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管理中,一件小事能引发百倍效应。这个公式的意义是,百倍效应缘自几何递进增加。在餐饮管理中,1—10—100这个公式可在4个方面进行解读: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thumb_url":"http://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555864290770b23ffea74","title":"餐饮店单店管理最新手册","author_description":"餐饮酒店职业经理人","price":19.9,"share_price":1.59,"sold":33,"column_id":"6681196847618326792","distribution_user_id":1605509486579716,"new_thumb_url":"http://p1.toutiaoimg.com/img/pgc-image/15555864290770b23ffea74"}'>>1—10—100:口碑传播效应公式
通俗的理解就是“一传十,十传百”。好的口碑与坏的口碑都有这种传播效果,应该注重所有与客户满意度相关的大小事情,关注细节,用心做事,消除不满,防止负面传播的发生。重视品质管理,珍视品牌,就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
有些酒店,可能规模小到只有几个包间,菜品也十分单调,却火到提前三天甚至一个月订包房。很多城市都有类似的这类酒店:没有太响的名头,随便起个名字,叫个杨家菜馆或陈家煮鱼;没有太刻意的装修,也不处于太显眼的位置,仿佛是有意躲藏在民宅中,等你寻觅才能找见一样。
这样的生意,仔细分析下来,也有道理:在民宅中,房租费用自然低;不打广告,节约很大投入,利润就高;菜品单调,每个菜都用心烹制,容易保证质量;规模小,客人少,每个客人都用心照料。这样就保持了菜品与服务的始终如一,自然形成好口碑,好口碑带来好生意。
“口碑”这个词,可以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无形价值的有形作用。他们就是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效应取得了成功。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thumb_url":"http://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60527590917ab6c08b891","title":"餐厅客人投诉处理案例和分析对策","author_description":"餐饮酒店职业经理人","price":9.9,"share_price":0,"sold":0,"column_id":"6702418187994005773","distribution_user_id":1605509486579716,"new_thumb_url":"http://p1.toutiaoimg.com/img/pgc-image/1560527590917ab6c08b891"}'>>1—10—100:损失防范公式
通俗地理解就是“今天一个小洞,明天一个大窟窿”。一点小毛病,如果不及时解决,明天就会变为大毛病,后天就导致更严重的损失。一个螺丝只需1元钱,而因螺丝不及时换掉,损坏了相应零件,也许需要10元修补,坏了电机就需要100元甚至不止了。
这就要求酒店从业者不能忽视一星半点的小问题。尤其在厨房器具的维护保养上,很多老板为了一时省钱出了问题也将就使用,结果导致员工工伤事故的发生;还有的管理者在防火通风等方面只为应付检查将就了事,结果导致厨房“乌烟瘴气”,工作效率降低,还存在火灾隐患。
防范损失要拿出救火的态度,把1看作是100,从根本上重视。办事讲究效率,发现苗头,立刻反应,不拖沓。
1—10—100:服务补救成本公式
这是质量管理中一个有趣的经验估计公式:如果一个人生产出一个不合格产品,发现并马上纠正过来,那么纠正工作所花的时间和制造所花的时间是相同的;如果此不良产品流到公司内其他环节或部门手里,再想修正的话,这个修正工作将是生产这个产品10倍以上的劳动力;更不幸的是,假若这个产品已经流到顾客手里,那么更正这个错误和减少随后的影响,他必须付出100倍的劳动。
< class="pgc-img">曾经郑州韩餐最正宗餐厅
>同样,在餐饮工作中也有类似案例:
因为一次停车,丢掉了一个永远的客户。某火锅店,在客人停车时,未及时进行排车服务。
客人熄火后,门卫要求客人重新掉头。客人掉头熄火后,门卫要求客人再次与旁边的车辆贴得近一些。客人一怒走掉,再也不来了,而且多次在朋友圈中、酒店业交流中援引此案例,造成潜在客户流失。
因为一个投诉,需花几百元处理。某餐饮店,一个多年的老客户在一次进餐时,酒只喝到一半,水饺就上来了。他很善意地说,先放在一边儿,一会再上。结果最后服务员直接把凉水饺端上来了,也没有加热一下,而且粘成一团了。他十分恼火,电话投诉给老板。老板花几百元钱请客不说,还不断给客人赔礼道歉。能不能挽回这个客人还要看以后的服务能否令他满意。
对酒店来说,服务质量就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出了问题,这个成本公式同样适用。因为服务补救的最佳时效是在出现服务失误后、进入投诉处理前,这个时候所花的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效果最佳。
这个公式提醒餐饮经营管理者:一个一元的错误,是不能用一元来弥补的,有时要花10元或100元,才有可能弥补。客人投诉菜品不好,很多酒店的措施往往是换一盘,这是一种表面上的等价补偿,但客人很可能不来了。也许要用数倍于这道菜的金额,才能真正打动顾客,赢得这个顾客。
所以,当因服务失误引起顾客的不满并进而可能遭到投诉的时候,酒店应该做到不以任何理由作为解释、开脱,勇敢地承担起服务失误的责任,并积极地采取行动进行补救,最大限度地使顾客再次感到满意。这样,不仅保证了服务补救的时效性,甚至会将可能发生的投诉消除于服务的再次满意中。
有时候,服务失误补救的行动虽然做出来了,但不一定能制止投诉的发生。一旦发生投诉,投诉的处理流程就要启动,这不仅包括客户方面的快速处理,还包括追根溯源、落实责任。
1—10—100:心理承受反应公式
批评教育时,揭老底,翻旧账,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对人心理的影响往往成几何倍数增长,每增加一次都会翻倍。
“1”是有一说一,就事论事,如果翻以前的错误,员工的逆反心理就成了“10”,如果给员工扣个帽子,则员工逆反心理翻倍,成了“100”。
所以,做员工思想教育时,要懂得这种心理学效应,把今天的错误今天解决掉,不要把之前的所有错误罗列起来一股脑“倒”给员工。翻旧账,不仅导致员工不承认当前错误,还适得其反,对管理者产生反感,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果。
><>酒也怕巷子深,这是一个盛行营销的时代,很多的奶茶店通过营销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对于管理者来说,想要有好的传播效果,深谙消费者心理是关键,而这4个餐饮心理学效应也是学营销必不可少的!
< class="pgc-img">>波纹效应
一颗石子投入水中会产生波纹,其会由中心向外围扩散,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波纹效应。这种现象大多表现为,中心人物依靠自己的人脉、社会地位等,可以对周围人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你去甘茶度喝了奶茶,如果满意,你可能会说它好喝,然后会引起大家的讨论,越说越觉得它好喝;而如果不好喝,你的抱怨也会给听到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罗森塔尔效应
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强调正向激励的重要作用。品牌对用户的夸赞与认同,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为了达到他人的高预期,用户会努力完成目标。
< class="pgc-img">>像甘茶度曾经做过的一些公益活动会在奶茶的包装盒上绘制关于公益的一些精心设计的页面,再附上正能量的文案,让用户有了参与感,更加忠诚于这个品牌!
锚点效应和诱饵效应
锚点效应和诱饵效应都是为了降低用户对某种营销方式、产品的抵抗情绪,先抛出一个“诱饵”,在消费者心里定下一个标准,继而引出真正的卖点。比如很多奶茶促销产品都会标注原价,这种折扣营销方法就应用了“锚定效应”。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应用在营销中,多指人们会给予已经拥有的、即将失去的东西更高的评价,极力挽留那些即将失去的机会。
< class="pgc-img">>像现在很多奶茶店都会说每天店内限量销售多少杯,或者只在某些地区的店内进行销售,从而引起消费者疯抢。等消费者疯抢过后,产品还是会上线,前面的人群事实上也白抢了。
运用禀赋效应,奶茶管理者可以及时设置“损失”提醒,刺激用户的损失厌恶,增强粉丝转化率。
><>消费升级的前提下,餐饮的本质已经变成了流量生意。一味专注于产品已经不再是餐厅的生存之道。餐厅要做的是从菜品、到营销卖点的打造;到细节、服务的体验,都要让顾客觉得“有意思、好玩、有趣”,顾客愿意自发拍照、自动为你做传播。
< class="pgc-img">>直白讲,自传播就是让你的产品自带传播属性,超出顾客的预期,进而吸引顾客主动为你传播,达到最佳曝光率。
< class="pgc-img">>让餐厅自带传播属性
商家需要考虑如何为自己的产品植入话题,为产品赋予可以谈论的价值。
去年泸州老窖推出了一款香水酒,酒瓶外观设计成香水的模样,更妙的是,这是一款真的香水,可以喷还可以喝,这种看似不搭边的跨界充分调动起了大众的好奇心,话题讨论的热度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升温。
< class="pgc-img">>但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分享的东西往往是他想要炫耀的东西,所以餐厅在选择话题方面应该注意方向,尽量选择那些有趣的同时,又能让消费者感到有优越感的话题。
< class="pgc-img">>好的餐品,颜值为王
在这个颜值时代,脸就是第一生产力。一道菜,先用眼睛再用手机,这已经成为消费者用餐常态。当消费者进店消费,你的菜口味一般,摆盘上又没有什么特殊性时,人家凭什么再来你店里?
< class="pgc-img">>上菜对消费者来说是最兴奋的时刻,那么你的出品能不能激起顾客的兴奋点很重要。对于餐厅来说,只要菜品能够吸引顾客拍照、发微博、发朋友圈,那么,餐厅老板就获得了一次毫不费力的宣传,可以得到更多的潜在客户。
曾四次获得“全球最佳餐厅”称号的Noma餐厅就极其注重摆盘的艺术。他们认为食文化从摆盘开始,生活品味以自然为本。餐厅传递给世人的不仅仅只是舌尖上的诱惑,更是厨师通过食物向客人分享自己想法的艺术。
< class="pgc-img">>餐厅在摆盘时要把餐盘当做画板,精雕细琢的创作艺术料理,利用食材的纹理、颜色、形状、结构,来平衡视觉与味觉。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种艺术,都没有绝对正确和错误的创造方式,所以餐厅在进行摆盘时,要坚持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制造小惊喜引发共享
在用餐时商家如果能够带给顾客惊喜,那么顾客就会在精神上与餐厅形成链接,从而舍不得丢弃。
< class="pgc-img">>而制造链接点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文字、可以是服务,也可以是细节。要说最擅长玩文字游戏的产品,首先想到的就是桃园眷村的文案诗。
< class="pgc-img">>在这里,你不仅能用豆浆温暖自己的胃,在喝完后,还能发现来自碗底的温情的一击。“我愿意为你,磨尽我一生”,当顾客看见碗底的字时,瞬间心灵也好似得到呵护,下意识地想要掏出手机拍照分享。
< class="pgc-img">>而服务方面的小惊喜自然要提到海底捞了。过生日时送上蛋糕,顾客爱吃的水果主动给打包带走,甚至贴心地为顾客买药等。如此的出其不意,很难不让顾客惊讶而又心生感动。我们很少看见海底捞为自己打广告,因为顾客的主动分享已经为其带来很好的传播效应。
< class="pgc-img">>通过营销增强互动
传统餐厅做假日营销,一般就是“送”:情人节送玫瑰,中秋节送月饼……实话说,这种“送”,很难让顾客觉得珍惜,更不觉得好玩。对“80、90后”顾客来讲,真正有效的营销,不是送,而是玩。
< class="pgc-img">>被网络连接的消费者,越来越像一个具有共同精神追求和普世价值观的立体的“人”,我们需要超越琐碎而狭隘的营销技术与手艺,将交换与交易提升为社交互动。
一些嗅觉敏锐的品牌主已经做出大胆的尝试。2016年,美国巧克力豆品牌M&M’s就曾把巧克力豆常规口味的决定权让渡给用户。他们发起一场投票,让消费者在蜂蜜坚果、咖啡坚果和辣坚果的花生巧克力豆中做出选择,最后咖啡味胜出,成为M&M’s的常规口味。
< class="pgc-img">>但其实,商家在测试阶段时就早已得出咖啡味最受欢迎的结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M&M’s只是借这个营销活动与用户一起互动,让用户获得参与感,建立起双向沟通。
< class="pgc-img">>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常常自带传播属性。商家利用产品本身的传播属性,引起的人际病毒式传播,取得的效果往往比企业宣传更为直接有效。在新的消费大环境下,餐饮企业需要注意如何激活用户,诱使用户主动为自己传播。
>