省市唯一的出海口,其中一半的吞吐量是防城港贡献的。
看经济总量,防城港比不过广西的南宁和柳州,但人均GDP却甩开后者几条街,2016年就达到7万人民币。按理论来讲,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是重要分水岭,标志着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但防城港人却说:“这是个五线城市,甚至还没上线。”
到了防城港才发现,这座城市远比百度词条、宣传标语和经济数据有趣,城镇化的戏剧性藏在各处细节里。
这一次,城叔就想聊聊这个传说中将会被东北人“占领”的城市。
人口太少
防城港码头 吴林静 摄
以“港”命名的城市不多,防城港的历史就是从1968年修建的“海上胡志明小道”开始的。据说,防城港“0号码头”就是当年“海上胡志明小道 ”的始发点。
当城叔来到码头时,没有货轮、没有工人,也没有高耸的抓斗。呼呼的海风毫无遮挡地刮过来,摄影三脚架都有点儿颤颤巍巍。
码头边上停靠着一艘邮轮,写着“明港1号”,这是当年防城港为了打造旅游路线,引进的澳大利亚制造的高速客船。
船家王师傅说,一开始,这里时常会来一波游客,坐上“明港1号”去越南的下龙湾,沿着当年“胡志明小道”的路线游一圈,再返回这里。不过,去年一整年,这艘船就没出过海。打听到停运的原因是,游客凑不够。
因为“0号码头”的“萧条”,旁边修成欧洲骑楼风格的商业街已长出了杂草,王师傅和他的船家邻居们也少了生意。他们的船,平时会停在“0号码头”旁边的旅游码头,人气旺时会有很多外地人包一艘船去周边观光、垂钓。但自从“明港1号”停运以后,游人少了,包船的更是寥寥无几。
一个将城市性质定位为“港口城市、区域性国际滨海旅游胜地”,游客少到船家闲坐码头,这是城叔没有想到的。
更令城叔没想到的是,本地人也少。
背景资料显示:防城港市下辖一县一市两区,面积617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00万左右,典型的地广人稀。2008年防城港市才发布第一版城市总规,规划到2025年。
其中,城市规划区包括“新城”港口区、“老城”防城区的防城镇、华石镇、江山乡、滩营乡和茅岭乡,总面积约占整个防城港市的1/5。
中心城人口规模的规划是,至2015年达到45万人;至2025年达到100万人,城镇化水平完成78%。
防城港是个老港口、老渔村,却是个只有26年城市史的地级市。当城市要发展的时候,人口不够了。
人从北方来了
当地的美食街 吴林静 摄
去年4月22日,海南正式实施商品住宅全域限购,成为海南商品房销量快速冷却的开端。
但北方人有到南方过冬的需求。从海口往北跨1个纬度,就是同属热带季风气候的防城港。
防城港没想到,2018年从海南刮起一股风,把人吹来了。
龙马明珠是防城港的一个景点,城叔去的那天,零星的游客在拍照、吹海风。一个小男孩用标准的普通话说:“我和爸爸、姥姥过来看我们的房子,过两天就回去了,家那边既不能看海,还很冷。”
“龙马”和“明珠”之间有一条宽阔的马路,四五个流动摊贩用三轮车做着小生意。其中一位来自甘肃的摊主说,她家去年也在防城港买了房子,单价3000左右。
回到酒店,城叔又遇到一个从北方来的“本地人”。酒店服务员来自黑龙江,因为老家的几个朋友在防城港置了业,自家也是去年买了房,在防城港边打工变享受20℃的冬天,夏天再回家。
酒店外是一条美食街,每到吃饭时间,城叔就会犯选择困难症。街不长,但几乎集合了全国天南海北的特色食物,有成都的串串香,也有东北乱炖和水饺,还可以选云南米线、兰州拉面、北京羊蝎子,当然也可以吃广西最本地的螺蛳粉。
正在纠结的城叔被一个广播吸引了注意力。大喇叭说:东北柴火铁锅炖,春节不打烊,订餐有优惠。老板娘说,去年在这边买了房,一家人都从大庆搬过来了,也不准备回去了。去年12月在这条街上开了店,“赚点儿养家费用,春节也不停业。”
其实,这条街原本没有那么多美食,但外地人多了,各地的美食也就集合到了一起,夜市可以开到凌晨一两点。
这群新增的外地人无法不引起防城港人的注意,一个防城港人总结:中心区这边,装修房子的水电工是北方来的,出门打车的司机是北方来的,路边吃个烧烤,老板是北方来的,收废物的人是北方来的,家电维修是北方来的……
新城建起来了
从仙人山俯瞰海湾 吴林静 摄
这群外地人也改变着这座年轻的城市。
2014年,王田斌的哥哥来到防城港做建筑活儿。听说这边在搞开发,2015年初,王田斌也从山东坐着火车来了,先跟着做建筑,后来开始当房产中介。“来了不后悔,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商品房建设量都挺大。”他说。
王田斌回忆,刚来的时候,从南宁到防城港的高速公路还没有修好,当然更没有动车线路,直到现在也没有飞机场。
不过这些对于王田斌而言都不重要,来到“新城”港口区,看着一个挨一个的塔吊,楼也没建起来,一派建设的图景让他觉得“有活干了”。
双向12车道的北部湾大道是港口区的主干道。“才建成通车那两年,可以南北通跑,畅通无阻,也很少遇到其他车辆。”王田斌说,这两年,高峰期已经会出现轻微的堵车现象。
2016年,王田斌转型做房产中介,“以前这里都是本地人,没人卖房子。外地人来了,才开始涉及二手房交易。”所以,当他第一次去房管局时,工作人员对于二手房交易的流程都还不熟悉。
去年4、5月,防城港的二手房成交量突飞猛进,中介公司从几乎为零增加到现在的一千多家。
“新城建起来了。”王田斌依旧一副憧憬的样子。
不过,这个“本地人”也在挑防城港的骨头。老家潍坊高密县,人口80万;防城港设立地级市的时候,全市人口还不到90万。现在外地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作为城市,防城港的配套远没有完善,比如医院、学校乃至人行横道。
好在,沿着北部湾大道,政府规划了十几个公园。沿着滨海步道行走,夕阳与碧波交相辉映。关键是,因为保留了大片的红树林,防城港并没有其他滨海城市那样的海腥味儿。
若是散步迷了路,问问路人,或许他们会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熟练地给你指路。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