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已经很常见了,但是“共享员工”你听说过吗?
2020年2月3日,阿里旗下电商盒马鲜生和餐饮品牌云海肴宣布达成合作,开启了“共享员工”的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盒马租下云海肴多余的员工来弥补自己暂时性的员工短缺。这场合作对于身处疫情中的盒马和云海肴两家公司来说是一次双赢的行为。
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餐饮公司纷纷宣布关门停工,但每停工一天就意味着企业要承担包括房租、工资、贷款等各种支出。有媒体对海底捞做过粗略的统计,春节期间停工9天会给海底捞带来7个多亿的亏损。要知道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的净利润也就是9个多亿。
西贝莜面村在全国拥有400多家门店,2万多名员工,正常情况下每天的营收是2000万,如今只能靠外卖生存,每天营收直接缩水到了200万,营收缩减10倍。但是人工成本还在,最让老板贾国龙头疼的是每个月1.5亿元的工资该怎么发?
一边餐饮企业生死一线,无数员工待业。另一边生鲜零售平台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春节期间,盒马本来是留了7成的员工,但没想到线上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送货人员每天上货7、8次,远远超过了平时的峰值。在线人手不够的情况下,连盒马门店的财务和HR都得加入到检货配送中。这个时候盒马全国经营管理总经理胡秋提出了一个想法把餐饮那些歇业在家里的员工临时调到盒马上班,我们来负责给员工开工资。
盒马提出这个想法得到了云海肴的大力支持,2020年2月3日,云海肴发布了一条消息,说受疫情影响,餐厅将暂停营业,但歇业在家的员工可以去盒马上班,经过面试、培训、体检几个环节以后,确认过劳动合同的员工可以参与到盒马的部分工作当中去,盒马也会给员工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
来自官方微博
>消息公布短短一天,盒马的电话就被打爆了,很多餐饮公司都面临着云海肴一样的困境,如果盒马能够吸纳他们的行业员工,就等于是间接解决了最让这些餐饮公司头疼的现金流问题。目前除了云海肴、青年餐厅,还有西贝、蜀大侠、望湘园等500多名餐企员工到盒马“上班”。盒马的举措给其他公司带来了启发,沃尔玛、永辉生鲜等企业纷纷号召欢迎邻居产业的闲置员工来我公司上班,“共享员工”模式很受欢迎。
什么是“共享员工”?
疫情当前一些劳动密集的行业以及中小企业面临“复工难”,员工无事可做,而线上超市外卖等行业因为订单量暴增,一部分外地员工无法返工出现了“用工荒”。因此,“复工荒”的一方将员工以共享的模式,短期输送到用工荒的一方。员工不需要解除原来的劳动关系。这一番操作可谓一举多得,缓解了中小企业成本,停工在家的员工有收入,弥补工厂短期人手不足。
“共享员工”做什么?待遇如何?
目前诸多超市、电商、物流企业、工厂等,都已经有“共享员工”到岗上班,涉及的岗位包括仓储员、分拣员、社区骑手、快递配送、便利店员及电脑、服务器、手机的组装包装等,生产线上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岗位。
培训不会花很长时间,在薪资待遇上以联想在广东惠州的工厂为例。共享员工的收入和本地工厂的平均薪资相似,每月大约在4000-6000元之间,根据工时的不同,是否加班等情况会有所浮动。这比这些员工在停业状态时每月仅能拿到1000多元的基本工资相比高了数倍,除了这样的薪资到岗位,还有的岗位是按照日薪发放,比如福州沃尔玛超市的店员,每天薪酬是144元,工作8小时。
“共享员工”面临的挑战?
“共享员工”模式涉及第三方,原用工单位、现用工单位和员工,这三者的责任和权力如何划分,各方的权益如何保障,是这个模式的核心问题。因此,双方单位应当签署书面协议或者签署第三方协议来明确双方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
例如员工的社会保险由原单位缴纳,但由现用工单位承担费用,现用工单位要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为员工提供劳动保护装备和劳动条件,按时支付劳动报酬并缴纳工伤保险。员工要注意保证自己的薪酬待遇,工伤保险等。不要因为“共享”而出现两边企业都不管的问题,或者还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可以挖掘“共享资源”,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
另外,还可以担保员工的薪资安全。实现平台信用认证,定期公示信用缺失单位和人员的行为,对参与各方进行监管。
源:红餐网
作者:李晓艺
“餐饮门槛低”是很多人选择餐饮创业的原因。然而,当创业者们真正站到了餐饮老板的位置时,往往才发现,“坐等收钱”并不存在,状况百出才是行业常态。
< class="pgc-img">>现金流动快、回本速度快、对从业技术要求低......这些标签一直伴随着餐饮业。不少人怀揣着“开一家自己的店”“做自己的老板”等想法兴奋入局,结果却亏得血本无归。
事实上,“有人关张归故里,有人把酒开新肆”才是餐饮江湖的真实状态。
< class="pgc-img">>“餐二代”干餐饮
第一家店没撑过三个月
97年生的寇寇算是个“餐二代”,父母开了二十多年的东北菜馆。因为自小就在家里菜馆帮工,寇寇很早萌生了开餐饮店的想法,但一直没有付诸实践。
2019年,寇寇的父母恰巧找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家门店,觉得可以让他开店锻炼锻炼,寇寇就有了第一次餐饮经营的机会。
在多年思维惯性的影响下,父母非常自然地帮寇寇的餐厅选定了东北菜这个品类。
当时,寇寇也曾有过疑问,学生群体日常里很少会“下馆子”,似乎更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的快餐简餐,东北菜能行吗?但由于缺乏自己开店的经验,寇寇还是选择相信父母,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没想到,餐厅开了之后,生意并不好。
2019年8月店铺开业后,客人就一直不多,人均客单价只能做到20元一位,日营业额在700-1000元左右。最终,饭馆只坚持了三个月就倒闭了。
第一家店的失败,没有让寇寇气馁。2020年,他又开始筹备第二家店。他认为,第二家店才是自己餐饮创业的开始,这次他选择做快餐简餐。
彼时,日式便当在当地还属于空白市场,加上疫情使得外卖需求激增,寇寇看到了商机,就拿家里的店铺门面开了一家叫“名古屋日式便当”的外卖店。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由于竞争对手少,日式便当店开业后生意非常火爆,刚开始一个月能做到5000多单。然而好景不长,才三个月,同城就陆续开了6家同品类的加盟店,互相打起低价战抢客源。
加盟店间的竞争也影响到寇寇店里的生意,日式便当店的单量逐天减少,最终,一月连1000单都做不到,日利润常常只有100多元。
于是,短短一年时间,寇寇的第二次餐饮创业又宣告失败。
现在,寇寇的日式便当店已经贴上了“店铺转让”的告示。而这次的创业经历,也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等店卖出去后,他打算先去比较大的餐饮品牌店里打工,学习新的模式、经营策略,再尝试开店。
< class="pgc-img">>食品工程师转战茶饮店
好产品≠好生意
比起寇寇,身为食品工程师的阿良有过更多餐饮相关的项目经验。作为食品工程师,阿良曾经跟着大公司做过产品研发,选址、测人流等也都有经验。因此刚开始,他认为自己餐饮创业很有优势。
在创立自有品牌还是加盟的选择上,阿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创立品牌。在他看来,加盟费用高且产品比较固化,做自有品牌不仅能够节省下一些启动资金,还有空间创造出更好的产品。
于是,2019年,他选择了当下大热的茶饮行业,开了一家叫“融心堂”的茶饮店。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定好项目之后,阿良开始选址。最初,阿良看中了广州番禺区步行街上的一个铺位,但租金、转让费超出了预算,再三斟酌下,他还是把店开在了离步行街10米远但租金相对便宜的街区里。
然而,一时的便宜确实解决掉了资金问题,但是却为后续人流不足、经营乏力埋下了隐患。为了增加曝光率,阿良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去做引流,比如入驻外卖平台、搞促销、做会员。
由于是食品工程师出身,阿良一直希望能在产品上实现自己的创意于想法。于是,他在融心堂的产品研发上投入了不少心力,以“健康无添加”为理念做茶饮,制作水果茶时使用的都是鲜果。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这样一来,门店的产品品质确实有所提高,但成本也随之上升了不少。而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小品牌,阿良并不敢把饮品价格定得太高。10元一杯的客单价卖真材实料的茶饮,融心堂的毛利率一直提不上来。
在上外卖平台时,阿良把店里卖的最好的一款产品设置成了8元一杯的引流爆品,点单率是提高了,却逐渐失去了市场议价权:明明产品定位是高端的,但是价格却是低端的,自己还不能轻易提价,担心提价会吓跑现有的客户。
2020年2月,虽然还在盈利,但阿良还是决定把店关了。在他看来,这家店的收入远远低于预期,已经失去了继续做下去的意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对于这次创业失败,阿良也进行了反思。首先选址上,因为省钱选了不好的位置,为后续经营带来了难题。
其次,在产品上,犯了产品思维的误区,认为高品质的东西就一定有人喜欢,却忘记了好产品≠好生意。
最后,自创品牌需要经历漫长的品牌培育期,前期文案、设计、经营模式尚未形成系统方案,品牌没有打响名号,缺乏流量,经营就会面临许多困难。
< class="pgc-img">>干餐饮做甩手掌柜?
这是不可能的
相比寇寇和阿良的小成本餐饮创业,若清的创业算得上大手笔。她第一次餐饮创业就开了一家500平方米的店。
店大,意味着投入增多,人员管理也更复杂。因为知道自己餐饮经验不足,若清一开始就打算请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比如后厨管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她动用自己的关系网络,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主厨。为了显示自己用人不疑的态度,若清把厨房承包给了主厨,并给主厨开了一个月3万元的薪水,让他自行安排人员。
但她很快发现,主厨招人十分随意,随便聊聊就让人来上班,开工资也很随意。结果就是,整个后厨团队的成员水平参差不齐,出品也时好时差,但是用工成本却远远高于其他餐饮门店。
最让若清崩溃的是,主厨在管理上也十分松散,员工早退迟到,上班时间偷懒的现象屡禁不止。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18年的春节。因为若清的餐厅开在一个旅游区,春节长假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游玩,本着体恤员工的念头,若清提前给店里的员工放了三天假,好让大家有更好的状态迎接接下来的忙碌。
结果,假期结束后,若清发现不少员工都没有回到店内,主厨也都联系不上,好好的春节旺季就这样错失掉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次事情让若清忍无可忍,立马辞退了主厨,对厨房进行了大换血,并加强了员工培训,把人事管理权重新抓到了自己手里。
吃了找外人的亏,若清觉得要在厨房放一个自己人,于是又找了自己的一个堂兄来管厨房。但很快,若清又发现了问题。
有一次,新来的切配跟若清说,剁的排骨少了很多。若清通过店里监控,发现正是堂兄把切好的排骨顺走了。这让若清很受打击,堂兄平日里为人朴实,善良,她才想着让他来管厨房的,结果却是这样。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无奈之下,她找了个理由把堂兄辞退了,从此饭店里也不再雇佣亲戚了。
事后,若清对自己的创业经历做了一次复盘,她认为自己就是吃了用人管理方面的亏。她说,干餐饮真的是一件需要事事亲力亲为的事情,哪一样没管到位,那都会是致命伤。
小 结
餐饮真的门槛低、赚钱易吗?寇寇、阿良、若清的故事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启动资金、技术只是餐饮创业的开始,而要真正做好经营,后厨管理、市场定位、营销宣传.......方方面面都需要发力。
面对日益竞争的餐饮业,餐饮创业者或许更应该意识到餐饮创业的系统性。贸然入局,市场的浪潮只会把自己淹得血本无归。
注:寇寇、阿良、若清均为化名。
后复工,共享用工成了一个热门的新名词。盒马联合云海肴、西贝等餐饮品牌达成“共享员工”,苏宁物流发布“人才共享”计划,京东集团及其投资的达达集团宣布将采取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面向全社会提供超过35000人的就业岗位……疫情当前,一边是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商超人手不足,一边是部分餐厅打烊大批员工待岗。于是,这种抱团取暖,共渡难关的用工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最近,官方的就业平台搭建渐出成效。
为解决现阶段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缓解餐饮企业成本压力和商超生活消费行业人力不足的挑战,石景山区人力社保局主动出击,联合区商务局等部门搭建平台,最终实现了多方共赢,不久前,来自旺顺阁的400余待岗职工经过体检隔离、技能培训等前期举措,进入物美社区服务站等便民商超就业。
“我们长期对用人百人以上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测,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发现随着老百姓减少外出用餐,不少餐厅暂时打烊,与此同时,到超市购买食材的需求大增。但春节期间部分商超员工返乡过年,再加上老百姓大幅增加的购物需求,物美、盒马等多家商超面临人手紧缺的难题。于是,我们与辖区旺顺阁、邓丽君主题餐厅等4家大型餐饮企业以及物美、永辉等大型商超进行了针对性沟通协调,最终决定与区商务局等部门联合展开转岗就业安置和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石景山区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体检隔离、技能培训等前期举措,首批来自旺顺阁的400余待岗员工现已全部进入物美社区服务站等便民商超就业,另有其他餐饮企业的100余名有就业意向待岗员工正在陆续进行体检、技能培训,待企业间的具体合作商讨完成后,将全部上岗。
“在疫情期间搭建企业间互通互助平台,既稳定了员工就业,保障了基本收入,又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管理,对企业经营来说起到了极大的缓冲作用。”旺顺阁餐饮的负责人说。物美方面则表示,将提供灵活的用工形式,返回原企业时间灵活机动,提前3天完成沟通即可。同时,物美为所有员工进行全面防护措施保障,佩戴口罩手套,提供清洁产品,每日对体温进行检测,全力保证人员健康安全。此外,物美近600家门店、PC加工厂就近分配用工,以减少路程及所需时间。员工因在物美上班时间出现的意外由物美负责。薪资待遇,采取因岗而定,多劳多得的方式。
据石景山区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14日,石景山区已下发通知,对辖区用工人数较多的,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企业进行全方位摸底,摸底上来的有就业需求的待岗员工,石景山区人力社保局将展开短期线上技能培训,随后点对点对接至物美、盒马、永辉等在防疫时期阶段性用工缺口较大的大型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