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位在奶茶店从培训生做起的店员,工作3个月的时间中,总结的一些心得以及一些小吐槽。
因产品或门店经营理念不同,部分内容或与你的认知不一致,仅供参考。
< class="pgc-img">>1
关于做产品戴一次性手套的事一直有疑问。经过消毒液洗过的手,与用夹子、勺子去取原料,究竟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求我们要戴个手套?店长说,他也不知道,上面这样要求。
2
开店时,一定要先打开开水机,否则会影响煮茶、煮珍珠等工作。
3
很多时候,开张的第一杯卖的都是珍珠奶茶,但往往珍珠都是没煮好。请他们换布丁、红豆奶茶,他们也愿意等一会儿。所以不再怀疑那些排2小时队买奶茶的事情,有些人真的挺有时间。
4
经常遇到东西还没准备好,就有好几个人来问有没有奶茶卖,耽误工作进度不说,还让人心烦。等东西都准备好了,有时可能一个小时都没顾客进来。
5
煮布丁倒入容器冷却时,一定要搅拌2分钟左右,不然布丁内部会有小斑点。而且一定要用滤网滤去上面的白沫子,这样布丁表面才好看。
< class="pgc-img">>6
煮珍珠时,珍珠倒进去时一定要搅拌2分钟,不然容易粘在锅底。
7
店内要准备一支记号笔。它有很多用处,比如外卖多时在塑料袋上写上单号,方便递给外卖员。或者在仓库的原料箱子上写出原料的名字。
8
没有原料制作的产品一定记得在外卖软件上下架,打电话告诉对方换产品或退单时,很耽误时间。而且还有可能被脾气不好的人数落一顿。
9
外卖平台有差评的时候,尽量说抱歉的话就好。解释太多或者和他们理论,会遭到更多的攻击。时间还是留到休息上更好一点。
< class="pgc-img">>10
铲冰后,冰铲千万别放在制冰机里。很容易被埋在里面,不方便找。
11
千万不要用钢丝球洗器具,掉下的钢丝到了饮料里不是闹着玩的。
12
遇见破损的杯子时,记得检查一下其他杯子有没有塑料渣,有时候破的塑料渣子会落在其他杯子里。
13
遇到糖、果浆洒到地上后,先拿扫把扫掉,再用开水拖地。一定要用开水,不然会很粘。
14
遇到一些问题不好解决,或者不会回答的,就用“我不是老板,不知道!”来回答。
15
顾客催单时,收银员一定要帮顾客催一下制作产品的人。制作产品的人按自己应有的节奏做,不然会更忙乱,因为这句话只是安抚焦灼等待的顾客。
< class="pgc-img">>16
忙不过来时,收银员也要等到把所有顾客的单点完再帮忙。因为帮忙制作产品时,会让排队等点单的人感觉受了冷落。
17
把饮品倒入杯子里时,即使里面还剩了一些,也只能倒到出杯线。过多容易影响封口。
18
有一大堆人挤过来点单,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指引他们排好队。如果这些人相互认识,可以让他们通过小程序或者统一意见后,由一个人来点单。
19
做促销时一定要统一好话术,比如买一送一,送的是买的饮料,还是同价位的饮料,还是比任意饮料。有些顾客就爱占小便宜,认为买一杯绿茶可以送杯珍珠奶茶,还讲我们不说清楚规则。
20
作为一个女生,我认为真的有必要出一些常温饮品。在想喝奶茶的特殊时候,什么金桔柠檬、杨枝甘露做常温的我们也能接受,并没有觉得不好喝。所以每次大夏天,有人点常温,我推荐他们点热奶茶时,都会有负罪感。
< class="pgc-img">>21
总部送货那天一定要多安排两个男生上班,要不然遇到忙时到货,我们会累成狗。
22
在忙完一个高峰时,不要想着马上休息,赶快检查缺不缺原料,及时补足。否则下一个高峰来临,会手忙脚乱。
23
以前容易忘记晚上开招牌灯,还被店长说过。自从装上了定时开关,省了很多心。
24
卖黑糖珍珠的时候,一定提醒顾客要搅拌几下再喝,要不然甜翻。
< class="pgc-img">>25
做外卖冰饮时,一定要用封口膜,然后加盖子。热饮的封口膜要打一个小孔,然后加盖,最好都缠上透明胶带。
26
店里要有漏勺,布丁、仙草冻、椰果里有水,用漏勺就不用担心把水舀进杯子里。
27
一定要关注天气,下雨天备料可以是平时的2/3或一半。
28
工作时,店里的奶茶可以随便喝,但后来发现最好喝的其实是白水。
< class="pgc-img">>29
但喝了几天白水后,突然觉得会想念奶茶的味道,再喝时觉得挺好喝。所以,我开始理解明明我觉得不怎么样的产品,顾客在大众点评上却说好好喝,原因是我们喝得太多,已经麻木。
30
每周一定要固定时间至少清扫一次吧台、冰箱、制冰机等设备的下面,因为这里很可能藏着撒漏的果酱、布丁粉,变质的水果,这些都可能会为店内招来蚊虫鼠蚁。
>天新京报在微博发出茉酸奶原料过期40多天仍使用店员称“顶多拉肚子”茉酸奶换标签续命水果馊了才肯扔在某网络投诉平台上,有关茉酸奶的投诉超过200条,其中不乏对饮品质量的投诉,“喝完拉肚子”“使用烂香蕉”“榴莲果泥发酸”。报记者随机应聘进入北京市多家茉酸奶加盟店,发现诸多问题:使用过期40余天的原料;更换效期标签,不按时报废原料,或根本不使用效期标签;常温存放应冷藏的水果,水果变色、出水后,仍接着使用;偷工减料,不严格按照配料表足量放料;用工不需要工作人员提供国家强制要求的餐饮人员健康证明等
< class="pgc-img">>记者卧底调查茉酸奶,有门店靠闻判断食材是否能继续使用,原料废弃的标准取决于店长的嗅觉,“店长说没事就没事”
新京报 发出 许多网友吐槽 “我正喝着茉酸奶刷手机,就出来这新闻” 表示以后不会在喝了 而且喝了还拉肚子 肚子疼等 、
< class="pgc-img">这牌子的负面新闻这么多,居然到现在还坚挺着 希望 多管理卫生服务这方面 给到大家食品安全的保障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