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每个周末都会与朋友小聚的栾女士,选择就餐地点前,都会在网上浏览信息,看看网友的推荐与评价、餐厅的图片和评分等。“有时候按照餐厅评分去找,吃了之后觉得味道一般,有些评分低的餐厅反而有惊喜。” 跟栾女士一样,开始留意低评分餐厅的消费者正在增加。
近来,“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等话题屡屡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少数消费者抱着“我倒要看看有多难吃”的心态“挤爆3.5分餐厅”,低评分餐厅“逆袭”,更多是由于消费者频频在“高分店”踩雷,而“低分店”提供的菜品反而超出预期。消费者反向选择低评分餐厅,也显示出网络平台信用环境有待净化、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提升。(工人日报)
来源: 沈阳晚报
来,消费者反向选择低评分餐厅、“年轻人挤爆3.5分餐厅”的现象引发热议。不少人表示,一些“高分店”令人失望,而一些“低分店”反而带来了惊喜。低评分餐厅逆袭,多因消费者频频在“高分店”踩雷,而在“低分店”发现相关菜品超出预期,这种反差惊喜让很多人愿意光顾。消费者反向选择低评分餐厅,显示出网络平台信用环境有待净化、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提升。
订外卖、选餐厅,先看看买家打分和评价已经成为很多消费的标配动作。于是,在利益驱使下,有商家纷纷推出“激励”机制,如“写50个字好评可获赠品”“发三张图片和好评可免单一道菜品”等,人为推高了某些餐厅的评分,加剧了不正当竞争,同时也左右了很多消费者的选择,引发不少吐槽。 消费者舍高就低,选择低评分餐厅后发现惊喜,是对平台打分评价机制的一种“打脸”。这类打分评价标准走偏的现象亟待扭转,挤掉打分评价中的水分应成为平台和商家的基本底线。
对商家的评分,是消费者选购时的重要参考。“高分店”令人失望,“低分店”超出预期,“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等话题屡屡登上社交平台热搜,耐人寻味。我国法律对刷单炒信的态度十分明确。电子商务法禁止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消费者的反向选择是对评分评价机制的抵制,更是对商业诚信的召唤。评分失真,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也使餐饮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受到挑战。科学完善的评分机制,不能任由商家自欺欺人,不应在商家之间制造矛盾,形成不公平竞争,更不是让消费者被评分裹挟,而是应当通过切实有效的办法,引导消费者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杜绝弄虚作假。
对此,网络平台应履行好主体责任,对虚假好评及时介入技术手段,制定商家申诉机制,鼓励评分低的商家申诉举报,早发现早惩戒,刹住不正当竞争破坏市场秩序之风;监管部门要积极发力,主动巡查,结合投诉举报信息,对平台的履责情况、评价评分机制等提出督促、整改意见,引导平台完善和提升评价体系,对恶意刷好评、虚假宣传的商家依法惩处。
营造公平、文明、有序的网络经营环境,让评分以公平的姿态为消费意愿提供参考,不是什么高要求。为此,有关方面要有切实行动。 (工人日报)
来源: 工人日报
日,有关“评分低的饭店可能更好吃”的话题登上热搜,引起网友热议。
有网友分享称,他发现真正好吃的店评分都在3.5~4分之间,反而那些高评分的门店,口味没有太大特色。
不少网友表示认同,还有网友吃饭只找3.5~4分的餐厅,主打一个“高分避雷”。
很多网友表示,自己在老家有几个从小吃到大的餐馆,推荐给无数亲戚、朋友、同学,他们都说好,从来没想过要看看网上评价,结果偶然一查,发现有家店分数才3.6。
部分点评类App存在分数灌水情况
这一现象的大背景在于,一些点评类App存在分数灌水、好评率失真的情况。很多动辄4.8分往上、评论数高达成千上万条的餐厅,并不是靠美味征服食客,而是靠赠送菜品、提供优惠等“盘外招”刷出虚高评价。当有顾客因为这些店铺的高评分、高人气慕名而来,却发现其菜品、服务乏善可陈,自然会失望而归,并对这类网红店铺产生警惕心。
在很多商家看来,在线上评分与顾客流量深度绑定的情况下,“刷评分”或许才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毕竟,餐品味道众口难调,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下,一些顾客即便对口味感到满意,也未必有写下好评的动力。通过赠送菜品、饮品等让利做法,店家能够更直接地刷高网络人气和好评率,进而吸引更多客源。客观来说,部分商家热衷于刷好评的行为背后,既有希望靠营销走捷径的心态,也会有被迫跟着“卷”的无奈。
部分餐厅不重视网上评分
不少网友来到一个新地方,寻找餐厅一般会关注餐厅的网上评分和用户评价。
但对于那些重视口味的商家来说,本地周边的消费群体足以覆盖餐厅经营需要,一般不太重视网上获客渠道,所以也很少在意评分、好评。
正常食客也很少会因为好吃,就去网上给出好评,除非遇到态度差、环境差的情况,想吐槽时,会在网上发声。
为此,年轻人对3.5~4分的饭店反而会更有好感,直觉认为这些店是不营销的“宝藏店”。
现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转变
现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更加理性和务实,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高品质,而是更加注重实际需求和性价比。
那些评分不高的饭店常常有让人惊喜的菜品和服务,以及独特的装修风格和就餐环境。并且那些评分不高的饭店常常价格更加亲民,同时也能提供不错的菜品和服务。
总之,“3.5分饭店”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希望这一潮流能够点醒许多仍追求虚假评分的商家,只有让餐厅点评机制逐渐回归真实,才能引导商家回到“好好做食物”的本职,不必把过多精力放到“卷好评”的泡沫中去。
综合来源:中国青年报、新浪微博、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