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化转型是趋势,快时尚餐厅是主流,而今品牌多元化又成了餐饮企业转型的新热门,甚至都有了专业的品牌管理策划公司来打理品牌,加上互联网这个以粉丝、话题为核心的营销高手,一时间那些文艺范、潮范、走心范的餐饮品牌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让一众老牌餐饮企业不仅灰头土脸,而且倍感压力。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伴随着创新而来的餐饮品牌不断地刷新着消费者的视觉和味觉,中国汉字的魅力在餐饮这个传统行业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并且在当前餐饮转型的背景下被冠以“多品牌战略”的商业模式光环。
餐饮红人“黄太吉”成立不到3年时间,就新增了“牛炖先生”、“大黄疯”小火锅、“来得吉外卖”、“一碗冒菜的小幸福”等4个品牌。黄太吉的每一次品牌动作都会强调立足于用户的需求和体验,的确从名称上我们就能看出品牌创新的创意与诚意,果真是烙上了互联网时代的印记。尽快实践尝试的结果是食客普遍反映性价比不高,但依然不影响“黄太吉”获得一轮又一轮的风投,不影响粉丝为新品牌一次又一次的尖叫与捧场。这或许是互联网时代的魅力,抑或是“会讲故事”商业模式的能力。正是餐饮新贵的这种品牌疯狂效应,不少餐饮老江湖也开始在餐饮品牌创新的路上前赴后继,甚至在媒体的过分渲染和不断放大下,“多品牌战略”成了继O2O之后的又一餐饮企业转型神话和利器。
多品牌经营本身的出发点没错,一方面有助于企业锁定更广阔的目标消费群,另一方面也能分摊经营风险。但是多品牌如何落地,如何与企业实际结合,却并非多几个名字那么简单。品牌的创立需要定位,品牌的培育需要时间,品牌的经营需要智慧。对于酷爱学习、着急成功、资金有限的广大餐饮企业老板而言,更是有必要分析一下走在前列的餐饮大佬们品牌背后的那些故事。也许现在说品牌经营成功为时尚早,但及早发现品牌经营中的问题,对后继者才是更有用的。
小南国:有钱任性,从品牌开发者到品牌运营商
点评:基因很重要,坚守很难得
小南国这个品牌从一出生就带着海派的洋气和精致,从最初高端定位的“小南国”、“慧公馆”到上市后的“南小馆”和“小小南国”等,小南国一直在餐饮圈里扮演者“高大上”的品牌开发者角色。而且小南国的企业基因及发展历程一直都与品牌有关,每一次大事件都与一个新的品牌有关,从与“满记甜品”合作开拓国内市场到创立“小南”日式烧烤、“麺加”日式拉面、“小南国大味来”中餐外送,每一次在餐饮市场的扩张都以全新的品牌面孔出现,2011年更是将经营范围从小餐饮扩张到大休闲,推出了汤河源SPA和海之源SPA两个水疗养生品牌。2012年底出台的“八项规定”对定位中高端消费的小南国带来了冲击,但正因为多年的品牌多元化运作,特别是“南小馆”品牌的逆袭,小南国成为最早宣布走出高端餐饮重灾区的正餐连锁企业。
而最近,小南国将品牌多元化之路走得更彻底,小南国掌门王慧敏日前对外宣布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引进各种外国餐饮品牌上,将从自创品牌的餐饮集团转为餐饮品牌的经营者。最新的动作是买入上海众横快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20%股权,希望这家品牌管理公司能帮助小南国集团寻找可加盟品牌或投资入股其他品牌。细数下来,小南国旗下已经覆盖了中餐、西餐、快餐、休闲、甜品等多个餐饮品类,品牌数量达到13个,门店数量两百多家。其中光日式餐饮品牌就3个,包括最近在上海新天地开业亮相的“ORENO俺の法意餐厅”。这是去年8月与日本餐饮连锁集团“俺の株式会社”合资后的产物,小南国占股68%,拥有了Oreno在华的独家代理权。如法炮制,去年11月,小南国斥资1.9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收购了百佳(香港)有限公司65%的股份,估计未来隶属于小南国餐饮王国的百佳咖啡品牌也将很快面世。从各种大动作来看,上市公司小南国是不差钱的,所有的品牌引进都是以绝对优势股份收购。
但是回过头来看,小南国集团的核心品牌“上海小南国”却表现黯淡,增速减缓,盈利困难,小南国年报上还不错的业绩更多的是“堤内损失堤外补”,甚至王慧敏也说“上海小南国这个品牌未来在集团里会越来越边缘化”。
至此,小南国的品牌多元化思路日益清晰,有钱就是任性,从餐饮经营者变成了餐饮投资人,从品牌开发者变成了品牌经营者,不去费力转换高端餐饮经营思路,通过另起炉灶的投资方式来分享当前大众热门的快时尚或休闲餐饮品牌的红利,从战略思维上,一切都看上去很美。
但笔者始终坚持一个观点,落地才是检验好模式的唯一标准。尽管小南国多元化品牌战略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未尝不是适合小南国发展的好思路,但是总隐隐觉得上市后的小南国玩资本比玩服务多、玩品牌比玩产品多,特别是逐渐要抛弃主品牌的想法让人心生忧虑。想想让小南国集团在这两年餐饮寒冬中率先复苏的“南小馆”品牌不正是依托着“上海小南国”这个品牌多年苦心经营背书的结果吗?台前的品牌是消费者看到的,台后的产品研发、供应链体系、运营才是企业真正成功的关键与基因。按照目前的趋势,未来小南国的品牌大军将日益壮大,且不论现有品牌是否每个都能开花结果,从消费者的定位心智来看,能记住的依然是“上海小南国”和新晋的“南小馆”;从企业运作来看,不管是整合现有品牌形象,还是优化各品牌的优势,依托的依旧是小南国的企业管理和运营优势。从落地检验的角度来看,在小南国现有的品牌中,真正赚到钱的并不多,甚至有些最初的品牌已经销声匿迹了,在小南国的官网上,同样是日式料理的“小南”日式烧烤、“麺加”日式拉面已经不见踪影了,取代的是洋气的“Oreno”。
小南国不断地进行品牌投资,试图抢占餐饮需求先机的出发点没错,但在兼程赶路时,“狗熊掰玉米”的做法难免三心二意,错过了本该坚守的东西。因为对于小南国这样有将近30年发展历史的餐饮集团而言,更需要有做百年老店的风范。有钱可以任性,但更需要坚守,小南国要做品牌的坚守者,而非时尚的跟风者,不是每一个品牌开发者都能成为好的品牌经营者,立足优势更重要。既是为自己,也是为行业,毕竟在当前餐饮业内,活下来的大咖不多了,湘鄂情的折腾,俏江南、金钱豹的贱卖,都让整个行业愁云密布,剩下京沪两地的全聚德和小南国需要更多地爱惜自己的羽毛,更审慎地走好未来的路。
外婆家:Uncle吴品牌造梦,从品牌开发者到品牌策划者
点评:品牌概念源于产品底气,大胆想小心试
小南国的有钱任性非一般人能企及,小南国的“高大上”也非所有中小企业能接受,而宣称“我家就在西湖边”的杭州“外婆家”品牌就接地气多了。一则产品性价比高,二则环境时尚个性,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外婆家有一位潮叔Uncle吴。潮叔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跳跃、乐于助人,江湖上关于Uncle吴的神话让笔者写这一部分时都小心翼翼,毕竟这年头粉丝很凶猛,在此只说品牌。
走在快时尚餐厅前列的Uncle 吴带着“外婆家”这一极具江浙水乡回忆的品牌,很早就开启了餐饮品牌造梦之旅,从指福门、第二乐章、速堡、运动会到炉鱼、锅小二、动手吧、柴田西点、三千尺等,以每年推出1个~2个品牌的创新活跃速度,在餐饮界一路领先,如今外婆大家族的品牌成员已经有11名。但是品牌造梦家Uncle吴突然在去年底宣布退出一线,开始了“梦伙伙”计划,从品牌开发转入幕后的品牌策划,从经营企业转入经营同行,从梦想家转为造梦导师,一则收徒,二则能力输出,愿意为同行的品牌之战、区域扩张和项目合作提供冲锋试错和协助支援。
何故?难得的思维活跃,难得的求变基因,难得的革命精神,正应该在品牌创新的路上高歌前行啊。我想,作为餐饮界的老江湖,Uncle吴深谙餐饮业的水深火热,突然从“入世”到“出世”,在羡慕Uncle吴的自由洒脱外,我们还需要着眼于餐饮品牌及背后的产品核心来看外婆家的品牌创新。
在外婆家官网上,我们发现在Uncle吴的品牌帝国中,真正具有规模的只有“外婆家”,在全国12个省市(直辖市)有64家门店,其中以大本营杭州最多——33家,其次是上海10家,北京7家,而其他地方都只是零星有1家~2家。当前的大热门“炉鱼”也仅在6个省市有15家,依然是杭州最多——8家,其次是北京、天津各2家。而其他品牌都在培育期,而且绝大部分都集中于杭州,用Uncle吴的话说就是“不可能每个品牌都成功的,有一两个比较成功的就不错了”。这句话道出了品牌经营的真谛,尽管消费者是求新求异的,但能打动人心的、占据心智的品牌才是经营追求的目标。不管格力董女士和小米雷先生如何造势、如何营销,说到家用电器依然是日本品牌,说到手机依然是苹果与三星。这就是产品质量带来的品牌心智。对于餐饮品牌而言,产品是根本。在Uncle吴的众多品牌中,消费者最认可的依然是“外婆家”。大热品牌“炉鱼”也是胜在产品味道,否则在前辈“江边城外”和“鱼酷”等品牌的夹击下很难生存,但是“炉鱼”的问题在于模仿者众多,后程乏力,全国推广有些力不从心。譬如在餐饮竞争激烈的重庆市场,选择了重庆本土餐饮大佬“阿兴记”做“炉鱼”在重庆的运营商。外婆家其他的品牌大多数依然还在杭州本土进行小心试错,毕竟品牌不是取个洋气或走心名字,或者耍小聪明弄个概念讲个故事那么简单,产品才是命门。
不断推出新品牌是餐饮企业对市场竞争压力的应急反应,更是刺激消费需求和提醒消费者品牌记忆的手段。对于广大玩不出资本、也玩不出格调的中小餐饮企业而言,千万不要为了品牌多元化而多元。打不响品牌,做单品;做不到颠覆,就做微创新。记住你才有可能选择你,关键是研究需求,研究需求与美食的关系,毕竟不是所有的餐饮企业都需要去征服世界,能征服你所在的城市也是美好的。
57度湘:从品牌开发者到特许加盟商
点评:模式不吸引人,胜在诚意
相比小南国和外婆家的品牌故事,57度湘乏善可陈,连品牌加盟的模式也基本上是火锅业态玩剩下的,但是胜在诚意和胆量,不愧是来自快乐湖南的品牌,而且品牌的创新与开发始终根植于湘菜的特色。
从最初的湘菜馆好食上酒楼起家,跟着餐饮消费热点一路摸爬滚打,在2010年股份制改造成立湖南省长沙五十七度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前,还赶了一阵海鲜的热潮,创立了一个“海食上”品牌。异军突起则源于创意铁板烧品牌“57度湘”这几年的火爆,之后又创立了“我爱鱼头”的蒸菜品牌,真正大热还是2013年9月开始的“水货”品牌,以无餐具徒手体验的创意吸引了一众尝鲜的粉丝,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加盟近100家,Uncle吴的“动手吧”和净雅的“嗨餐厅”都只能算这种模式的后辈。到今天,创意湘菜、铁板烧、蒸菜、海鲜已经成了这家年轻公司的四大金刚,快时尚和场景消费是品牌创新的法宝。
但是在当前信息社会,唯独不缺的就是时尚气息,消费者的时尚需求可能远远超出了你我的想象。快消品式的餐饮品牌可没有资深餐饮品牌的气定神闲和工匠精神,要么拼品类,要么拼服务,要么拼创意。对于57度湘这样相对年轻的地域品牌,要想占据市场,只能是使出浑身解数和诚意讨好消费者,进而吸引加盟商,以奇袭的方式占领全国。从“57度湘”会跳舞的厨师、“水货”集装箱做的外墙,还有最新创立的小猪猪烤肉品牌,乃至学习宝洁品牌战略,在购物中心同层把四个品牌同开,宁愿自己与自己竞争,也决不让对手染指,既造势又占位。从57度湘的官网可以看出,已基本上全面放开了57度湘、水货和我爱鱼头三个品牌的加盟,通过加盟进而占据市场是其最核心的目标。毕竟是年轻,比餐饮前辈更了解当前80后、90后的消费需求,比餐饮前辈更有冲劲和试错胆量去创新,唯独缺乏的是雄厚的扩张财力,因此放开加盟,让别人替自己养孩子,进而完成市场渗透,这也是在当前包括服装、休闲食品、咖啡、甜品等众多领域的主要商业模式。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把精力和重点放在盈利最多的品牌,前面的故事已经让我们看到品牌的培育是需要底气和财力的。那么多火锅品牌,让人们脱口而出的只有海底捞;那么多只鸭子,能真正叫响的也只有全聚德。随着老江湖和新生代的同台竞技,新创的各种时尚潮牌一样也会陷入新一轮的红海大战。对于年轻品牌,或许57度湘的诚意和胆量能走得更远。唯一需要提醒的是,加盟只是权宜之计,就算站对了风口,真正能飞得起来、飞得更远,还需要自己长一双会飞的翅膀。因为加盟失利或加盟带来的纠纷每天都在上演,最近“咖啡陪你”的加盟欺诈新闻更是轰动到了国外。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品牌像围城,坚守也罢,创新也罢,现实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特别是当前浮躁如斯的商业环境下,理性最重要。毕竟做企业还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因为消费者已经不仅是用体力、用脑力吃饭了,吸引他们走进一家餐厅的还有企业的精神。
>京商报讯(记者 赵述评 实习记者 王傲)7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华致酒行连锁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致酒行”)发布的《关于拟对外投资设立子公司的公告》中得知,华致酒行与四川赖高淮酒业有限公司、酒巷图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西藏赖高淮酒业有限公司。
公告显示,华致酒行以自有资金出资人民币51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51%;四川赖高淮酒业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3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32%;酒巷图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17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7%。
资料显示,西藏赖高淮酒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伟,注册资本一千万元,成立时间为2021年06月18日。经营范围是一般项目:食品、饮料、预包装食品、农副产品、日用百货、文化用品、办公设备、电子产品的销售;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市场营销策划服务;承办承揽展示活动(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自主开展法律法规未禁止、限制的经营活动)。
月21日晚间,垃圾发电头部企业重庆三峰环境(601827)公告,拟与控股股东重庆德润环境有限公司(德润环境)、合作伙伴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海辰)、厦门北辰星储能发展有限公司(北辰星储能)、江苏冠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冠华新能源)、铭语(北京)投资有限公司(铭语投资)共同出资,设立一家主要从事工商业储能等业务的合资公司。
合资公司认缴出资总额4亿元,其中三峰环境拟出资1亿元,占比25%,为第一大股东;德润环境拟出资8000万元,占比20%,为第三大股东。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合资公司计划主要从事用户侧工商业储能等业务,主要包括投资、建设、运营工商业储能设施以及向用户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等,通过充放电峰谷价差及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获取收入。各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市场资源、技术运营等方面,积极支持合资公司开展业务。
合作伙伴中,厦门海辰是厦门引进的百亿级重点项目,专业从事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北辰星储能主要以自主投资建设储能电站等方式,依托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开展资产运营、托管管理等业务。冠华新能源是金冠股份为开展新能源业务设立的控股子公司,提供储能系统及新能源电站的投资、设计、产品制造、建设、运维一体化服务。铭语投资在能源合同管理及投资方面具有较多经验。
三峰环境表示,本次投资是为推动主业延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举措。
渝股欢瑞世纪(000892)公告,全资子公司欢瑞(东阳)投资有限公司拟与关联人钟君艳女士控制的天津雨后新叶文化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雨后新叶),共同投资设立“东阳烨华影视有限公司”。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欢瑞投资出资510万元,占51%,雨后新叶出资 490万元,占49%;注册地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经营范围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电视剧发行、电影发行及电视剧制作等。
欢瑞世纪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了相应调整,钟君艳不再担任公司首席内容官,不再负责公司剧集制片、艺人经纪及日常管理工作,后续将专注于烨华工作室的运营,开展其擅长的剧集题材的内容策划和制作。副总裁柴晓雨将全面分管公司剧集制作服务管理业务,持续推进与主创良好的合作机制,持续推进精品内容产出。副总裁陈亚东将全面分管艺人服务管理业务,加强对艺人经纪服务团队的专业化建设,提升对艺人的全面赋能。
欢瑞世纪表示,此次设立合资公司是公司深化影视制作多元化的探索,公司将与更多优秀主创深度合作,给优秀主创在内容创作上更多的空间、更好的激励机制,打造优质精品内容。
上游新闻记者 刘勇 实习生 汪艳媚
编辑:夏洪玲
责编:孙琼瑶
审核:吴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