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咖啡和东方的茶文化都是用技艺调制提神饮品的艺术,是饮品在东西方文化里的不同演绎。尽管二者原料、工艺各不相同,但为了一口好味道,它们在品质追求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年5月17日,瑞幸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创下成立15个月就上市的咖啡界神话。在惊叹资本新贵的扩张力量之余,也让大家意识到:当星巴克在中国种下一颗咖啡豆之后,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习惯或尝试喝咖啡。
不过,尽管中国的咖啡消费需求高速增长,在国人coffee ortea的选择里咖啡并非优势一方。据CBNData《2018中国咖啡行业洞察》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目前的咖啡年人均消费量仅为0.03公斤,和欧盟的5.6公斤、美国的4.2公斤差距悬殊,和1.25公斤的全球平均水平也不是一个量级。中国,依然是一个受茶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
6月中旬,就有一个港式奶茶快闪店空降上海,上万名魔都青年为一口正宗味道排起长龙。这个品牌叫做兰芳园,从1952年创立至今已经拥有67年的品牌历史,作为港式奶茶始祖享誉香港半个多世纪,如今更俘获了一大批对奶茶品质有极高追求的年轻人。可以看到,港式奶茶是中国茶饮在新时代下的改良和延续,在潮流的推动下,正逐渐成为能与咖啡分庭抗礼的另一种兼顾经典与品质的现代饮品。那么,作为中国茶饮现代潮流的演绎,港式奶茶与咖啡在东西方文化中究竟有什么渊源呢?
快闪店活动现场人头攒动
提神圣品的东西方演绎
这要从茶和咖啡的历史说起。
茶、咖啡、可可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其中,茶和咖啡分别是存在于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日三餐中的饮品。
咖啡最早起源于非洲,用来给前线战士提振精神,后因战争传入阿拉伯世界,直到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初通过威尼斯商人和荷兰人的买卖将咖啡传遍整个欧洲世界。紧接着欧洲人在巴西成功试种,咖啡在南美迅速蔓延,欧美人凭低廉的价格即可获得。简言之,当时全球贸易扩张的背景和咖啡经济作物的属性及其本身的功效,让咖啡成为西方人的日常饮品。
中国作为茶叶原产量最大的国家,茶文化更早。据传,茶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茶与阿胶、瓷器、丝绸,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国礼”。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中国茶文化已经形成一种璀璨的东方文明。人说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咖啡就不一样了,直到今天,中国也不会有一半家庭备有咖啡豆,但一定家家户户都有几罐茶叶。
东茶西咖,习惯使然。尽管二者拥有不同的历史起源,制作方式、口味、原料也各不相同,但在提神功效和品质追求等方面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瑞幸号称咖啡大师,兰芳园被誉为港式奶茶始祖,二者都是用技艺调制提神饮品的艺术,是饮品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不同演绎,相同的是,二者对于原料品质的严苛追求。
咖啡界人人共知,真正令人惊叹的咖啡豆需要从海拔1500米-5000米高山上采摘,因为高海拔产区,昼夜温差大,咖啡豆的生长期更长,咖啡的苦味较淡,甜味更好。科纳、蓝山能享誉全球,与西方工匠对咖啡豆历代不懈的追寻是分不开的。法国人说“我不在喝咖啡,就在去喝咖啡的路上”,甚至形容咖啡“黑得像魔鬼,烫得像地狱,纯洁得像天使,甜蜜得像爱情”。咖啡从一种提神的功能性饮料到带有品鉴意味的咖啡文化,在西方已经是成熟的文化形式。今天,职场人士早起或小憩喜欢来一杯咖啡,在品味咖啡豆香的同时,也让咖啡因刺激大脑,消除困意和疲劳。
港式奶茶对于原材料的选取同样苛刻。茶叶大量进口于斯里兰卡,独特的雨水、充沛的热带气候让这里出产的红茶香味浓郁,尤其是2-10月的季后茶,茶叶更饱满,颜色深,充分保证了冲出来的茶味够正。兰芳园的奶茶茶香独特,正是得益于创始人林木河老先生严格取材和反复实验。起初,他的茶叶主要来自斯里兰卡的航海船员,林木河会一一尝试不同船员带来的茶叶,看哪种茶味道更香、成色更好,尝试多次后才确认选用斯里兰卡的五种天然茶叶作为原料,做到让九成香港人都爱喝的配比,秘方流传至今。
兰芳园拉茶过程
对香港人来说,每天一杯港式奶茶提神放松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白领们早餐或下午茶时补充一杯便觉神清气爽,这和西方人每天喝咖啡的习惯如出一辙。
品质成就经典
品质好的咖啡喝起来不但提神,更散发出一种酸甜的花果香气。从生豆的处理、烘焙再到咖啡的研磨,直到释放出馥郁的芳香,一系列操作就像点石成金的过程。其中,咖啡烘焙应该是咖啡制作中最精细的环节了,甚至任何制作环节的时间与温度都可以细致到以秒以度为计。烘焙师必须精准把控,才能让咖啡豆的酸、甜、苦完美平衡。
在奶茶圈,亦流传一句话:“要做一杯奶茶,一个小时就可以学会,但要做一杯好的奶茶,十年功夫也未必得。”冲一杯港式奶茶,用行家话讲,需要“一冲,二焗,三撞”,背后的工序十分复杂讲究。这一点与西方对咖啡的技艺钻研倒有颇多相似之处。
香港人在奶茶话题上最有发言权。这个人口规模700多万的城市,每年要进口5800多吨红茶,每天大概喝掉250万杯奶茶,一年就要喝掉10亿杯。2014年,香港特区政府将港式奶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港式奶茶已经成为香港重要的城市名片。而在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眼里,67年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兰芳园代表了最正宗、经典的港式奶茶,周润发、陈奕迅、谭咏麟、谢霆锋这些大牌明星都是兰芳园的忠实粉丝,连美食家蔡澜都说“不喝兰芳园,白来香港”。
兰芳园香港老店门口每天排长队
能够享誉香港半个多世纪,兰芳园有它在工艺上的传承和坚守。为追求茶底的新鲜,创始人林木河将一壶茶水煮一天的大茶壶改良成只能冲10杯的小铜壶;为保证细腻的口感,选择最细的白毛布过滤茶渣;茶饮江湖流传的“八手拉茶法”,也是林木河为追求茶底融合的香醇,在反复多次的打磨中开创。看似简单的奶与茶的混合,兰芳园也有颇有讲究的撞奶手法。常喝兰芳园的顾客们说,兰芳园的品质和口感一直很稳定,背后是它一贯传承的复杂而严谨的工艺制作,这种工艺延续至今,已经成为衡量港式奶茶是否正宗的重要标准。
前不久,兰芳园在第58届世界品质评鉴大会(Monde Selection)获奖,这项创立于1961年的荣誉被称为“食品界的诺贝尔奖”。可以预见,兰芳园会因国际品质标准的权威认可走上更大的舞台。
兰芳园获世界品质评鉴大会(Monde Selection)大奖
两大现代潮饮的殊途同归
对体验和品质至高无上的追求,是快节奏生活方式下,现代人必不可少且颇有仪式感的自我奖赏。2018年新中产白皮书发布前调查采访显示,奶茶和咖啡已成为新中产们的每日必备饮品。
最近十年来,中国咖啡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在15%左右,咖啡江湖在中国市场的边界还将不断扩大。而另一边喝奶茶在中国也成为一种现象级热潮,网上流传着一个奶茶定律:月均奶茶不超过5杯的人,可能没有真正的朋友。连喝果汁都要计算卡路里的女生们,却一次次对奶茶缴械投降。
作为东西方饮品文化的现代载体,港式奶茶与咖啡已成为饮品界的两大强势力量。尽管二者起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但在快节奏的时代下,因更贴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受到喜爱推崇。
如果咖啡让人变得更快更高效,作为中国茶文化延续的港式奶茶则多了一丝从容,让人在快的同时也能慢下来。伴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健康饮食理念成为主流,大浪淘沙过后,只有那些品质过硬、符合健康理念的饮品,才能在时间和消费者的检验中存活下来,而追求健康品质,又能满足功能性需求的港式奶茶,或许会成为新的消费宠儿。
图片来源:摄影师张艺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近,感觉“一点点”慢慢退出奶茶界了的话题,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关注。
多地“一点点”出现闭店情况
据媒体11月9日报道,四川省南充市的姚女士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其所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方,“一点点”奶茶店倒闭了。
姚女士提到的已关闭的一点点门店,位于南充市顺庆区的核心商业区蓝光1227。“那块生意竞争大。”姚女士称。据了解,闭店的一点点门店旁边,开着古茗、茶百道等茶饮品牌,瑞幸也在打围建设中。
记者致电姚女士提到的门店,但被告知该电话已停止使用。记者随后又致电咨询同城市其他“一点点”门店,对方表示,该门店因合同到期,同时销售情况不佳,“入不敷出”,已经在10月底闭店。
社交媒体上,大连、苏州、青岛、合肥等地均有网友发帖称,当地有“一点点”门店关闭。记者在点餐平台查阅网友提到的闭店门店信息,青岛莱西商业街店显示“歇业关闭”,其他店均未能查到门店信息。
网友热议
在相关帖子的评论中
有网友表示
自己大学时很爱喝
现在一年没点过一点点的外卖
不再点的原因包括
“菜单不更新”
“喝了睡不着觉”等
也有网友捍卫“一点点”
称其有很多死忠粉
并说出自己最爱的产品
门店减少、新增门店持续收缩
“一点点”是否还受欢迎虽有争议,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点点的门店数确实在变少。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11日,“一点点”的门店超过4000家。截至2023年11月2日,“一点点”门店数为3018家。
一点点近几年的开店数量
“一点点”的新增门店数也在减少。2019年其开店886家,月均开店超70家。但自2020年至今,一点点每年开店数量均呈下滑趋势。
2020年至2022年,其开店数量分别为764、497、287家。截至2023年10月,一点点新开门店数仅55家。
曾红极一时
如今被消费者认为“不更新”
2011年,“一点点”以上海为起点进入市场,因其免费加料、台式奶茶味浓等特点受到大量欢迎。
2015-2016年,
“一点点”开始走红,
台式奶茶品牌、口味纯正、
免费加小料、隐藏菜单等元素
都让其成为社交媒体上讨论的焦点。
因门店数较少、排队人数较多,职业奶茶代购也出现了。在记者2018年进入的代购群里,出现得最频繁的品牌,还是“一点点”。
在“一点点”高速拓店的同时,“果茶”出现了。排队两小时的“盛况”出现在一些知名果茶店。
奶茶代购群里,新品牌也开始与“一点点”分庭抗礼。不少奶茶品牌纷纷加入果茶品类,有的甚至进行品牌升级后主打果茶产品。
如今,奶油顶、不加小料、讲究茶底的“鲜奶茶”又获得追捧。
在奶茶不断迭代更新的近十年,“一点点”虽然也拓展了果茶品类,推出了数款新品,但仍被不少消费者评论为“不更新”。其目前热销产品依然是十年前的四季奶青、波霸奶茶、红茶玛奇朵……
业内人士表示,“一点点”让消费者感受到“不更新”的也许不是菜单,而是整个品牌。
某百货上市公司招商人员告诉记者,商场在考虑奶茶店招商时,目前已经不太考虑开“一点点”了。“2016年、2017年一点点是个不错的招商项目,但现在‘一点点’太老了,品牌有所退化。”
新茶饮赛道同质化竞争明显
创投机构回归理性
艾媒咨询发布《2023—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运行状况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国内新茶饮市场规模达到2938.5亿元。随着新茶饮消费场景日益多元化与品类持续创新拓宽,消费者对新茶饮的热情仍将持续上升,预计2025年国内新茶饮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749.3亿元。
与此对应的是,各大新茶饮企业纷纷加大优惠促销与跑马圈地力度,力争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导致这个赛道竞争日益激烈。
据媒体报道,当前新茶饮赛道的同质化竞争,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为了获客,越来越多新茶饮品牌推出不同形式的“特价促销”活动;
二是为了跑马圈地,纷纷降低加盟门槛以迅速扩大门店数量;
三是产品同质化趋于严重,只要市场出现“爆款”茶饮,各家茶饮品牌都会纷纷跟进迅速推出相关产品,导致“爆款”红利效应迅速消散。
另外,经历前些年疯狂投资后,创投机构对新茶饮赛道的投资热情逐渐回归理性。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茶饮赛道股权融资金额超过83亿元,2022年这个数值则降至45亿元,今年仍呈现进一步回落趋势,且今年新茶饮赛道融资主要集中在天使轮与A轮早期阶段,单笔股权融资额相对较小。
这背后除了VC/PE行业募资与退出环节不景气,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即近年国内新茶饮赛道竞争日益激烈,导致更多创投机构选择观望。
你喜欢喝奶茶吗?
综合:红星资本局、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日报、网友评论
来源: 华商报
< class="pgc-img">>在无论中国、日本、英国,世界各地已经有许多国家的茶文化,都充分体现在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茶,成为我们几乎天天接触到的饮品。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普及于世界。无论是中国、日本、英国、香港等东西方国家,都建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上,发展出独特灿烂的茶文化。
< class="pgc-img">>东方茶文化记载
茶叶的背景大致可以确定的是,茶的发源地在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现在还能找到上千年的野生大茶树。在中国的文献记载里,相传最早发现茶的功用者是神农氏(中国民间传说农业和医药的发明民者)。相传发现茶叶的传说,神农氏有天因长途跋涉,感到又累又渴,在一棵树下生活烧水。偶然间,头上几片树叶飘落到锅中,神农饮后,觉得回味甘甜,全身的疲乏顿时消失。中国古代假托神农之名的医书《神农本草》中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名目。”这也是最早记录茶之药用功效的典籍。
< class="pgc-img">>西方茶文化记载
欧洲文献里最早出现关于茶的记载,是在他们经由海路来到东方以后的事。约在1545年左右,意大利人拉姆?吉欧在《航海记集成》中提到来中国的茶,恐怕就是欧洲文献当中最早有关茶的记载。最早到中国的葡萄牙籍传教士克鲁斯(1540),曾经提到过:“在中国高贵人家,每有客人来访,就会将一种叫做茶的饮品,带有苦味,红色,被当作当地药材。装在盘子里,用篮子端出来。”可以说明欧洲在大航海时代才第一次于中国发现茶在中国的普及性。
东方茶文化现况
< class="pgc-img">>身为茶文化的起源地,中国的茶文化早已成熟,不仅包含物质文化层面,更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长期与艺术、文学、书法、绘画、禅宗等领域相互融合。
日本则是演化出了一套完整的仪式,形成独具一格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喝的茶除了以绿茶为主的煎茶、还有混入炒香的玄米与绿茶搭配而成的玄米茶,以及混和小麦的麦茶。
在英国殖民统治香港期间,香港人将英国人的奶茶大为改良,以滤网冲泡出很浓的红茶,再拌以淡奶,由于染了茶色后的滤网看似丝袜,因此被称为丝袜奶茶。这类茶一般要混合多种茶叶泡制,这是因为餐厅难以依赖一种茶叶,在短时间内冲出色、香、味具备的茶水。香港人除了改良奶茶,还很爱直接把柠檬片放入茶中变成柠茶,这种制法与西方主流把柠檬汁混进茶中的做法略有不同。这些饮料一般在街头巷尾的茶餐厅出售,是香港人的日常饮料。
到茶楼饮茶亦是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代表文化,较常饮用的有普洱、水仙、菊花、香片、铁观音、乌龙。
而台湾除了正统的茶艺,最为风靡的便是手摇杯。无论是珍珠奶茶、青蛙撞奶、多多绿,手摇杯不止大街小巷人手一杯,也在世界各地流行。使得茶饮在各种包装饮料与连锁咖啡馆夹击的现代仍能广受不分年龄层的欢迎。
西方茶文化现况
< class="pgc-img">>英国大众饮茶文化至今要200年了,英国人一天当中喝茶的频率跟我们不相上下,但却有一个我们没办法与其比拟的特点——跟着生活作息喝茶。英国人一天要喝7杯茶,分别是床边茶、早餐茶、十一时茶、午餐茶、下午茶、正式茶点、告别茶。也可以说,英国人基本是抱持着以茶开始一天的生活,以茶结束一天的生活的精神,以茶作息。
虽然饮用咖啡的人仍占多数,但数据显示美国人也开始越来越喜爱喝茶。45岁以上的美国人有62% 到70% 的人喜欢喝咖啡,对比茶的饮用比例只有21%至28%。然而18至44 岁的美国人喜爱咖啡的比例则下降到42% 至50 %,相对喝茶的比例上升至35% 至42%。美国茶协会的统整中,可以看到美国这个全球第三大的茶叶进口国,对即饮茶品和特色茶的需求节节升高。听见内需的强烈呼唤,美国某些农人也开始种植茶树。
茶体现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
< class="pgc-img">>现代大众的生活和喝茶这件事密不可分。
有时候甚至要透过喝某一杯茶的味道来记录并回味过去人生中的某些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